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卡伦·布莱恩特 William Cullen Bryant (威廉·卡伦·布赖恩特



20201216

注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页,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页。

威廉·卡伦·布莱恩特

威廉·卡伦·布莱恩特

简介

威廉·卡伦·布莱恩特(William Cullen Bryant,1794-1878年),美国诗人和新闻记者。美国最早期的自然主义诗人之一。作为美国首位重要的自然派诗人,他经常被称为“美国的华兹华斯”。布莱恩特的作品受华兹华斯的影响,不过,他所描述的是美国有代表性的鸟语花香和其他自然美景。如果说欧文为美国的短篇小说和散文树立了浪漫主义样板的话,布莱恩特则引导美国诗歌摆脱了古典主义模式的僵硬束缚, 使之进入了一个简朴清新的时期。

个人经历

布莱恩特出生于马萨诸塞卡明顿的一个清教徒家庭。他小时候常常生病,他的父亲要他在森林中做漫长的散步以增强他的体质,这种散步发展了 他个人对于大自然的浓厚兴趣。所以,他很早就开始了诗歌创作。

威廉·卡伦·布莱恩特

威廉·卡伦·布莱恩特

布莱恩特10 岁时写的一首诗发表在《汉普郡报》上;13 岁时还写过一首讽刺杰弗逊的诗。 他的最佳诗作关于《死亡观》写成那年,他还只有 17 岁。由于他的祖父 治家勤俭,年轻时的布莱恩特想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上学的愿望两度落空,于是他只好学习法律,并在 21 岁时取得了律师资格。他本来就不喜欢这 个职业,于是在他结婚 5 年之后,应邀为一家新刊物《美国文学报》撰稿, 此时他已经作好了改行的准备。这个时期是文学生涯中最多产的时期。他的一些以大自然为主题的优秀诗篇。如《黄昏漫步》、《秋林》等都是这一时 期写成发表的。

1825 年,布莱恩特南下纽约投身新闻事业,到 1829 年时, 他已是纽约《晚邮报》的编辑与股东。作为当时自由派编辑的带头人,布莱 恩特在美国文学界的作用突然改变了。他捍卫贸易自由、主张废奴和言论自 由;他为创建共和党立下过汗马功劳,并在大巴林顿市及美国的文化生活中 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他的旅行书简记载了他多次旅欧的见闻。在旅行书简 风行一时的年代,布莱恩特的旅行书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为与他同时 代的名人如欧文库珀、哈勒克、以及画家托马斯·科尔等写过悼词,这使他几乎成了不朽的声音。

 

作品风格

布莱恩特的立场交融了英国浪漫主义流派的冲动和自身新英格兰保守的 宗教观点。他的一生是在宗教上逐步摆脱加尔文主义、在政治上摆脱联邦主 义转向统一派和杰克逊民主党人立场的一生。他深受蒲柏、约翰逊等人文主 义理想的熏陶,在诗歌形式上得益于英国自由派诗人。他师法拜伦、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将自己的心灵向生活敞开。他关于诗歌的论述,在以后多年 一直是诗人用来衡量诗歌本质及宗旨的标准。他认为诗歌是一种联想艺术, 它用象征而不是直接模仿生活的方法来激起读者的想象,把握读者的感情, 唤起他们满怀激情地去行动。他的《论诗的本质》、《论诗的价值和应用》、《论诗以及我们的时代、国家的关系》和《论独创性和模仿》都有一种警句式的风格。他的风格贯穿了整个 19 世纪,形成了美国诗歌的主流。 布莱恩特最后在自己诗作才能有所衰退的情况下转向翻译《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当时他已 76 岁。然而他与欧文一样,一生的主要贡献在于,从国外的浪漫主义流派同龄人那里学到了自由,并在自己的国家里,把文学 运动从模仿引向了创新。他在不断觉醒的民族文学中,虽然不是主要的,但 永远是特别具有权威性的发言人之一。

《死亡观》也叫做《死亡随想》是他在17岁之前创作的,表达了死亡不可避免、人们必须接受的哲学理念。布莱恩特做报社编辑长达50之久,对政治和社会问题很感兴趣。他采用无韵诗的形式翻译了荷马的《伊利亚特》(1870年)和《奥德赛》(2卷,1871-73年),保留了原诗的质朴和庄重。

 

个人作品

布莱恩特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库明顿,在九岁之前就开始写诗。《禁运》(1808年)是他发表的第一部诗作,对杰斐逊政府进行了批评。在威廉斯学院读书一年后,布莱恩特成为一名律师。

1821年,布莱恩特在剑桥出版了一部诗集,收入了《死亡观》、《致水鸟》,及其他早先发表在《北美评论》上的诗作。1824-25年间,他在《美国文学报》上发表了20到30首诗。在出名后,1825年,布莱恩特来到纽约市,成为《纽约评论》和《雅典娜神殿》的共编者。随后于1826年,他加入《纽约邮报》,1829年成为主编,后来又获得一半的股份。布莱恩特一开始是一位杰克逊式的民主党人,后来在奴隶制问题上转变成共和党人。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一直是一位积极的编辑和民众运动领导者。他在参加塑像落成典礼时中暑死亡。

他的作品包括:《诗集》(1832年);《泉水与其他》(1842年);《白足鹿及其他诗》(1844年);《诗三十首》(1864年);《自然之声》(1865年);《似水流年》(1876年)。《游历者的信札》(1850年)及其他作品描写了他的六次欧洲之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