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什么是好诗

2010-04-12 23:21:34

什么是好诗
——从读白玛《好诗的标准》说起

王晓琴

什么是好诗?这个问题好像一直困扰着诗歌界——好诗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看起来一句话二句话说不清楚,但是,当我读女诗人白玛的诗,我忽然泪热——《好诗的标准》!
全诗如下:

每一行,都好像从村子周围的田野里长出来的
带着青草味、粪味、汗水味,像池塘里的水一样清
像三月的灌溉渠一样流畅。任意一缕风都可以朗诵它
用乡亲们都听得懂的土话嘲笑它。我的不识字的老祖母
也愿意听闲人念一遍它。趁田里忙于耕种的水牛歇脚的功夫
读一遍给水牛听,它不会厌烦得扭过头去
光棍多年的墩子叔娶了媳妇,他喜不自禁,站在高高的条凳上
大声说:俺要给老少爷们背一首诗——
——你想想,假如我是那个由村庄拉扯大的没出息的诗人
我怎能忍住一次次幸福的泪水?

读这首诗,我不是一遍,而是一遍遍反复的,短短的二三天。我不能说这首诗有多么高妙的诗歌技巧,说实话,我也习诗,但我承认我不懂更多的诗歌理论,可是我懂这首诗里充满了真情——打动人的——我想应该是打动当下有良知的读诗爱诗写诗的每一个——诗人——人!
好诗的标准真的说不清楚吗?这首诗,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心灵深处感受到——什么是好诗!
——那些不必言说而发自心灵深处的喜爱、传阅、引用、诵读的诗篇,如果那是你正在所为的,那么,你还会“忍住一次次幸福的泪水”吗?
我们不管分什么诗派也好,写什么朦胧也罢,我们写诗究竟要给谁读?想给谁读?我们的一切技巧,要问一问我们有没有用真情、用赤诚、用坦白对待——诗?如果离开真情实感、离开赤诚坦白,我们是不是枉自作诗称诗人?退一步,即便是没有这些,我们只是个“由村庄拉扯大的没出息的诗人”,自己(诗)没出息了,但是我们是不是也要为那些被我们的土地、山川、牛羊、更被我们的父老乡亲热爱所接受的诗篇而欢呼呢?其实那些看似简单明了,给人美感,给人启迪的诗篇,应该都是意象浅显而不浅薄,言辞委婉而不晦涩,意境优美而不空泛——它们或以清新的语言为你描摹出一副自然优美的画面,或以生活历练出的思想给你深刻的迪示!而当这样一首诗问世,必会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无论哪个阶层,只要是脚还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试问,谁不喜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优美自然的景象?我说这个“自然”不只是诗中表现的自然景象,而且包括了诗人描摹自然的本领也即技巧——真正的技巧就是一个诗人运用自己的知识阅读的丰富积累,达到让我们眼中的物事表面看起来是自然状态的呈现,其实不着斧凿痕迹地以最自然最生动最美丽最意蕴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感受画面的美丽、旋律的震颤、心灵的教益!如果达不到这种信手拈来的境界,在自己的诗中用尽“技巧”“手法”来斧凿诗句,只能弄得诗意残肢断臂而至晦涩不堪!
这里我不得不再提一下曾经被网络炒成是非大战的赵丽华。此举她的被称作梨花体的代表作《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全诗如下“ 一只蚂蚁, 另一只蚂蚁 / 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这首诗(我这里姑且称它为诗)当然也是描写一个自然景观现象,但可以肯定这不是一首好诗,甚至不能说是一首诗,只能称为分行文字。因为这一段分行文字所描摹的物事,没有给人以由衷赞叹的美感、联想与迪示,那么它只能是一段诗体文字!但是,诗人赵丽华为什么写出这么一段诗体文字呢?绝不是她没有水平!她有很多好的作品,比如她的诗作《流言》我就很是喜欢。她以描写柳絮飘飘乱人视线而譬喻流言的蜚短流长,全诗短小轻灵而富有哲思!众所周知,赵丽华写那些梨花体其实是用一种近乎于献身的精神在呼吁诗歌的语言表达和立意要通俗易懂,要浅显明了,要大众首先读得明白才能去谈欣赏谈迪示意义啊?!历史上,白居易写诗写完了要读给老媪听的故事大凡诗者都知道,其目的是要她们懂得,因此有了洛阳纸贵的轰动,有了千古不朽的诗篇!现在看来,好的古诗大都具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些谁能说不是名篇好诗佳句呢?这些通俗易懂的诗作影响了李白、白居易成为不朽的诗人吗?当然是恰恰相反!
