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 首页 -> 博客群 -> 钱晓强的博客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对死亡你又知道多少》 (诗二首)


2014-05-18 09:28:31



《我的抑郁症》

父母是天
幼年在胆颤
在察颜
每周都有阴晴
有电闪雷鸣
有大雨倾盆
有歇斯底里

人生的意义难敌
向下奔泻的洪水
随着那个节拍
我不断否定自己

精神因此抑郁
每周都有几天
被乌鸦叫魂
懒在床板上发呆
不愿起来

所有存在的意义
都在掉头发
否定的绝境
没有一根稻子
只有随波逐流

我的人生
在过独木桥
打开双臂
我要努力平衡自己
不要紧盯下面
绝望的流水

一不小心
我的身体
会向上游飞奔
而实际上
此生还在水中挣扎
不要指望岸上的人
下来救你

1987年6月作于北京朝外芳草地25号营地。

《对死亡你又知道多少》
——悼卧夫

对死亡你又知道多少
那些负面的报道不知被恐怖分子
砍死了多少
金水桥事件,对新疆的关心
严重中伤天安门

对犯罪分子你又知道多少
全国每天都在破获大案
对贪官、苍蝇和老虎你又知道多少
只是老鼠太多,老鼠仓
快把股市拉垮了

水浅至2000点一线
每周的IPO要承受几枚
深水炸弹
好多大鳄被震荡出局
小股东也翻过一片白色肚皮

太多打击,抑郁症用灰色眼睛看人
大多数人活着为中国做梦
很少人和我一样
经常与下坠的危险邀请
缠斗终生

有时,沉重的身体跌入激流
灞河的汛期冲毁了对面的玉米
我沉入水底,脚蹬河泥
最后的挣扎带出两只
解放牌鞋子

爬上安全岛,战战兢兢走过一段
独木桥。头不要太低
打开双臂对抗下泄的情绪
我的头在平衡中向上游
急驶而去

有些精神患者完全接受
头脑里那个幻听的命令
跳崖不是去死,是摆脱俗世的
罪名。卧轨也不是去死
是倾听另一世界越来越大的轰隆

2014年5月17日作于铜川杨树沟。

简介:
诗人卧夫,本名张辉。4月25日,被两位山民在怀柔山里非常偏僻的地方发现遗体。警方认为发现时已死亡两到三天。警方给出卧夫最新的死亡理由有两条,“第一条,排除他杀;第二条,符合脱水导致多个器官衰竭死亡。”
离家前一天卧夫发微信:我过的是狗一样的日子,如果恢复成一匹狼,首先我会把自己干掉。
卧夫在微博上留下的最后一条微博是海子的名句,“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卧夫的生死观反映于2011年8月1日的博客日志《有的人死了,死得不明不白》:
  有的人死了,死于一种挣扎。有的人死的时候,可能没来得及挣扎。其实,他们只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了别的地方。他们幸福和安详,他们生机勃勃。
  以为自己活着的人依然活着,同样幸福、同样安详、同样生机勃勃。
  某个诗友明确地告诉我,我的诗没有她写的好,她甚至还搬出来一个证人,她对那个证人的说法坚信不疑,尽管那个证人已经死了。我就低三下四地做了检讨:我也知道我的诗写得非常不好,所以一直不敢以诗人自称。因此,我知道我该死。
  我仅仅比那些也该死的已经死了的人死得慢了一点,缘于还没找到壮烈牺牲的机会。但我深知:人呀,终究难逃一死,只是或早或晚而已,哪怕死得不明不白。
  阿Q死明白了,但他没活明白;
  雷锋活明白了,可他没死明白。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题一幅煤矿工人照》 (诗三首)


2014-05-18 09:24:20



《题一幅煤矿工人照》

如山的压力每天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捏紧拳头,仍然要下井救人
为什么矿工的人生不是我的人生
除了焦坪平硐,我没有其他途径
深入地下巷道,掌子面比夜色更浓
我贴近一根坑木,八三年夏传来*
整座山体在头顶绽裂的吱吱嘎嘎
地球的炭化过程,侏罗纪的生命
被亿万年的尘埃挤压成煤田
我们吸入氧气,它们在死后
才释放一氧化碳和瓦斯
那些我爱他们多于自己的人
有的在地面上逡巡,有的已埋进土里
依靠头顶的光源,我们与穴居人一样
拥有炫耀孔武之力的岩画
文明的起源需要盗火者对黑暗说:不
从煤到电,铁锹、镐头、锚杆在攻坚
铵梯炸药和雷管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虽然,工业污染PM2.5粉尘多来自煤烟
窗明几净的面子以及层层治理的脑子
都嫌我们太黑
但是,微躯掘进历史、贱命架空上层建筑
我们和那些赳赳武夫一样
都是改朝换代最中坚的力量


