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 首页 -> 博客群 -> 钱晓强的博客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在沙坑——论大禹治水》(附文)


2014-12-27 18:11:44


《在沙坑——论大禹治水》


城里的建筑不必担心河沙告罄
这地下还有很厚的沙层
渭河漫漫滚过,冲击平原
上有羲母和雷泽
下有工业重地
每一滴水都有恩赐的意味

泽被华胥,罟网有衣
有巢而居,大禹继鲧治水
疏与堵之争,是农耕与渔猎
不能兼得的痛
华夏从此少了大片大片湿地
高原衣不蔽体,掀起漫天黄沙
一遍遍向中原腹地掩杀

这是环境作用于国运和民族性格
越来越细的黄河,高悬饥渴
彻底的农业,竭泽而渔
喜见稻黍的厚德,不能见容
南方的云梦大泽
甚至波及楼兰人的失踪
以及罗布泊——地球之耳的失聪


2014年11月23日作于华山分厂。


《从鲧与禹的是非看文化精神的分野》
作者 钱晓强
黄河、长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自古黄河滚岸,而成沃野;长江横流,而育云梦大泽。既使是小流域,亦成因于洪水冲击。
先民的生产方式从狩猎向农耕转变,就是将其居处从高山移向平原,并渐聚于河岸。因为,农耕离不开水.进入农耕社会,人们就必须将自己遍布于水之势力可波及之范围之内。由于此相对的安定直接面临河水,所以,河水之涨跌便与其生命、生产、生活等诸方面息息相关。
因此, 当远古文明从牧猎而转入农耕,首先要经受的就是洪水的洗礼. 而中华农耕文明之创世纪亦自面对洪水开始。
然而,面对河水之涨跌,先民之心理显然还没有从自然崇拜的丛林中翻越过来。因为,自然崇拜,是那些对自然充满敬畏感的人们,将自己归于自然之附属,而立于被动,使自己的心神只能听凭或顺应自然的侵蚀作用。所以,先民对洪水的基本态度,是不设“防”。
于此,典籍多有所述。如《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 《汉书?沟洫志》: “古者……大川无防,小水得入,陂鄣卑下,以为汙泽。” (《释文》:“大川,河也。”) 《国语?周语》: “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
所谓“防” ,是指堤防。而于大川不设防,则难免于洪水灭顶之灾。
当然,于此洪灾频繁之地,也有先知先觉者意识到“壅防百川”、“不任汩鸿”于农业生产之重要,并力行之。
《国语?周语》:“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共之从孙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汩九川,陂鄣九泽,丰殖九薮,汩越九原,宅居九隩,合通四海。……莫非嘉绩,克厌帝心。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国语下》:“昔共工氏……壅防巨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祸乱并起,共工用灭。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
可见,设防的首倡者是共工,而后继者是鲧。但是,他们的事业在强大的洪水和民意的畏惧面前,都归于失败。而且,在他们身死于不测之后,他们的雄心壮志即被误解夸大为“淫心振滔”,“以害天下”,从而罪垂万古。而反其道而行者,却受“皇天嘉之”,“祚以天下”,并垂范至今。
修筑堤防的工作其实就是“堕高堙庳”的搬土过程。共工因此曾给中华大地留下了深刻印象。
《楚辞?天问》:“康回冯怒,地何以东南倾?”(王逸注:“康回,共工名也。”)《淮南子?原道篇》:“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列子?汤问》:“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高诱注:“不周山,在西北也。”),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荀子?儒效》:“至共头而山隧。”(杨倞注:“共,河内县名”)《汉书?地理志》:“共,故国。”在河內共县(今河南辉县)。
根据典籍可知,共工乃共部落之首领。为了构筑堤防,他率领其部族进行了大量的堕高塞庳的劳动。由于取土量大,使不周山为之堕低。而在古代,不周山被认为是擎天之一柱。动其土,已然犯禁,而共工还使之堕低,这使得古人产生了天要塌下来的恐慌。同时,亦因共工此举改天动地,不与洪水方便,与巫传的自然崇拜之念相悖,极大地惹怒了当时的部落霸主高辛帝颛顼。因此,骚乱与攻伐并起。其结果,不但使得共工本人被攻诛,而且,其“宗族残灭,继嗣绝祀” 。
