現代中國 人物列錶
柳亞子 Liu Yazi(現代中國)瀋尹默 Shen Yinmo(現代中國)海子 Hai Zi(現代中國)
洛夫 Lo Fu(現代中國)舒婷 Shu Ting(現代中國)徐志摩 Xu Zhimo(現代中國)
席慕容 Ximurong(現代中國)餘光中 Yu Guangzhong(現代中國)食指 Si Zhi(現代中國)
劉半農 Liu Bannong(現代中國)北島 Bei Dao(現代中國)顧城 Gu Cheng(現代中國)
卞之琳 Bian Zhilin(現代中國)戴望舒 Dai Wangshu(現代中國)多多 Duo Duo(現代中國)
昌耀 Chang Yao(現代中國)嚮明 Xiang Ming(現代中國)孤夜賞雨 Gu Yeshangyu(現代中國)
離離 Chi Chi(現代中國)陳忠坤 Chen Zhongkun(現代中國)熊焱 Xiong Yan(現代中國)
絶壁孤俠 Jue Biguxia(現代中國)迪拜 DiBai(現代中國)祁鴻升 Qi Hongsheng(現代中國)
杯中衝浪 Wang XuSheng(現代中國)魯緒剛 Lu XuGang(現代中國)餘刃 Yu Ren(現代中國)
白琳 Bai Lin(現代中國)太陽島 Tai Yangdao(現代中國)秋葉 Qiu She(現代中國)
佚名 Yi Ming(現代中國)周夢蝶 Zhou Mengdie(現代中國)鄭愁予 Zheng Chouyu(現代中國)
蘭語凝嫣 Lan Yuningyan(現代中國)劉華明 Liu Huaming(現代中國)陸華軍 Liu Huajun(現代中國)
離開 Chi Kai(現代中國)郭沫若 Guo MoRuo(現代中國)林泠 Lin Ling(現代中國)
商禽 Shang Qin(現代中國)羅門 Luo Men(現代中國)西川 Xi Chuan(現代中國)
歐陽江河 Ouyang Jianghe(現代中國)翟永明 Di Yongming(現代中國)楊煉 Yang Lian(現代中國)
張錯 Zhang Cuo(現代中國)田間 Tian Jian(現代中國)阿壠 A Long(現代中國)
紀弦 Ji Xian(現代中國)灰娃 Hui Wa(現代中國)馬驊 Ma Hua(現代中國)
覃子豪 Qin Zihao(現代中國)林亨泰 Lin Hengtai(現代中國)蓉子 Rong Zi(現代中國)
瘂弦 Ya Xian(現代中國)楊喚 Yang Huan(現代中國)羊令野 Yang Lingye(現代中國)
林徽因 Lin Huiyin(現代中國)白萩 Bai Qiu(現代中國)管管 Guan Guan(現代中國)
沙汀
現代中國  (1904年1992年十二月14日)
名: 楊朝熙
籍貫: 四川安縣

諷刺譴責 acrimony denounce《在其香居茶館裏》

閱讀沙汀在小说之家的作品!!!
沙汀
  沙汀(1904-1992) : 小說傢,散文傢。四川安縣人。1927年參加中國共産黨。1932年參加左聯。曾在延安魯藝任教。建國後曾任中國作協四川分會主席、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著有短篇小說《在其香居茶館裏》,長篇小說《淘金記》等。有《沙汀選集》。
  
