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 首页 -> 博客群 -> 淮南小山黄伟群的博客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长歌(2011、3、18)
2011-03-18 21:02:53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长歌(2011、3、5,7,8,9,12,17,18)
忆昔曾见俏书影,美人高阁岂可追(1)?经史子集丛五部,学力未及失芳姿。近闻《书目》出《索引》,历二十年始编齐(2)。原玉微瑕难措手,电脑编程如山移(3)。两册六折精百二(4),巨牛未得得绳儿。《书目》网得电子本(5),复迷纸本神欲痴。孔网搜寻频比价,三百包邮错失之。京苏鄂豫来攒购,九册三百一十奇(6)。邮包到手心暗讶:昔何长大今缩微?复退子部寻故店(7),京本虽廉无书衣。邮路迢迢四千里,一十六日来何迟(8)?库本十品无写画,十三年后初来归。史子丛经二三印(9),集部一印何其稀?追思《书目》草创日,筚路蓝缕起步时。十三万册六万种,万人为之曾着迷(10)。二十年整始告竣(11),对此涕泗双欲垂。牛绳精美已堪把,巨牛牵来任指挥。题签钤印奉拱璧,合意不亚美人施。若将比量电子版,一为小照一美姬。文化长城立邺架,三十三年逝如斯(12)。汗牛充栋在吾掌,使我陋室生光辉。迷津一一为指引,纲举目张清目眉。坐对青灯索黄卷,浩如烟海不知疲。
(1)余1998年于书店初见是书。
(2)《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一版一印。序有 “在探索索引机编过程中竟然也走过了二十年”云云。
(3)谓《书目》在编辑过程中未能进行编制卡片索引,一一核对所有涉及不同部重复收录之书的卡片,并加以推敲归并,而致有错漏重出之处,为机编《书目索引》增加了难度。
(4)《索引》原价198元,卓越网122.30元,六二折。
(5)网购,为PDF格式,27元。
(6)奇(读基),奇偶之奇,单数。《书目》裸书269.85元,邮费49.20元,合计319.05元。原价476.50元。六七折。
(7)仍寻鄂省卖家,五部购自三家:苏,经部、史部;鄂,子部、集部;豫,丛部。
(8)丛部来最迟,历时十六日。
(9)史子丛部二印,经部三印。
(10)《书目》收书近六万种,138471册,涉及全国藏书单位781家,参与人员达万人以上。
(11)《书目》1976年底开始筹备,至1995年最后完稿;1978年3月正式启动,至1998年出齐。皆为二十年。
(12)如从1978年3月《书目》启动算起,至2009年8月《索引》出版,历时31年。至吾购得此书,为33年。
文章地址
|
《古意》(2011年除夕,2、2)
2011-03-03 23:16:51
古意(2011年除夕,2、2)
人生易衰老,岁月常蹉跎。
明年春更好,莫放佳日过。
4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我的书账》
2010-12-23 00:27:53
《我的书账》
我的书目超简单,分年度只设四栏:序号、书名、购买时间、价格。末了空两行记年购书总金额。记录购书时间是我的习惯,多年后仍可帮助我回忆当初购书的地点、环境、心情,是一笔无形财富。
书目最早记在一个厚本笔记簿上(文字版1993年5月6日-10日整理,14日誊抄)。几年后转录到电脑上(电子版2008年8月17日-23日整理)。之后随买随记,眉清目楚。好在我的藏书不多,所以也没费太大的力。这也为我日后统计书账打下了基础。
昨天,看到“国学数典(国学数字化典籍的简称)论坛”上一个帖子,提议书友晒晒自己一年来的书账。于是,将自己本年度书目上的金额作了统计,并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趁势将历年书目上的购书金额(赠书、教材不算)作了统计,得出一个书账,在此晒晒。
从1979年购买林散之《毛泽东词二首草书字帖》开始,余藏书至今已有32个年头。
第一个十年(1979-1988),购书 241册,金额只有区区493.61元。这个数字不大,加上未统计在内的《书法》、《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杂志,只约略相当于当年一套“二十四史”、《清史稿》的价格。第一次年购书金额破百出现在1985年,这一年所购的重头书有朱起凤的《辞通》全二册,17.80元;《中国历史地图集》(旧版4-8册精)27.55元。
