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江河诗选
- 陈亚平:艺术真理中,才有真正的写作——致欧阳江河诗歌创作40周年
- 陈亚平:伟大的语言让合理的冒险去开动诗意的机器——论欧阳江河的语言哲学方法
- 陈亚平:新一代长诗:诗化和思艺的古今相接————欧阳江河后期诗歌的深层重构
- 凤凰(长诗)
- 张清华:欧阳江河: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有一个引领者
- 欧阳江河:六十之后
20210221
注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页,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页。
欧阳江河
欧阳江河(OUYANG Jianghe 1956-——),原名江河,四川泸州人。著名诗人,诗学、音乐及文化批评家,知识分子写作倡导者。其197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不久到军队服役。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3年至1984年间,他创作了成名作长诗《悬棺》,1986年到四川省社科院工作。1993年至1997年初在美国生活。1997年3月至9月在斯图加特生活、创作。多次应邀赴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的20余所大学及多个文学基金会讲学,朗诵诗歌,访问写作,后定居北京,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导。
欧阳江河被国际诗歌界誉为“最好的中国诗人”,其代表作有长诗《悬棺》,《玻璃工厂》,《计划经济时代的爱情》,《傍晚穿过广场》,《最后的幻象》,《椅中人的倾听与交谈》,《咖啡馆》,《雪》等。作为诗人,欧阳江河的诗歌写作强调思辩上的奇崛复杂及语言上的异质混成,强调个人经验与公共现实的深度联系。作为诗学批评家,他在当代中国诗歌的整体理论及文本细读两方面均有独特建树。欧阳江河的写作实践深具当代特征,在同时代人中产生了广泛的、持续的影响,被视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重要的代表性诗人。迄今为止,欧阳江河已发表诗歌作品200余首,诗学理论文章及当代美术、音乐、电影、戏剧批评文章25万字。在国内出版诗集《透过词语的玻璃》,诗作及诗学文论集《谁去谁留》,文论及随笔集《站在虚构这边》,诗集《事物的眼泪》,诗集《如此博学的饥饿》、《长诗集》、《大是大非》,等等。
至今已出版中文诗集13本,随笔集1本,德语诗集4本,英语诗集2本,法语诗集、阿拉伯语诗集各1本,西班牙语诗集3本。赴全球50多所大学及文学中心讲学、朗诵。获华语文学年度诗歌奖(2010)及年度杰出作家奖(2016),《十月》文学奖(2016),英国剑桥大学诗歌银叶奖(2016),《芳草》诗歌奖(2019)。其创作实践深具当代特征,被视为80年代以来中国最重要的代表性诗人。
诗坛作为:
当时由北大五四文学协会刊印的两卷本半官方性质的诗歌刊物《新诗潮诗选》选登了以“谁去谁留”“欧阳江河”为笔名的3首诗歌:《履历》、《白色之恋》、《背影里的一夜》。而在此之前,作者一直以自己的原名:“江河”发表作品,有趣的是,这个名字恰好就是著名朦胧诗人于友泽的笔名。在1986-1989年期间,欧阳江河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于《诗刊》等官方刊物,并且以《现代汉诗》、《日日新》、《诗刊》等杂志为主要载体,发表了一系列诗作与诗歌评论文章,并参与针对“非非主义”等诗歌流派的论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欧阳江河在国内建立了自己一流先锋诗人和诗评家的地位。
批评摘要
陈亚平:
从欧阳江河近几年的长诗的语法准则来分析,诗人偏重构建一种有方法论和本体论基本承诺的句法里程碑。这个,在国际上有重要的公认。最独立的标志是,根据诗句特有的丛林隐喻产生的歧义的不确定性语法,来获取句子陈述力的一种知性变直观、直观变知性的循环力。这种激进的语法方式在当下普遍性的创作状态中,形成了没有障碍的独立性。而这种句法方式重要探索的价值在于:建设性的把各个概念不相干的言说,共溶于一个绝对开放的诗性预定的统一体中。这样,这种尝试着使各个词性之间差别消失的贯穿性结构,相应就产生了一种让语句寓对立于协调之中的哲学-美学底蕴。这就是欧阳江河在语言上取得的解悟。