  生於四川安縣。7歲開蒙讀私塾。少年時期經常出入於四川西北的城鎮鄉間,諳熟地方軍閥和毫紳們的腐敗情形。17歲進入成都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接受五四新文化和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1926年畢業後曾赴南京、北京,求學不成返回四川。1927年夏加入中國共産黨,在故鄉從事革命活動。不久,成都發生二一六慘案,他隱蔽一段時間後,1929年流亡到上海,與省一師同班同學艾蕪(湯道耕)鄉遇,共同走上文學道路。1931年寫出第一篇小說《俄國煤油》後,曾與艾蕪聯名寫信給魯迅先生求教小說的題材問題。1932年出版短篇小說集《法律外的航綫》,隨即加入“左聯”,成為“左翼文學新人”之一。以後陸續發表《丁跛公》、《在祠堂裏》、《代理縣長》等作品,着力表現真正熟知的四川農村社會。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即回川。1938年秋與何其芳、卞之琳共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係代主任。又隨賀竜轉赴晉西北和冀中抗日根據地。新的生活給他的創作帶來新的色調。他寫出著名的《隨軍散記》(即《記賀竜》)、《奇異的旅程(即《闖關》)。1940年回重慶發表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館裏》。此作對國統區鄉鎮統治者之間圍繞兵役的勾心鬥角,作了辛辣的諷刺。這時的作品還有《磁力》、《聯保主任的逍遣》、《老煙的故事》、《堪察加小景》等。1941年皖南事變後避居故鄉山區,寫出《淘金記》、《睏獸記》、《還鄉記》3部長篇以及其他作品。《淘金記》寫大後方地主劣紳為發國難財爭奪金礦而引起的內訌。這一時期的短篇《範老老師》、《呼嚎》、《醫生》等,表現人民爭民主、反內戰的新主題。
  1949年新中國成立,沙汀擔任全國和四川省文學界的領導工作,同時繼續創作,寫了《盧傢秀》、《你追我趕》、《老鄔》等,轉而歌頌新型的農民。1976年後重新執筆,以不凡的創作活力連續發表中篇小說《青楓坡》、《木魚山》、《紅石灘》。
  沙汀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主要以四川作為他故事的背景。以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含蓄深沉的藝術氣質描寫中國現代農村。他擅長描寫四川社會風習,渲染場面氣氛,捕捉人物的典型細節。他的小說以極強的幽默感和濃烈的地方色彩著稱。沙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的任上離職退休。現為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仍不倦地在撰寫自己的回憶錄。
  沙汀 - 藝術風格
  
  沙汀作品
  沙汀是一個有着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傢。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鄉鎮為故事背景,采用冷峻、客觀、暴露、諷刺手法和含蓄深沉的藝術氣質描寫現實社會。細緻刻劃人物的典型細節,繪出一幅幅富有社會風習的畫面。他的小說以極強的幽默感和濃烈的地方色彩著稱。 
  
  沙汀隨着時代的變化,經過對形式、風格的刻苦錘煉和追求,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主要的、確定的風格特徵。這種特徵可以大致表述如下:他無論是對反動統治的揭露、對彼壓迫人民的同情,或是對新生事物的歌頌,都善於從日常生活和社會鳳習中選取富有特徵意義的事物,並且將平凡事物的描繪與迫切的社會問題的揭示結合起來。不同於漫畫式的誇張和突出刻畫的手法,他註重讓形象說話,不輕易流露主觀感情,用簡潔、含蓄、鄉土氣息濃郁的筆墨,嚴格遵循生活本身的邏輯,按照生活本來的面目,對事物作客觀的描繪,從而使作品的傾嚮性在鮮明、逼真的畫面中自然地流露出來。他也追求創作的情感因素和詩意,但不是感情的放縱和詩意的奔涌,而是將情感和詩意包孕在沉實緩慢的節奏和凝重、淡泊的意象中,從而透露出藴籍、雋永的詩意來;他的作品明顯地以幽默、諷刺見長,但這是一種“在憤怒中保持平靜,在狡猾中保持仁厚的幽默”(別林斯基語),是一種將厭憎深藏在挪揄、嘲弄後面的富於喜劇色彩的諷刺。在美學風格上,不是田園牧歌的抒發,也不是原始遺風的追尋,而是從現實黑暗和人民苦難生活中濃縮成尖銳的畸形畫面,透露出陰鬱的苦澀格調,作品具有一種大巧之樸,濃後之談的醇厚、質樸、老辣、精微的美。
  沙汀 - 人物刻畫
  沙汀作品在人物刻畫上,大量真實精確、獨特典型的細節的運用,也與作品不露聲色、情感潛藏的客觀描繪相一致。沙汀在小說語言的運用上也是別具特色的。他善於從生活、從人物出發,努力發掘具有個性化的語言,形成既有濃郁鄉土氣息又有個性特點的語言風格。作品的途述語言也別具一格,註重語調、語勢,善於用簡潔洗練而又跌宕多姿的筆墨,為形象的描繪作補充,從而起到畫竜點晴的作用。
  沙汀 - 體裁運用
  沙汀對短篇小說體裁的運用,也是成就卓著的。大中取小,小中見大,從大背景中選取小側面和特定角度,又從一個或一些小的生活側面透視事物的本質,反映大背景、大主題,這是沙汀短篇小說的一個突出特點。他很講究對生活片斷的切取,一種是對生活橫斷面的切取,即經過精心構選,在一段很短暫的時間內,通過一個或幾個生活場景,概括豐富深刻的內容,另一種是生活縱切面的擷取,往往藉助一條主要綫索的勾勒,將若幹生活片斷串聯起來以展示人物和事物的發展,從而揭示深刻的社會歷史進程。沙汀短篇小說體裁運用的另一個特點是,精心剪裁,充分利用所選取的矛盾焦點,對佈局和結構作藝術的構思,使藝術形象既集中、緊湊,又富於變化,另開生面;既簡單明了,又最大限度地發揮畫面情節的表現力和概括力。
  沙汀的作品正是在表現角度的選擇、不同主題的提練,獨特的形象體係和典型化方法的探尋的基礎上,經過對藝術形式、手法、體裁和語言等的推敲、錘煉和探求,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深沉、含蓄、嚴謹、精細的現實主義藝術風格。
  沙汀 - 評價
  
