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郑达夫的博客

Blog 拥有人: [ 郑达夫 ]
作者群: [ (没有) ]
博客: [ 观看所有文章 ]
[ 好友名单 ]
Go: [ 上一页/下一页 ]
日历
« < » > 11月 20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留言板
郑达夫
2008-11-01 19:40:28

drum drum drum

郑达夫
2008-02-02 16:07:58

梧桐欢迎大家光临!!:)

用户:

主页:

留言:

检视和加入笑脸

 

连络 郑达夫

Email 地址

zdf0595@yahoo.com.cn

私人留言

发送私人留言

MSN 短信



Yahoo 短信

zdf595@yahoo.com.cn

发帖后自动返回论坛

1

QQ 号码

450895168

关于 郑达夫

注册时间

2007-10-29 08:09:52

来自

福建永春仙夾園德樓 362604

职业

教育

兴趣



博客

博客启始于

2007-10-29 20:12:09

文章数量

1

博客历史

6235 天

回响总数

0

观看人数

139832
RSS
RSS 反馈

北美枫 首页 -> 博客群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山色

2009-06-14 17:46:01

山色



梯田翠意啜新泥,小雀叽喳柳下蹊,

几绺青烟摇曳处,山光水色满长堤.

圣地-好去处-夹漈草堂!

2009-06-11 13:35:26

圣地-好去处-夹漈草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adv9.html

5月25日晚临习散氏盘 匆匆

2009-05-27 14:51:40

5月25日晚临习散氏盘 匆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dl4j.html

七绝· 天柱山佛殿

2009-05-27 05:38:35

七绝· 天柱山佛殿

柱山烛火漫氤氲,点染如来五色纹。

中石朴初辉墨宝,神光冉冉降祥云。







读 比丘尼悟道诗 戏作

2009-05-27 04:54:32

读 比丘尼悟道诗 戏作

人倦神疲却道:'春',清风淡淡厌流云,
书房不见临池者,汉碣金文各几分?


比丘尼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于右任识王世镗

2009-05-27 04:54:16

于右任识王世镗

池畔躬耕少饭钱,
世镗章草几如仙。
茅庐未顾名先著,
右任称师岂偶然。





附录:转摘

于右任与王世镗的一段轶事 世界艺术品网 民国二十二年(1933)仲春的一个中午,阳光明媚,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先生,独自一人散步来到南京市区瞻国路的古董店观赏字帖。此店历史悠久,集古斋收藏各种字帖,内容十分丰富。店主叫张熙园,已近七十岁的老人,待人诚实,谈吐风雅,和蔼可亲。店主张熙园见于右任先生正在翻阅古书字帖时,便连忙递给他一本《章草千字文》字帖。于右任接过此帖翻了几页,想放下,张熙园老人站在他身旁,问此书是什么朝代的?于右任说,看此字帖至少是宋朝人所写的。张熙园让他再往后看,于右任继续往后翻,他翻到末页出现了“中华民国十年九月,陕西省汉中道镇巴县知事,津门王世镗书”的字样,顿时,于右任先生颇为惊讶地说: “从此帖看,这人不仅擅长章草,而且深通汉魏六朝书法,确是当代高手。我愿以师礼邀聘此人,但不知他住哪里?”.张熙园老人从他书桌上取了一个信封给于右任看。他念信封:“陕西省汉中道南郑(今汉中市)莲花池九号王世镗寄,”他说: “熙园,君子有成人之美,不知你能玉成此事否?”熙园老人说,你是否要我写信给王,先事疏通呢?于右任说: “信去人不去,未免太简慢了,能否劳你大驾亲赴汉中一行,代我致邀请之诚。”此时,张熙园店主便愉快答应下来。