凡是读过书的,我们刚一启蒙教育课本中就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只要读过书的孩子,只要会认字的成人,谁又不懂这诗句中的教益?相隔了千年以上的光阴,这些诗句依然这么浅显美丽地打动我们,震撼我们,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还继续晦涩自己并晦弄他人?
那么好诗是怎么产生出来的?今天,女诗人白玛给了我们很形象的答案:“每一行,都好像从村子周围的田野里长出来的/带着青草味、粪味、汗水味,像池塘里的水一样清/像三月的灌溉渠一样流畅”。无疑,白玛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了好诗是从“田野里长出来的”。“田野”是长庄稼的,怎么会长诗?这就涉及到技巧,我们且不说技巧,也无需用技巧理论,大家一读到这里便自然而然知道,好诗包括它的句子都应该是从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诞生的,哪怕那些词句诗行朴拙到可能“带着青草味、粪味、汗水味”,但是那一定是“清”的——诗句、诗意清新地表现生活的(如果这首诗从内容上说还有什么一点欠缺的话,那么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现实生活仅限于“村庄”而缺位了现代都市的生活——不过这也与这首诗取材于乡村有关,“假如我是那个由村庄拉扯大的没出息的诗人”)。如果我们的诗“像三月的灌溉渠一样流畅”,那么在这样的流畅里庄稼还能不茂盛不丰收?这样的诗,能够不被人们所喜爱所传诵?是的,我们需要诗歌的深度,但是那是在浅显基础上的“深”。如果说我们播种是为了大地一如油菜花灿烂,那么我们的播种只需“一板锹一犁铧的深度”,“一板锹一犁铧的深度/足以让大地金黄/灿烂成太阳”(这是我2007年用一首诗表达自己创作诗观时写的《关于“浅显”》中的句子,正好能够用来表达我此时想说的话)!这么说来,我们有必要以所谓的挖掘深度来挖掘钻井一样地挖掘诗歌的所谓“深意”吗?我想这么去“弄”诗“掘”诗,其实就是诗人给自己的诗歌挖掘坟墓,也是在给自己有限的生命尤其是写诗的有限的生命挖掘坟墓啊!
诗人们,我们写诗的诗歌环境比之白居易写诗的环境要好得多,首先不再是文言文环境而是通俗的白话语言,再是你周围的知识层次再也不是唐朝时的知书识字只有私塾教育出来的寥寥无几的读书人,当代大学生可谓三人行必有一之,你还能说你身边的都是读不懂你诗歌的白痴文盲吗?当你的诗写好后,不要说去读给老媪听,你就去读给你的念高中上大学的孩子听,读给你正在高校同寝室的同学听,问一问,他们愿意读吗?他们能听得懂吗?如果再是一首写给母亲的诗,你母亲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连旁边的老牛都“扭过头去”,那么你写给母亲的诗收到效果了吗?请诗人扪心问一问自己,你真的不知道你自己写的诗好还是不好、值得读还是不值得读吗?不要再愚弄他人也愚弄自己了!
当我们的诗,能够被人举起来且“喜不自禁,站在高高的条凳上”,能够将人类的精神引领到高处,那么,我们的诗歌就是让普遍意义上的人们所接受的时候!那个时刻,诗人们,我们“怎能忍住一次次幸福的泪水”!
有一天我们能够理直气壮“大声说:俺要给老少爷们背一首诗”,而不是只在聊聊庶几的诗人小圈子小活动里的时候,这就是诗歌真正地找到通途的时候,也是真正的诗人扬眉吐气的时候——为着这样的诗歌境界,我们的诗歌刊物和诗人更兼诗评家们,该如何而为?!