  沙汀墓碑
  沙汀的作品在對三、四十年代國民黨統治區現實政治黑暗的暴露,以及對於人們的苦難、憤怒和反抗情緒的表達方面;在表現解放區人民的生活和鬥爭以及對於解放後農村社會主義新人的刻畫和謳歌方面;在堅持現實主義的真實性,寫出個性鮮明而又有深刻概括意義的人物形象和藝術形式上的追求方面;在短篇小說體裁的運用和富有特色的四川農村風俗畫的繪製方面等,都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從而為中國現代文學的歷史畫捲提供了新的畫幅。
  
  沙汀的筆觸雖然冷峻犀利,卻又不夠舒展潑辣;嚴謹精當,但顯得有些拘謹簡約;含蓄深沉,也略見沉悶晦澀。但瑕不掩瑜,沙汀作為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現實主義作傢,在半個世紀的創作實踐中為現代文學園地增添了碩果,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終不失為一位有特殊貢獻和卓越成就的優秀作傢。
  
  主要作品
  《俄國煤油》,寫於1931年4月,最初收入短篇小說集《法律外的航綫》。
  《瑩兒》,寫於1931年10月,最初收入《法律外的航綫》。
  《碼頭上》,發表於《文學月報》第1捲第4期(1932年11月15日),收入《法律外的航綫》。
  《恐怖》,寫於1932年4月,初收入《法律外的航綫》,又收入1980年版《祖父的故事》。
  《法律外的航綫》,寫於1932年8月,收入同名短篇集。
  《法律外的航綫》(短篇小說集),上海辛懇書店1932年10月初版。
  《土餅》,發表於《現代》第三捲二期(1933年)。
  《老人》,《文學》第12號(1933年8月1日)。
  《丁跛公》,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146期(1935年4月7日),又收入《大公報·文藝叢刊》(1936年8月)。
  《兇手》,《文學》第46號(1935年6月1日)。
  《趕路》,《創作》創刊號(1935年7月15日)。
  《獸道》,《光明》創刊號(1936年6月10日)。
  《苦難》,《文學》第71號(1936年7月1日)。
  《在祠堂裏》,《文學界》創刊號(1936年6月)。
  《災區一宿》,《光明》12號(1936年6月25日)。
  《土餅》(短篇小說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7月初版。
  《代理縣長》,《國聞周報》第14捲第1期。
  《航綫》(短篇小說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2月初版,為《法律外的航綫》的新版本。
  《龔老法團》,《光明》211期(1937年5月10日)。
  《苦難》(短篇小說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7月初版。
  《防空——在“堪察加”的一角》,《文藝陣地》15期(1938年6月16日)。
  《堪察加小景》,《文藝突擊》(1938年11月1日)。
  《聯保主任的消遣》,《文藝戰綫》12號(1939年3月16日)。
  《隨軍散記——我所見之一個民族戰士的素描》(報告文學),知識出版社1940年11月重慶初版。本書曾以《我所見之賀竜將軍》為名,由新時代出版社1950年出版。
  《磁力》,《抗戰文藝》72、3期合刊(1941年3月20日)。
  《老煙的故事》,《文藝陣地》61期(1941年1月10日)。
  《在其香居茶館裏》,《抗戰文藝》64期(1940年12月1日)。作傢出版社1959年12月、1
  960年二次列入“文學初步讀物”中出版。
  《這三年來我的創作活動》,《抗戰文藝》71期(1941年1月1日)。
  《公道》,收入《十人小說集》(沙汀等著,1943年7月重慶文聿出版社初版),後收入沙
  汀短篇小說集《小城風波》。
  《藝術幹事》,寫於1941年6月,收入短篇小說集《小城風波》。
  《淘金記》(長篇小說),文化生活出版社1943年5月初版。
  《模範縣長》,《文藝雜志》11期(1942年1月15日)。
  《和合鄉的第一場電影》,《文藝雜志》一捲三期(1942年3月15日)。
  《磁力》(短篇小說、論文集),係艾蕪主編《文學叢書》之一。1942年9月三戶圖書社出
  版。
  《闖關》(中篇小說),建國書店作為“當今文藝叢書”之一於1945年6月初版。
  《奇異的旅程》(即《闖關》),重慶當今出版社“當今文藝叢書”之一(1944年5月初版
  )。