  次日,于右任先生亲自送来一千六百元,并说: “五百元作为你往返路费,五百元补偿你营业的损失,下余六百元请奉上王世镗先生作贽敬之礼。”熙园店主便自京启程,乘火车北上洛阳和同业兑换了货品.游览了香山、龙门,又乘火车到陕州观音堂,换乘马车到达西安,游览了碑林,下榻于西安同业安善堂,兑换了货品,再乘马车经凤翔到宝鸡,又换坐滑竿越秦岭过凤岭南下汉中。沿途饱赏洛阳龙门造像、褒斜栈道石门珍刻,买了一些汉魏十三品.夜宿土地庙。次日下山经过秤钩湾时,见山坳有茅屋三间,门楹上刻着民初汉中书法家周梦麟写的王体对联一副“闭户藏星月,开窗纳野云。”转一个弯,路旁有七间铺面的草房,檐前悬挂三尺长方灯笼,四面糊有白纸,上写: “仕宦行台,客商家园,未晚先投二十八,鸡鸣早看三十三”等字样。门框对联:“鸡鸣茆店月,人迹板桥乡,”却是与王世镗齐名的书法家、西蜀文成郁写的魏郑文公体。眼见这些风雅景致,荒村雨露,野店风露的情景就在鼻尖,真令人如醉如痴。在褒城邮局寄了货物,稍事休息,正午到达汉中市莲花池(原为明瑞王朱常浩王府花园遗址)东南角畔王世镗先生住宅处,见到了积铁老人王世镗,说明来意,奉上于右任的手书与贽礼。王世镗对张熙园先生远道而来,十分热情,留熙园住他家。经数日把家事安排就绪后,就同长子霞五、爱女霞云与张熙园先生一道启程赴京,到达南京下关后,暂在临江春饭店下榻,即用电话通知于右任先生。次日七时,于右任亲自把世镗父子接进他公馆,盛宴款待,口称王世镗为老师,王世镗肃然起立说: “先生与鲁生(世镗之字)年虽相若,但鲁生德望过浅,谬许朋辈已属僭越,请直呼世镗为宜。”于右任说: “恭敬不如从命,我俩人就结为良友吧。”意将王世镗留住于府,不几日,就荐举王世镗先生为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秘书。王世镗任职数日后,甚感生活不便,更不习惯。一天,王世镗对于右任说: “瞻园路古董店云集,我想住在那里,以便搜集书法、文学资料,进德修业。”于右任知其隐衷(王有烟癖,不便久居官府邸),不便强留,就托人给王租了对门三间厦房。住了两个月,国民政府监察院给他发下简任三级秘书的任命状。王世镗每月只到监察院去几次,月薪三百元。从此,于右任常与王世镗谈诗论文,交流书法,结为挚友。谁知王世镗得遇于公仅仅七月,就突染疾病不起,经多方医治无效,于同年12月4日病逝。于右任先生十分悲痛,与之治丧,安葬在南京牛头山娃娃桥畔。墓碑刻着: “大书法家王世镗先生之墓,世愚弟于右任敬书。”

  王世镗(1868~1933),字鲁生,号积铁子,祖籍天津,定居汉中市莲花池9号。民国三年(1914)任镇巴县知事,民国十二年(1923)任西乡知县,民国十七年(1928)由汉中道尹阮贞豫主持,将其《稿诀集字》刻石嵌于本市宝峰寺壁上(现移存汉中市博物馆),遂有拓片流行,扬名域外。








注2: 章草,是草书的一种,由于字体富于变化,难于把控,自东汉张芝、晋索靖、明宋克等几位大书家之后,已少有人写了。在甲午海战之后,日本人叫嚣其章草水平已非中国人能及。其言语固然过于自夸,但作为一种古老的书体,章草在国内确已沉寂。

而在当代的汉中莲花池畔,曾有一位书法大家王世镗在此苦研章草十余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大书法家于右任看到王世镗的字,以为作者一定是明代以前的人,否则不能有此功力、境界。对王世镗的书法,于右任在其逝后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其章草是“三百年来笔一支”。

1933年春天,长期苦研书法且有烟癖的王世镗患了一场大病。病迁延了多日,虽吃过不少中药,却也总不见好转。

这段时间,是他苦闷甚至有些颓丧的日子。说起自己的无奈,他在一文中写道:“不甘(章草)为时代所汩没,特感功力未至,乃病臂不任书,又困于时地,交通不便,少有同志研究,而今老矣。”其苦闷之情,跃然纸上。

忽然有一天,一位不速之客的到访让病榻上的王世镗精神为之一振。来人姓张,是南京一家古玩店的大老板,此行受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之托,特地请他去南京切磋书法。

于老当时名满中华,又是国民党元老,请一个闲居乡野的书家前去会面,实令王世镗有些意外。不过,能得到大方之家的器重、赏识,这让岑寂30多年的王世镗多少有些振奋。

汉中莲花池畔度晚年

原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大书法家于右任看到王世镗的字,以为作者一定是明代以前的人,否则不能有此功力、境界。当得知作者不仅是当代人,还是半个乡党,而且就避居在陕西汉中,他惊喜不已,即要见上此人一面,于是,便有了古玩店主张老板的造访。