2014年4月6日作于铜川杨树沟。

*八三年高中毕业后,我在平硐小煤窑下过一月井,后干办事员至十月底——应征入伍。下井期间遇到两次危险:一次是整个支架吱嘎作响,大伙扔掉手中工具向井口奔逃;还有一次是钢丝绳断裂,致两辆装满煤的矿斗直接撞向工作面。

《有点冷冽刮过焦坪》

露天的煤坑积满了生活的污水
山上的大写意随着阳光游移
逐渐萧瑟的小街还有花枝招展
晚开的雏菊从阳台伸了出来

有点冷冽刮过焦坪
离开层林的保护
往后飘零的日子还有多少旧账
要翻?曾经的荣耀已被
精神扭曲

有些被害的细节被一股怨念
夸张到了极点
家里亮起红灯
我本身有路却不能出走
不负责任的白雪落满山谷

原本的淳朴与善良
已被老家的灞河截留
虚与实在梦的境遇里
不分彼此。关起门来吵架
不怕邻居笑话

1991年11月19日作于焦坪石头坡。

《焦坪煤矿枯竭之殇》

背阴处的雪放下牵挂
老虎口那些危险的冰挂
噼里啪啦落下
经过石头坡,下面的溪流
变成前河。还必须通过
一段暗无天日的隧道

穿过小街,默默无闻的河
如果我不是这雪的易化的怒吼
不甘融入生活被放弃的内容
如果我不是铁路尽头
那座骄傲的选煤楼
焦坪的煤炭就不会被逐渐抽干

一阵风的感情成熟了那个年代
对权威如痴如醉的膜拜
传讯焦坪,连夜火把游行
还在受教育的年龄
被迫举起拳头
响应台上那些义愤填膺

如今,焦坪矿已进入破产程序
深入地下都是采空区
山坡上的小农经济
一如既往那样贫瘠
被整齐的信仰灌溉的人
再也贡献不出精神的粮食

1998年3月17日作于焦坪前河铁路公房。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革命尚未成功》


2014-05-03 22:31:07



《革命尚未成功》
——谒姜女祠有感

一川之水在姜女祠前
彻底改变了行进路线
被妇人的眼泪哭倒的长城
强秦再也不能排斥儒术
两千年来的固步自封
汉人越来越软弱的历史证明
北方的抗敌前沿不是金锁关

其实,堡垒最先从内部被攻破
迅速扩张的领土造成了外重内虚的
窘境,南越与长城军不相呼应
无尽劳役,阿房宫、驰道、始皇陵
不知体恤民意
严刑峻法组成的纠纠气概
不如谦卑的周礼伸出的
纤纤兰花指

以柔克刚,自坏长城
绝对是令人可耻的事变
但是,在这男尊女卑的社会
文人们不得不给孟姜女的脸上贴金
如此弱女子享祠,不似观音
明白不依儒术而异常强大的秦
才是自诩孔门中人的读书人
真正的敌人

以妇人之仁动摇军心
历朝历代当斩
不关胡虏屁事
灭宋者宋大将军张弘范
灭明者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遗憾
没有彻底打倒孔家店

