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江河 (欧阳江河



20210221

註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頁,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頁。

欧阳江河

歐陽江河

作者簡介

歐陽江河(OUYANG Jianghe 1956-——),原名江河,四川瀘州人。著名詩人,詩學、音樂及文化批評傢,知識分子寫作倡導者。其1975年高中畢業後下鄉插隊。不久到軍隊服役。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3年至1984年間,他創作了成名作長詩《懸棺》,1986年到四川省社科院工作。1993年至1997年初在美國生活。1997年3月至9月在斯圖加特生活、創作。多次應邀赴美國,德國,英國,荷蘭,法國,意大利等國的20餘所大學及多個文學基金會講學,朗誦詩歌,訪問寫作,後定居北京,為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博導。

歐陽江河被國際詩歌界譽為“最好的中國詩人”,其代表作有長詩《懸棺》,《玻璃工廠》,《計劃經濟時代的愛情》,《傍晚穿過廣場》,《最後的幻象》,《椅中人的傾聽與交談》,《咖啡館》,《雪》等。作為詩人,歐陽江河的詩歌寫作強調思辯上的奇崛復雜及語言上的異質混成,強調個人經驗與公共現實的深度聯繫。作為詩學批評傢,他在當代中國詩歌的整體理論及文本細讀兩方面均有獨特建樹。歐陽江河的寫作實踐深具當代特徵,在同時代人中産生了廣泛的、持續的影響,被視為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最重要的代表性詩人。迄今為止,歐陽江河已發表詩歌作品200餘首,詩學理論文章及當代美術、音樂、電影、戲劇批評文章25萬字。在國內出版詩集《透過詞語的玻璃》,詩作及詩學文論集《誰去誰留》,文論及隨筆集《站在虛構這邊》,詩集《事物的眼淚》,詩集《如此博學的饑餓》、《長詩集》、《大是大非》,等等。

至今已出版中文詩集13本,隨筆集1本,德語詩集4本,英語詩集2本,法語詩集、阿拉伯語詩集各1本,西班牙語詩集3本。赴全球50多所大學及文學中心講學、朗誦。獲華語文學年度詩歌奬(2010)及年度傑出作傢奬(2016),《十月》文學奬(2016),英國劍橋大學詩歌銀葉奬(2016),《芳草》詩歌奬(2019)。其創作實踐深具當代特徵,被視為80年代以來中國最重要的代表性詩人。

 

 

詩壇作為:

 

當時由北大五四文學協會刊印的兩捲本半官方性質的詩歌刊物《新詩潮詩選》選登了以“誰去誰留”“歐陽江河”為筆名的3首詩歌:《履歷》、《白色之戀》、《背影裏的一夜》。而在此之前,作者一直以自己的原名:“江河”發表作品,有趣的是,這個名字恰好就是著名朦朧詩人於友澤的筆名。在1986-1989年期間,歐陽江河的名字開始頻頻出現於《詩刊》等官方刊物,並且以《現代漢詩》、《日日新》、《詩刊》等雜志為主要載體,發表了一係列詩作與詩歌評論文章,並參與針對“非非主義”等詩歌流派的論戰,産生了廣泛的影響。可以說,這一時期的歐陽江河在國內建立了自己一流先鋒詩人和詩評傢的地位。

 

 

批評摘要

 

陳亞平:

從歐陽江河近幾年的長詩的語法準則來分析,詩人偏重構建一種有方法論和本體論基本承諾的句法里程碑。這個,在國際上有重要的公認。最獨立的標志是,根據詩句特有的叢林隱喻産生的歧義的不確定性語法,來獲取句子陳述力的一種知性變直觀、直觀變知性的循環力。這種激進的語法方式在當下普遍性的創作狀態中,形成了沒有障礙的獨立性。而這種句法方式重要探索的價值在於:建設性的把各個概念不相幹的言說,共溶於一個絶對開放的詩性預定的統一體中。這樣,這種嘗試着使各個詞性之間差別消失的貫穿性結構,相應就産生了一種讓語句寓對立於協調之中的哲學-美學底藴。這就是歐陽江河在語言上取得的解悟。

 

敬文東:

