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马维尔 Andrew Marvell   英国 United Kingdom   斯图亚特王朝   (1621年3月31日1678年8月16日)



1621―1678

注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页,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页。

安德鲁·马维尔

安德鲁·马维尔

简介

安德鲁·马维尔(英語:Andrew Marvell 1621年3月31日-1678年8月16日)英国形而上诗人、讽刺作家、政治家,1659至1678年多次入选英国下院英格兰联邦时期,是约翰·米尔顿的同事和朋友。

作品

马维尔创作不少政治讽刺诗和小品文,抨击政府的腐败和宗教迫害。同时,他以诗歌来阅读并解说“大自然的神秘书籍”。在《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一诗中,马维尔将激情和理智并置,用优美的语言表现“及时行乐”[1]。《花园》诗文音韵优美,意在将田园诗的风格和玄学诗(Metaphysical Poetry)的特点融合在一起[2][3]

相关

参考

  1. ^ 李春宁主编. 高等教育与教学研究.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5.12: 195. ISBN 7-80172-611-1.
  2. ^ 张广奎主编. 英美诗歌.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6.01: 27. ISBN 978-7-306-05550-7.
  3. ^ 张伯香,张文主编. 《英美文学简明教程》学习指南.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5.09: 32. ISBN 978-7-5680-1101-3.