2014年5月4日作于铜川杨树沟村。

附: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简介:
《转变》一文,被刘半农誉之为“是二千五百年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其条列孟姜女故事自春秋至宋代的演变,划分6个时期,举出18种文献,重点分析故事的变化。《转变》一文的观点及征引文献大致如下:
(1)春秋时期:鲁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49年),齐庄公袭莒,杞殖(即杞梁)战死,杞梁之妻不受郊吊。 文献1:《左传》记载其事说:“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 此为原始记载。
(2)战国时期:顾颉刚说:“《左传》上说的单是礼法,这书上就涂上感情的色彩了。这是很重要的一变,古今无数孟姜女的故事都是在这‘哭之哀’的三个字上转出来的。” 文献2:《礼记・檀弓》记载其事,增加了“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一句。 文献3:《孟子・告子下》记载其事,增加了“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一句。
(3)西汉时期:故事中心从战国以前的不受郊吊,转变为西汉以前的悲歌哀哭。 文献4:《韩诗外传》:“杞梁之妻悲哭,而人称咏。” 文献5:《文选》所收《古诗十九首》之五(《玉台新咏》枚乘《杂诗》之一):“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文献6:《文选》所收王褒《洞箫赋》:“杞梁之妻不能为其气。”
(4)东汉至六朝时期:增加了杞梁妻 妹明月作歌和所崩之城为杞城或莒城的内容,故事中心也从悲歌哀哭,转变为崩城。顾颉刚说:“她既失礼,又犯法,岂非和‘知礼’二字差得太远了!” 文献7:刘向《说苑》:“杞梁、华舟……死。其妻闻之而哭,城为之阤,而隅为之崩。”“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 文献8:刘向《列女传》:杞梁之妻“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 文献9:王充《论衡・感虚》:“传书言杞梁氏之妻向城而哭,城为之崩。” 文献10:蔡邕《琴操・芑梁妻叹》:“《芑梁妻叹》者,齐邑芑梁殖之妻所作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妻叹曰……于是乃援琴而鼓之曰……曲终,遂自投淄水而死。” 文献11:《后汉书・刘瑜传》:“邹衍匹夫,杞氏匹妇,尚有城崩霜陨之异。” 文献12:《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崩城陨霜,臣初信之,以臣心况,徒虚语耳。” 文献13:《乐府诗集》吴迈远《杞梁妻》诗:“贞夫沦莒役,杜吊结齐君。惊心眩白日,长洲崩秋云。精微贯穹 ,高城为隤坟。” 文献14:崔豹《古今注》:“《杞梁妻》,杞植妻妹明月之所作也。杞植战死,妻……乃抗声长哭,杞都城感之而颓。” 文献15:郦道元《水经注》:“沭水……东南过莒县东……妻乃哭于城下,七日而城崩。”
(5)唐代时期:杞梁被称为秦朝人,梁氏妻妹改名为朝日,所哭之城成为长城,故事的中心也从哭夫崩城变为“旷妇怀征夫”。 文献16:僧贯休《杞梁妻》诗:“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寒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文献17:马缟《中华古今注》:“《杞梁妻歌》,杞梁妻妹明月之作也。杞植战死,妻……乃抗声长哭,长城感之颓。”
(6)北宋时期: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由“杞梁妻”改为“孟姜”。 文献18:孙奭《孟子疏》:“或云,齐庄公袭莒,逐而死。其妻孟姜向城而哭,城为之崩。”






    4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寻找列宁》


2014-04-25 23:46:39


《寻找列宁》
——读郑梓程的画

人民,乌合之众,经常浑浑噩噩。引导国人的是周公、秦始皇、汉武帝、孔子、孙中山、列宁……
——导言

生得如此理性
从动乱里捞出骨头
先辈的优良传统
好在投降朝廷

与环境的和谐证明
道不居傲
一孔臣民
冤死不能拦轿

层层承压之下
生物变成能源
我们这些煤炭工人
信念鬼火明灭

他是我的信念
他是我的监狱
偷腥的猫十月怀孕
他的理论代表所有人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所有制度都尝试一遍
唯余中国特色

意识被形态限制
趋于一致的主义迅速凝成
一具僵尸,被崇拜
犹如真理存在

前十七年与后三十年
都被居心叵测
文化观念的革命
文物已付出牺牲

各阶层的思想震动
下半夜致命
不如昏迷
下半夜进入纪念碑

被恐怖组织绑架的梦
给我传话
有宣传部的国家
都被疯子管辖

戈培尔吐着白沫
在底板上痛苦抽搐着
党卫队的领袖
最后无法挽救

2014-4-2日作于铜川杨树沟村

画家档案:
郑梓程,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
2013年8月 《凯撒新星2013年度大学生提名展》,获“徐唯辛奖”。
2012年11月---首届广东省高校油画师生展,作品《集体无意识》 (获二等奖)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2年6月---“万有引力——天台小组第一回展” 广州美术学院新松园 。
2011年12月---“微光——郑梓程、李璐、陈静子油画三人展” 木马艺术空间 。
2010年---作品《燕过》《狮子山下北亭村》收编于《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2011年》。
2009年11月---“广州美术学院廉政书画作品展”作品:《拷》(获优秀奖)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寻找列宁》局部。获“徐唯辛奖”。

