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méiyòu

今时无泪,此时无语

2008-04-05 16:56:49

今时无泪,此时无语

——你在何处寄哀思

文/冷巉



又是一个明媚日,柳绿花红清明时;

寂寞总有孤单影,想你总有相思泪。



本不想去写与清明有关的任何字眼和文章,因为俗世中,清明带给我们的首先是伤痛,其次才是节气。从节气上讲,它是24节气之一,从节日来讲,今年的清明是我国法定节日之一的第一年,同时也是祭祖日。

但是好像很有些矛盾,如果不讲清明,又在这里啰嗦什么呢?

其实说清明道清明,这一天我真的是很难过,就是这一天很不容易度过去的意思,请大家别误认为是伤心难过。

在很多地方大家都可能会看到一个关于清明来历的故事,不妨一观:“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吃,重耳吃过后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晋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报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大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从此不难看出,为什么这个节气演变为一个纪念祖先,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表现,同时也成为中华儿女的一个重要节日。

我想有些人会表面怀念,而有些人会永远怀念。

毕竟一年只有一次,而今天的国人也把这一天作为法定节日,就更增加了清明的神秘感与纪念意义。

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出现:难道只有清明才可以追思祖宗,而人死了真的需要多少代人去怀念,去上坟,死去的人真的会影响后几代?

为什么人活着时不好一点,孝敬一点,或者说和平共处,善行而为之?

又有几人能做到介子推一样割肉奉君尽丹心?

也许清明从今年开始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及影响,这些可能还是大家没有预料到和想到的,当然这也不是我们该操心的问题,但是清明却给我们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果清明能由此蕴涵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习俗及审美心理的特色,并让这种民族文化更具有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我想这种做法将被烙上文化的印记,并被赋予最崇高的寓意与内涵,从而引起文化心理的共鸣,它将是一部民族的盛典而载入史册。

个人想法,怀念先人是因为大家都需要一个精神支柱,这才是这个节日长久不衰的最大历史意义。清明只是一种纪念,需要我们真正去明白它的含义,如果一味的愚昧无知,我们的心灵当会被这种怀念所污染,我们的空间也会造成很多的不便。

请让清明去证明后人的心诚,让时空去超越,一种历史的汇集,一个简单的童话,真是难以想象。

今天,我不想去祭拜,不想去做些什么,更不想说些什么,因为每天我都在怀念中度过,每天我都在怀念中思索。

太多的梦早已成为爱的记忆,我的精神支柱,我的动力,我的依靠,我的永远。我已经迷失,一切的聪慧,一切的思念都在此时化为一朵浮云,随清明的孤寂飘向远方的你。


23:57 2008-4-4

思念的河

2008-03-21 08:19:37

思念的河
冷巉

远方
通河无言。亦然
辉映着蓝天

思乡的游子
负重前行
红色的土地,欲静不能

你我
渴望着河流
向着大海而上

海说
河流终归大海
繁华逝去,叶落归根

20:37 2008-3-15

《再品白开水》

2008-03-21 08:17:01

《再品白开水》
文/冷巉

白开水真的好喝,却难以下咽。无来由的伤感,冲撞着夜的寒潮,寂静的暗由始至终带给我某种诱惑,不知是否独自的私语。
曾经希望的天空,用来宽容的渴望,竟在此时流放的斑驳逝去。
我的天堂,宁静的夜,是否还让我用精神来装扮我的星空。
一种心情,一份记忆,是否还在用心愿记录某种不安定的思绪。
属于我的暗夜啊,平淡中诠释曾经被修剪过的四季,某种私语中的魔咒,是否能将现实转移。
曾经历练中的甜蜜,是否可以在某个午后的时日,证明存在的快乐,此时只想和你同语。
梦中的景色,是否还在证明着永远的过去,漫漫的长夜,是否感知着飞翔的精灵。
不知哪个环节出现了隐喻,将暗夜延续。
白开水的童话,已经响起。低音早已变成闪动的星,布满梦的天堂。
虽然梦早已被窗帘遮掩,但眼泪早已抖落满目的光线,在静谧的天堂收获着拼接的私语。
也许是暗夜的赋予,这杯浓高很高的白开水将笼罩着我的房间,控制着我的呼吸,却消解着我的心跳,将于这暗夜的长度拉长。
暗夜很静,如冷淬的冰雪,穿透着我的神经,由寒及始,由冷及热,突然之间,打破了我擦身而过的永远,虽然不知这种永远是不是巅峰之间,不知这种束缚能否将生活中太多的烦恼忘掉......
而此时,此时,我只是一杯白开水......