似嫌不够恭谦,随后于右任还专门致电当时的汉中驻军长官段象武,代为致意。段象武平素也习书法,探望后也带了王世镗的字回来,不过不甚懂。

王世镗(1868—1933),字鲁生,天津章武人。幼年好学,天资聪颖。十七岁的时候,便博通经史,善于作文了。而且受了西学东渐的巨大影响,王世镗对天文数学很感兴趣,并很有特长。

避祸他辗转来陕西投靠在安康做官的堂兄。那一年,他34岁。

到安康不到一年,他又辗转来到汉中。次年,他的字就出现在留坝张良庙。那是一副对联,字字奇崛、倜傥,应是他早期的书法代表作。

1918年,他购置了汉中莲花池东南角的一块田产。这一年他49岁,他所住的莲花池曾是明瑞王朱常浩府邸的后花园。他在莲花池边起屋种田15年。其间写字、种花、养蜂,与池水为伴,俨然一位遁世的隐者。“故纸堆中老蠹鱼,仰天一笑又长吁。我今只好屠龙技,偏弃人间书五车”。一首《漫兴》诗,形象地勾勒出王世镗的痴迷与执著

七绝·天柱山佛殿

2009-04-14 19:01:30

七绝·天柱山佛殿

柱山烛火漫氤氲,点染如来五色纹。

中石朴初辉墨宝,神光冉冉降祥云。

3.25临 请砸

2009-03-26 04:27: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cote.html

临习散氏盘--请不吝批评!

2009-03-11 03:18:5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cje3.html

大篆临习--请砸砖!

2009-03-07 17:15:38

大篆临习--请砸砖! Embarassed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chx1.html

临帖--请砸!

2009-02-21 05:08:22

2月10日 临帖--请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c8g9.html

鄭母洪太夫人墓表碑拓

2009-02-21 04:48:43

鄭母洪太夫人墓表碑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c7jn.html

临石鼓-恳请砸砖!

2009-02-04 02:34:4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c5r1.html

照片-家乡天柱山夜景(郑芾夫拍摄)

2009-02-03 04:45:5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c4em.html

达夫学书

2009-02-03 04:43:53

临石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c5r1.html

照片-家乡天柱山夜景(郑芾夫拍摄)

2009-01-31 03:13:38

照片-家乡天柱山夜景(郑芾夫拍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c4em.html

中国书法院走进舟山群岛

2009-01-31 03:12:13

中国书法院走进舟山群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tk7.html

博友邓乃彬唱响春晚的《春节序曲》

2009-01-07 02:44:4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v8l.html

厦门政协纪念开放30周年书画展

2009-01-07 02:42:53

厦门政协纪念开放30周年书画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v4a.html

读 天下止淵《自题小像》应和

2009-01-04 19:43:22

读 天下止淵《自题小像》应和

浸淫篆隷与真行,晉漢唐風意已倾。
筆走龍蛇臻妙境,锺王旭素遗風情。




天下止淵《自题小像》原玉

闲来好作近郊行,梦绕枫桥意已倾。
手弄桃花江畔立,春风笑我亦多情。

七律 海峡两岸三通喜赋 (新声)

2008-12-27 00:34:43

七律 海峡两岸三通喜赋 (新声)

竹帛烟消夏复春,钩沉史海证冰轮。
润之姓社情犹在,中正名资义乃存。
鹭岛炮台成胜迹,金门坑道辟游村。
刧波历尽弟兄在,两岸三通喜莫仑。

读《秋窗》――写于非马作品研讨会

2008-12-26 18:45:19

读《秋窗》――写于非马作品研讨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d48.html

读了飞马的《秋窗》,我禁不住想起了郁达夫《故都的秋》,“故都的秋” “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清” “静” “悲凉”,是秋怅惘的投影,是秋深色的基调。这儿微涩的“秋味”与寂寥秋景有机融和,造出神韵。没有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可是故都秋的风姿、色彩、音响、意境更有韵味。 “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 “听着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自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北国的槐树”的落蕊,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忧郁而优美的情怀,这是不是深沉的美啊!是不是真挚的爱呢?
  不管是“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还是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让人不由自主对故都的秋生发了向往和眷恋之情,这种“清、静、悲凉”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这色彩本身即美矣,飘零的槐叶能牵惹情意,秋虫的哀鸣更足以勾惹心魄。
郁达夫融合自己境遇触发的情感绘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我们可在对秋色、秋味、和秋意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的大美。 “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一切景语皆情语,让人陶醉。
体味了《故都的秋》,再来赏读飞马的《秋窗》就比较容易些了。
  