从此,筑堤防洪被诬为“振滔洪水”,共工亦然成了农业社会的首凶,而恶名昭彰。如《书?尧典》,帝曰:“畴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山海经?神异经》:“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发,蛇身人首足,而食五谷,禽兽贪恶顽愚,名曰共工。”
虽然共工用灭 ,但其改天动地之精神亦使天地之气象从此为之一变。
鲧称遂共工之志,领导民众治水,“废帝之德庸”,而专以抗洪自救为能事。他高筑堤坝,以“壅防百川”。如此“行婞直以忘身”,是不顾个人安危,与自然之力量相抗争也(闻一多《楚辞校补》曰:“言鲧行婞直,不顾己身之安危也。”)。所谓“息壤”,绝非神物,乃鲧奋斗“不息”之精神所喻。所以“壅防百川”,在大洪水发生之前,肯定是修堤筑坝,以利农耕;而在大洪水发生之时,也一如1998年的抗洪救灾一样,是加固堤岸的严防死守。
然而,其时洪水滔天,“平原高阜,尽皆灭之。”以致以抗洪为精神的鲧历九年“功用而不就”,“行婞直而不豫”(屈原《九章?惜诵》)。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之逆天大罪,其一、在于“壅防百川”,“不任汩鸿”。其二、在于“不待帝命”,即赴抗洪前线;其三、在于“播其淫心”,鼓动人民起来与洪水搏斗。
其时的人们由于抗洪的失败,便依天道观念,将鲧“不息”的抗洪精神归为逆天的“播其淫心”;将天灾理解为天怒,将鲧归为祸国殃民的四凶之一。惹此人怨天怒,而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其实,真正杀鲧的凶手,是古人的天人相混观念,及依其天人观念而得出的“不堕山、不防川”的古训。
当然,筑堤防洪亦有所弊。因为不任洪水横流,而将其局限于河道,必然使水位有所抬高。但因此便将共工的筑堤固岸之功,渲染成“振滔洪水”,“以害天下”,则有失公道。而至于将鲧在大洪水时的固堤搏激之劳,硬说成截堵洪水以酿灾者,则纯属诬陷。以现代科技之发达,浩大的三峡截流工程尚需待涸水时节,更何况根本无截流之必要和能力之古代。
自古以来,能以人工之浩大工程,致江、河之水逆流,且有泛滥之可能者,无非现代之长江三峡大坝及黄河小浪底工程。而在农耕初期,即行远超此二者之工程,使“水逆流,泛滥于中国”者,则实不可能。所以,古往对共工和鲧“振滔洪水”之指责,实乃穿凿之说。
对“行婞直以亡身”的鲧,屈原在《离骚》、《惜诵》和《天问》中都深表同情。他写道:“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大禹治水,依时当于大洪水过后,他的所为不是修复水毁的防洪工程,而是以决江疏河为策,将其父辈之功业全部予以摧毁,以为疏导.为顺洪水未了之志,禹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
根据各种记载,大禹的治水功绩大致如下:
“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
“伯禹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封崇九山,决汨九川,……汩越九原。”
“昔禹决江浚河,而民聚瓦石。”
“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平天下。”
于大洪水发生之时决堤分洪,在劳动力低下的古代也许是可行之策。而在大洪水过后,仍以决堤扒岸为疏导之策,尽毁其父辈与天抗争的浩大水利工程,使“汩越九原”,实为罪过。这是对人与自然相抗争的生存之道的背叛。若以孝而论,乃其父之不孝子也。这是导致“八年水厄解,岁乃大旱,民无食,禹大哀之”的原因。所以,禹之功,实为过。此其罪一。
然而,“在昔鲧堙鸿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与鸿范九畴,常伦所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鸿范九畴,常伦所序”(《史记》)。自古以来,以抗洪为逆五行、悖常伦,这是人心所昧,天理不公。
而更奇怪的是:“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之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淮南子》)。以毁城焚甲兵而使海外宾伏?这是多么奇怪的禹德!
禹以叛父毁堤、决河扒岸、汩越九原、坏城平池之过,而成就了其顺洪之功。此举对民心的影响就是顺天应命。天只可敬从,而不可逆争。由此自然崇拜而致天命之说、阴阳五行之说、伦理政治和虚无无为之论倡兴。从此,“万民皆宁其性”,“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以致“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等等天道天理大行其是,而致民穷国弱,屡屡为外族所诲。此禹之罪二。