1:09 2008-2-18

乱红

2008-03-03 08:36:27

用钢琴打了沉静的绿绸样的底子,

箫笛之声在上面似绣女手中的女红,

一针一针地刺下去,一丝一丝地抽上来,

一片一片的 乱红 就这样飘落下来……


箫与笛应是同一宗乐器了,

与笛所吹奏的晨光里的清风流云不同,

如果说笛声亮,而箫声则幽。

笛声属于清晨,锐的可以划破稠雾,露出骄阳。

而幽幽的箫声,是心魂,应是属于月,且应是凉月。

不盈亦不缺,正好如一瓣落花, 浮在如水的夜空。

而《乱红》就应了这样的情景。


喜欢文字,是因为有时候一个字词里面,

可有无边的意境去让人无端地遐想。

比如“乱红”,一个乱字,

多少女儿家的心绪,应是一生一世的沉迷了。

比如“青衣”,一个青字,

多少华年丽影,踮着碎步,抖着水袖,去了。

一句“姹紫嫣红”收了所有的绝代芳华,

都是有声有色的,极美极美的……


还喜欢“前世今生”,喜欢“尘缘如梦”,

喜欢“光阴”喜欢“岁月”……

喜欢在这样的字眼里触摸一种质感,

且能感觉到光阴如水,岁月如沙,沁凉地,飞快地流着......


而箫声一出,这些字眼都纷纷抖落了下来,

便是那一地《乱红》。


然后还有你, 你寻着箫声,沐着月色,踏着落红,

来赴我前世的约、今生的缘......


听箫,越听越远,

仿佛是偶尔同行的旅人,到了分手的路口,

一步三回头,还是匆匆地别了,慢慢地远了。

遥遥地隔了水的彼岸花,似有似无。

而你不来……


在这个花事将近的时节里,来听《乱红》,

而月也恰好细小地被白描在夜空,

趁着繁花还没开,先去看她们的谜底,

然后假装不知,暗笑在心……

出口成文

2008-03-03 08:35:24

全世文读书时最喜好文言文,由于一心迷恋文言文,出现了严重偏科现象,导致其它各们功课成绩一塌胡涂,当然,高考名落孙山。但全世文对文言文情有独钟,仍然是兴趣不减,就连平时与人说话,也是文绉绉的,差不多都是出口成文。
父亲怀疑全世文是患了高考后遗症,头脑不正常,曾带他去咨询了不少心理医生。可是,一直就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日,全世文家中不幸失火,父亲急忙叫全世文快去村东头张大爷家借一个梯子,以便能上到屋顶好救火。全世文“然也”一声之后,就朝村子东头跑去了。
到了张大爷家后,全世文道:
“南方丙丁,吾母粗心,厨房烧火,火上大厅,问您家借个步步高升。”
张大爷斗大的字识不到一箩筐,一听便懵住了,不知全世文言为何物,于是没在意,稀里糊涂地答道:
“实在抱歉得很,你要借的东西我家没有。”
时辰不大,全世文回到家中,对正在火海中救火的父亲说:
“张大爷曰,寒舍之中,无步步高升也!”
父亲听了,气得是火冒三丈,心想,都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你还失火钻床下,有心思说文的,张大爷脑筋怎么转得过来这个急转弯?
就在这时,正好父亲身边有个尿壶,他拎起来就朝着站在大门旁的全世文砸过去。
“微微乎,荡荡乎,勿是门挡乎,就中了一尿壶。”全世文漫不经心地又来了个故伎重演。
火借风势,风趁火威,越烧越猛,不一会儿,房子便烧得散了架,一根巨大而漆黑的顶梁柱坍塌下来,落在房子的中间。这时,全世文又是触景生情,来了一句堪称是千古之绝唱:
“开天辟地,盘古至今,未曾见此长炭一根!”


欢迎光临冷巉的博客
Blog 拥有人: [ 冷巉 ]
作者群: [ (没有) ]
博客: [ 观看所有文章 ]
[ 好友名单 ]
Go: [ 上一页/下一页 ]
日历
« < qīyuè 2025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留言板
这个博客里面没有任何留言。
连络 冷巉
Email dìzhǐ
sīrénliúyán
MSN duǎnxìn
Yahoo duǎnxìn
fātièhòuzìdòngfǎnhuílùntán
QQ hàomǎ
关于 冷巉
zhùcèshíjiān
2007-03-10 03:55:50
láizì
中国十堰
zhíyè
xìngqù
博客
博客启始于
2007-04-03 09:40:03
文章数量
0
博客历史
6666 天
回响总数
0
观看人数
169542
RSS
RSS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