秋窗

进入中年的妻
这些日子
总爱站在窗前梳妆
有如它是一面镜子

洗尽铅华的脸
淡云薄施
却雍容大方
如镜中
成熟的风景


俗语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诗的开头平平淡淡的一句“进入中年的妻”,其实暗中蕴含了人生之秋景,青涩的少女之春,火热的青壮之夏,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时过境迁,妻已融入了秋的画卷!
或许是出于对春、夏的留恋,或许是出于对青春浪漫时光的回味,也或许是对初秋美的丰韵的沉醉抑或感慨…….“这些日子――总爱站在窗前梳妆――有如它是一面镜子”,个中和自然更为贴近,更为浑然一体,让大自然的光线悄悄地从“秋窗”浸漫开来,让湖光山色,秋的投影在“秋窗”外升华触觉、涂抹秋的自然色彩。
春的矫情,夏的灼热已经慢慢远去,娇嫩和细腻酝酿着成熟、睿智的秋的味道。呢喃的小燕子,不再小鸟依人,飞舞旋转的裙摆从“快四”转为“慢三”了,于是“洗尽铅华”,不经意描出了“清”和 “静” 的神韵。由于朴实,由于自然,由于恰到好处地“淡云薄施”,潜意识不是也仿佛“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来了吗?正是由于“天然去雕饰” 、由于消减了执着和焦躁,“却雍容大方”了,这风姿、色彩、韵味、意境更为丰厚、深沉了吧!于是她“如镜中”---“成熟的风景”!

七绝 悼人希先生

2008-12-22 02:13:57

厦门鼓浪起长吟,

沉湎仁熙痛不禁。

一代名师今已杳,

听沨楼上抚焦琴。

2008“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87篇作品获奖

2008-12-16 00:37:42

2008“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87篇作品获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qdm.html

周慧珺視頻

2008-12-14 00:15:2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jsb.html

兰亭42人雅集 张海挥毫

2008-12-14 00:14:3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l0c.html

启功挥毫

2008-12-14 00:14:0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jvw.html

齐豫 唱心经

2008-12-14 00:13:1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l0t.html

散氏盘铭文

2008-12-02 19:39: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khq.html

林散之挥毫

2008-12-01 01:30:0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kyd.html

周慧珺行书示范(米体)

2008-11-28 00:55: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khs.html

巨匠沙孟海挥毫

2008-11-26 00:20:41

巨匠沙孟海挥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jm8.html

篆書趣味書寫

2008-11-24 19:08:34

篆書趣味書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i7k.html

智灵法师手书《心经》

2008-11-24 00:21:0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h3n.html

读《秋窗》――写于非马作品研讨会

2008-11-21 03:13:49

http://oson.ca/viewtopic.php?t=18184

郁民华书法

2008-11-16 13:35:2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8j6.html

徐云鹤先生书法欣赏

2008-11-16 13:34:4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8hj.html

喜获《张人希的艺事与生平》

2008-11-09 18:53:4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d8d.html

《张人希的艺事与生平》

2008-11-08 17:38:4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d8d.html

弘一大师高足张人希先生

2008-11-08 16:46: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bczt.html

读《秋窗》――写于非马作品研讨会

2008-11-08 05:10:14

读《秋窗》――写于非马作品研讨会


读了飞马的《秋窗》,我禁不住想起了郁达夫《故都的秋》,“故都的秋” “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清” “静” “悲凉”,便是秋的投影,是秋的基调和底色。苦涩的“秋味”与秋景有机融和,造出神韵。没有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可是故都秋的风姿、色彩、音响、韵味、意境更为独特。 “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 “听着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自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北国的槐树”的落蕊,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忧郁而优美的情怀,多么深沉的美啊!多么真挚的爱啊!
  不管是“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还是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让人迅疾对故都的秋的向往和眷恋之情,这种“清、静、悲凉”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这色彩本身即美矣,飘零的槐叶能牵惹情意,秋虫的哀鸣更足以勾惹心魄。
郁达夫融合自己境遇触发的情感绘出了一幅细腻深沉的主观意境图,我们可在对秋色、秋味、秋意和秋姿的体味中,感受作品的大美。 “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一切景语皆情语。让人陶醉。
体味了《故都的秋》,再来赏读飞马的《秋窗》就比较容易些了。
  