禹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以“天下为公”为国家的主体,以“选贤与能”为制度民主的幼稚时期。所谓禅让,绝不是被儒家所谥美的个人美德所能长久支持,其必为当时的制度民主所保障。因此,才会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吕氏春秋.去私》)。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孟子》)。
由此可见,“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以“选贤与能”为民主基础的。其为时之久,足可见这种制度的深入人心。
而禹却以其顺洪之志和“决河疏江”之功,使民心归顺。从此,逆道者亡,顺道者昌。人民顺天顺命顺君而无争,以致“天下为公”的“公民”意识逐渐为“顺民”思想所代替。而民心归顺,则正义不申;正义不申,则民主不存。中国人缺乏“公民”意识并不是自古有之,而是自禹始。此其罪三。
禹在成功地以归顺之道化解了中国人的抗争精神和公民意识后,即着力于培殖对其个人的迷信崇拜。在其接受近于民选的禅让后,他首先流放舜于苍梧之野。使“舜死于苍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间。”
他广殖党羽、破坏民主、窃国自居,而成为民贼独夫。他将“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改造成“天下为私、为家”的专制社会。他是世袭专制制度之创始者,是中国历万劫而不复公民意思和民主制度的造祸者。禹之罪,何其大耶!
然而,腐儒们却颠倒黑白。他们将这个叛父顺洪、大毁堤岸、暗弱民志、消弥公民意识、破坏民主制度,改变国家“天下为公”政体,而窃国自居的罪禹归为圣人,及中华民族的第一功臣,这是愚民、欺民!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屈原为即将败亡的楚国悲痛,也为“行婞直以亡身”的鲧鸣不平。而后人们仍以顺洪的禹为功,以抗洪的鲧为罪,则太不公了。
其实,禹于华夏之功主要在伐苗。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仍,而胜利常为主动者所夺取,因此,予奉天道者的被动无为之念有所摧毁,所以,“壅防百川”之举又兴,而特别盛于秦国,如郑国渠、灵渠、都江堰。但亦因其时“壅防百川”,主要利在本国,而以邻国为壑及与下游之国亦有害,所以被指罪。
但是,就堤防的利与弊相较而言,很明显,利大于弊。而后来享受着堤防所予的巨大利益的人们,却不但不讴歌堤防的首倡者和先驱者,反而欲加之罪,使其蒙冤更深,岂不是昧心负义?
现代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其实正是共工和鲧的与自然力量抗争的精神的再现。“沧海橫流,方显英雄本色。”1998年的抗洪救灾之所以胜利,就是因为站起来的中国人与自然力量抗争的不妥协精神。
在强大的难以驾驭的自然力面前,人的抗争常常会归于失败。而人所以渐能达致通神的地步,就是因为人在与自然相抗争的生存中不断积累思想经验和科学知识所致。
美国电影《白鲸》里那个有些狂妄的船长,正是林肯的“绝不屈服”的精神的体现。他虽然没有战胜代表自然力的白鲸,但他的那种美国精神正是美国之所以充满朝气活力而成为世界霸主的原因。
世界其它民族都有英雄史诗,而华夏民族独无,纠其原因,并不是华夏民族没有英雄事迹,而是因为共工与鲧的用灭,及秦帝国的覆亡太快,以致英雄成了教育世人的反面典型,而英雄主义也被诬为不智之举. 诚如孔子所言:“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由于英雄末路,使得我们的民族精神被不断强大起来的儒道释的懦弱的顺应之道所代替,而致灿烂文明的古国因为民族精神的软弱无力而日渐民困国弱,屡陷外敌之手。
洪水俗称“龙水”。而洪水不为古中国人所治,一直泛滥,所以,也致恶龙恣肆于九天。
而封建制度的开启,及儒道的顺天之道的来源,却是禹之德,而非其子“启”也。因为夏禹夏启的窃国自居,导致了中国人的人权平等和民主等观念与尊严的沦丧,进而养成了中华民族长达四千年的恶龙之患。
而这一切改变,都来源于面对洪水的失败情绪.就此而言, 传统的儒家和道家哲学其实是失败者的弱德体现.
而中国精神历万劫而不能自救的根源,其实就在于禹与鲧的精神决裂.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致命的时间》(外二首)


