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捨 (老舍



20200717

註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頁,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頁。

老舍

老捨

作者簡介

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捨予,筆名老捨(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基督新教徒,滿洲正紅旗人,本姓舒穆祿[1][2](一說舒舒覺羅[3],皆待考證[4]),生於北京,中國現代小說傢文學家戲劇傢。出生於義和團的戰火中,終生對滿清一代的腐朽統治持批判態度。代表戲劇為《茶館》《竜須溝》,代表作為《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其子為學者舒乙

生平

貧苦童年

1899年,老捨生於北京一個旗人家庭,其傢當時住在今小楊傢鬍同。次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老捨的父親永壽身為護軍鎮守正陽門[5](《清史稿》作天安門[6])。面對來犯的日本軍隊力戰殉國。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老捨傢曾遭意大利軍人劫掠,當時纔一歲半的老捨因為一個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於難。

由於父親的陣亡使得老捨與母親相依為命,過着清貧的生活。直到9歲時,由一名叫壽綿的滿族黃帶子貴族資助,老捨纔得以入私塾讀書。1913年,老捨考入京師第三中學(現北京三中),數月後因經濟睏難退學。同年考取公費的北京師範學校,於1918年畢業。1918年至1924年間,先後任師公立第17高等小學校兼國民學校(現方傢鬍同小學)校長、北京市北郊勸學員、天津南開中學教員、北京一中教員。在此期間,老捨深受五四運動的影響。他說:“‘五四’給了我一個新的心靈,也給了我一個新的文學語言。……感謝‘五四’,它叫我變成了作傢”。[7]1921年起,老捨在北京基督教倫敦會缸瓦市堂的英文夜校學習並參加宗教服務。1922年,接受基督新教受洗儀式成為基督徒

赴英講學

1924年秋季,老捨赴英國,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華語學係任華語講師,教導英國人學習中國的官話和中國古典文學。業餘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開始文學創作。1926年,在小說月報上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1929年夏季,離英,途經新加坡並滯留半年,在華僑中學任教,創作以新加坡為背景的小說《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季,返回到北京。1930年至1937年間,老捨先後任教於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此間,他看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的國傢狀況,創作了長篇小說《大明湖》,為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國人民抒發憤慨。在這部小說裏,他第一次描寫了共産黨人的形象。1936年寫出長篇小說文學代表作《駱駝祥子》。

戰時回國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老捨離別傢小(長女4歲,兒子2歲,幼女還不滿3個月)奔赴國難。1938年初,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於武漢成立,老捨被推為常務理事和總務部主任,同年隨文協遷到重慶。自此主持文協工作直至抗戰勝利。抗戰期間老捨團结和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利用各種文藝形式為抗日貢獻。他自己也以團结抗日為題材,運用各種文學體裁創作了大量作品。其中的代表作為長篇小說《四世同堂》。

1949年後的創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老捨

 

 

趙樹理、老捨、楊朔1957年合影

 

抗戰結束後,老捨於1946年3月接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在美國寫完了《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長篇小說《鼓書藝人》。1949年12月,應周恩來委托文藝界之邀回到北京。國內工作期間,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傢協會副主席兼書記處書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員、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

自1950年起,老捨寫了一些歌頌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作品,以話劇《竜須溝》為代表。劇本通過大雜院幾戶人傢的悲歡離合,寫出了歷盡滄桑的北京和備嘗艱辛的城市貧民正在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老捨因《竜須溝》獲得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的人民藝術傢稱號。1956年到1957年,老捨創作了話劇茶館》。以一座茶館作為舞臺,展開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民國元年北洋軍閥盤踞時期、國民黨政權崩潰前夕3個時代的生活場景和歷史動嚮,寫出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日趨衰微,揭示必須尋找別的出路的真理。老捨的話劇藝術在這個劇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館》是當代中國話劇舞臺最享盛名的保留劇目,繼《駱駝祥子》之後,再次為老捨贏得國際聲譽。

1962年開始,許多文藝作品遭到中共當局批判,老捨被迫停止了《正紅旗下》的創作。1965年3月-4月,老捨率領中國作傢代表團訪問日本。回到中國後,將旅日見聞寫成長篇散文《緻日本作傢的公開信》,但沒有被獲準發表,老捨衹得被迫停筆。此後老捨曾試圖參加文藝工作隊,想通過寫竹板快書相聲等來宣傳計劃生育、科學種田,但是也未獲批準。1966年春季,老捨獨自前往北京郊區順義縣以養豬而聞名的陳各莊,跟當地農民生活在一起,寫了一篇科學養豬的快板書《陳各莊上養豬多》,成為他公開發表的最後一篇作品。

文革迫害

 

老捨跳湖一年後的太平湖

 

1966年8月23日,本應在傢繼續休養的老捨,到北京市文聯參加文化大革命運動。23日下午,北京女八中(現北京市魯迅中學紅衛兵衝擊北京市文聯,老捨與30多位作傢、藝術傢一道被挂上“走資派”、“牛鬼蛇神”、“反動文人”牌子,押至北京孔廟大成門前,被押着嚮焚毀京劇服裝、道具的大火下跪,慘遭侮辱、毒打。血流滿面、遍體鱗傷的老捨被押回北京市文聯,又因還手“對抗紅衛兵”而被加挂“現行反革命”牌子,遭到紅衛兵變本加厲的殘酷毆打,隨後被北京市文聯革委會副主任浩然送到西長安街派出所[8],直至8月24日凌晨回到傢中;而紅衛兵組織亦要求他24日上午到北京市文聯繼續接受批鬥。8月24日清晨,傷心之至的老捨獨自離傢出走到北京城西北角外的太平湖畔;穿着白襯衫藍褲子,拿着《毛澤東詩詞》在岸念了整整一天,又坐了大半夜。當日深夜,老捨於太平湖畔跳湖自盡,終年67歲。 [9]

