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 首页 -> 博客群 -> 钱晓强的博客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
《天子脚下》(外二首)
2014-07-13 04:51:23
《天子脚下》
——与李西建同行
我想从北京人的脸上
看出清朝的模样
最近风声紧了
你不要插队
巡警不会骚扰你
北京的大气表现在
皇宫,在天子脚下
好印象一落千丈
可怜永定河边骨
浓绿的重金属污染
水散发着尸臭
迎面走来几个
歪瓜裂枣
当地人警惕地打量着
上访人
我的伙伴被南站睡地板的
那位农村大姐感动
最近风声紧了
地方受了多大委屈
不能解决问题
那几位双鸭山妇女
撩起麻衣上的文字
她们的奶子没有医保
中央不处理具体问题
中央平坦
留下手术可怕的疤
2014年7月7日作于右安门外东庄。
《天安门前》
——致胡建国和郭建军同学
我想从北京人的脸上
看出清朝的模样
清朝溃败了
所向无敌的辫子军没有留下
英雄的骨血
坐在广场的中轴线上
天没有明
大清朝囫囵吞枣
你不要扰乱它们的秩序
巡警不会骚扰你
黎明与城门上那位忧虑的老人
默默对视
释迦摩尼,班禅在白塔山下
显出涂金的真身
上千年的承袭
尊者比七十二贤人位置更高
一曲东方红
建国同学的声音
从手机传来东北的问候
与建军联系
三十多年的距离
瞬间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
城门洞开
卫兵踢着正步走来
曾经的心跳
也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好整以肃:红旗冉冉上升
共和国蒸蒸日上
2014年7月9日作于朝阳公园。
《致李黎老师》
清晨带着疑问
在大厦后面掠影
如果没有人在那些水泥格子里
坚持填空
诗还剩什么
三十年前还在疑惑
诗的社会功用
是大自然形成的美景
中国没有写实的传统
唯有空灵类似唐宋
古人好用典,我也依然
千里迢迢只有见一面
只有人才是重点
一个人短暂的来回也是投缘
万物之灵不能被虚无轻易吞并
2014年7月10日作于T42车厢.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生气》(外二首)
2014-07-04 00:49:20
《生气》
菜好了没有?
菜在锅里为生气咕嘟。
黑衣的妻,有意在家务里破碎,
留下一地瓷器的白。
有意在钻牛角尖,再没有
翻过身来。
哄孩子,我的宝贝面向空空的
田地。阳光追逐的幸福望着
懒散的草丛。
那孩子多么欢畅的脚步,
在摇摆不定中走上路途。
但是,生活多疑的症候
难以自已。争吵、迅雨,
满院歇斯底里,
将周围最关心自己的人,
都淋成了落汤鸡。
当天气晴朗时,
我们还在上面游弋。
而下面逐渐清纯,是少女。
再往下是一层淤泥,
沉睡着我们的童贞。
那时,平稳呼吸的空气,
你不属于任何人。
这个世界的水呀,
热情满溢。
屋后刺槐树上的叽叽喳喳,
把我的幸福放大。
那时,我的心肝
还没有被酒精麻醉。
那时,真诚与世界对话,
浅水处惊起两只水鸭,
你把眼镜摘下。
一泓粼粼的水波和我端坐,
我有理由好好生活。
每天吃药睡眠,
不再裂心撕肺哭喊。
投入田野的飞鸣,
不开心和两旁参天的树
一起漫步。
1994年10月29日作于铜川杨树沟。
《向父亲致敬》
之七
风在言语,朽木搅拌着天空
一大堆空闲种着蔬菜