◎呼伦贝尔,我的浮光掠影(外一首)

2010-04-12 23:19:52

◎呼伦贝尔,我的浮光掠影(外一首)

王晓琴

不能不说,我只比一朵雪花
早了一点点
像幸运的种羊和饱满的草籽
免于看到季节最末时节的寒冷和严酷
我把辽阔,暂时放置
于倒伏的草地和风一样迅跑的山峦
从贝尔湖呼伦湖打捞起我日渐干瘪的情感
在大雪封杀之前
赶上最后一辆车轮没上链条的货车
和牛羊一起运到铁路边缘的小站
——满满一车皮草原的味道

呼伦贝尔,我的浮光掠影
我是多么想以我的浮光
提升你的高度
以我的一掠展开你的辽阔
可是,一切还没来得及
我就被大雪封杀出局
——成群的牛羊马匹和风沙
还有奶茶、草垛、苜蓿、野黄花……
被封杀的,还有我未能带走的
一顶帐篷和里面写满的褶皱
在辽阔到荒芜的雪野上
以怎样的姿势贴身一株小草
捂着,它们的温度

◎2009.8.25日在莫日格勒河边

这是一个阳光朗照的日子
草原 遥遥地传来一声呼喊
——呼伦贝尔,我的梦
在莫日格勒河边
在呼伦湖,在贝尔湖
黑黑的土地被河水冲过,裸露着
牛羊的气息
风越过山包的斜坡,赶着白云
一群一群,悠缓的
一只风车
在蒙古包上空旋转
微弱的电流,送来彩虹的信息
碧蓝的天空下
心情的投影清晰

——我的呼伦贝尔
——我的莫日格勒河
贝尔湖连着呼伦湖
草原,这片有水的草原
绿得依然
丰茂的草已收割
打捆的草碾子,仿佛惊雷
在草茬茬上滚过,砸向草原深处
那些梦中翘盼河流与湖泊的蒙古包
被这些虚幻的雷声砸得生疼
泛白的盐碱地上稀疏的毛毛草
刺疼着牛羊干渴的舌尖
天空没有星星
身旁睡着家人
狼的嚎叫,是草原渴望听到的鼾声


通联:安徽六安市裕安区政府办王晓琴,237000

流水的经过是我的故乡(组诗)

2010-03-07 04:54:39

流水的经过是我的故乡(组诗)
——献给我从未谋面的生父


王晓琴

寻找父亲的坟茔
踏过多少青山绿水
穿越多少鸟鸣的晨曦
——这些都是女儿在心里
找寻父亲的路径

那个来不及接我出世的早晨
父亲,你匆匆地被带走了
让女儿抱憾今生——
茫茫人世,女儿该何处去
喊——“父亲”——
以童年的稚气青年的热诚
中年的沉稳老年的沧桑
还有天地之大的苍茫……

父亲啊,那汲河之水
流淌的眷念
那条拦水大坝,你呵护女儿的臂弯
坝下电站的轰鸣
你留给女儿无尽的絮语和心灵的明亮
——大嗓门,再大嗓门——
传递隔世温情

父亲,总是在梦里
看见你抬大土的身影
你的脸,看不清
一顶破帽遮住你的容颜
——我们从未谋面啊,父亲——
“右派”两个字,让我知道
文字的锋利,世情的冷暖
阴阳两世的 永远

叩遍青山询问
——父亲
大地上哪一处标点 是你
我的父亲,居住的芳草萋萋的坟茔

父亲,让我敬称你什么

父亲!除了“父亲”这个词
你依然那么年青,比女儿现在还年轻
——一个三十岁的小伙
一个蓬勃、刚性、知识的化身

父亲,你的社会级别
至今和你的人一样长不大
它们长眠在那个山岗
俯瞰那座水坝
水库和电站轰鸣着
我看到你恪守的职位象你的羽翼
拉动宏大拉动光明,在山水间
透明地飞升

