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Zhang Jie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71年10月12日)



20210121

注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页,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页。

张杰

张杰

简介

张杰 (Zhang  Jie 1971年10月12日——),诗人、作家,纪录片导演。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写作。曾居北京、吉隆坡。作品散见国内一些文学刊物,兼及文学评论等。2001年创办《爆炸》诗刊。参加第21届青春诗会。2015年与友人创编《静电》诗刊,现居平顶山市。出版诗集《琴房》(2008年)。曾获首届徐玉诺诗歌奖。著有中篇小说《G城人》等。

 

The Poet.Zhang Jie is a Chinese poet born in 1971 in Ping Ding Shan, Henan. Writing since the 1990ies, he uses also the pseudonym Zhang Mu Mu. After graduation from Ping Ding Shan College, he found work in Guang Zhou in 1995, but after a year returned to Ping Ding Shan to dedicate himself to writing principally. In the spring of 2001 he founded the poetry magazine 《Explosion》, annually publishing (paper) issues until 2004. From late July 2003 till mid June 2009 he lived in Beijing and from then till March 2011 in self-imposed exile in Kuala Lumpur, Malaysia. Actually he is back in Ping Ding Shan and directs the site Airkeyboard on Poemlife.com. He published a book of poems 《Piano Room》 and a novel 《G city People》.

 

诗观:

 

约翰逊博士曾言“诗是发明创新”,我比较认同。诗完全可以是超现实的,也是对现实的重新组合和变形,是个人声音对集体声音的部分否定或全部否定,诗,是张扬个人自由的,因为现实已禁锢人们太多,所以,诗是一种精神自语,精神倾诉和个人诉求,关乎自我疗愈和社会疗愈。诗,就是集体之外的不同声音和独立个人声音,极其高贵。本质上,诗的自由,导致了人类在艺术上成其为人的高贵。在资本和权力之下,现实已足够鄙俗和龌龊,而诗的自由,诗的高贵,是何其稀缺与弥足珍贵。2020年12月27号我在参加焦作云台山诗会时,当时我的发言题目是《如何有效地以自由主义视角去处理本土痛苦并反思本土中国——对21世纪中国新诗问题和主义的观察》,会前我曾写长文来梳理我对当代诗的理解和评判,后来发言时择要为千字如下:21世纪中国新诗的问题之一,显然是如何有效地以自由主义视角去处理本土痛苦并反思本土中国,当代新诗的忧郁机制与悲怆语境所生成的主体力量,不断刷新着国内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这是中国新诗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忧郁在此高于颓废,忧郁属于一种主体自觉,而非自娱、逃避或隐匿,忧郁不是极端,而类似于一种温和的变形。若在忧郁机制下,诗人用幽默或冷幽、诙谐、揶揄、自嘲、反讽、戏拟、荒诞、无厘头等诸种手法进行创作,调和沉重现实样态,则应给与新世纪新诗以举重若轻,化腐为奇的轻诗化趋向。21世纪以来,中国新诗的反思伴随着忧郁发生与生成机制,及其派生出的忧郁机制,以及该忧郁机制下新诗精英意志的体现,新诗的精英个人主义,新诗的公共精神与个体独立存在,还有与以上概念相关联的“亚意识形态写作”的进展。21世纪以来,中国新诗的忧郁已是一个文化上正发生推进的事件,21世纪中国新诗的忧郁也是一个文化上的考虑,而不仅是中国新诗发生学范围内的观念建构。忧郁的主体来自中国当代诗人们,来自他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精神困境。这种忧郁是超越诗学的,是一种广义范围的忧郁,忧郁机制也是复杂到千头万绪。中国新诗在20世纪90年代以介入日常现实的叙事写作为主,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卑微中追寻着更高的生命意义,21世纪以来,中国新诗从这种叙事写作观念中扩张,呈现出一种忧郁机制下的精英意志、公共精神与更加彰显个人独立存在,具有知识分子批判精神,更为精神纯粹的亚意识形态写作。事实上,这种有批判精神的亚意识形态写作文本也有了一定的崇高感,因为这种公共精神和批判精神提升了灵魂,21世纪中国新诗已展开更弘远的精神之路,当代诗人已获得日常人性提纯一面与神性一面,悲剧与荒诞交错的主体身份意识,并与超验的个人存在相协调,这也与一个大国的文化复兴有同等的内在呼应与相配。作为当代精英知识分子,他们的精神困境已凸现,“制度创伤造成的在知识分子和诗人,以及普通民众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压抑的精神氛围,忧郁机制对应于整个时代语境。

7
         
  • 阿依古丽:   20210122 19:47:30

    诗人宋琳和诗人杜涯的评论也是值得细读的好文![
    诗人张杰的诗歌有着从当下诗歌的“”集体化”特征中凸显出来的“个性化”,(这个对诗人而言弥足珍贵的品格也适用于我们的人生和生命的过程。)张杰的“个性化”不仅体现在诗歌语言的“实验场”“探索基地”,也凸显在他对诗歌主题的深耕细翻和独具慧眼。本专辑中他的诗《弃儿》《红星渠》《给诗人冯新伟》《恐怖小城》都是切入现实书写现实的扛鼎之作。
    而在诗歌语言的探索中,他对诗句中的时间,空间,词源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也作了精辟的研究和大胆的实践。另外,作为近些年流行的诗歌的“散文化创作空间”扩展实验,在他的诗《幽动》《废墟造型》《四月雨后》等诗中都有卓有成效的尝试。

    0   回复

  •   20210122 01:37:02

    诗是语言的浓缩,是精神的奔放,是灵魂的述说。问天问地的号角,喃喃呢呢的自语。它可宇宙天地,也可"四亩方田"。

    1   回复

  • 章继光:   20210121 22:31:30

    诗是高度个人化的写作,是精神的自语,是自我灵魂与天地万物的对话。读者于温哥华。

    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