家常,忘不了遗像。当断技的痛流过
全靠支撑生活
父亲,那无处不在的风,孩子的脸
在呜呜
在苦难中打坐,那钻心的痛
不是要出去放风。越往里
越产生疾病
要命的癌细胞,就像我的抑郁症
从这一枝弹射出去,又依靠另一枝
鸟在晨曦中的色彩像子弹
让我昏迷,把工作浪费
风啊!通过平坦,在过道
我不宜久处阴郁,阳光破碎的玻璃
一页页相近的脸带着突发
事件。风穿过山脊,嘴张大的运动
穿过革命
之十四
疼痛起床,晚年
不能把福享
把石块搬动,把墙
垒整齐
在冰的旁边立正
向生活严肃的内容
致敬
声音穿过大雁
列车穿过山脊
把爸爸的骨灰带回去
1994年4月作于铜川杨树沟。
4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人与神的心智之争》
2014-06-27 05:26:36
《人与神的心智之争》
一颗苹果砸住
一个理性的牛顿
是天大的事情
七日洪雨逼出
一个妄想的精神病人
也是天大的事情
听着万物同时沐雨的夜
蛇爬了出来
蛇在蜕变
留下一个呆在原地的空壳
神的衣钵不是胡说
神是精神的异常出窍
神在菩提树下
被逼真的幻象彻底动摇
金苹果的诱惑没有其它选择
爱情像心痛的泪雨一样
在每个发热的头脑里
嗞啦作响
人是被血烧红的刀
灵魂不会出窍
“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徒彻底,比黑夜更黑
人在每滴泪雨里照见自己
神在每滴泪雨里默默打坐
迦叶微笑,释迦拈花惹草
雅鲁藏布一怒
流成恒河
海伦是个不祥的女人
神用腥风血雨
给有罪的灵魂洗礼
英雄阿喀琉斯
冥河没有浸过脚踵
赫克托耳留下忧郁眼神
雅典娜偷走他的长矛
最后无力跪下祈祷
2014年6月3日夜雨,作于焦坪铁路公房。
关于拙作《人与神的心智之争》所涉及典故的唠叨: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把人之间的战争上升为神明们挑起和主导的战争,展现了人神原始的愤怒,强调了人面对必死命运死而无悔的精神。
美国电影《特洛伊》,剔除神话,缩减血腥,体现了崇拜强者、同情弱者的人文精神。
此二者相参,可见西方文化蜕出神话,使人的理性真正成神。
文明伊始,人以为神创造了人。文明的历史,其实就是人摆脱神的控制的漫长的心智之争。
西方世界,崇拜英雄,注重科学理性,天人因此逐渐相分,最终人道战胜天道,他们可以自豪地宣布:“上帝死了”。
当康德用辨证理性“取下自然神血淋淋的首级”(海涅语)。而中国的文脉还在儒道释里纠缠不清。天人观念使儒教受制于伦理等级,难以主持正义;道法自然,使那些佛经彻底呈空。
古希腊的神是外向的,世俗的,随心所欲的;古老东方的神是内向的,超凡脱俗的,极端自律的。
性善还是性恶?这种文化胎里的基因对后世的影响,使得西方思想是向外发散的,真理是严格向外谨慎求证的。而东方思想唯向内心求证,闭着眼睛,说万法归一。
思想之德并非求真得真,求善得善。我的诗《对自然的崇拜是中国人思想的坟墓》和《历史的发展往往与道德的信仰背反》,对此曾有探讨。
从中西绘画比较更能直观中西文化观念的巨大差异:
西方油画长于表现时间中精确的细节,其紧张的态度专注于正在发生的大事情。这种处世认真与热忱,是其文化自我更新与救赎动力所在。
而中国画没有时间观念,内容模糊,人物佝偻,情绪不见起伏,活着就像昏昏欲睡。如此状态的存在,任由天道主宰,所以人越来越猥琐。