敬文东:
欧阳江河长有一颗强劲有力的玄学脑袋;同诸多诗歌前辈(比如卞之琳)相比,欧阳江河或许更有资格宣称自己为现代汉语植入了能够在一个瞬间突出悖论、聚焦矛盾的能力。他几乎是异常强硬地丰富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分析性,他的诗因此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场景并将之撕裂,强迫他的作品所面对的对象开口说话。
燎原:
欧阳江河是一位具有超级语言能力的诗人。他深刻地感受着时代场景的复杂变化,又把这种变化抽离为一个个关键语词,通过语义的重新编码,使之在悖反、归谬、吊诡的逻辑演绎和修辞游戏中,犹如一座回廊曲折的镜宫,呈现出似是而非、光怪陆离的幻影。他体味着操纵语词的快感,并以《手枪》《玻璃工厂》和《纸币•硬币》《关于市场经济的虚构笔记》等等,这些横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时代的诗作,为当代诗歌史献上了不可复制的玄学叙事范本,内在地启动了少数优秀诗人,通向语言高级机密腹地的写作。
黄礼孩:
欧阳江河是从知识分子中自我解救出来的修辞写作者,并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性、跨语言性,他成功的写作为诗歌拓展了自信的空间。他富于变幻魔力的语言结构,隐藏着哲学的光芒。
唐晓渡:
一空依傍而专注于语言自身的可能性,使欧阳江河自我显示为当代最才华横溢、最注重方法和风格最灵活多变的诗人之一。他总是能敏锐地发现并抓住当代的前沿(诗学)问题展开运思,总是能使对问透过词语的玻璃题的探寻同时呈现为一场捕捉、组织或拆解各种踪迹的语言历险,总是能在这种自由而危险的游戏中独辟蹊径,并且总是能使险境和迷境混而不分,让读者“轻松取得贷款,重重支付利息”。他以其天生的玄学气质融合他广泛的人文兴趣和关注世俗生活的热情,以素材意义上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历史、现实、文化和心灵;他善于打通不同领域,以尽可能地汲取和保持探索的活力,经由“异质混成”不断扩大和深化诗意的疆域。他的诗语境开阔,肌理错综,修辞精妙,其策略介于雄辩和诡论、连续的变奏和即兴的表演之间。他对“反词”的独到理解和处理,结合对音乐“对位”技法的挪用,使他的诗在语义层面充满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以至根本悖谬的内在不确定性,而整体上又确切地发散着超语义的魅力。
何言宏:
正像欧阳江河在一首诗中所写的,他似乎对“世间一切崇高的事物,以及事物的眼泪”都有着细致的体察与广阔的关怀。从其早期的成名作《悬棺》,一直到后来的《汉英之间》、《玻璃工厂》、《快餐馆》、《哈姆雷特》、《感恩节》与《时装街》等大多数作品,欧阳江河都善于对“事物”进行精妙锐利的深入研究,并在这种研究中引入精神、文化、历史和社会的多重视角,在不无机智、密集复杂和出其不意的语词混成与能指转换中,完成某种抽象的提升和对时代与精神的知识分子式的批判。
张清华:
如果从一个诗人的才能看,欧阳江河无疑是当代“活着的诗人”中最具综合和整体性能力的一个,他总是能够在历史需要的时候贡献出那种具有重要作用的作品,比如《汉英之间》、比如《傍晚穿过广场》,比如《关于市场经济的虚构笔记》等等。他不但能够用哲学与思辨的方式来处理当代文化与历史的重大命题,而且能够运用具有巨大时代与文化载力的符号,来使这种处理形象化,并同时呈现出思考于其中的复杂而睿智的诗人主体的形象,从而使之上升为一种时代与精神的元命题。这种具有知识分子的自由与自主精神与反思力量的“真正的政治抒情诗”,是欧阳江河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历史的转折时期,他的上述诗歌几乎成为了精神的制高点。出色的智性始终是欧阳江河最闪光的素质,他绵延的语势和滔滔雄辩的语感令人着迷。在“后朦胧诗”时代,他的文本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他的睿智和敏感的诗论文字,对于他的重要性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证明和补充。
20210222 21:44:28
细读会着迷哦!
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