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 首页 -> 博客群 -> 阳光下的翅膀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手来百合花


2008-04-16 23:58:47


手来百合花

司马策风


花瓣堆云
虚空雕塑恬淡
清芬时来
仙歌相诉桃花源

芙蓉泣露
你望月贝开眸转
佩落琼盘
你凤凰鸣叫昆山

山城火锅
多养玫瑰浓烈率坦
那料云贵花溪
捧出你迷宫迂回山涧

漫说眼亮
神光灵犀的扑闪
更休提心跳
七音谐和的轻颤

谁想花蕾初绽
忽凋倒春寒
香踪缕缕
梳手难留轻烟
何处招魂
远去白燕


08,3,12

    8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重庆彭水的西施——阿依河(歌词)


2008-04-16 22:35:35


重庆彭水的西施——阿依河(歌词)

词:司马策风
曲:周强


A版:

忘不了 重庆火锅美女靓
更难忘 东南彭水好风光
阿依河哟阿依河
翡翠山水 花草奇香

你千娇百媚出深山
晚霞羞红了大佛岩的脸庞
过了水帘洞 漫步在银滩
人欢鸟歌 在山谷飞翔

荞面豆花嫩如你面
糍粑粘心满口生香
石笋溶洞猴群唱
赞叹不绝 滴满了虹潜塘

阿依河 凌波微步二十里
优游在幽险奇秀乌江画廊
无论阴晴还是雨雪
你淡妆浓抹人神难忘

阿依河哟 我的阿依河
好一个苗家西施美娇娘
今宵我酒醒何处?
你可是消魂不归的天堂?

2008,4,16


B版:

阿依河哟好风光
翡翠山水 花草奇香
你千娇百媚出深山
晚霞羞红了她的脸庞

水帘洞 银滩长
翠竹石笋还有七里塘
豆花嫩来老腊肉香
猴啼鸟唱 山谷回荡

阿依河 一路轻歌曼舞
彩绘了二十里乌江画廊
无论阴晴还是雨雪
你淡妆浓抹 令人难忘

阿依河哟 我的阿依河
苗家西施 美名远扬
今宵我酒醒何处?
你可是消魂不归的天堂?

2008,4,16
[/b]

    7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王婆三只眼》(3)一样相思 两种风韵


2008-02-10 01:45:40


《王婆三只眼》(3)一样相思 两种风韵

——两首乡愁诗歌的赏析比较 *[司马策风 ]


家 书


洛夫


洞庭湖的鱼正肥时
据说你们仍是素食主义者
难怪信里的家书
都一一瘦成了长仿宋体

据说四弟仍旧羁旅在山东
仍排队卖一棵降霜后的白菜
据说大哥的旧棉袍用冰制成
冬至以前就开始用火去烤
化水的时间多么漫长啊
其余的日子
都花在拧干上

而妈妈的那尊含泪的照片
拧了三十多年
而现在
仍旧是湿的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可以说,洛夫和余光中是台湾最有分量的两位大诗人,同时在世界华语诗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两人同龄,1928年大陆出生,然后去了台湾。余有“现代古典派”的雅称,洛夫有“诗魔”的绰号,既是同道又是好友,互有诗文唱和。这里将两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赏析,并没有打擂比高下之意,只想以我作为诗歌作者和读者的双重身份,和大家一道来品尝这一道精神美食的不同风味。

乡愁,大约是人类永恒的相思病之一。只要你离开了原居地,与亲友有了一定的时空距离,它就产生了;扩而大之,当你身处异域他乡,有了语言文化道德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等冲突的时候,这时的乡愁就更为复杂,如大海深远浩瀚了。

《家书》原版没有分段,为方便我将它分为三小节。我没有找到具体的写作时间和背景。

洞庭湖一带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为何要说家人是素食主义者呢?大约这是指中国大陆的七十年代,当时正在割资本主义尾巴,自然鱼的尾巴也逃不掉的。信里的字都瘦成了长仿宋体,当然人就瘦得更不象话了。这是一种黑色幽默,是一种魔幻的表现手法。第二节说四弟和大哥的生活状况:排队买白菜,可见当时物质的匮乏;而那棉袍一定是穿了几十年都板结如冰了,根本不暖和,但诗人并不直接说,而是怪异的说用火去烤,又化水拧干等。这又是魔幻的手法。第三节,我想母亲寄给洛夫的照片一定不是掉泪的形象,但很可能神态上有些凄楚和翘盼的愁容。生活的艰辛,为儿孙的担心,特别是一别就是三十年的老二(洛夫),眼看自己年事已高,不知是否还有机会重逢。大陆是七十年代后期才开始改革开放,才陆续有一些海外游子回乡探亲访友。我想,这首诗歌应该写在这不久前。照片当然是不能拧的,但是有了泪,就可以拧了,而且拧了三十年都还是湿的——可见相思的泪水太多。这一个“拧”字表示了“扭曲”与“反抗”,代表了内心的“挣扎”和“艰辛”的历程。这一节,有催人泪下的功效,必定会在读者心中撞响同一频率的乡愁之钟。