西方的文化传承很好地保存了血性。而东方的文化传承,在仁与慈悲之后,只有卑怯的灵魂战战兢兢。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孔夫子一句露怯。
2014年6月20日,钱晓强写于铜川杨树沟村。
附:《佛陀与魔罗》——摘自杰克·康菲尔德《狂喜之后》
在佛陀初开悟的那夜,他誓言要唤醒众生,这时候他受到幻象和邪恶的神袛魔罗所派遣的军队的攻击。只见佛陀端坐于菩提树下,丝毫不受魔罗设下的贪婪与欢愉等可怕陷阱的诱惑,而且他怀抱慈悲心,克服了对魔罗所宣泄的愤怒和侵略不满等情绪,最后魔罗被击败了。这次事件后,这位大觉者起身周游全印度,向众生讲经说法达四十九年。
但我们从佛陀后半生的故事中得知,魔罗的消失只是暂时的。后来魔罗又好几次向佛陀挑衅,不断进行攻击,破坏或施行诱惑的伎俩。据说每当魔罗幻化成各种样貌出现,佛陀都能一眼识破,因而不为其诱惑,而且不惧不疑。“又是你吗,魔罗?”佛陀会这样问。
其他佛经记载,最后佛陀和魔罗竟成了朋友。有一次魔罗又来破坏,佛陀正端坐于某个洞穴内,洞穴外的学生们非常惊骇,打算要除掉魔罗,直呼他是老师的敌人。“佛陀说过他有敌人吗?”魔罗反驳道。学生们见自己无法招架,只得请佛陀出面。佛陀饶有兴味地立即予以回应。
“哦,原来是老朋友来了。”佛陀亲切地欢迎魔罗到来,还邀他一同喝茶。他们坐下来后,佛陀寒暄道,“近来过得可好?”而魔罗就抱怨恶魔难做。佛陀满脸同情地聆听魔罗的倾诉,然后问道,“你以为当佛陀就容易得多吗?你知道他们怎么糟蹋我的教诲?在某些寺院,他们又如何假借佛陀名义肆意妄为?不论是身为佛陀,还是身为魔罗都会遭遇困难。这点无一例外。”某些经文故事里,魔罗后来也像佛陀一样得到大证悟。
佛从菩提树下起,往牟枝磷陀龙王池边,坐一树下思惟,时七日洪雨不止,牟枝磷陀龙王乃出,以身绕佛七匝,引头覆佛头上,守护佛陀,使不受诸恼乱。
魔王的三位魔女名为渴望、憎恨和爱欲。魔王派遣他的三个女儿前来魅惑佛陀,试图让佛陀放弃参悟,然而佛陀不为所动。
魔王见佛陀不为魔女所动,大为恼怒,派遣魔军前来妄图杀害佛陀。此时坚牢地神现身护持佛陀,水淹魔军。
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4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焦坪:老虎口下方的人上山祭景》
2014-06-20 02:17:17
《焦坪:老虎口下方的人上山祭景》
十一万变电所被裁撤了
石头坡的住户越来越多迁往矿部
山坡上陆陆续续被开发的菜地
连成百衲衣
老虎一家搬走了
山上让人心凉的不只破屋将倾
还有为那些永留此地看山的老人们
奠起的土堆
去老虎口已成畏途
很少人走的路
就像隐蔽于荒草与灌木丛中的
长虫
阳光还不算毒,昨夜的雨滴
还停留在绿叶上
不远处,山雀给子女报警的声音
很急促
在山口,一阵橡树叶子突然乱翻的
声音,仿佛雄狮甩头
随后隐隐嘶吼的松涛过顶
我的提防被吞得骨头不剩
老虎口前有劲松在砾岩上弄险
砾岩下有滚落的巨石拦路
其中一尊已被岁月琢磨成一头
怪兽
攀上一旁绝壁的路
可见老虎口被水流剥落的速度
水帘洞下那片落石泛黄之处
溪流突然向下拍打的声音很大
水流制造了难得的美景
没有人能完全衡量这奇异的尺度
也不知此生还能有几次前来
深入拜读
高山不断抬升
我的崇高的活动
相反,水流下切,运土挖沙
山坡变形开裂的速度
下方的拦洪坝难以体察
老虎口之上,成片的小黄花
钻过遮蔽。溪谷平缓深远