2014-12-21 03:27:52


《致命的时间》

深入骨髓的疼在顶我的名姓。
零下温度的水,
是不活泼的原因。
洗不净的哀愁,
扯不掉细细的叶柄,
亲恩难断。

在精神弥留之际,
癌病房的门拒绝怨偶探视。
他们之间最近的距离,
从那年三月十二号截止。
至死也不原谅,
暴雨鞭打着为父沧桑的脸面。

母亲——白发人噙着眼泪在问。
我不回蓝田,就葬在焦坪的山上。
昨夜梦见玉米,平整的土地
寻不见父亲大人的痕迹。
我看见曾经相依为命的兄长,不顾差旅和高烧,
从假肢工厂回来了。
他正爬伏在老屋正堂的地上哭。

2014年12月9日作于华山分厂。



《再做车工记》

半百之年还没有挣到一套安居房
铜川无以为家,唯有厄运纪念
让我痛心的工厂,还有工伤

我没有拿到自己的抚恤金
层层组织只有公正合法的存在
信访早已立案,反贪吹不动那里的阴暗

我的生活所依,每天一堆烦人的铁削
有时尖啸,想掩耳而逃
唯有牵挂还在窗外的悬铃木上

我的老花眼还在游标卡尺的刻度上费劲
有精度的产品,活着还有余热
不像废品,在角落等待回炉处理

2014年12月1日作于华山分厂。


《他内部是个钢铁公司》

城市的碉群
这水泥的构建
可以安居七十年
一个政党的纪念
在台上也许一百年不会变

变的都是路线
领袖的爱好左右着
我们的风尚
被迫跟随美国
摸着石头过河

鸟与笼子的经济
不可同日而语
被迫南巡
白猫还是黄猫
深圳不要管那个颜色

步子再快一点
坐上新干线的列车
岛国一日而过
看西部牛仔
不止三下三上冒险

2014年12月19日作于华山分厂。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瀛台夜话》


2014-11-14 18:51:40


《瀛台夜话》
——有感APEC峰会圆满落幕

寒风送飒,隆重的红色,
在中南海及瀛台是如此谦和。
告别奥巴马,
多条道路开辟亚洲的蛮荒。

有明以来,发现的新大陆
都与我们无关。
汉人的疆域随着仁义一直收缩,
有所振奋全凭外族的劫掠。

现在,这个世界的填空题早已做完,
武力不能证明一切。
第三世界也不是笑谈,
不能再怪计划经济的毛爷爷。

他床头古籍里的那些厚重
其实无用。造反和长征
摆脱共产国际之后,
文化的革命已经逆了世界的潮流。

不要指望民众的觉醒,
传统的反动无孔不入。
不是红旗能举多久的问题,
是站在这里背后有沉重的故宫。

2014年11月12日夜,晓强于铜川杨树沟村临屏而作。

        

文章地址

《读姜夔的<扬州慢>有感》


2014-11-14 04:01:36


《读姜夔的<扬州慢>有感》

川淮给我书写的这幅反映“黍离之悲”的书法作品,在我的单身宿舍墙上贴了很久。为了揣度当时文人心境,我查阅了大量史料,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意。
——题记

以文御武,怯战的本能“犹厌言兵”。
回到自身的屈辱与悲哀不能正视的线索,
有些残破可怜才是宋朝被勒索即将窒息的感觉。

犹记宰相富弻“二十年口不言兵”之戒。
黄河对岸,金人敲了一夜羊脚鼓,
天朝的数十万军队就吓得屁滚尿流。

没有真正的战斗,只有狼奔兔突。
一些软骨头与寇合流,汴京城十室九空,
敌酋皆拥妇女,被掠者不得好死。

那时占据天理大义的文人们特别能忍,
流传下来的作品除了向君王邀宠献媚,
其它都是关于人间美景的描绘。

那时最有道德的人是宰相兼《资治通鉴》的
司马光,他坚信“天地所生财货万物只有此数”,
死守一亩三分再也不会增加产量的经济。

不堪屈辱的历史只同情被放逐的苏轼,
他的浮夸都浪费在美人及风俗的厚薄之上。
北伐大业只能托付喜欢狗叫的韩侂胄。

最先清醒懂得理财的是王安石和宋神宗,
他们的变法被“三不足”彻底推翻之后,
还要背上导致两宋灭亡的骂名。

1989年10月23日作于铜川二号信箱一号单身楼.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致川淮、贺云及江波》


