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之觉悟的博客

圆满之觉悟的博客



欢迎光临圆满之觉悟的博客

Blog 拥有人:

圆满之觉悟

作者群:

(没有)

博客:

观看所有文章
好友名单

Go:

上一页/下一页
日历
« < » > 8月 20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留言板
这个博客里面没有任何留言。

 用户:

 主页:

 留言:

检视和加入笑脸

 
连络 圆满之觉悟
Email 地址
AKZHANGJIE612@163.COM

私人留言
发送私人留言

MSN 短信


Yahoo 短信


发帖后自动返回论坛
1

QQ 号码
416119813

关于 圆满之觉悟
注册时间
2010-01-05 10:10:23

来自


职业


兴趣


博客
博客启始于
2010-01-05 10:12:03

文章数量
116

博客历史
5688 天

回响总数
1

观看人数
30406

RSS
RSS 反馈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照亮自己是识,容纳他人是量

2010-01-19 10:02:43

识是能照见自己,也能了解他人;量是能容纳他人,也能安顿自己。每一个人的才能均有其极限。
汉代黄覇做太守做的很好,但一旦做了丞相,便勋名顿减。如果一个人的识不足以照亮自己,常以为自己的才能是无穷大,这恰似一瓯之水倾巨壑之中可乎?

小孩子得了病,他最怕的是医生,最讨厌的是药。小孩越聪明,对医生的药越抗拒。但小孩的力量不足以抗衡医生之力量,而每每小孩的父母也会连哄带骗的逼其吃药,这是小孩之疾得到医药治疗的保证。这种见识在政治上也是如此。民主国家,尽父母之责的是宪法。非民主国家,尽父母之责的是政府各个负责人的良心。而这种良心,必须通过各人的“识”始能表现出来。

“量”就是应该承认人的存在价值。凡是有生命的东西,即应当承认其自身有不可动摇之价值。一人一时一地所识之是非,并非真正符合客观之是非。政治上的量不仅仅是容纳他人,也可以使自己的生命更延旋,因而得到安顿。

所以,有识自然有量,有量自然也可以养识。政治上的识与量,必须在民主政治上才可能得到保障。一个人的量的延转,同时也是为识的开放。这是当今社会的迫切要求,也应当是政府当局负责者自身的迫切要求!

八月二日夜梦中与吾祖张氏怀民先生苏子同游

2010-01-19 10:01:53

素仰黄州忽梦之,

清河老祖苏子诗。【先生“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张怀民乃吾清河郡老祖矣】

何夜无月月竹柏,

不恨今人不见知。

常逢先贤思后继;

缘分何奇似同时。

一蓑烟雨鸡声里,

依稀披帷影去迟。



【附--张怀民:

张怀民,名梦得,一字偓佺,河北清河郡人。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今湖北省黄冈县南方)。曾筑亭於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


  苏轼之弟苏辙亦有黄州快哉亭记,谓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罣碍於迁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一位有自制力和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后族人赞其有“清河世泽,唐相家声”之风气。】

苏子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④。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⑧如吾两人者耳!

断章--1998亓之春

2010-01-19 10:00:42

1998亓的胸部坚挺脸蛋诱人

初夜暴露在他春风沉醉并且自信的身体上

汹涌

他用最干净最青春的办法征服亓之芳心

用简单的动作插入绝对的花丛中

【此时已忘记理想前途和意象】

芳草如泉水般甘甜啊

微风徐来

伴着亓之呻吟

表情很单纯又缠绵

而他像坚硬石头

勇敢 持久

唐朝“十柱之国”清河张氏家谱之民国续谱

2010-01-19 10:00:02

吾之祖籍乃河北清河〈今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山东临清,高唐,平原一带〉望族。乃原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裔。唐代张文瓘为我之祖先。据家谱记载,瓘公幼年丧父,公事母亲,长兄,以孝友闻。唐贞观进入仕途,深受英国公李珏赏识。瓘出任大理卿〈全国最高司法长官〉他执法平正,以理服人。后升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侍中。高宗识公为近臣。由于清河张氏在政坛上的巨大影响力,唐朝皇室遂把清河张氏设为“十柱之国”。

