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 首页 -> 博客群 -> 阳光下的翅膀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重 庆 女 人


2007-04-09 17:34:47


重 庆 女 人

——司马策风



长江,嘉陵江

轻挽着 渝中半岛

只随意一扭

就扭出你丰胸细腰


脚踏山城 高低不平的琴键

走路就是迪斯科舞蹈

每一次挺胸 晃臀

都是嫦娥飞天的素描


夏蒸桑拿 冬雾撑伞

天赐一个护肤防晒的美容厅

谁曾见:贵妃出浴朝至尊

只看你:出门撩发的那一瞬




战乱饥荒,铁蹄交践

卷起移民红尘 滚滚千年

秦始皇 康乾 以及抗战

有过多少次种族洗牌大翻转



汗泪血火 云耕雨播

天地灵秀 在这里碰撞有声

即使攥紧一把泥土

也会滴出 黄金




火锅咕嘟 闲侃着香雾

咀嚼着 码头文化的风云交汇

蜀水煎熬巴山的历史

炮制了阴阳八卦的七彩五味


好一个健身养颜的聚宝盆

美眉 你岂不是火锅盆栽的玫瑰

再给你南北合一的性格 添一笔

麻 辣 烫 的妩媚



你齿光轻弹 刷地

惊亮了浓云昏睡的眼睛

你闪电一划 推出一片

令人有路难逃的迷宫森林






2007,1,2-5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23) 文章地址

发一首在报纸上刊登过的《征婚广告》


2007-04-09 01:19:22


司马策风为了不冷场,发一首在报纸上刊登过的《征婚广告》,先
博众人一笑。 但愿能抛转引玉,一鸟引来百鸟唱。



苦寻硕士三世愁
也有过如梦华年
书海的鲲游
更勃发了远翔的鹏愿

巴黎香风罗马云
终究是人海孤岛
绿卡凝重工作忙
压不住心湖颠连

数十篇诗文
怎能敌人民币一卷卷
乐观健谈又大度
是厚书是港湾

重在魅力贤淑情趣处
积微分
不在青春美貌学历上
求极限

牵你1。60的素手
通三生的灵犀
读你23的明眸
有一世的不倦

欣赏该文者电
520520(我爱你)热线
转:5798(污其糟八)
和今夜无眠先生乱弹


地球年 土星月 水星日

    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23) 文章地址

感 谢 死 亡


2007-04-09 00:12:55


感 谢 死 亡

——司马策风




那年的11月

丹麦的白雪把时间冻得停摆

母亲的信 和纷飞的雪同路

将我的手冷烫

我如何能相信

上帝抛洒的白玫瑰的花瓣

冻结了父亲的灵魂



虽然 远隔重洋万里

还是从文字间探出了蛇信子

伤悲, 流毒入肝

五味开始卤煮心脏

眼中扭出一种犯罪的眼神

将霞光四射的得意纽成一根草绳




父亲

给了我两次生命

一个单细胞 从他

拷贝了我的模样

四岁时 水妖想招我做童婿

他及时扑来赶走了龙王

一个总是把很少的下酒菜分给我吃的人

一个让我跨脖子骑马的人

一个暴烈却又温和的人

一个外晾内热保温瓶似的人




又一年的12月31日,

傍晚的手机温柔的响起

姐姐高八度的声音

从太平洋对岸发射导弹

在温哥华上空狂飙降落

将这里冰冷的空气

震惊得碎片四溅


晚上,突发八年不遇的高烧

两床被子孵不热几个小小的鸡皮疙瘩

我不相信这是感冒

难道这不是母子连心

母亲眼中最后闪现的火苗

把积压的思念引爆成惊散的蝴蝶

从此,不羁的乡愁该如何招魂


母亲

这个总是问寒问暖的女人

这个时常给我披衣盖毯的女人

这个用她的手温暖我小手的女人

这个为了儿女 象老母鸡似的

敢于和老鹰般的男人战斗的女人

她有一双兔子般温和的眼睛

她有一张爱说笑话爱唱歌的嘴

哪怕她只拥有一只蚂蚁

也愿意分一半给需要帮助的人




父亲,我是你亲手捏制的陶胚

母亲,我在你的炉膛里煅烧成型

我的脸 我的皮肤 我的声音

就是你们 给我贴上的血统商标

如今 制陶人那里去了

热腾腾的窑厂成了凭吊的古迹



牙齿 一次又一次

活生生 被拔掉

从此 我的记忆

每每 风过齿寒

成年的孤儿,比之幼年丧亲

更多了一层悲壮的沉思




你们在时

总觉得你们很远

老想着万里之外的夕阳落山

你们在极目翘首我回家

你们走后

反而觉得很近

往日的欢笑如梦似幻

常播放剪接错乱的电影


你们就这样走了

一定是逍遥着过了奈何桥

跨上了白云

去赴王母娘娘的的蟠桃会

父亲 可不要贪杯喝醉

母亲 就少说几句 少拌嘴

你们年轻时

少不了筷子碰碗 叮当当

现在 就再莫搞“文攻武卫”