第二个十年(1989-1998)购书424册,金额为6365.89元。其中,第一次年购书金额破千发生在下海后的第三个年头即1997年,为1009.80元。所购的重头书有《全宋诗》(6-25册),675.00元。1998年购书金额亦破千,为1417.10元。所购的重头书有《汉语大词典》(全十三册)694.00元;《全宋诗》(26-35册)402.50元。
第三个十年(1999-2008)购书也是424册,金额为5200.77元。其中,2001购书金额亦破千,为1385.55元。所购的重头书有《全宋诗》37册(第36-72册,索引1册)1194.00元;《全唐五代词》(新本,全二册),89.00元;《敦煌诗集残卷辑考》,68.00元。
近两年累计购书117册,金额亦破千,为1499.60元。其中今年1303.60元。主要构成是孔网购旧书23种24册,计501元,及新书四种8册,计338元。所购的重头书有《中国历史地图集》(旧版第1、3册,新版第8册),《全宋诗订补》一册、《全明词补编》二册、《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全四册、《全清词•雍乾卷》第一册、《二十四史人名索引》全二册、《王力古汉语字典》。
如此一来,余32年的藏书册数为1206册(加上赠书、工作用书为1493册),总金额为15360.00元。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不知这个数字相当于现在多少。但比起真正的藏书家,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
纵观历年藏书过程,购书册数峰值出现在今年,为81册。其次是2001年,为79册,主要是购《全宋诗》37册。金额峰值出现在1998年,为1417.10元。主要是购《汉语大词典》和《全宋诗》12册(25-36)。这第二个十年藏书金额为6365.89元,亦是峰值。这一数字今后恐难超过。
我的购书原则是“藏以致用,不攀比,信书缘”, 买书考虑的是值不值得买的问题。因为目标不是当藏书家,所以不会单纯去想着突破某个数字。
现在越来越感到值得读的书真的不多,能吸引我的大概只有原典性的书了,如“二十四史”、《清史稿》之类,又如《全元诗》、《全明诗》、《全清诗》、《全清词》之类。后者有朝一日出齐,不知能否买得起?
随兴而买,水到渠成,如是而已。
2010、12、20,21,22于听涛阁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孔网补购三种歌曲集》
2010-12-22 03:46:48
《孔网补购三种歌曲集》
在我的藏书中,有三本书于多年前送给学钢琴的外甥女了,分别是《台湾民歌选》、《台湾校园歌曲、乡土民谣》、《中国传统名曲欣赏》。这次还是藉孔网得以补购齐全。
第一本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6月第一版的《台湾民歌选》。原书1986年1月18日购于淮上北市书店,这是福建省文化局在1980年组织搜集整理的第一部正式介绍台湾民歌的专书。当时还是寂寞少年,出于乡土情结,购是书。此前1982年,与父亲一道回乡探亲,从故乡带回了录音机、闽南语流行歌曲及电子琴录音带。当时对这本书中感兴趣的歌曲有《马兰恋歌》、《思想起》、《天乌乌》等。对故乡的歌只是一种遥远的向往。购买这书应当也是父亲和自己几年来对闽南语歌曲热爱的一个小结与补充吧。
自九五年下海南归后,历尽千辛万苦和内心的挣扎动荡后,五年前,也就是2006年11月左右,在菜市小贩处买到了闽南语歌曲光碟,开始对闽南语歌曲情有独钟,并从歌曲开始,彻底皈依了闽南文化。最喜欢的如闽南语经典歌曲《三声无奈》、《六月茉莉》、《心酸酸》、《烧肉粽》、《卖杂货》、《桃花搭渡》之类。好在网络发达,已不是父亲的录音机、磁带的时代了,网络上找歌词相当方便。虽然歌词网上有,但有的还是方言土语还是不甚明白,问母亲也语焉不详。这就想到了当年所购的书,这才知道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次所购的第一本书《台湾民歌选》是从上海的一位卖家下单的。书到后,新得令人难以置信。除了内页自然变黄外,简直像是第一任书主买来后专门密藏起来的,以备二十多年后留给我的。连书脊都毫无磨损。细看目录,只有第一任书主用硬铅笔勾了几首歌曲的笔迹,分别是《六月茉莉》、《丢丢铜》、《一只鸟仔》、《天乌乌》,这几首都是当年流行的经典歌曲。可见第一任书主也是紧跟潮流的。