余氏的《乡愁》较为明白易懂,但并非浅显无味。

第一节,说自己很小就离乡背井为学业生计而奔忙了。第二节,表现了对妻子的思念。,有船票为证。男人自古一条道——只有奋斗。命运的无情,生存的压力,男人自有同感。第三节,游子多年离乡难归故土,生离死别,有坟墓为证。母亲的养育之恩天高地厚,子女对母亲的思念刻骨铭心,惜有孟郊的《游子吟》,今有余光中的《乡愁》。这节让人难忍泪流。第四节的乡愁扩而大之了,说我身在台湾如漂流在汪洋中的小舟,而“我”,也是千千万万海外游子的根和精神故园,却在海峡对岸的大陆,在黄河长江的滚滚浪花中,在李白的酒杯里飘香,在苏东坡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里沉思与挣扎着......

两岸虽然同宗同血同文,但是,因为历史分流和政治歧见,造成了多少骨肉分离,有亲不能聚,有祖不能祭,这又是何等博大精深和沉重的有关民族的国家的和文化的乡愁啊。

洛夫的《家书》用语散文化,以写信的语气,自然亲切,看似平淡无奇,却象未加修饰的璞玉,,要有慧眼才能发现它的价值。它实则又象一块超级海绵包含酸楚的感情。其表现手法用魔幻似的黑色幽默方式,即流泪的事情却用微笑的方式来讲述,这更让人深省和思考。说洛夫的诗歌不好懂也多少有点道理。这主要是因为他用的意象跳跃较大变形大。有人说,读洛夫的诗,不要用太清醒的眼光来看,要带一点醉意就正好与他合拍了。这里的乡愁,有瘦瘦的长仿宋体,白菜,旧棉袍,照片等来具体表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余光中的《乡愁》音韵优美,朗朗上口,每节象古人的绝句,形象生动,感情醇厚深沉,由己及人,由家到国,以小见大,有高度的概括力和很强的精神震撼力。余的每一节有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乡愁,如邮票,船票,坟头,和海峡等,这些形象起到了卤水点豆腐的作用。该诗广为传诵,影响极大,可以说凡知道余光中就不会不知到这首诗歌——自然成了余的代表作。

到此,写成绝句《望月怀乡》有感:

远游思故水,
闻雁怕登楼。
月满潮高涌,
长风万里流。


2004,10 (选自司马策风商报专栏《怪味胡豆》)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司马策风浅评 ——三界神尼两首七律


2008-02-10 00:12:00


司马策风浅评 ——三界神尼两首七律

*[司马策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界神尼 写到:
希望司马兄可以评论下这首




三界神尼 写到:
送我亲爱的偶像陈思思小姐

独坐崖庐已九年,
婆娑何处有谪仙?
偶追彩凤寻真道,
惊遇湘妃唱玉莲;
妙目凝时夺造化,
余音过处震西天;
贪嗔顿净禅机透,
欲谢思思却忘言。

一直以来,文艺界各种绯闻恶行不断,每见外形漂亮的女演员,我却体会不出一点美感。盖女性之柔美均来自其善,而这些泛泛俗女和现代浅薄、粗俗之女子无异,何能吸引高雅之士?因此,多年以来,我几乎从不看国内的任何文艺演出。

前几天有个偶然机会在网上看见了陈小姐的演出视频,为她那独步天下的唱技所倾倒,为她超凡脱俗之气质所震撼,为她的歌声所折服,她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仿佛都流露出原始的美感和善良,宇宙中所有美好的一切都体现在了她的身上,让人如痴如醉,忘记了烦恼,独坐崖庐多少年都未能体悟到的真谛似乎一下在眼前展开。真想谢谢她,更敬重她出于泥而不染的清名想赞美她,可是一张嘴却发现已经不能用人世间的言语说出来了。特写小诗一首献给思思,真心诚意做您千万粉丝中的一员。以表我敬意之万一,小生这厢礼过去了……




三界神尼 写到:
再送我亲爱的偶像陈思思小姐

艺帜飘扬岁月河,
五灵豪气壮军歌;
庙堂有幸恩人少,
朝野无情佞骨多;
一代盛名归宦海,
十年清史付红波;
诗成借问陈家女,
闻我酸吟意若何?