恢復名譽

1978年初,老捨得到平反,恢復了“人民藝術傢”的稱號。象徵性的骨灰盒裏面,放着老捨使用過的鋼筆毛筆眼鏡、一支手筆、一筒茉莉花茶和一小片被保留下來屬於他的血衣殘片。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裏,墨緑色花崗岩左下角有一副老捨浮雕銅像,圍繞銅像刻着幾道水波濺起的漣漪;兩邊漢白玉矮墻,一邊以菊花做成淺浮雕為背景,上面刻寫着老捨抗戰爆發前所寫的《入會誓詞》中的一句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裏。”

家庭

故居

主條目:老捨故居

老三八東城區燈市西街豐富鬍同。院落中種植有菊花、曇花,東次間墻上挂有一幅菊花圖,和一幅書法:“傷心京華太平水,湖底竭時淚不幹”。

在故居中,擺放有老捨在英國使用過的酒壺,在美國使用過的金絲眼鏡臺歷,有老捨結婚時的銀牌、銀盾,老捨點題齊白石作的畫以及老捨收藏的字畫扇面等。還有社會人士捐獻的珍貴老照片,譬如1918年老捨在北京師範學校的畢業班合影照片,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大會合影等。

作品

老捨有文學語言大師的稱號。其中包括三百多萬字的小說,四十二部戲劇,約三百首舊體詩等。他的作品多為悲劇,作品的語言以北京方言為主,風格幽默。他的代表作是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這兩部作品現已列入中國初高中語文必讀書目,和大學中文專業必讀書目。《茶館》也是新加坡馬來西亞高中華文文學必修的作品。

老捨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另有一說為900萬字)以上的文學作品,文革期間亦漏失了一些尚未發表的文章。其主要著作有:

長篇小說

  • 貓城記
  • 《離婚》
  • 《牛天賜傳》

中篇小說

  • 《月牙兒》
  • 《陽光》

短篇小說集

  • 《趕集》
  • 《櫻海集》
  • 《蛤藻集》
  • 《火車集》
  • 《貧血集》

《集外》

小說特色

老捨擅長描寫北京市民,特別是下層貧民的生活,具有濃郁的市井風味和北京地方色彩。他善於描寫普通的日常生活,在他的小說中,人物幾乎都是活動在非常平凡的生活中的。他擅用北京口語。文字簡樸明快,敘述談話,句式很短,生活味濃。

老捨善於塑造描寫人物,能抓往人物的特徵,勾劃出人物的面貌、神態,擅長心理描寫,往往藉助景物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具體感受。作品結構單純,綫索清晰,諷刺幽默、輕鬆俏皮、別具一格。早期作品為笑而笑,則有油滑之弊。

劇本

  • 《桃李春風》
  • 《大地竜蛇》
  • 《殘霧》
  • 《神拳》

其他合集

  • 《老捨劇作全集》
  • 《老捨散文集》
  • 《老捨詩選》
  • 《老捨文藝評論集》
  • 《老捨文集》

文學地位

老捨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衆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參考文獻

引用

  1. ^ 中國網:舒乙:“老捨先生的投湖是必然”
  2. ^ 中國網:舒立談父親老捨如何為兒女們起名
  3. ^ 《啓功口述歷史》,啓功,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4. ^ 《老捨與滿族文化》,關紀新著,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年
  5. ^ 新華網:舒乙:老捨,一個京城旗人貧兒的辛亥經歷[永久失效鏈接]
  6. ^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二·忠義九》:時陣亡者……天安門有護軍參領玉山,副護軍參領雙福,護軍校花連布,侍衛潤志,前鋒岐俊,護軍永壽……
  7. ^ 《‘五四’給了我什麽》、《老捨文集(十四)》:199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8. ^ 浩然口述老捨之死:挨批鬥曾發怒打了紅衛兵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0-08-27.,新華網
  9. ^ 老捨之死的兩種說法,中國網
  10. ^ 老捨:有了小孩以後,觀察者網,2014-06-01
  11. ^ 老捨三女兒舒立談“父親如何為兒女們起名”,國際在綫,2007-05-29
  12. ^ 老捨、鬍絜青的四位子女無償捐贈“傳傢寶”,人民網,2015-02-03
  13. ^ 重慶北碚,老捨紀念館,2011-01-27
  14. ^ 山東居所,老捨紀念館,2011-01-27

來源

書籍

 

  • 《老捨畫傳》:1997年,舒濟,北京燕京出版社
  • 《老捨全集》(第二版):200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 《我的父親老捨》:2004年2月,舒乙,遼寧人民出版社,ISBN 7-205-05646-2
  • 《老捨講北京》(第一版):2005年1月,舒乙 編,北京出版社,ISBN 7200057924

研究書目

外部鏈接

畫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