父亲,如果你健在
你的职级会象菜价上涨——
从审判员到庭长到院长
或许县长、市长、省长

父亲 你 却在那一刻
凝固了职级,也凝固了历史
你的历史在那一刻年青、纯洁
又在那一刻凝重、深邃
如眼前的青山身后的流水

流水的经过是我的故乡

将手插进流水
可以带着体温回到故乡
柔软的水草缠绕村头河滩
麻石上捣衣的姑姑
前年走了,我想
她是去找她的哥哥我的父亲
他们手牵手又可以回到兄妹的从前
那个时候好像没有我
又有什么关系
多愿父亲没有远离
我像一条幸福的鱼,悠游在母亲河的腹心
我没说让时光倒流
也没说将生命还给父亲
我找不到那个命运逆转的锁孔
阳光忽然带走父亲、暗淡人心的早晨
我感到河流那一瞬的涩滞
我呼吸不到氧气,“哇啦”一声撕裂河流冰层……
——父亲,我一生就此记住
流水,我故乡的情景
虽然故乡被你带走,我在母亲的背篼
一上一下的颠簸带着流水的执拗和温柔

父亲,找不到故乡找不你
我就将手插进流水
——流水经过的地方
青山绿水
那是不是故乡
是不是你的模样

经过幼儿园,我替父亲看看孩子们

父亲,你走的时候
大姐五岁,二姐四岁
而我,你看都没有看到一眼
所以,每次经过幼儿园
我都多看一眼
一眼为自己,一眼为父亲
我爱我的孩子
我想父亲更惦念我们
——你走的时候三十岁
(身上还带着那么多的天真)
我知道父亲爱我们、爱孩子
他更用掏心窝子的诚实
爱祖国、爱故乡、爱绿水青山

你是大爱啊,父亲
我想这些幼儿园的孩子们
都像你的孩子
看一看他们,可以告慰你
时代变迁,孩子们如花笑脸
你的女儿不用弄墨
她只要敲击键盘,语言的文字
如流水从网上流淌到各个论坛
犀利也罢,柔和也罢
人们都可以直面

当然,父亲
我也想过,有一天
(时代绝不再有这一天!)
如果、或许……
我也会像父亲
走就走呗
三十岁的父亲,在女儿心中
永远年轻

街道上的窨井盖

2010-02-16 08:36:55

街道上的窨井盖

王晓琴

虽是钢铁铸就,被车轮碾轧
它疼还是不疼?
城市的灯红酒绿挑在高处
看不到路面暗处
看不到那些窨井盖被碾轧时的表情
许多不为人知的暗流带着腐臭

早间新闻播报:
“昨晚城市X处窨井盖被盗”
那些钢铁的窨井盖被盗作破铜烂铁
被揭开了盖子的窨井
裸露出城市最低处的伤口

《小野菊》几个

2010-02-09 23:27:21

◎小野菊(几首)

这些的 小
不上大雅
抑或小雅也算不上吧
它们乘风
时间像风一样跑
它们就在风中奔跑
细小的花瓣
微弱的身影
琐碎的脚步 拽着
季节 春天的浪漫
春天的花开
述说 微笑 妖娆
它们不怨命运,不怪
上天的播种,将它们
抛在霜冻的季节
它们认命自己根衍根地生长
在田埂,在地场,在山坡,在岩壁
在匆匆而过的人丛里
我看到,黄的白的绿的紫的
带有蒿蓼一样的清苦的香气
漫过我的眼睛,是雾的根
是阳光散打的格式
是风挽起了小发髻的摸样
还有 场院门口的 欢闹
让时间没有听到 一瓣指针
落地的声音

◎又感冬日

冬日,就是一片白
叠加一片抖动的瑟瑟
——这是小时候的记忆
空心的小背褡,两只袖筒
交给寒风凄凄

那些白,一片干净
没有走过的痕迹
啄食的麻雀还未飞临
雪被下掩藏的每一颗谷粒,纯净
暗含光辉
大地一次又一次拱出冲动的激情

而我的小背褡
不仅剪出母亲的操持和生活的艰辛
更让我在被践踏后的雪地上
捂紧前心后背,腾出臂膀
一手拽住远方的友谊
一手攥紧贴身的爱情
一次又一次面对寒冷——
不会袖起手来

◎飘

冬日雪花飞舞的时刻
我仿佛回到故乡
那些奔波的机翼在停机坪
来的去的,漂泊
雪花落地无声
荒年的饥馑,蒲公英
把活路投到远方
缓慢的磨盘,在村子中间
碾动粗细不一的日子
乡亲们稀一碗稠一碗
母亲仔细穿针太阳的光线
缝补月亮地的亏缺
“儿”一声“闺女”一声
篱笆墙打碗碗花一次一次扎紧