《桃花搭渡》是闽南经典民歌,说的是老年单身男与青年女子互相揶揄的故事。里有一段唱词:“十一月是(啊是)冬节喽,大脚查某(妇女)(伊都)假小蹄(脚)。八寸鞋面(伊都)九寸底,脚大阿伯(伊哩)我的船杯”,虽然知道是摆渡老阿伯调侃桃花(歌中女主角)的脚比他的“船杯”还大,其中“船杯”一词,却不知道其为何物。还有一处“船杯打断(伊哩)面得乌”,虽然知道是说“船杯”被浪打断主人脸色很难看的意思,还是不知其意,以为是船板或船帮,因为船是渡头阿伯的吃饭家伙。问母亲也不甚明瞭。这次重读旧书,其中《桃花搭渡》(书中为《桃花过渡》)歌词赫然在目,标注“船杯”为“船桨”,如金篦刮膜,一扫迷障。类似的惊喜还有多多。我所耳熟能详的《思想起》、《六月茉莉》、《草蜢弄鸡公》、《乞食调》都收在里面,把它们和小凤凤、明珠姐妹演唱的歌曲对照起来听,特别亲切。
第二本是广西人民出版社编、1982年9月第一版《台湾校园歌曲、乡土民谣》。原书1986年9月9日购于淮上(同时购买的还有一本《简明古汉语词典》,是我的工作用书,常在手边)。这本书是从哈尔滨的一位卖家那里买到的。
本书是馆书,只有工厂藏书章和铅字编号章,别无写画,书品如新。为了证明是“馆书,未阅”,卖家还特地将空白的借书卡夹在书中。这本书几乎搜集了当时所有流行的校园歌曲,如《龙的传人》、《外婆的澎湖湾》、《赤脚走在田埂上》、《捉泥鳅》、《橄榄树》、《绿岛小夜曲》等,还有一些我喜欢的抒情歌曲,如《如果》、《兰花草》、《小茉莉》、《小雨中的回忆》、《小雨滴》等。乡土民谣有《雨夜花》、《思想起》、《六月茉莉》、《天黑黑》(即《天乌乌》)等,当时的这方面的好歌可谓一网打尽。
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现在网络上听歌太方便了,这样的歌曲集以后估计没人编了。但形势是发展的,还有好多我喜欢的闽南语歌曲,如《春宵吟》、《双雁影》、《姊妹爱》、《卖什货》这类民歌,有没有人续编呢?趣味总是要引导、提高的。
第三本《中国传统名曲欣赏》由安徽文艺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订价2.7元。原书1992年10月11日购于旧书摊,是特价。这次是从安徽合肥的一位卖家那里买到的,也算是楚书楚得。
书到后,除了封底有一小书压在上面留下的灰痕外,是名副其实的处女本。小心用橡皮擦去灰尘,宛如全品。书中收入了许多过去只闻其名的传统名曲,如《高山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还有唐诗中提到的《霓裳羽衣曲》、《阳关三叠》、《河满子》、武则天作词的《如意娘》等。再就是大家熟悉的岳飞《满江红》歌曲,有两个版本,最流行的版本原来是著名音乐家杨荫浏用元代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最早刊于1920年北大音乐杂志一卷九、十期合刊中,未注明出处)的曲调配岳词。这首歌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中传遍全国。在抗战期间起到了鼓舞民气的作用。还知道了《春江花夜月》是由《夕阳箫鼓》改编而来的。孔网上搜到这书有修订本,附光盘,但没买。
上述三书买到后,按原样题签钤印,但注明是孔网补购之书。于是,当年那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2010、12、21冬至日于听涛阁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生辰夜感怀》(2010、12、15)
2010-12-15 20:15:11
《生辰夜感怀》(2010、12、15)
中宵意难平,海门风雨夜。
文坛尚未鸣,网名满天下。
文章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