秋窗

进入中年的妻
这些日子
总爱站在窗前梳妆
有如它是一面镜子

洗尽铅华的脸
淡云薄施
却雍容大方
如镜中
成熟的风景


俗语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诗的开头平平淡淡的一句“进入中年的妻”,其实暗中蕴含了人生之秋景,青涩的少女之春,火热的青壮之夏,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时过境迁,妻已融入了秋的画卷!
或许是出于对春、夏的留恋,或许是出于对青春浪漫时光的回味,也或许是对初秋美的丰韵的沉醉抑或感慨…….“这些日子――总爱站在窗前梳妆――有如它是一面镜子”,个中和自然更为贴近,更为浑然一体,让大自然的光线悄悄地从“秋窗”浸漫开来,让湖光山色,秋的投影在“秋窗”外升华触觉、涂抹秋的自然色彩。
春的矫情,夏的灼热已经慢慢远去,娇嫩和细腻添上了成熟、睿智地秋的味道。呢喃的小燕子,不再小鸟依人,飞舞旋转的裙摆从“快四”转为“慢三”了,于是“洗尽铅华”,不经意描出了“清”和 “静” 地神韵。由于朴实,由于自然,由于偶尔恰到好处地“淡云薄施,不是也仿佛”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来了吗?可是正是由于“天然去雕饰” 、由于消减了执着和焦躁,“却雍容大方”了,这风姿、色彩、韵味、意境更为深沉了吧!于是她“如镜中”---“成熟的风景”

和王永光先生

2008-11-03 01:45:10

和王永光先生

草真篆隶几春秋,笔冢成丘兴未休。
屋漏中锋通汉晋,藤枯老树铸商周。
恢宏气度源青鼎,劲健风神出古瓯。
渭水之滨多俊杰,毛公散氏炼吴钩。

王永光 先生原玉
拙文充数二春秋 欲罢何能作未休
听雨闲时常驾访 赏玫异国友情流
笔求飘雨曾萌胆 墨赠梧桐欲害羞
雨旧雨新皆助吾 老夫难报也心揪

米芾、曹宝麟和胡炜书法的比较

2008-11-02 01:09: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8k80.html

品《功夫茶》――写于非马作品研讨会

2008-11-02 01:04:48

已經很久了,我十分喜歡飛馬老師的詩作,欽佩他詩文的造詣。當獲知舉行“澳洲彩虹鹦”第八期网上作品研讨会(非马作品网上研讨会)時,我立馬點擊進入“非马飞吗?”博客,也許是由于本人喜歡茶的緣故吧,吸引眼球的是《功夫茶》三個字,于是閱讀了飛馬老師的《功夫茶》:

一仰而尽
三十多年的苦涩
不堪细啜

您却笑着说
好茶
该慢慢品尝



淺淺的一盅茶,此茶非凡品也!它應是厚重的沉積,它是詩?是人生?是詩人的感慨、感悟、提煉?我不敢妄語。

浮雲蒼狗、滄海桑田,斯須變幻,彈指一揮間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夫子尚且感慨,何况今人!歲月無情,“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孟德如是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隂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啊!蘇東坡如是說!“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縱有萬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三變如是說。“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子美如是說。“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曹雪芹如是說。“三十多年的苦涩,不堪细啜。”飛馬如是說!這茶哪堪細斟慢酌,豈不“一仰而尽”啊?

如斯佳茗,非同尋常,其中五味,凝結了半生况味,包羅了世間百相,升華了人生五藴,于是練就了九轉金丹,此中真意幾人能解?此中艱辛,何人得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說還休,故而只有淡淡的一句:“天涼好個秋。”

黑暗中的路灯

2008-10-31 05:45:23

黑暗啊

都说你是黎明的摇篮

你却说

你们不懂--十月怀胎的艰辛

--临盆前低沉地呻吟

--分娩伴随着的死亡的威胁



黑暗啊

无声无息

无边无际

伸个懒腰

舒适地茁壮他的庞大的身躯......



路灯啊

无奈地孤独着

惨淡经营着

它那死鱼般的白眼

挤出

一束瑟缩着的小花

映着路人迷茫的眼神

--和徘徊的步履......

哺育

2008-10-31 05:19:56






奶奶说

妈妈用鞋子当作摇篮

孵化了我




五指山下的窟窿

写满了天真的痕迹

那歪歪扭扭的蹒跚

抖落出一个个童趣




奶奶说

妈妈用胸脯、乳汁、慈祥

在孩儿唇上、

记忆里缀下印记




我时时想起

那宽厚、那温暖 、那甘甜

留给孩儿的记忆
难以抹去......


而今
坎坷的征程
依稀
写满了妈妈叮呤的话语...