两旁被弃的坡耕地打开历史空间
几十年的休养,灌木丛只攻占边缘
自然条件下,退耕还林的工作
进展很慢
犹记小时候与小伙伴上山寻找美味
山樱桃、野草莓最能打动童心
还有野山楂,李子树下
七叶一支花
还有天南星、穿地龙、黄精、天门冬
还有大冬天仍然翠绿的槲寄生
还有那种翠生生,一直坚硬的灌木
2014年6月4日夜作于焦坪铁路公房。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历史的发展往往与道德的信仰背反》
2014-06-20 02:09:43
《历史的发展往往与道德的信仰背反》
——答海客、木芙蓉花下及千山雪
历史的发展往往与道德的信仰背反
繁华的临安,既是贸易额
占当时世界百分之四十以上
仍然是待宰的温良的羔羊
当所有的意志向基督教的善汇聚
西方世界却陷入中世纪黑暗
文艺复兴的救赎
以及人本主义的诘难
让我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得生疼
凤凰网太监
连一幅矿工太黑的脸都不许
见诸于钱晓强的博报之端
我修改了敏感词
不服的戾气连和平示威都不是
那些网络监察驱散了
茶馆里的议论
人民艺术剧院里的冥币安慰不了
前赴后继的革命先驱
周围都是被血馒头治愈的人
只有一个疯子鲁迅
最后被肺痨咳死
我同意千山雪的建议
将题目改为:对权威的敬畏
是中国人思想的坟墓
孔门中人一层层跪下
他们是战战兢兢规规矩矩之臣
在他们后面是吃了血馒头的
民众。曳尾于烂泥中的道
闭目似睡非睡的佛
它们都是百家争鸣被罢黜之后
皇家出于维稳的选择
诡异的笑容
在卢舍那佛女性化的脸上
闪烁
五爪金龙爬满了金壁和望柱
真龙天子代表了上天的意志
中国没有英雄
只有龙的奴仆
既是辛亥革命以及五四运动
也取不下印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
龙的图腾
2014年5月23日作于铜川杨树沟。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青龙移驾到长安》 (诗二首)
2014-06-08 04:30:15
《青龙移驾到长安》
——忆挚友军星、端平和建设
三十年前青龙山还冒着黑烟
地下多处被无序开采引燃
前河是梅前线的终点站
向外输送的是焦坪人的血汗
曾经喝酒胃出血的朋友
军星的爱好和我相同
旬邑梁的人与我彻夜讨论
顿河,那可怕的宁静*
汽车队里还有端平和建设
是拔刀相助的战友
对面地火焚身的青龙山
见证过我们的肝胆
被岁月磨秃的山顶
太阳和风还在那里交战
头脑有时响起露天煤矿
震耳欲聋的轰鸣
川口一杯浊酒
西安纺织城里已奋斗十年
我们形容枯槁
世园会留影各国名胜
抚摸印加皇帝被折损的权杖
焦坪已是很遥远的地方
2013年11月8日夜作于铜川杨树沟。
*指米哈依尔·肖洛霍夫的代表作《静静的顿河》。
《游西安世博园有感》
深秋用矮牵牛花捐一道
四通八达的世纪之门
背后灞河的橡胶坝
聚集了多少创意文化
丰腴的欧陆风情
源于坚韧不拔的古希腊
它的精神的图腾
是命运与个体抗争之间
不可调和的矛盾
企图自主的理性
给人的崇高插上了
对抗下坠的翅膀
飞过慈悲的神像
越过教派纷争的哭墙
古埃及的方尖塔
印加的帝王权杖
这些自相残杀的图案
不敌西班牙百余人骑士
摧枯拉朽的力量
文明的善在祭祀
被殖民的屈辱历史
无法改变过去的眼泪
囚禁了母亲的
精神问题
肆无忌惮的龙
自从天子当道
我们的自尊就一直