  《小城風波》(短篇小說集),重慶東方書社發行“東方文藝叢書”之一(1944年4月初版
  )。
  《睏獸記》(長篇小說),重慶新地出版社1945年4月、1946年出版。
  《替身》,《文哨》13期(1945年10月1日)。
  《呼號》(即《呼嚎》),《中原、文藝雜志、希望、文哨聯合特刊》12期(1946年1月2
  0日)。
  《範老老師》,1946年1月9日、10日《新華日報》。
  《播種者》(短篇小說集),上海華夏書店1946年2月、8月兩版;復興書店1946年亦出版。
  《獸道》(短篇小說選集),群益出版社1946年4月出版。
  《催糧》,《萌芽》11期(1946年7月15日)。
  《煩惱》,《人世間》復刊第1期(1947年3月20日)。
  《意外》,《大公報·星期文藝》第61期(1947年12月7日)。
  《還鄉記》(長篇小說),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7月初版。
  《呼嚎》(短篇小說集),新群出版社1947年、1950年出版。
  《鐘敖》,寫於1947年11月29日。收入短篇小說集《醫生》。
  《選災》,《小說》11期(1948年7月1日)。
  《堪察加小景》(短篇小說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8月出版。
  《醫生》,寫於1949年11月。
  《炮手——蔣管區生活實錄》《小說》41期(1950年5月1日)。
  《酒後》,《小說》44期(1950年11月1日)。
  《減租》,《大衆文藝》11期(1950年5月)。
  《醫生》(短篇小說集),上海海燕書店1951年5月出版。新文藝出版社1952年9月出版。
  《談談人物的創造》(論文),《西南文藝》1953年第6期。
  《沙汀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9月初版。
  《堰溝邊》,《人民文學》1955年7月號。
  《盧傢秀》,1955年12月23日《人民日報》。
  《過渡》,《人民文學》1955年12月號。
  《老鄔》,《人民文學》1957年5、6期合刊(1957年5月20日)。
  《摸魚》,寫於1957年3月6日,發表於《文藝月報》1957年第6期。
  《開會》,《收穫》總第一期(1957年7月)。
  《在牛棚裏》,《人民文學》1957年9月號。
  《夜談》《人民文學》1958年11月號。
  《沙汀選集》(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1月出版。
  《過渡》(短篇小說集),作傢出版社1959年3月初版,1963年二版;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
  年4月初版。
  《歐麽爸》,《人民文學》1959年12月號。
  《漫談小說創作中的一些問題》,《峨眉》1960年第1期,轉載於《人民文學》1960年3月號。
  《作傢的責任》(論文),1960年8月3日《光明日報》。
  《你追我趕》,《人民文學》1960年10月號。四川人民出版社收入“文藝小叢書”,於196
  1年7月出版。
  《假日》,《上海文學》1961年2月號。四川人民出版社收入“文藝小叢書”,於1961年7月
  出版。
  《夏夜》,寫於1961年6月15日。
  《一場風波》,寫於1963年2月至6月21日。
  《煎餅》,寫於1964年4月14日。
  《青楓坡》(中篇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11月出版。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創作談),《收穫》1979年第1期。
  《過渡集》(短篇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
  《關於〈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通信》(文藝評論),《文藝報》1980年第4期。
  《敵後七十五天》(回憶錄),《收穫》1981年第2期。
  沙汀 - 研究資料書目
  論沙汀的現實主義創作(黃曼君)1982,長江
  沙汀研究傳記(金葵編)1983,浙江文藝
  沙汀研究資料(黃曼君、馬光裕編)1986,社科
  沙汀艾蕪的小說世界(王曉明)1987,上海文藝
  沙汀小說藝術探微(李慶信)1987,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