对这些,我心怀感恩
像蒲公英的的种子
怀揣沉默
飞一飞就回归故里

◎风暴中心

蛙鼓的小嘴,一张一合
一张一合,简单到不需
谱曲,调弦,旋律和节奏
打开耳朵
枯黄的叶子飘起各色语言
它们像漫天散弹
带着风俗的痕迹,和
一些物事日晒雨淋后的锈迹
光线的闪烁以及高一声低一声的含混
瘙痒你的皮肤扫痛你的脸

它们的鼓噪
啃不动峰峦铮铮的山地
却让水的软肋
掀起倾覆的巨澜

◎在高原看向日葵

天空很蓝
不是你也很蓝
一片蓝的主色调中
你在追求一点属于自己的
色彩,梦幻太阳
与大地
未来与过去

天空很纯净高远
不是你的心事一样纯净和高远
它们其实如雨滴,密密麻麻
落在自己的心田
每一滴都是一个“受孕”
欢乐与痛苦
在一个个咬紧的词语里
把日子收拾的,整整齐齐
在那些琐碎里
你,抱紧每一颗
小小的愿望
在环境中扭曲
一百八十度又一百八十度
风和日丽,雷鸣闪电
翻转,朝朝暮暮
让我总能在那些细小里
叩开一枚神性的芒尖

◎黄菊花


把春意留得最久的该是你了
不急不躁的
一丝一缕地吐纳芬芳
你不会大瓣大瓣挥洒春天的赐予
股市一样暴涨暴跌
你很低调,很低调
躲在季节的后面
躲在众芳争艳之后
躲在一处茅草屋边
与秋玉米一起对天空仰望
对土地俯就
在秋风里
坚强和柔弱以不同的姿态
摇晃着相同的生长
你已经走进季节深处
走进即将轮回的边缘
看遍过往世事变迁炎凉冷暖
而今,风雷不惊地
捡拾着春天遗失的故事
成就秋天不再喧哗浮躁的寓意
和深邃,满地落霜一样
冷静

黄菊花啊
农家小院旁
你朴素地着一身明黄

◎柳 絮


很轻很轻的飘落
只要一点点温度,在寒冷之后
虽然渺小而单纯,可它们
也叫“飞翔”
南来北往
飘呀飘呀
常常经不起一场寒流
和一声咳嗽
从屋前到屋后,走着走着
就是一生的行程

大地上,有多少
这样微不足道的愿望
生命里,有多少
被我们忽略的轻
不要等它长成漫天的“流感”或“流言”
我们才想起——
看它一眼

◎小 风

昨夜,你走来
很温和
没有那种强行登陆
可我依然没有捉住你
梦的碎片
溜过指间

那么多的絮语
仿佛什么也没说
一路洒落
寻找回返的路
发稍的牵绊
象葡萄藤的缠绵
我依稀看到
你,小心翼翼
踮脚踏过草尖
左一晃右一晃
花瓣气息
随你而去

◎玻璃幕墙


把墙壁打开,让视野敞开
这是信息时代
在屋里需要看见外面
奔涌的车流和人群
灯红闪烁和写字楼的进进出出

高楼高大,相距很近
我看得见你
而你在外面,不会看清我

◎六尺巷

穿巷而过
从童年一直到中年

童年背着书包穿过
觉得它很宽、很长
走过的时候自由自在
成年后,穿过它
觉得它很窄、很短
空着双手去掉行囊感觉依然

将身子抖一抖
将心儿缩一缩
希望穿巷时能象童年

◎这时刻,戴遮阳镜多好


这个夜晚,反复辗转
不能入眠的雨声乍暖还寒
你听到她们窸窣而来的脚步声
一行行蜿蜒在你的键盘敲击
分行的疼痛一如分娩时分的阵歇性
期待红日喷薄而出的新生

这个雨夜这么反复折磨敲击心弦
你看到两颗星星在雨夜穿行
它们擦亮了冷雨绵绵的忧伤和悲凉
你想:这时刻太阳出来多好,戴上太阳镜
让星星们遮住深藏内心的旷世悲悯

◎出远门

一只鸟在树上歌唱,唱到第三个音符
你走出了家门,或者说不清什么门
也许只是一个象征的符号,从一个方格子里跳了出来
小蝌蚪在池水里游啊游,没有门也没有框
游着游着它就是一只绿色的小青蛙,黑色的记忆像蝉蜕
我们只要思想在游走的故乡,于黑色的地方看星星闪亮
我们就会感知冬日泥土里埋藏的春风,将被一片雪花打开
门,或曰出口。地平线那端,有我们要拜访的远亲