思思小姐首举“新民歌主义”理念的大旗,并为此奋斗多年,是中国歌坛一派的领军人物,足迹走遍大江南北,在部队文艺界享受有盛名和清誉,其有名的歌曲如《拥军爱民大秧歌》等朝气蓬勃,慷慨激昂,我很喜欢。后来思思走了红道,朝廷有幸能请思思出山辅弼,为我们谋福利,我感到很高兴。可是思思虽然还在从事艺术事业的本职工作,我担心思思这么清纯的人,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能在滑滑的权贵中混吗?换了我肯定是不行的,象我这直楞楞,傻呼呼,嘻笑怒骂,类似济公、武训、阿Q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性格,恐怕坐在那里混上几小时就被主席团给踢出大会堂了,5555~~~~,我比你们大家都差得好远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你诗歌,豪气率真不让水浒传中的孙二娘,狭义才情可追岳武 穆。直肠热情咄咄逼人犹如正午两点的太阳,让人不敢直视——想必,应该是热血热肠略带霸气的O型血。你的短文,诗歌,眼神以及动作足以说明这些了。
既然已点名要我点评你的诗歌,那就却之不恭。
诗无达站,文无定评。主观臆断,盲人摸象,善意曲解之处在所难免。到时万望海涵。


欣赏诗歌和品味美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美女妆成,顾影自怜,镜中五味,回嚼三日。所以,即使美女慧质平平,她自己何处迷人,那里有暇,无不心知肚明。

不过,神韵美丑,见仁见智。男女审美,各异其趣。就如你欣赏自己的长,未必男人有同感。美女如何,男人说话。诗歌怎样,读者有数。

你认为二较一出色,我却说一更佳。
我以为:二,胜在情谊殷殷,关爱切切。担心喜欢的思思小姐,官场易损洁,俗务磨灵秀。你的华彩句为颔腹两联,怜香惜玉之情,愤世疾俗之意,在你豪情 大气的情感氛围中充分闪现。读之无不动容。若不知你性别,无不料想,又是仗义铁血,空有护花美意而不得近之。令我一班须眉不胜唏嘘。

再说一:最令人激赏处,仍是颔腹两联。尤其是:
“妙目凝时夺造化,余音过处震西天;”一句描摹,美女独秀,已非造化神力。 二句夸张,美声震落西天仙界,大有补天之石,纷纷坠落的魔力。杜甫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这里似有反其道而行之妙趣。

论诗词,有意境者为高。一,意境,情韵,词彩兼胜。再加富有独创的
佳句,自然“梅应逊雪三分百,雪却输梅一段香”高下胜负,想必各位
读者已是“水牛吃了萤火虫——心里亮堂”

以上为不成熟浅见。欢迎争论批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探讨“三界神尼”的两首佳作。取长补短,学习长进。


司马策风拱手问好各位诗友


07,5,16 温歌华。


        

文章地址

唐夫其人其文


2008-02-09 23:46:49


唐夫其人其文

___为<唐夫诗集 幻>而作简介[司马策风]


唐夫,中国重庆人也.
生于红旗初扬赶英超美的50年代.家门清寒,家风醇厚.
长子担重,少年含辛.敏而好学,正勇智善.

昔观,毛氏铁锅上天,梦追卫星;也历,红袖疯卷海啸,狂浪滔天.
又及,小平改革过河,商海逐帆;那料,正义呐喊祸起,牢困云暗.

猫鼠交媾,高居殿堂之上,忠良放逐,浪迹天涯之外.
涉溪穿林,翻山漂洋.先南美北美,后芬兰台湾.

国家不幸诗家幸,磨难愤怒出诗人.
唐夫,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其品其格,莫不宝剑之光来自生命之淬火磨砺,
其诗其文,哪有梅花之香不藏天地之五行况味.

不交唐夫为友是人生遗憾,不读唐夫诗文是你我错失.


----司马策风 2008.1,5 于温哥华


    6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Blog 拥有人: 司马策风
作者群: (没有)
博客: 观看所有文章
好友名单
Go: 上一页/下一页

日历

 «   <   »   >  7月 20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连络 司马策风

Email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发送私人留言
MSN 短信


Yahoo 短信

发帖后自动返回论坛
1
QQ 号码

关于 司马策风

注册时间
2006-12-03 23:05:41

来自
温哥华
职业
移民顾问
兴趣
热爱生活,拥抱阳光。好绘画音乐,喜烹调写作。

留言板

钓月
2008-11-08 00:50:04

下次再读!问好诗人!

雪浪花
2008-08-16 01:29:04

学习来了,问好,祝快乐!

kli
2007-03-31 06:56:18

hao

戴玨
2007-02-18 03:51:26

看 那 潮 拍 红 日 洗 我 心 扉

我 的 春 燕 呵 你 何 日 再 重 归

--
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遺誰。

司馬策風新年好! Very Happy

 用户:

 主页:

 留言:
检视和加入笑脸  

博客

博客启始于
2006-12-17 23:24:59
文章数量
21
博客历史
6774 天
回响总数
1
观看人数
140199

RSS

RSS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