向后退缩
2013年10月30日夜作于铜川杨树沟。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老妈和我》(诗6首)
2014-06-08 04:28:16
《 老妈和我》
深夜跌跌撞撞归来,老妈说:
“你不要去寻短见
再不行还有你这个老妈”
兄弟姊妹四个
只有老妈在黑白套色的照片里抱着我
有十月大
这个窝囊的儿子
林下只有呜咽说话
妈妈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严重惩罚
气喘如牛的日子
一天没有工分拉下
独轮车上坡
我替母亲在正字上画了一下
2014年6月4日作于焦坪铁路公房。
《陪老妈说话》
一家人就她最能说话
人至暮年
就会为过去的生活念经
有些人在很早的时候
已经定性
有些人面朝黄土
看不出内容
从地下流出的有的是
清泉,有的是盐碱
大倒苦水的采掘
坑道中不是岩石的泥土
在唠叨中更具粘性
它们遇雨不再泥泞
变得和水泥一样坚硬
人越来越瘦,面壁的存在
已具神性
敬爱有如仆人每天陪她
聊天。一些世故成见
早已见著于先贤的经典
子女阅历不深
只是时间的副产品
儿孙早已不是当地人
儿孙向南飞去
神性的故土在记忆里
越来越少
祖辈的记忆在传承里
缺少衣钵
不是希望你们过我的生活
只是希望你们在外安定
具有往逝的神性
2014年6月8日作于焦坪铁路公房。
《在玉米上头》
在玉米上头、芦苇上头
空中对射的箭相撞
相互改变路程。爱情泥水
路过她藏身之地
莺莺,你知道大妈是几点走的
大妈是三十岁走的,衣服改变
在曳湖像纸鸢
1988年4月17日拾旗寨。
《下河》
我甚至爱你,一条小鱼
太滑了
下河看看,奶奶在床边
说话:你已经十三年变迁
冲破笼子
你回来了,有溯流产卵之地
清澈多温
准备下河,妈妈的羊
使劲吃草,不哭
娭的娃。在田间跨大步
驼背人背手,那是我的
爷爷,影子留在河滩上
缺水之年变成麦田
变成捕风的燕子
发现一条死鱼晒干了
啄它的眼
1988年4月16日于拾旗寨。
《家》
他们在场上晒麦子
妹妹在树荫下抱着我的小外甥
我在急行车里赶紧招手
那种感情已处下游
饮着、游着、叙说着
泪水很多
我不是回来了,弟弟给我的地址
麦子到了收割的一季
那些失散的人,感到故土的休戚
低下头去。我在四周飞掠
这是否就是家园?
这里的根本问题已经不是
焦虑。失散的鸟的儿子
你回家吧!妈妈在电线上
就象一只多余的燕子
亲爱的孩子,我称呼你
是重新相认的欣喜
多年了,那些归航的帆
载着苦咸的食言
1990年10月发表于《南方诗报》
《母亲》
夜晚气喘
那融雪的水面有泪眼那么浅
附:
浅析钱晓强微诗《母亲》
作者:冷热冰酸
春挣脱冬的桎梏已经来临,这是蓬勃生机、令人向往的季节,也是老年哮喘病难捱的时令。母亲的病犯了,止不住的气喘,更是乍暖还寒的夜晚,想像母亲的泪犹如这艰难融化的雪水,点点滴滴地印证这美好季节的另一份无奈的痛苦,做为有孝心的儿女,怎能不忧伤。
诗人的笔触绝对不止于此,因创作时间不详,具体何事何物让诗人顿生如此感怀不得而知(其实,也不必要知晓。)但做为一个有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年轻诗人,祖国母亲的每次"气喘"都会让他寝食难安,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微诗读过不少,但真正让我感动的不多。写下几句,祝愿晓强吧!
