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 (齐白石)
20201029
註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頁,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頁。
齐白石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齊純芝,字渭清,祖父取號蘭亭,老師取名齊璜,字瀕生,別號寄萍老人、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近代中國國畫畫傢。後人常將“山人”二字略去,故後常號“白石”。齊白石也和張大千並稱“南張北齊”。
生平
齊白石於1864年元旦(同治二年十一月廿二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潭縣(今湖南省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農民家庭,原名齊純芝。自幼體弱多病。由於傢族以務農為生,祖父齊萬秉認為農耕不能賺錢,於齊白石4歲時起教授寫字。於8歲時在公公所開設之蒙館學習,半年後輟學,輟學後,協助傢中務農。14歲起作木匠,學習雕花木工。後來兼習繪畫,並拜蕭薌陔為師。25歲時起拜名士鬍沁園、陳少蕃等為師[1],由鬍沁園替之取名為璜,號瀕生,因傢中靠近白石鋪,故取別號白石山人。學習詩、書、畫、篆刻。並開始兼以賣畫為生,不再以雕花木工賺錢。

齊白石畫下的蟬
32歲時起對刻印産生濃厚興趣,開始嚮名傢學習刻印。35歲時拜學者王湘綺為師。1903年39歲時第一次到北京。40歲時,開始周遊天下,以後到南北各地遊歷,飽覽名山大川,使他開闊了眼界,師法大自然,充實了作品“造化”內容。1905年41歲時在當時廣西首府桂林賣畫為生,認識了蔡鍔和張中正和尚(即黃興)。42歲時起遊覽廣州、廣西、重慶、越南、上海、南京,期間,寫畫風格由工筆畫轉為寫意畫。
1917年起决定於北京發展,以賣畫刻印為生,並結識了陳師曾(陳寅恪之兄),陳師曾曾對鬍佩衡說齊白石的作品“思想新奇,不是一般畫傢能畫得出來的……我們應該特別幫助這位鄉下老農,為他的繪畫宣傳”。1922年,陳師曾攜齊白石的畫作前往日本,在東京的中日聯合繪畫展覽會上展出,使得齊白石在日本名噪一時,畫價亦爆增。齊白石在其自傳中寫道:“二尺長的紙,賣到二百五十銀幣……還聽說法國人在東京,選了師曾和我兩人的畫,加入巴黎藝術展覽會……我做了一首詩,作為紀念:‘曾點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紙衆爭誇;平生羞殺傳名姓,海國都知老畫傢。’……從此以後,我賣畫生涯,一天比一天興盛起來。這都是師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陳病故後,齊白石對張次溪說:“我如沒有師曾的提攜,我的畫名,不會有今天”[2]。受陳師曾影響,他創造出自成一傢的畫畫風格,亦即紅花墨葉的大膽風格,以原本不協調的純紅色和深墨黑用在一起,形成畫面鮮明的對比,表現了畫面上清新、樸實的感覺,實現了“衰年變法”。並學習徐渭、石濤,在學習石濤、朱耷、徐渭的基礎上,吸收吳昌碩的技法,終於自成一傢。後結識梅蘭芳、艾青、徐悲鴻等人。1922年,在陳師曾協助下,其作品起於外國展出,受到重視。後受林風眠邀請,起到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教授中國畫。也曾在張恨水的北平私立北華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國畫。
據說,僑居海外的李鐵夫曾緻友人信中曾認為當代國內真正的畫傢衹有“齊白石、吳昌碩二人而已”,可見其對齊白石十分推崇。
1937年,日本入侵中國,齊白石因在外國享譽,受日本人拉攏,堅拒屈服,更遭扣押。後日本當局懼怕負上迫害藝術傢罪名,扣押三天後釋放。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齊白石因是木匠出身,以及與毛澤東有同鄉之誼受到中共表揚。並被聘為中國美術學院名譽教授。1953年他被選為中國美術傢協會主席。1954年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東德總理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德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齊白石共和國藝術科學院通訊院士的榮譽狀。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决定他為1955年度國際和平奬金的獲得者。1957年出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在北京北京醫院逝世。享耆壽93歲。
畫風

《墨蝦圖》,遼寧省博物館
齊白石強調“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在篆刻方面自稱“三百石印富翁”。晚年仍然細心觀察蝦、蟹、青蛙的遊泳姿態,他的畫自成章法,人物、山水、花鳥、草蟲、蔬果、玩具都可入畫,和20世紀世界繪畫藝術的發展方向相符。
“ | 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 | ” |
—— 齊白石 |
紀念

蘇聯郵票上的齊白石肖像

湘潭的齊白石像
齊白石的出生地湖南湘潭和晚年的居住地分別開闢了湖南湘潭齊白石故居和北京西城齊白石故居,前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者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齊白石墓”位於北京市海澱區金山陵園,墓碑碑文為李苦禪所書。
另外,水星上位於4.2°S, 196.0°W的撞擊坑命名為齊白石撞擊坑[3]。
弟子
齊白石的弟子很多,其中著名的有李苦禪、李可染、王雪濤、王漱石、王鑄九、許麟廬、陳大羽、李立、婁師白、董長青、張德文、陳國剛、秦慕儒等,其三子齊子如、戲劇大師梅蘭芳、評劇名傢新鳳霞也是齊白石的弟子。
家庭
齊白石的第一位夫人是12歲時傢裏娶的童養媳陳春君,第二任夫人是齊白石57歲來北京後陳春君給物色的側室鬍寶珠,陳春君病故後扶正。鬍寶珠因難産過世後,齊白石又找了一位夏文珠小姐,但子女反對,於是以護士的名義留在身邊,7年後離開。
齊白石的子女有[4]:
- 長子齊良元
- 次子齊良黼
- 三子齊良琨
- 四子齊良遲
- 五子齊良已
- 六子齊良年
- 七子齊良末
- 長女齊菊如
- 次女齊阿梅
- 三女齊良憐
- 四女齊良歡
- 五女齊良芷
參考文獻
- ^齊白石,《白石老人自述》,第四章,第66-67頁。
- ^林木.誰是齊白石的伯樂?畫壇領袖陳師曾. 人民網. [2017-02-01].
- ^Low-angle Impacts: A Look at Qi Baishi and Hovnatanian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2-01.
- ^存檔副本. [2012-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2).
- 齊白石. 《白石老人自述》. 濟南市經九路勝利大街39號: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0年.ISBN 7-80603-462-5(中文(中國大陸)).
- 鬍小花,《齊白石的三位夫人》,《長沙晚報》 2011年10月24日 2012年12月22日查閱。
Born to a peasant family from Xiangtan, Hunan, Qi became a carpenter at 14, and learned to paint by himself. When he came across the Mustard Seed Garden Manual of Painting, that sparked his interest to paint. He did not start learning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until he was 27. After he turned 40, he traveled, visiting various scenic spots in China. After 1917 he settled in Beijing.
Some of Qi's major influences include the early Qing dynasty painter Bada Shanren (八大山人) and the Ming dynasty artist Xu Wei (徐渭).
His pseudonyms include Qí Huáng (齊璜) and Qí Wèiqīng (齐渭清). The subjects of his paintings include almost everything, commonly animals, scenery, figures, toys, vegetables, and so on. He theorized that "paintings must be something between likeness and unlikeness, much like today's vulgarians, but not like to cheat popular people". In his later years, many of his works depict mice, shrimp or birds.
He was also good at seal carving and called himself "the rich man of three hundred stone seals" (三百石印富翁).
In 1953, he was 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中國美術家協會). He died in Beijing in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