歐陽江河長有一顆強勁有力的玄學腦袋;同諸多詩歌前輩(比如卞之琳)相比,歐陽江河或許更有資格宣稱自己為現代漢語植入了能夠在一個瞬間突出悖論、聚焦矛盾的能力。他幾乎是異常強硬地豐富了當代漢語詩歌的分析性,他的詩因此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任何一個場景並將之撕裂,強迫他的作品所面對的對象開口說話。

 

燎原:

歐陽江河是一位具有超級語言能力的詩人。他深刻地感受着時代場景的復雜變化,又把這種變化抽離為一個個關鍵語詞,通過語義的重新編碼,使之在悖反、歸謬、吊詭的邏輯演繹和修辭遊戲中,猶如一座回廊麯折的鏡宮,呈現出似是而非、光怪陸離的幻影。他體味着操縱語詞的快感,並以《手槍》《玻璃工廠》和《紙幣•硬幣》《關於市場經濟的虛構筆記》等等,這些橫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兩個時代的詩作,為當代詩歌史獻上了不可復製的玄學敘事範本,內在地啓動了少數優秀詩人,通嚮語言高級機密腹地的寫作。

 

黃禮孩:

歐陽江河是從知識分子中自我解救出來的修辭寫作者,並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性、跨語言性,他成功的寫作為詩歌拓展了自信的空間。他富於變幻魔力的語言結構,隱藏着哲學的光芒。

 

唐曉渡:

一空依傍而專註於語言自身的可能性,使歐陽江河自我顯示為當代最才華橫溢、最註重方法和風格最靈活多變的詩人之一。他總是能敏銳地發現並抓住當代的前沿(詩學)問題展開運思,總是能使對問透過詞語的玻璃題的探尋同時呈現為一場捕捉、組織或拆解各種蹤跡的語言歷險,總是能在這種自由而危險的遊戲中獨闢蹊徑,並且總是能使險境和迷境混而不分,讓讀者“輕鬆取得貸款,重重支付利息”。他以其天生的玄學氣質融合他廣泛的人文興趣和關註世俗生活的熱情,以素材意義上一視同仁的態度對待歷史、現實、文化和心靈;他善於打通不同領域,以盡可能地汲取和保持探索的活力,經由“異質混成”不斷擴大和深化詩意的疆域。他的詩語境開闊,肌理錯綜,修辭精妙,其策略介於雄辯和詭論、連續的變奏和即興的表演之間。他對“反詞”的獨到理解和處理,結合對音樂“對位”技法的挪用,使他的詩在語義層面充滿似是而非、模棱兩可以至根本悖謬的內在不確定性,而整體上又確切地發散着超語義的魅力。

 

何言宏:

正像歐陽江河在一首詩中所寫的,他似乎對“世間一切崇高的事物,以及事物的眼淚”都有着細緻的體察與廣阔的關懷。從其早期的成名作《懸棺》,一直到後來的《漢英之間》、《玻璃工廠》、《快餐館》、《哈姆雷特》、《感恩節》與《時裝街》等大多數作品,歐陽江河都善於對“事物”進行精妙銳利的深入研究,並在這種研究中引入精神、文化、歷史和社會的多重視角,在不無機智、密集復雜和出其不意的語詞混成與能指轉換中,完成某種抽象的提升和對時代與精神的知識分子式的批判。

 

張清華:

如果從一個詩人的才能看,歐陽江河無疑是當代“活着的詩人”中最具綜合和整體性能力的一個,他總是能夠在歷史需要的時候貢獻出那種具有重要作用的作品,比如《漢英之間》、比如《傍晚穿過廣場》,比如《關於市場經濟的虛構筆記》等等。他不但能夠用哲學與思辨的方式來處理當代文化與歷史的重大命題,而且能夠運用具有巨大時代與文化載力的符號,來使這種處理形象化,並同時呈現出思考於其中的復雜而睿智的詩人主體的形象,從而使之上升為一種時代與精神的元命題。這種具有知識分子的自由與自主精神與反思力量的“真正的政治抒情詩”,是歐陽江河的一個重大貢獻,在歷史的轉折時期,他的上述詩歌幾乎成為了精神的製高點。出色的智性始終是歐陽江河最閃光的素質,他綿延的語勢和滔滔雄辯的語感令人着迷。在“後朦朧詩”時代,他的文本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他的睿智和敏感的詩論文字,對於他的重要性而言也是一個重要的證明和補充。

 

7
         
  •   20210222 21:44:28

    細讀會着迷哦!

    1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