◎在火车上看原野的灯光(组诗)王晓琴

○在火车上看原野的灯光

在火车上看原野的灯光
近处人家的灯光明亮
有男人明灭的烟蒂在窗口里闪现
他在看电视还是在想事情?
一家正在打架,有人摔东西
一个窗口,有女人对着黑暗张望
又一个女人正在拉上窗帘
——这些真实的场景,一闪而过
在我的盯视下仓惶后遁
而远处的灯火,像隐在历史深处的
光影,又像瞌睡人的眼神
我看不清它,它也看不清我
它们悠然、不紧不慢,但它们总是
与我并行一段路程

○夜过芜湖长江大桥

不是动车也不是慢车
快车——江桥的钢架在黑暗中倒退
影子多么的狡黠啊,一闪一闪
诱惑你想到人的一生
江轮的灯火昏黄
在沉浊中,内敛满江悠缓与幽深
可以想象
动车、慢车,武汉江桥、南京江桥
多少车轮敲击,多少眼睛未眠
多少内心的渴盼
静与动之间,两条轨迹
两个支撑点
钢铁的速度与流水的速度相切
这个夜晚,一瞬间的抖动
让你来不及看清
江轮的灯火和星星的光亮
两点之间,气流和江流 混合的潮湿的
风 以什么样的速度 穿行
你的内心

○在继续前行的火车上

有的时候真不知,是谁
在跑,跑的那么提速
眼睛不听话地看着漫野新鲜
那些成排的大树,黄灿灿的油菜花
没有拘束 散落的 长长短短
村庄和田间土路,村头的大黄狗
都在广袤之中呐喊
只有城市 这时刻 在我耳中沉默
节节后撤,让我忘掉
一些事 浮起又退去
是谁在操纵
这时刻 有没有一双巨手
可以驾驭 季节
一节一节抖动着
利索地往前跑
而我多想在闭上双眼的时刻
感受后退后退,像一只鸟从天空
一头扎到树梢
窝里有一窝它的希望
它可以从容地窝在那里,孵化
未来 在前方 但不要这么
快,快,越来越快
停不下来

——在未到站之前
我站起来,寻找
在两个车厢的夹缝间
容我,稍稍
稍稍 滞留 一小会
我已不在意以什么姿势
一朵盛开的花或一棵细微的草
我只在意,那些快的速度
挤迫我
我要 滞留
一小会
一小会

○好像跑起来就能够得着

在车厢就像在一个屋顶下
只是它在走,不,在奔跑
飞奔向前 里面的人
觉得平稳 惯性
跑吧,列车来回不停地跑啊
前方的 站点
越来越多
上上下下
那个男人走了的地方坐上一个女人
那个女人走的地方再坐上一个女孩
就像许多的蒙太奇
吃方便面的切换成喝咖啡的
杵拐棍的幻化成拿棒棒糖的
而那些站点连成一串 长长的
一串省略号
一列车 在站点上
跑一个点就是删一个点啊
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
一直跑 筋疲力尽
它的前方 那么多站点
像星星一样 红的绿的
眨巴眨巴 眼睛
深处的 意蕴的
欲言又止


欢迎光临王晓琴的博客
Blog 拥有人: [ 王晓琴 ]
作者群: [ (没有) ]
博客: [ 观看所有文章 ]
[ 好友名单 ]
Go: [ 上一页/下一页 ]
日历
« < 5月 2025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留言板
2010-02-26 03:00:25
节日快乐!
连络 王晓琴
Email 地址
私人留言
MSN 短信
Yahoo 短信
发帖后自动返回论坛
QQ 号码
关于 王晓琴
注册时间
2007-03-13 20:56:18
来自
安徽
职业
公务员
兴趣
博客
博客启始于
2010-02-09 23:24:00
文章数量
2
博客历史
5577 天
回响总数
0
观看人数
59315
RSS
RSS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