2014-11-14 03:59:10


《致川淮、贺云及江波》


之一

东山与西山在王家河的两边。
暂存西山,浓墨所见,
我们的面前几乎没有平地可言。

打桩机在外面已经停止震颤。
曾经抗议盛夏无理,到处标语,
江波机警地跟在你的后面。

现在守着火炉夜话,
左与右在一个人身上纠结不清,
过往的热情纷纷向南靠拢。

有作为的人都在浮光掠影,
下一个十年或者五十年
正在离开铜川。


之二

我看你书,真正婉转其间的乐趣
似有那么一些漏网之鱼

自古严谨,垂下长长教训
一些书法家向上游动
一些书法家向下寻找更大的水流

川淮的天真在镜片后面已有深度,
贺云的矫正总是劳而无功。

我们大多是白开水,
只有川淮率真,就像牛栏里
突然降下一道甘霖。

写给我的那幅蝌蚪文,
内容是姜夔的“黍离之悲”。


之三

真正的神枪手凭的是感觉敏锐,
一枪一只麻雀不需东拉西扯。
古代的成绩真有那么深不可测?

现在艺人们还守着传统吃饭,
嚼不烂吃不透都是临摹,
他们都在装样子。

皇帝没有新衣,
多少人都是玩艺。
指马之年谁在摇旗呐喊?

标语的问题还有点担忧。
打开门,夜幕有一道很深裂口,
严霜正在铺回二号信箱的路。

1990年1月13日作于铜川二号信箱一号单身楼。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今天也是上天的日子》(外一首)


2014-10-17 05:14:39


《今天也是上天的日子》

穆斯林乐观,遇挫会说:“今天也是真主的日子。”同样情况在西方,还怀感恩之心的人可能不多。中国人信天由命,但说“今天也是上天的日子”,恐怕要辞世而去。不吉。
­——题记

第一场雪在陕北成功落地
粉饰太平只需片面思维
群众在下面是绿油油的冬麦

接近地气,与严冬共枕而眠的
还有乱哄哄的草根

我们习惯欣赏单线联系的类比
自古统治依靠的都是亲亲
整台晚会在颂,年青人好像只有
翻来覆去的那么一点可怜的爱情

万岁在影射贴在城墙上的那个人
现今的膜拜已经不是孔孟
成天上万的应景没有真的内容

写诗填词的人是流行乐的先驱
新时代的党八股已蔚然成风

玲珑宝塔在手,一层比一层更空
围绕大唐转一圈,佛已摸顶
不涉理路的浮光掠影已经严重
阻碍交通

欣赏交响乐的人在政治的漩涡里
试图风马牛并进
庞德在猩猩笼子里是我的知音
有些好奇在问我这个老实人
“你们的圣经到底是什么毛病?”

2014年10月11日作于铜川杨树沟村。



《致雪绒花》

一个月后,我怀念萱草。
它的花是不是补脑?
你是不是疯了?