瓘公之胞兄张文琮亦官至户部尚书,堂弟张文收晓音律。太宗召他入宫参与制定雅乐。张氏三兄弟都位至显职,各在门前树里一戟以示身份。时人誉为“三戟张家”。张文踪的儿子张锡又先后相武后,韦后,封平原邵公,成为清河张氏又一位宰相。

瓘有四子,潜。沛。洽。涉。分别任魏州刺史,同州刺史,卫尉卿,殿中监,官阶都是三品,年俸二千石。加上张文瓘位居宰相,全家年俸超过万石,故此,人们称张家为“万石之家”后代诸多谱书亦把清河看作张氏郡望之首,甚至认为清河是张氏的发源地是张姓的始封地。

下图片为民国十一年〈1921〉我曾祖父张世远公,号吉堂建修。此家谱现传于我处珍藏。乃清河张氏传家宝之一。〈张氏脉派:玉洪大学久,隆闻世第昌,忠良家道盛,永远福瑞祥。〉

附:

张文瓘
  张文瓘(公元605—677年),字稚圭,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出生于清河郡(今邢台市清河县张宽乡)张氏的名门望族。该族原为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文瓘出生在世代为官的家庭里,自幼就饱读经书深明礼义。他孝敬母亲,尊敬兄长,以孝友闻名乡里。
  唐太宗李世民登位之后的贞观(公元627—649年)初年,张文瓘通过明经科考试,被补作并州参军,步入了仕途。当时,英国公李绩为并州长史,他协助李绩料理军政要务,无不得心应手。李绩夸赞他为当代的管仲、萧何,说他有名相之才,并对他以深厚的礼遇相待。
  张文瓘屡经升迁后,成为朝中的水部员外郎。当时,他哥哥文琮是户部侍郎。因按照当时的制度兄弟不许并居台阁,张文瓘又被调任云阳县令。他在云阳为官清正廉明,治理得政通人和,深受百姓称赞。唐高宗李治的龙朔(公元661—663年)年间,因他政绩显著,屡加升迁,官至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不久,又迁升为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知左史事。
  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张文瓘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迁为大理寺卿,依旧参知政事,成了主管审理刑狱的宰相。他上任后,不到十天,就把多年堆积下来的四百余件疑案审理清楚,无一不当之处,使许多冤案都得以平反昭雪,真有罪者,按律治罪也毫无怨言。当时的人们都夸张文瓘执法公平而宽恕,称其为张青天。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张文瓘被任命为侍中,兼太子宾客。大理寺所辖各狱中在押的囚犯,听到张文瓘已改任,不在掌管刑狱的消息后,都大放悲声,痛哭不止,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张文瓘身为一个主管刑狱的宰相,经他审理定罪的犯人,竟对他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这真是举世罕见的一大奇事。由此可见,张文瓘真不愧是被人称之为有管仲、萧何之才的贤臣名相。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一代名相张文瓘与世长辞。他享年七十三岁。死后高宗皇帝追赠他为幽州都督,谥号为“懿”。又因张文瓘生前辅佐皇帝能够尽忠尽孝,其精神可嘉,特颁诏书,命其陪葬昭陵,也就是让他安葬在唐高宗的父皇唐太宗李世民的坟边,使其继续为大唐皇室尽忠尽孝。这是封建帝王对开国元勋、辅国元老死后的最高待遇.
  由于清河有张文瓘和张锡三任宰相,显贵无比,因而在唐朝被列为“十柱国”之首位,成为当时最为显赫的郡望。张氏后人也因“清河世泽,唐相家声”而引以为荣.

江城子--送别

2010-01-19 09:59:27

箫风相送出少城。

芳草凄,

鸟乌啼.

车内语凝,

车外疯癫侣。

折尽杨柳千万枝,

留不住,

君亦行。



盘亘廊桥念此情,

孤月生,

锦水平。

身旁芙蓉,

独向心脾明。

金燕难传归信矣,

关山远,

空自吁!

Powered by the Blog Mod version 0.2.4 by Hyperion 中文化 by YLL讨论网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2 phpBB Group
Weblog style by Hyperion
Original style from Live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