你们辛苦了一辈子

难得有这样轻松的时候

从此就别再操心儿女的冷暖

别再管儿女们的柴米油盐

你们来不及定居温哥华的乐土

就移民到遥远的银河边吧

永沐那无边的晴空艳阳

长享那不尽的福寿安康




为何人世间的一切美好

陶瓷一样轻易的就破碎

为何骨和肉

总会被血淋淋的撕裂

为何彩虹样的人生

只能由风雨来打卦

为何烟花般灿烂的生命

在闪亮后,就被黑暗一口吞没



刚出壳的黄毛小鸭

欢跳着,在父母身边歌唱

可是 我知道

要么,躲不过瘟疫或黄鼠狼

要么,躲不过主人的一刀

命好的 不过是餐桌上

被调料和厨师装点成金黄喷香的遗体

最后 在美食家瞻仰的眼光下

在筷子的挑拣和啧啧的赞美中

在酒饭的夹道欢送时

在胃里埋葬


无论人鱼鸟兽

都是同等结局

投生时 来路不同

消亡却是 万类归一

如此说来

人生的确美丽

人生 却又是

不断被毁灭的永恒的悲剧



生命无非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个玩具

在最终被夺取之前

你可尽量玩得精彩玩得漂亮




为何我乐观平和,面带微笑

因为我知道

在苦难和幸福拉开两幅幕帘之后

人生这出戏将要打出哪一张底牌

因为我早已看见了上帝

在时光隧道的出口等我

我们将要穿越黑洞的走廊

飞到传说中的蓬莱三岛

因为了然 所以就坦然 欣然




感谢死亡

由此 我们知道

生命曾经如此顽强

没有凋谢的遗憾

何来盛开的光芒

感谢死亡

只有在有限的挤压中

才能爆发出无限的能量

感谢死亡

苦海疲惫的挣扎后

谁不盼能早日看见曙光

那就留下肉身去腐朽吧

让灵魂飞天去云游无疆


与其被恐惧羁押出境 悲悲怯怯

不如与上帝微笑握手 坦坦荡荡




2007,1,27

    5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22) 文章地址

从樱花透视日本民族的文化人格


2007-04-02 18:19:42


从樱花透视日本民族的文化人格
  
-----司马策风


我想大多数人都以为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吧。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此刻我丝毫没有自得的窃笑。原来我也跟大家一样从未作他想,似乎这是理所当然的——直到有一天我读了一篇相关的文章后才有了新的认识。这里有两个细节不能不予以重视:
  第一,日本皇室的徽号不是樱花而是菊花。第二,日本公民护照的封面底衬图案也不是樱花仍旧是白菊花。天皇是日本的国家象征,而护照又是国民的国际通行证。这时,我想大家会觉得不言而喻了吧。
  
那么何以日本文化又给人造成如此强烈的印象呢?这实在是因为樱花如同血液一般,早已深深地浸透了日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生活习惯。
  
在日本人那表面谦恭有礼的灵魂深处,实际上深藏着一种强烈的与身俱来的自卑、自怜、自贱,甚至还有自残的心性;同时又伴生了一种更为强烈的持久的逆反心理,就是:自尊、自爱、自傲,甚至不可一世的狂妄自大。这里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上的原因。
  存在决定了意识。首先上帝只给了日本人一小块弹丸之地供他们安身立命,并且远离大陆,如孤魂野鬼无人收,似一叶小舟在汪洋中颠簸无助,没有大山大河引以为傲,山低河短,小气无奈,又身处环太平洋地震多发带,经常有海啸如索命的魔鬼在睡梦中光临,一次就毁灭一个村镇或一个城市;山多地少,原始农业不发达,以海为生艰难度日;人口稀少不足以如幅员辽阔、人口庞大的中国,产生了多如群星的伟人,如老子、孔子、孟子、张衡、李白‘苏东坡等,足以令子孙们引以为傲,并因之而孕育了光照万世的历史文化。
  