胡桃树上都是张开的眼睛,
蒿草的颜色越来越严重;
蚱蜢在看不见的地方
商量大事情。

要变天了!
风还在屋顶,
奥巴马还在白宫,
IS在叙利亚爆炸,
普京拿天然气说话。

不好的事情都提前发生。
我活着就是罪证,
我不能想任何事情。

我该如何向世界告白?
窦娥在最后的时间,
她把杀人犯背了起来。

2014年9月28日作于西安席王村。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与岳沉谈画》


2014-10-09 22:59:18


《与岳沉谈画》

之一

岳沉瘦弱的身体在练一团气,
太极咬着尾巴是两条
相濡以沫的鱼,
有那么多氧气还不游到大海去。

冰红茶兑着伏特加。
塞尚不知道他年轻时简化的物象
就改变了绘画的风俗。
剪纸、儿童画、沉醉的星夜,

毕加索有运动加速的轨迹。
达利的时间被铁血融化,
那些撕裂的疼痛表达
比他的平静存在更伟大。

真正难忘的是尊严
被警察推倒的瞬间;
那个农妇在哭诉,
她背后的牛已经被拉走。

艰苦流离的日子在宋庄保留,
那些平凡的人物都不再失控。
傍晚,双脚在暖水袋上享受幸福,
杂货铺里是历史的岩层。


之二

齐白石的那几笔他放弃过三次。
学我者死,肖我者
都是弟子。

他不知道日本鬼子在屠杀,
青藤门下是审美的疲劳在轰炸,
装点门面的仍然是荷花与大虾。

当时颠沛流离的道,
根本不在似与不似之间。
一块顽石也有垂拱而治的神态。

那个年代看不见流血的画,
良民平静的内心反倒得到了
很好的表达。

2014年10月8日作于铜川杨树沟。

附:
岳沉:《绘画日记》十年的创作经历11
发表:2011-04-24
有位艺术家说“艺术是吃饱了撑的干的事儿”,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不过我固执地认为,自己是那种可以饿着肚子搞艺术的人。想当初徐悲鸿先生困在巴黎时,就是饿的胃痉挛还坚持画画,他还在日记里写到:“饥饿让我的感觉更加敏锐,吃饱饭反而困乏迟钝”。我如今也经受挨饿的考验,还是应该好好的感谢一下上天,用饥寒的方式赐给我一种崭新的能力——敏感。我把这份敏感写成一首诗《日子》:日子是一本账单 永远支大于收 于是 日子又是一沓借据 不觉中垒起的债台 日子是一颗白菜和几粒大米 日子是二锅头渗泡过的一盒咸菜 日子就是这苦中带咸的味道。。。
正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开始画起了《绘画日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日记所表现的是自己生活的常态,买菜做饭读书煮面聊天访友骑车瞎转。画日记是我当时唯一能做的事,因为这种画所需的工具和材料非常的简单,只需要一些白纸和记事笔就够了。当然,我也没有画油画或国画所需花费的昂贵的材料钱,我的钱还不够我自己吃饭。
那十几篇的《绘画日记》是自然生成的图画,是我出于内心表达的特殊需要,有了这几张日记,我也有了坚持在这里的依据。坚持不了的坚持才算真坚持,2001年的北京已经开始为2008年的奥运会做起了准备,我住的民房挨家挨户的墙上都被用白粉画上一个大大的圈,里面写着一个字“拆”。老婆寄来的生活费快要花完,画家村的朋友纷纷忙碌着搬迁。无助的我走在马路上,想起崔健那首摇滚歌中唱到:我没有钱也没有地方,我只有过去,我说的多也想的多,我越来越没主意!
无奈的坚持也称不上坚持,眼前的生活令我的内心惶恐不安,在我打算撤退回家的时候,朋友刘刚还鼓励我:坚持到最后的胜利!事实上,他比我先撤了,带着找寻爱情的希望去了南方。朋友的离去使我这孤独的身心越发憔悴,脑海里全部都是妻子那温柔的声音,像是在叫魂似的重复着,一遍又一遍,你快回来!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文王的时间》(外二首)


2014-10-09 22:55:26


《文王的时间》
——回故里参加表弟的婚礼

左与右衡量着思想与感情的维度
步态的中庸前面有大水坑
翻转过来的天,动荡不安
水里的光线不知左倾还是右倾

分歧的履印,一边向灞河上游
寻找秦亡的险关与隘口
一边向西围困故京长安城
意识的形态非要给社会分出新与旧

立国之后,文人不能再说这个社会旧
我在羲母——华胥陵的旁边踱步
祭奠的锣鼓冲破绿树的掩映
文王的时间在拾旗寨与张河湾潜伏

祖辈的面孔出现在仪仗的队伍之中
魂牵梦绕的拾旗寨曾经是
动乱攻不破的存在
现在是空心村,复耕为田

我的根是不是还在地籍与邻里的纠纷里
过去还在张河湾外婆家门前的浅水井舀水
现在,我的外婆外公还有大姨娘
都在相片里沉默不语

我的故居已不复存在
新的宅基地申请被判了无期徒刑
我的立锥之地只能通过香炉上飘渺的思绪
与他们联系宗法社会

一对新人,表弟和弟媳在婚礼中感谢亲恩
村庄也焕然一新
农民的血汗都已注入房地产
淳朴的乡音还夹带有西周的雅言

2014年10月2日作于蓝田华胥张河湾。


《老陕看戏》

国庆爱下雨
不是天下有冤屈
就是老天麻迷子

朕躬自省——
步子稳得太
评价好太太

网上有终身的呼唤
不必罪己诏
累得就像大明朝

2014年10月2日作于蓝田华胥张河湾。


《家门破败》

我的童年一定还在那里
站着
那个年代还在用高音喇叭
喊人

记得社教运动
到各家吃饭
翻阅家谱的黑暗
我大爷曾在十里铺
给军阀某某某当过
马弁

年久失修
来路已不很清
来自临安或者
江苏徐州
祖地已不重要
钱王的第三十六代
世孙,多是女人

我们这一支香火
不能为继
砸锅卖铁
也炼不出大跃进的
钢铁

2007.10.2发表于《谁主沉浮》 论坛。

附:钱氏排辈诗:
圣神功德厚 光盛武陵春 敕券传家宝 文章贯日清
诗书忠孝远 兰桂冕旒尊 温良恭俭让 奕叶立尼门
王侯从古有 英烈至今新 物华天象应 人杰地灵生
蛟腾连风起 电紫与霞横 海阔波涛大 枝繁根底深
仰视星斗近 俯视泰嵩平 皇图期巩固 终始袭骈臻