白云

2008-10-29 19:04:37

白云



棉絮样柔

柳絮般轻



宛若和氏璧—皎洁

犹如晨霜

冰清



舒展的裙裾

随着气流扶摇

和春风结伴徐行



怜惜大地的干渴

解开罗裳

掏出鲜活的心

丰腴的腰肢清瘦了一圈

究竟何因?

攒眉千百度

任粉脸密布乌云

婉拒阳光的热情

情愿那白玉般的躯儿刻满黑晕

销了肤、蚀了体

一心

翻云播雨

遂了愿

献身幻化—甘霖

小屋

2008-10-27 23:55:0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7bfd95010006u2.html

走进一间小屋

踮着足尖

悄悄、轻轻

生怕惊动那份安宁

只为

这儿弥漫

芳香、浪漫

——温馨



主人何去?

细品味

这雅致廊厅

书画墨馨

更兼那芝兰翠色青青



主人何去?

眼波频频

是池畔散步

抑或郊外踏青?

悄推纱窗

屋后一抹林荫……



书桌上薛涛粉笺隐约可见

那湿湿淡湮

是水迹

还是眼眸的液晶?

却见

透亮的杯儿

茶水尚馨



心想写下留言

罢了、罢了

哪能惊扰这份安宁!

放慢脚步

悄悄、轻轻

掩上小门

不忍遽去

从小屋偷了一缕温馨

不忍遽去

在小门挂了一串咛叮

品《功夫茶》――写于非马作品研讨会

2008-10-26 04:39:56

品《功夫茶》――写于非马作品研讨会

已經很久了,我十分喜歡飛馬老師的詩作,欽佩他詩文的造詣。當獲知舉行“澳洲彩虹鹦”第八期网上作品研讨会(非马作品网上研讨会)時,我立馬點擊進入“非马飞吗?”博客,也許是由于本人喜歡茶的緣故吧,吸引眼球的是《功夫茶》三個字,于是閱讀了飛馬老師的《功夫茶》:

一仰而尽
三十多年的苦涩
不堪细啜

您却笑着说
好茶
该慢慢品尝



淺淺的一盅茶,此茶非凡品也!它應是厚重的沉積,它是詩?是人生?是詩人的感慨、感悟、提煉?我不敢妄語。

浮雲蒼狗、滄海桑田,斯須變幻,彈指一揮間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夫子尚且感慨,何况今人!歲月無情,“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孟德如是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隂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啊!蘇東坡如是說!“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縱有萬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三變如是說。“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子美如是說。“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曹雪芹如是說。“三十多年的苦涩,不堪细啜。”飛馬如是說!這茶哪堪細斟慢酌,豈不“一仰而尽”啊?

如斯佳茗,非同尋常,其中五味,凝結了半生况味,包羅了世間百相,升華了人生五藴,于是練就了九轉金丹,此中真意幾人能解?此中艱辛,何人得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說還休,故而只有淡淡的一句:“天涼好個秋。”

品《功夫茶》――写于非马作品研讨会

2008-10-26 04:27:03

品《功夫茶》――写于非马作品研讨会

已經很久了,我十分喜歡飛馬老師的詩作,欽佩他詩文的造詣。當獲知舉行“澳洲彩虹鹦”第八期网上作品研讨会(非马作品网上研讨会)時,我立馬點擊進入“非马飞吗?”博客,也許是由于本人喜歡茶的緣故吧,吸引眼球的是《功夫茶》三個字,于是閱讀了飛馬老師的《功夫茶》:

一仰而尽
三十多年的苦涩
不堪细啜

您却笑着说
好茶
该慢慢品尝



[color=brown]淺淺的一盅茶,此茶非凡品也!它應是厚重的沉積,它是詩?是人生?是詩人的感慨、感悟、提煉?我不敢妄語。

浮雲蒼狗、滄海桑田,斯須變幻,彈指一揮間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夫子尚且感慨,何况今人!歲月無情,“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孟德如是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隂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啊!蘇東坡如是說!“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縱有萬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三變如是說。“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子美如是說。“都云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曹雪芹如是說。“三十多年的苦涩,不堪细啜。”飛馬如是說!這茶哪堪細斟慢酌,豈不“一仰而尽”啊?

如斯佳茗,非同尋常,其中五味,凝結了半生况味,包羅了世間百相,升華了人生五藴,于是練就了九轉金丹,此中真意幾人能解?此中艱辛,何人得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欲說還休,故而只有淡淡的一句:“天涼好個秋。”
[/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