长久以来,日本首先以朝鲜半岛为桥梁,输入和学习当时最先进的中国文化和科技。日本从汉代起派人去中国留学,尤其到了盛唐和北宋,在人数上先后达到两个高峰。无论是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还是文学艺术、宗教等无所不包。日本古时的首都---京都,就是当时中国首都长安的翻版;日本文字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取自汉字和汉字的偏旁部首;大到四大发明,小自豆腐和酱油的制作,围棋,筷子,无一不是来自中国。这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又在近代以欧美为师,并迅速在“明治维新”后发展壮大,以至在甲午海战中打败自己的恩师——当时衰弱的满清中国,创造了小蛇吞大象的奇迹,并从中国获得一笔巨额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八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因此日本一夜成为爆发户,而中国因此就家壁四空。之后,日本殖民朝鲜,侵略中国,屠杀了大约四千万中国人。五十年代,战败不久的日本,又因为中朝对美韩的战争而接到美国大量的军火定单,再次大发了战争财,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成为亚洲首富。
  
日本相较中国,既是自傲自大的经济巨人,同时又是自怜自卑的文化侏儒;既有师徒情义,又是世代仇敌。
  我以为日本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有很多方面值得世人学习和借鉴。但是,日本人野心大,心胸却较狭小。一个不能反省自己的历史,不能有错认错,有错必改,反而百般狡辩拒不认罪的人和民族,是决没有人格的光彩的,迟早可能重蹈历史复辙,前途未必就那么远大。日本的言行,远不能相比中国盛唐时海纳百川的气魄和胸襟,近也不能比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知错能改,将功补过的明智和气度。
  
如果我们进行更深度分析就会发现:日本民族潜意识里面的自卑、小气、自傲和狂妄的心性决定了他们复杂矛盾的文化人格。他们天生就认为上天待他们不公平,让他们先天不足朝不保夕,他们的忧患意识与身俱来,悲壮情结如影相随,所以他们自然而然的要团结、自
强、抗争、拼搏,以求尽量拓展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历史上,日本先师中国后学欧美,侵占朝鲜,吞并中国海外属地冲绳群岛,殖民台湾,入侵亚洲多国,直至征服中国,花了一千多年时间才完成了从自卑到自强,同时差点被毁灭的悲壮的心理蜕变过程。
  
日本人天生的对具有“团结拼搏、辉煌悲壮”的意境有着宗教似的崇尚。这必然导致他们要在现实生活中去找到自我精神的外化象征物,以寄情托意。
  樱花,正是日本人这一特别的情意结的绝妙象征。日本人找到了他们精神的“梦中情人”,并对她崇尚到成了一种“审美的宗教”。
  樱花,本属落叶乔木,只开花不结果。通常会在日本的暮春四月,冬寒未尽,春风渐暖时开放。白、浅红、粉红、梅红各色都有。望去如轻烟浅雪,似白云红霞,而且她们似乎并不在意自己花小无香味。她们团结一心,重重迭迭,拼着命也开得又浓又密,灿烂夺目,尽情挥洒她们的浓艳、豪华,张扬她们的璀灿短暂的青春,把她们伤感悲壮的美丽铺满城市的大街小巷,铺满山野、小径和溪边……
  每当樱花盛开之时,日本万人空巷云集在城市、乡村或任何樱花繁多的地方。人们载歌载舞,吃着,喝着,闹着,醉着,似乎重生的不仅是樱花,而更是他们自己的青春。
  樱花因为太灿烂,所以上天不允许她持久。她的花期只有短暂的一周许,加上先放的与后发的相继而来,也顶多半个月左右,然后风飘彩雨,如梦似幻,在如诗如画的风光之后,迅速走过她们这一次短暂的生命轮回。婉若被帝王偶尔宠幸后又遗弃的红颜佳丽,在冷宫中哀伤凄婉无奈的凋零。这是一种悲壮而残缺的美。与其说是在欢庆还不如说是在哀悼。大凡与樱花相关的日本音乐和民歌,莫不伤感多于欢乐,凄伤夹着悲壮。
  
这一悲壮的情意结,曾被日本历史上的武士们发挥到极致。武士们通常都无妻无子,为了天皇和将军们的大业,他们随时准备去献身。胜利者当然可功成名就,失败或稍有差错,通常只有自残或剖腹自杀以死谢罪。他们的生命就如同樱花一般,充满了灿烂而短促的悲壮美。对武士们来说,天皇是精神,将军是父母,武士道如宗教,刀剑如手足,而樱花则是可以寄情托意相知相诉的红粉知己。
  而民间对樱花之激赏痴爱,则反映在日本人生活习俗的各个层面。此处容不多叙。
  