2007年发表《谁主沉浮》论坛。
4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老妈和我》(诗6首)
2014-06-08 04:27:08
《 老妈和我》
深夜跌跌撞撞归来,老妈说:
“你不要去寻短见
再不行还有你这个老妈”
兄弟姊妹四个
只有老妈在黑白套色的照片里抱着我
有十月大
这个窝囊的儿子
林下只有呜咽说话
妈妈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严重惩罚
气喘如牛的日子
一天没有工分拉下
独轮车上坡
我替母亲在正字上画了一下
2014年6月4日作于焦坪铁路公房。
《陪老妈说话》
一家人就她最能说话
人至暮年
就会为过去的生活念经
有些人在很早的时候
已经定性
有些人面朝黄土
看不出内容
从地下流出的有的是
清泉,有的是盐碱
大倒苦水的采掘
坑道中不是岩石的泥土
在唠叨中更具粘性
它们遇雨不再泥泞
变得和水泥一样坚硬
人越来越瘦,面壁的存在
已具神性
敬爱有如仆人每天陪她
聊天。一些世故成见
早已见著于先贤的经典
子女阅历不深
只是时间的副产品
儿孙早已不是当地人
儿孙向南飞去
神性的故土在记忆里
越来越少
祖辈的记忆在传承里
缺少衣钵
不是希望你们过我的生活
只是希望你们在外安定
具有往逝的神性
2014年6月8日作于焦坪铁路公房。
《在玉米上头》
在玉米上头、芦苇上头
空中对射的箭相撞
相互改变路程。爱情泥水
路过她藏身之地
莺莺,你知道大妈是几点走的
大妈是三十岁走的,衣服改变
在曳湖像纸鸢
1988年4月17日拾旗寨。
《下河》
我甚至爱你,一条小鱼
太滑了
下河看看,奶奶在床边
说话:你已经十三年变迁
冲破笼子
你回来了,有溯流产卵之地
清澈多温
准备下河,妈妈的羊
使劲吃草,不哭
娭的娃。在田间跨大步
驼背人背手,那是我的
爷爷,影子留在河滩上
缺水之年变成麦田
变成捕风的燕子
发现一条死鱼晒干了
啄它的眼
1988年4月16日于拾旗寨。
《家》
他们在场上晒麦子
妹妹在树荫下抱着我的小外甥
我在急行车里赶紧招手
那种感情已处下游
饮着、游着、叙说着
泪水很多
我不是回来了,弟弟给我的地址
麦子到了收割的一季
那些失散的人,感到故土的休戚
低下头去。我在四周飞掠
这是否就是家园?
这里的根本问题已经不是
焦虑。失散的鸟的儿子
你回家吧!妈妈在电线上
就象一只多余的燕子
亲爱的孩子,我称呼你
是重新相认的欣喜
多年了,那些归航的帆
载着苦咸的食言
1990年10月发表于《南方诗报》
《母亲》
夜晚气喘
那融雪的水面有泪眼那么浅
附:
浅析钱晓强微诗《母亲》
作者:冷热冰酸
春挣脱冬的桎梏已经来临,这是蓬勃生机、令人向往的季节,也是老年哮喘病难捱的时令。母亲的病犯了,止不住的气喘,更是乍暖还寒的夜晚,想像母亲的泪犹如这艰难融化的雪水,点点滴滴地印证这美好季节的另一份无奈的痛苦,做为有孝心的儿女,怎能不忧伤。
诗人的笔触绝对不止于此,因创作时间不详,具体何事何物让诗人顿生如此感怀不得而知(其实,也不必要知晓。)但做为一个有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年轻诗人,祖国母亲的每次"气喘"都会让他寝食难安,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微诗读过不少,但真正让我感动的不多。写下几句,祝愿晓强吧!
2007年发表《谁主沉浮》论坛。
文章地址
|
《对自然的崇拜是中国人思想的坟墓》
2014-05-20 19:16:49
《对自然的崇拜是中国人思想的坟墓》
——与诗友如是闲云交流有感
高山仰止
孔子从伦理得到了政治
不可逾越的信条
周王室最高
所有僭越和问鼎都似
不自量力的楚庄王
老子无为而治
庄子明知混沌神*
被一日凿一窍的聪明
致死;无残酷镇压的春秋
他宁愿做烂泥里曳尾
自在的乌龟
佛像都像睡着了
有念皆妄
有言皆被棒喝
落满尘埃的明镜
变成不动心的石头
拒绝承认吹拂旗帜的风
“清风不识字”
当康熙皇帝的孙子
对快雪时晴帖
神乎其技之时
不知多少读书人
被文字狱害死
他不知道
历来被天命所豢养
抱着成仁态度的
孔门中人
都是反动派推行专制
最积极的入幕之宾
唐宋体在诗词里
成就了自然的主体之美
而所谓真
不过是远近高低不同
中国没有辩证理性
但不乏小聪明
2014年5月20日作于铜川杨树沟。
*《庄子 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一口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广雅·释诂一》:“儵,疾也。” 南海、北海代表了空间,儵、忽代表了时间。唯浑沌若愚,“窈窈冥冥,芒芠漠闵。”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