《脱离低级趣味的理由》油画 100x100cm
《信仰者》油画40x30cm

《小伙伴》油画40x20cm

《集体无意识》油画100x100cm

《自由引导人民》油画120x100cm

《重塑雕像的权利》油画170x150cm

《无神论者的自我忏悔》

《末日黄昏,为你跳舞》

《一场事变的偶然性定义》
画家自白:我怀疑在历史陈述的构建过程中,我们所认知的被称做为“历史”的真实性。在这个过程中,“偶然”似乎或多或少会被规避掉,而代之以言之凿凿的“必然”来彰显某种无法抗拒的意识形态,因此在认知过程中绝大部分受众者显然陷入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和认知惰性,理所当然地认为“本应如此”,荒诞的是正是这种理所当然以及再造过程中的添加糅合推动了“历史”的延续,并成为了教育下一代、让后代追古溯今的理想读物。 什么是真实的历史?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每个个体都会结合经验对自己以及人类过去有一个自定义的总结,并结合大量参考信息。

    3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在赵家塬遥观建中运动会》


2014-04-03 22:52:21


《在赵家塬遥观建中运动会》

如果谣言能逼出真相
我也不用追踪那些围观的喝彩
加油!道路旁有五百双眼睛
被双目点击的次数
不能超过五千次以上
高院在终点划了一条红线

在监狱,我的导师爱兹拉•庞德
写出了伟大的《诗章》
困难的阅读习惯在入睡前
只记住其中关于中国的言谈
“那石头的佛像能催眠”
还有一句直击中国的文字狱
“没有广播自由的言论自由等于零”

网路上的加油声戛然而止
撞击终点红线的运动员
被不同的罪名架了起来
那些讽刺国庆节的敏感数字
还没出格表现,就被纠察
请去喝茶。大门外有警戒线
为不听号令的文痞们准备了
可以平躺的免费房间

在运动场上兴高采烈的孩子
传递接力棒时你可能在谣言的边缘
质疑公权力是危险的行为
只有和谐才是幸福的公民
记者在街上追赶避让不及的人
新闻联播每天都有感人的场面
埋头苦干才是道德的模范

2013-9-29.作于铜川赵家塬。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市长接待日》


2014-03-29 23:12:16


《市长接待日》

6路公交车穿过耀州的重重雾霾
到达市政府站,已经八点整
沿着宽阔的花园街区步行二十分钟
市政街信访接待站已经人满为患
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一早起身,在这里聒噪

我不是为吵架而来
通过安检门的汹汹之气
并没有红灯亮起
联系维稳办,那有一位局级大官
不要激动,排队完成登记
已经过了十一点半

每月周一,这个市长接待日
委屈多年的伤害便突破了
善良可以容忍的局限
一脸沧桑的激动,如果不是
有一层玻璃的防护
便可直射后面当官的父母

下面的问题都是儿子
儿子不法,父母有没有能力管辖
父母沉吟,儿子的问题久拖不决
又不能出路条打发受害人
越级上达天听,那是违法
所以,受害人仰望父母的脸
有时跳起脚来

满墙张贴的信访条例
跳脚的错误不知局限于何处
阎锡山可能疯了,(这个阎锡山不是
那个铁路不与中央对接的阎锡山)
十年磨成一条不怕天不怕地的
光棍汉。他横躺于大厅的无赖
鼓动一位老太太为全家喊冤

有辱斯文,我不完全赞同
作为诗人的条理,最能说明问题
去年九月九日还在皇城东路拍案
我的理智被三方联合接待的推诿
彻底打败。群众路线想见父母的天颜
已经失去换位思考的能力
必须忍受我们纳税给他们养成的傲气

被卫兵守护的庄严之门
我进不去。但是,不顾尊严
我就会变成被巡警带走的阎锡山
世有上智下愚,以及涂脂抹粉
我有诗人耿介之气
不信邪不胜正,不信老鼠打洞
不信最后那些要负责任的人
会被层层法律保护

2014-1-6日夜,于铜川杨树沟山顶洞。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北京登闻鼓》


2014-03-18 19:14:14



我不可能扰动天安门

不可能扰动那伟人沉睡的美梦

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让四方的躁动

安静下来。多少王朝的观众

乘上了和谐号的速度



一路都是站票

我没有被特殊照顾

经济三六九等

政治一视同仁

被不法侵害的利益

难以平复下民的戾气



我在上访的人群中

被铁栏杆拥挤成一字长龙

北京比西北更冷

后悔春天的心情

在温暖的两会后才能结束



没有聚焦的长镜头

我们被安全门彻底关注

金属探测器游走全身

上访之人何曾变成凶器?