不知是否可以作这样的比喻:菊花是日本国政府的国花,不过她却如正襟危坐、深居不露的贵妇,故罕以让外人知晓,可比作“官妻”;而樱花,日本大众宗教似的贡奉,母亲样的依恋,情人般的斯守,知交似的相知,女儿似的呵护,这不正是他们至情至爱的“二奶”吗?不妨戏称为“民妻”。
  
中国的许多地方都有樱花,尤其是与日本气候相若的贵州省拥有日本所有八个品种的樱花。时值花事,一样如云似霞风风火火,台湾的樱花也依然艳过桃李,令人不忍离去。日本人还送了许多樱花树给美国,以及北欧五国,如丹麦、挪威、瑞典等。
  世界上除日本以外,其他国家的人们也欣赏和赞叹樱花的浓烈美艳和气势的宏大,但绝对不会象日本人似的,赋与了樱花那么深厚,那么沉重,那么美妙的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从这一点来说,日本人就与中国人有相似之处。中国人爱牡丹花,大约是因为大唐盛世富甲天下、海纳百川雍容华贵的精神象征;而对梅花的偏好,不正好反映中华民族忍辱负重、坚韧不拔、中庸平和不事张扬的大家风范吗?
  日本人爱樱花如宗教,如妻如痴,中国人爱牡丹和梅花如知音良友,如导师。


2004,5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24) 文章地址

戏说“男女两性”——(4)社会男女


2007-04-02 02:13:30


戏说“男女两性”——(4)社会男女

————司马策风


富有创造力的男人是世界的车头。深具母性的女人是最温馨的家园。

降生时,称男为“龙”,女为“风”。龙当然是做翻云覆雨的大事,而风,通常只能随龙而舞。

西蒙波娃说,男孩撒尿如园丁浇花一样,可以随意操纵喷洒;女孩就只能委屈的蹲下,一不小心还会湿了裤子。因此,这从潜意识里决定了男人是第一性,女人是第二性。
如果进一步剖析:这还从潜意识里培养了男女不同的心性:男人的主动性,进攻性和控制欲:女人的被动性,跟从性。从小,男孩就喜欢舞刀弄枪,而女孩自然倾心花花草草----这就是生殖器造成的潜意识的物化象征。

据说,歌唱家里男女比例为一比七。从小女孩子就比男孩子能说会唱。自然界里的动物,是雄鸡鸣声亮,雄师更威风,而雌孔雀简直连山鸡也不如。

男人年青时爱闯社会,友多知交少,中年时才固定几个至交,如沙中淘金。
女人年青时生活面小圈窄,常只有一两个意趣相投的好友,中年有闲时才广交八方,交友如进商店,只要喜欢就想要。

女人以吻种在男偶像脸上,是荣耀是褒奖,简直无异于将军颁给立功士兵的勋章;
反而行之必成非礼。好比高粱生北方可就人嘴,长南方就只能喂猪,酿酒已是抬举它了。

男人通常不为自己的外表所累:美可进为才貌双全,丑可修个得高才尖。女人美者常沾沾自喜,丑者又多自卑自怜。 所以,漂亮的女人多不努力,努力的女人多不漂亮。

男人的才属内才,故需要机会和伯乐。即使你戴过博士帽,你也不可能将文凭打孔穿绳挂在脖子上,去闹市向大众展示。所以,男人知道必须奋斗等待,并保持自信和谦虚。
女人的才是外才,一张博士级的美脸,可以自然又不露痕迹四处炫耀和兜售,迎面而来赞美关注,以及多半带有目的的机会,早把美女们宠坏了,因此,大多数美女为人就专横霸道,甚至到不知天高地厚。所谓美女无行,正是此意。

男人象狗,总是靠自己找食。女人如猫,老盼望有主人收养。所以,有钱男人就能包越来越多的二奶三奶n奶。

男人长于数理逻辑。女人擅长情理逻辑。科学技术领域里,大师尖子几乎是男性,哲学家人堆里从来挑不出一个长头发。文艺世界中,男女却可以过上几招。在外语学院里,男生就如同稀世珍品的熊猫。

