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4
注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页,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页。
杨沫
杨沫(1914年-1996年),原名杨成业,湖南湘阴人,生于北京,中国女作家,笔名还有杨君默、杨默。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生平
杨沫祖籍原湖南湘阴(今湖南汨罗古仑乡),生于北京。出身破落世家。有一兄,两妹,包括著名影星杨成芳,即白杨。杨沫性格叛逆。1928年考入北京西山温泉女中,却因家庭破产而失学。父亲出走,母亲为解决经济困难令其与一军官结婚。为抗婚,杨沫初中毕业后不久即离家。
1930年,因为张中行帮助其找工作(小学教员)而与其结识,后同居。生有一子一女。1934年杨沫开始文学创作,多是些反映抗战的散文和短篇小说。杨沫与张中行因为家庭矛盾、政治分歧而多次不和,她不愿过家庭妇女的生活,最终在5年后分手。杨很快和中共地下党员马建民结婚,又生有3个子女。杨沫的丈夫马建民做为当地共产党领导,声称杨于1936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文革中于强大压力下声称当时只是为了安慰杨编造的,杨为其他党内同志所承认应该是1938年的一次党员重新登记。
抗战爆发后,杨沫长期冀中游击区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做妇女、宣传工作,多次出生入死。1943年起,杨沫任《黎明报》、《晋察冀日报》等报纸的编辑、副刊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工作。由于疾病缠身,工作不如意,杨沫于1951年开始动笔青春之歌,1955年4月底完成初稿,原名《烧不尽的野火》,后改名《青春之歌》。1958年初作家出版社出版此书,同时北京日报也在连载。小说大获成功,成为影响一代人的名作。《青春之歌》于1959年改编为同名电影上映,同样引起轰动,成为经典之作。杨沫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第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届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从1989年起至逝世前任北京市文联主席。
杨沫与马建民的婚姻有多次冲突,文革中更是互相反目。杨沫文革中遭受一定冲击,主要罪名是其著作《青春之歌》有资产阶级思想。
杨沫曾经同其罗姓秘书相恋多年,但是其家人朋友很多认为此人是另有所图。杨沫后和一位化学专家结婚,辞退了秘书。杨沫结婚6年后去世,大部分遗产捐赠给文学机构,包括其最后一位丈夫以杨沫名义捐出的所获遗产。
子女
杨沫的儿子马波(笔名老鬼)也是作家。
杨沫的女儿马豁然离婚后曾经和著名歌唱家刘秉义婚外同居,并怀着胎儿被毒杀,凶手尚无司法结论。杨沫相信刘是凶手,后曾后悔当时未能利用自己影响尽力查明真相。
杨的子女曾经指责杨沫疏于亲情,但是晚年终于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