华胥陵(羲母陵)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华胥乡孟岩村。
华夏之名应该源于华胥国和夏朝,而华胥是华胥氏及其儿女伏羲和女娲的故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演化阶段。结合古籍文献和考古学的结果,可以初步确定伏羲是公元前4478 年的华胥国的首领,伏羲诞生前后到炎黄出现时存在的华胥古国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约为公元前4600 年至前2700 年,地域主要为黄河中上游地区。中华文明源于华胥氏、伏羲、女娲及其故土———华胥国。

华胥陵附近有一个叫拾旗寨的村子,村中人大多相信自己是古时祭祀仪仗队成员的后代。

华胥陵祭祀大典。
华胥氏在中华先祖中的位置是,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因此,华胥氏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是华夏之根、民族之母。

    5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9月23日的雨,毫不客气》(外一首)


2014-09-25 21:33:21


昨天的阴暗浇灌着这些
皇城根下等待接见的人
相互吐露不快的遭遇
向北汇成缓慢的渭河
向东汇成浑浊的黄河

大雨刮着渭北高原的脊梁
我很冷,贴身的衣服加重了
我内心潮湿的倾向
八水润长安的局面
离开了这些受阴暗折磨的人
就像背阴处那个柱双拐的陕北小伙
曾经被一群人暴打过一顿

雨幕之下同时可怜的人
我的眼睛一只飘渺
他的眉毛粗黑上翘
忍不住滑稽的嘲笑
让人觉得特别冤枉

养尊处优的脸在外面
天越来越暗
听不清手机里穿云破雾的雨燕
到处都是呢喃
他们的雨点有加速的趋势

趁着休息,阴云会聚
有一个带头人
一个老革命为彭德怀喊冤
家属跑了二十多年
仍然受制于头脑里的那道闪电

陕西还有五十多个正直的人
在家里被自己的孩子看不起
新城广场的鸽子粪太臭,不能久留

这堆陈旧的行李只有十三年工龄
十三年前的经历被我的站长抛弃
他恼我在电话里暴露多报的经费
这根拉杆昨天被门卫踢断
因为过安检成了一堆麻烦

我不生气,一片和谐来访
几十人在门外喊一嗓
那里面筑中国梦的人
放出深蓝偏黑的武装
他们的推搡接近揍人的模样

我也曾经当兵
爱百姓在部队传承
但这些在门外怒吼的人
不是革命的功臣
他们踩了黄线,性质已变

2014年9月24日作于西安席王村。


《诗哲》

我想,我的所有遭遇
都是这个时代要我完成的主题
我走到那里
那里就是问题的中心
我不会像过往的诗人
只是走马观花

自然的呈现
宁静是根无用的拐棍
过去砍掉的人头太多
古老中国只有几篇散文——
牵扯道的问题
有多少朱熹被世俗和成见夹住?

美不是问题
他们是不是真的活得很乐意
下面问题不断,视而不见
下面铲了草皮,铺了方砖
他们只是向虚空
争取一片阳光的存在

2014年9月26日作于西安席王村。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Blog 拥有人: 钱晓强
作者群: (没有)
博客: 观看所有文章
好友名单
Go: 上一页/下一页

日历

 «   <   »   >  5月 20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连络 钱晓强

Email :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 发送私人留言

MSN 短信 :

Yahoo 短信 :

发帖后自动返回论坛 : 1

QQ 号码 :

关于 钱晓强

注册时间 : 2013-03-01 21:52:10

来自 : 中国陕西铜川

职业 :

兴趣 :

留言板

这个博客里面没有任何留言。
 用户:

 主页:

 留言:
检视和加入笑脸  

博客

博客启始于 : 2013-03-01 21:57:24
文章数量 : 4
博客历史 : 4458 天
回响总数 : 0
观看人数 : 105950

RSS

RSS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