广播一再提醒:不要过激

过激是一位老太太

举着申诉材料

在大门外唱戏

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矛盾体

不能安静团结

都是噪音



于此亲民之地

遒劲的古柏死气沉沉

六百余年的红墙

礼教撅着屁股

斯文早已扫地

被异族征服的首都

看不见被压抑的愤怒



天空皱着无辜的眉头

来自塞外的清风

与这些古木的交流

几乎都是五体投地的丑行

因为阴森遍布,对坏事的沉默

早已嵌入我们的道德



皇天上帝是比皇帝更高的牌位

大明之神在天坛也享配东殿

民国的议员们在祈年殿拟定了

束缚袁大总统的宪法

但是,权力都是龙图腾

望柱都是让人胆怯的神兽

华表早已不是诽谤之木



2014-3-12日作于天坛古柏林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哈琳公主的土尔扈特之殇》


2013-12-27 16:06:17


《哈琳公主的土尔扈特之殇》

“秋天的胡杨林像太阳一样美丽”
胡杨的女儿带着忧虑看你
一曲《悲泣的母驼》,死生别离
这土尔扈特人的发祥地
只剩44万亩还披着黄金

树神啊,我虔诚地低首祈祷
穿越沙漠的“幽隐”——额济纳河
以渗入血脉的水默默祈祷
愿草原上生生不息的力量
像东归的土尔扈特人那么顽强

那时,成吉思汗后裔的血
使得俄罗斯帝国不断膨胀
受制于叶卡特琳娜二世的高压
渥巴锡汗及其部众不肯融化
被“暗行消灭”,陷于绝地

洛桑丹增借七世达赖之口断言
“1770年1771年是走向光荣
回到佛召唤的中国的最好时机”
妇女们为了减轻东归的负担
已经做了三年不育的准备

那年乍暖,伏尔加河没有封冻
断开的骨肉被西岸紧紧围困
卡尔梅克的后三百年
留下的是遗民叛国的冤案
和流放于西伯利亚的寒

“跳出的血,断开的肉”
168083人视死如归
投入刀丛的铮鸣,杀开血路
抵达伊利塔木哈卡伦
生命的尊严已经牺牲过半

一部《土尔扈特部归顺记》
66073人被分散安置
互不统属的《土尔扈特故乡》
重重山岗上那白茫茫的思念
时时刻骨,穿越界限

2013-12-14日。作于铜川杨树沟山顶洞。

哈琳,歌唱家。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人,土尔扈特部王室之后。用蒙语和汉语双语演唱,其音嘹亮,如凤吟鸾吹,极富感染力,深受音乐发烧友推崇,被称为“草原恩雅”、“蒙古天韵”。
哈琳传记:http://tv.cntv.cn/video/C14115/7d2e3e88d1a749c1b9e46242c5ca44e6

    3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拾旗寨里念王维》


2013-12-19 21:26:53


《拾旗寨里念王维》

如果我不在了
那些虫子会在我的身上
探索。一尊静默的佛
不思想怎么证明生活

寻章摘句的蛀虫
盘桓在古籍会有一两句
偶得。枯廋的贾岛
只在意门外的推敲

“诗囚”无处不在
灞水最低处的和谐
呼吸着无常之人
叹为观止的膜拜

天是最高的主宰
所有志向蛰伏于辋川
独步幽篁的王维
行到水穷之处

冥冥将思排除诗外
荒草终日才是高士
所以隐,除了明哲保身
止步于孝子贤孙

2013-9-4作于蓝田华胥拾旗寨。

附: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无心仕途,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明董其昌推崇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 自王右丞始”),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Blog 拥有人: 钱晓强
作者群: (没有)
博客: 观看所有文章
好友名单
Go: 上一页/下一页

日历

 «   <   »   >  5月 20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连络 钱晓强

Email :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 发送私人留言

MSN 短信 :

Yahoo 短信 :

发帖后自动返回论坛 : 1

QQ 号码 :

关于 钱晓强

注册时间 : 2013-03-01 21:52:10

来自 : 中国陕西铜川

职业 :

兴趣 :

留言板

这个博客里面没有任何留言。
 用户:

 主页:

 留言:
检视和加入笑脸  

博客

博客启始于 : 2013-03-01 21:57:24
文章数量 : 4
博客历史 : 4459 天
回响总数 : 0
观看人数 : 105953

RSS

RSS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