男人爱推理分析,所以较乏味。女人爱直觉和感受,故而更可爱。
但是,幽默大师和妙趣横生的谈话高手以及敏锐的辩才几乎都是男性。

男人理性深刻却不乏僵化,教条。女人感情用事,又往往敏锐,灵犀。有时,男人们几天的深思熟虑,还不如一个聪明女人一瞬间的直觉来得更深刻到位。

男人中的天才和白痴都很多。女人中的才俊和笨蛋都很少。
男人大多会高估自己的才能。女人经常会高看自己的美貌。

男女间的友谊如王大娘的皮蛋,灰碱食盐的进攻和蛋壳的明阻暗通,促成了蛋黄由黄变红——友谊随之变味儿。
除非男女兴趣各异条件悬殊,否则,决难杜绝这种美妙的生化反应。

男人通情不足,达理有余。女人通情有多,达理不够。
男人需要经常浇灌女人的温情之泉,以使这块盐碱过多的土地,多生长一些情和爱的花草来美化充实人生。
女人需要多多的畅游男人宽广博大的胸怀之海,这样,就可以少上演几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喜剧。
男女结合取长补短,这正是上帝安排的宿命。

没有子女的家庭,就只是有性爱的经济共同体,其成员是一对做梦的大男女孩。
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犹如十月革命的礼炮,打碎他们的“小资梦”,仓促间,男孩变父亲,女孩成母亲。
生育,犹如高温煅烧,把一对泥胚似的夫妻烧成了闪光的瓷器——这时,一套家庭的瓷具才可以正式推向社会了。

20岁的男人是泥,30岁是砖,40岁很可能成为钻石。
20岁的女人是泉水,30岁是美酒。40岁就大半变成了泡过四开的茶水。

男人总相信,用漫骂的唾沫可以淹没争吵;以炮弹的呼啸能够压住愤怒的抗议。君可知,在古代欧洲的希腊和马其顿,交战双方的女人约定:以拒绝与参战士兵的丈夫同房为要挟,最终,止息了一场战争。我们都会以罢工,罢课,罢市的方式来斗争,但是,你能想到只有女人才想出来的罢床的高招吗?

世界由男人领导,科技文化会越来越进步发达;同时,生活节奏也许越来越快,矛盾,战争可能永无休止。
让女人来掌舵,科技发展不一定很迅速,相信文化艺术会更丰富多彩;生活节奏一定会更从容更人性化,更富诗情画意,争吵和战争想必将减少很多,可能控制在教小的范围。

从本性上说,女人关注生活本身,女人本身就是生活的家园;男人更关注创新生活,而女人就是他们的驿站和港湾。男人总想沿家庭之圆的切线飞出去开创新天地,而女人总是用柔情的向心力来控制半径的大小。奇怪的是,女人更喜欢挣脱力强的胸有大志者,而不大看得起老围着家转的庸碌之辈。

男女都是 某方面的近视眼:看外,男人远;看家,女人远。

男人的本性是进攻,开拓和创造。女人的本性是等待,接纳和照料。男女各自的性器就是这一宿命的绝妙象征。

男人最大的本性是创造。女人最深的天性是照料。故而,男人最适宜干事业,女人最合适经营家庭。

土淹流水,水到泥调。男女相克相生。水土归一,相依不离。万物生于水土。


2005,11[全文完]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28) 文章地址


Blog 拥有人: 司马策风
作者群: (没有)
博客: 观看所有文章
好友名单
Go: 上一页/下一页

日历

 «   <   »   >  7月 20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连络 司马策风

Email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发送私人留言
MSN 短信


Yahoo 短信

发帖后自动返回论坛
1
QQ 号码

关于 司马策风

注册时间
2006-12-03 23:05:41

来自
温哥华
职业
移民顾问
兴趣
热爱生活,拥抱阳光。好绘画音乐,喜烹调写作。

留言板

钓月
2008-11-08 00:50:04

下次再读!问好诗人!

雪浪花
2008-08-16 01:29:04

学习来了,问好,祝快乐!

kli
2007-03-31 06:56:18

hao

戴玨
2007-02-18 03:51:26

看 那 潮 拍 红 日 洗 我 心 扉

我 的 春 燕 呵 你 何 日 再 重 归

--
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遺誰。

司馬策風新年好! Very Happy

 用户:

 主页:

 留言:
检视和加入笑脸  

博客

博客启始于
2006-12-17 23:24:59
文章数量
21
博客历史
6772 天
回响总数
1
观看人数
140144

RSS

RSS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