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十位最重要思想家的10种远见



20世纪十位最重要思想家的10种远见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Yesterday


 

如果把时代拟人化,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性格,16世纪天真烂漫,18世纪理性十足,那么,随之而来的20世纪呢?

 

《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的就是20世纪的空虚、惆怅、浮华与失落

作为关键枢纽,20世纪是一个变化极其剧烈的时代,令许多人为之上瘾

它拥有数量极多的伟大思想家,这些人仅仅凭借自己的头脑,就为我们开辟了时下生活无处不在的“现代性”:

萨特掀起的存在主义思潮,让做你自己“为自己而活”等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

 

波伏娃带来的女性主义理论,让女性和亲密关系正式登上世界舞台,为人所重视,她的《第二性,在当时给无数女性带来了新的希望;

 

荣格提出的心理学模型,更是构成了现代人日常聊天的一大主题,内倾型、外倾型、人格模型、集体潜意识等等,只要是关注自我的人,都会聊上一聊······

 

存在、自我、亲密关系、家庭、公共领域、私人空间、人工智能,这些至今依然为人重视的议题,都是20世纪的思想聚焦点,它们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模式。

可是,真要说20世纪的时代性格,却不一定是激进、伟大、开启“现代性”等积极而宏大的词汇。

相反,狂飙突进的20世纪与当时的思想家们,

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和我们自己、还有我们身边的人都一模一样:

世界那么大,我该何去何从?

 

《海上钢琴师》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

       
 

 

他们的恐慌

 

 

今天的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

,那焦虑、不安、茫然的心态,和20世纪的思想家们几乎是同根同源。

平日里,数不清的热点、短视频、自媒体淹没了我们;面对被“包装”成热血、有梦想的一个个话题人物,我们越来越害怕这只是一场作秀······ 被机器、被欲望裹挟着向前奔涌的我们,常常会觉得丢失了自己。 

20世纪的他们,接连历经了黑暗的中世纪、浪漫的文艺复兴、高扬理性的启蒙运动,一波三折,希望仿佛就在眼前,未来看似一片光明。

 

19世纪时,人们自信、理性、对一切充满期待的模样十分常见

 

不曾想,他们旋即就要面临一个

没有宗教包容一切、被机器异化的新世界

。 相较我们,他们其实

更加慌乱、更加不安

。 

面对极速变化的新世界,人们率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对物质消费无止境前进的忧虑

。 18世纪时,低价出售商品还会被看成是一种不合常规、不道德的行为;

有宗教信仰的资本暴发户们还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他们拥有的财富越多,心里的担忧也越重,生怕自己会被上帝惩罚,堕入地狱。 

莎士比亚所撰写的《威尼斯商人》反映当时人们对商人的看法
 

可是到了20世纪,一切都变了,传统道德观被践踏,宗教被摒弃,财富被视为评价“人”的重大标准,各种各样的挣钱机器昼夜不停地转动······ 

诺瓦尔大街没有卑下的姿态,不像资产阶级的大街那样向行人献媚。

——萨特《恶心》

 以前,还有传统的道德观在支撑一切,可是血腥的资本打碎了它;还有宗教可以信仰,可是跨越两个世纪的理性主义也打碎了这个幻梦。 现实中的一切都在极速变化,而没有原先的精神支柱了。 这栋楼今天建起了,明天就拆除;这个风潮,今天刮起来,明天又换了······

商品挤走了健全的人,占领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全部。

 

它(资本)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 “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

 生活越来越奇幻,人几乎无所适从。

 

20世纪时席卷法国的“五月风暴”,爆发原因之一就是年轻人对“消费社会”的严重不满

 

于是,20世纪的思想家们开始追问,世界到底怎么了?我们该何去何从? 

萨特的存在主义,波伏娃的女性主义,凯恩斯力挽狂澜的经济决策,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荣格的人格模型,图灵的人工智能测试······

 这些伟大思想家们的尝试,方向不同、领域不同,却都是为了找到心中的那个“罗马”。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1596—1660)

如今,同样处在焦虑中的我们,可以停一下脚步,回过头去,看看20世纪的他们,是如何发挥思想的力量,如何在尘世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这样一门专门解读20世纪思想的音频课程,希望带领大家一起看见思想家们的探索和努力,究悉20世纪的思想变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