安德鲁·马维尔(Andrew Marvell)英国诗人。曾受雇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和奥利弗·克伦威尔任家庭教师。后成为弥尔顿的助手,任政府拉丁文秘书。1659年入选为议员,直至去世。作有许多政治讽刺诗和小品文,抨击政府的腐败和宗教的迫害。大部分诗作都是在他死后发表的,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致羞涩的情人》、《花园》和《哀叹幼鹿之死的仙女》等 。安德鲁·马维尔(Andrew Marvell, 1621―1678)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玄学派诗人。玄学派诗人是英国17世纪早期的一组诗人,其主要成员包括约翰·多恩,乔治·赫伯特,安德鲁·马维尔等。玄学派诗歌的突出特征在于对一种新颖的意象和奇特比喻的运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奇思妙喻"(conceits)。 这些诗歌语言口语化,节奏和韵律有很大的灵活性,主题复杂,充满了智慧与创造力。而其中的那些奇异而新颖的意象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与其他玄学派诗人不同的是,马维尔被一些批评家看作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诗人。他不但继承了伊丽莎白时代爱情诗中的浪漫主义传统,成为一位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而且开启了18世纪古典主义的"理性时代"。古典派诗人偏重意象的完整优美,喜以哲理入诗;浪漫派诗人则偏重情感的自然流露。二者各有偏重,前者重形式,而后者则重实质。在马维尔的诗中,常能体现二者的完美结合,理性令他的诗寓意深刻,浪漫则使他的诗情境优美。玄学派诗歌在18和19世纪一直为世人所忽视,直到20世纪初,才从历史的尘封中重见天日。马维尔的诗集在出版之时并未引起公众注意,在艾略特给予玄学派诗人以高度评价之后,马维尔作为这派的一员才得以闻名。他的诗作并不多,其中脍炙人口的不过三四首早期诗作, 然而他的作品以简洁、警辟、生动、文雅而为人所称道。一提起他,人们通常会想到的是他的名作《致他的娇羞的女友》(To His Coy Mistress),一首表现"及时行乐"(Carpe diem)主题的好诗。殊不知他的《花园》(The Garden)一诗亦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该诗文字绮丽,音韵优美,意象生动,将田园诗的风格和玄理诗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特有的风格。读《花园》一诗,目睹那饱含诗人情感的花园美景,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于那精心绘制出的色彩清淡、优美静谧、和谐融洽的田园风光之中,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息不能不引发出一种深切的向往之情。风格在探讨什么样的世界才是人的理想世界时,作者不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服人。周珏良先生曾对全诗作过详尽的分析,本文着力于探讨马维尔所追求的花园境界及《花园》一诗所体现的他的独特诗风。想象奇特作为玄学派诗人,马维尔身上体现出许多玄学派诗人突出的特征。比如善于采用奇特的意象和别具匠心的比喻。在《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他使用了"植物般的爱情"、"食肉的猛禽"、"受时间慢慢吞吞地咀嚼"、"把甜蜜的爱情揉成一球"、"生活的两扇铁门"、"我们的太阳"等奇思妙喻。在另一首诗《爱的定义》(The Definition of Love)中,诗的开始采用源自宇宙的意象来表达只有通过失望才能认识到无法满足的爱具有怎样巨大的力量,结尾则采用了平行线的意象加深这种有缘无份,爱不可得的失望。很显然,马维尔在诗中广泛借鉴其他学科诸如生物学、天文学、几何学的知识,而这一点正是典型的玄学派风格。《花园》一诗中的奇特想象就集中体现在诗人使用的奇思妙喻中。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喜用宇宙意象,这在马维尔的诗中也有所体现。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论为当时的英国诗人提供了众多涉及宇宙的方方面面的意象,这些意象对当时的诗人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按照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的构成,有形宇宙的主要特征是圆形。圆形是传统宇宙结构中占支配地位的形状。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大多是以圆形对世界的一切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花园》中关于圆的意象可谓俯拾即是。葡萄、仙桃、玉桃、瓜、苹果等等,都隐含了"圆"的意象。圆形象征完美。马维尔多次使用圆形意象与他所向往的花园境界,也是想使它臻于完美。《花园》一诗结尾处还采用了"宇宙之舞"的意象:多才多艺的园丁用鲜花和碧草把一座新日晷勾划得多美好;在这儿,趋于温和的太阳从上空沿着芬芳的黄道十二宫追奔;还有那勤劳的蜜蜂,一面工作,一面像我们一样计算着它的时刻。如此甜美健康的时辰,只除用碧草与鲜花来计算,别无他途!(杨周翰译 以下同。但《花园》一诗我还是喜欢苏薇星教授的翻译。)"宇宙之舞"这个意象暗示宇宙的运动变化,它把天地万物组织起来,构成一种富有节奏的运动模式,"日晷"的意象暗示花园的圆形,"日晷"和"太阳"穿过"黄道十二宫"运行的意象,一方面说明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它井然有序,不仅美丽,而且和谐,另一方面也暗示这座花园受到时间的制约,而受到时间制约的任何事物都是可朽的、短暂的、不完美的。因此,诗人实际上暗示,本诗前面描绘的所谓"花园"在现实世界中是没有的,只有通过沉思才能抵达。圆的意象和宇宙之舞的意象都说明花园虽是理想境界,但仍受时间的制约,是有限宇宙的象征。以理入诗马维尔的《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之所以能从众多同类主题的诗歌中脱颖而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诗中使用了逻辑中的三段论的推理和说理方式,以故为新。以哲理入诗是玄学派诗歌的另一显著特点。"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花园》一诗难能可贵之处正在以哲理入诗。花园之景的意象美,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更需要我们以整个身心去感觉。因它不止是表面的形色,更有它蕴含的精神,也正因此,它才能勾起遐思,开拓胸怀,引发灵感,顿悟人生。在《花园》一诗中,诗人开篇就批评人们这种无端为功利名誉而烦恼的行为,认为在人世间为战功、高官、桂冠而辛苦经营是无谓的,那最终赢来的荣誉不过要用自然界中的树木(棕榈、橡树、月桂树)来象征。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极力向往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愿望由此可见一斑。花园能给人带来世上的功名利禄所不能带来的那份恬静与安适。因此诗人悔恨自己"久入迷途",提出只有进入花园隐居才能得到快乐。那么花园境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下一节诗中,诗人以拟人化的笔调点出花园境界的两大特点:一为恬静,二为无邪。美好的"宁静",我终于在此找到了你,还有"天真无邪",你亲爱的女弟!我久入迷途,一直在忙忙碌碌的众人之中想和你们相遇。你们的神圣的草木,在这世界上,只能在草木丛中才能生长;和这甜美的"幽独"相比的话,人群只可说是粗鄙,不开化。"宁静"和"天真无邪"造就了这让人苦苦寻觅的花园境界,与之相比,诗人眼中的世俗世界则是庸俗喧嚣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