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9
註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頁,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頁。
毛姆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CH(英語: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國現代小說傢、劇作傢。他是那個時代最受歡迎的作傢之一,據說是20世紀30年代收入最高的作傢。 毛姆的父母在他10歲之前就去世了,他被一個情感冷漠的叔叔領養。他不想像傢裏的其他人一樣成為一名律師,所以他接受了培訓,取得了醫生的資格。他的第一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 (1897年)首期銷售速度驚人,以至於他放棄了醫學,轉而全職寫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紅十字會和救護隊服役,1916年被招募加入英國秘密情報局,曾在瑞士和俄羅斯為其服務,直到1917年 十月革命。戰爭期間和戰後,他遊歷了印度和東南亞,這些經歷被反映在其後來的短篇故事和小說中。
生平
毛姆生於巴黎的英國大使館,他的父親羅伯特·奧蒙德·毛姆是一名律師,負責英國駐巴黎大使館的法律事務。因為法國法律宣佈所有在法國本土出生的孩子都可以應徵入伍,他安排毛姆在大使館出生,嚴格意義上說就是在英國本土。他的祖父羅伯特也是一位傑出的律師,是英格蘭和威爾士法律協會的創始人之一。毛姆在他的文學回憶錄《總結》的第六章中提到了這位祖父的作品: “…在大英博物館圖書館的目錄中有一長串他的法律作品。他衹寫了一本不屬於這類型的書。這是一本文集,他為當時雜志投稿,並以匿名的方式發表,這成了他的禮儀。有一次,我手裏拿着一本書,是用小牛犢裝訂的,很好看,但我從來沒有讀過它,從那以後,我再也沒能得到一本。我希望我有,因為我本可以從中一探他的人生。”[1] 他的傢人以為毛姆和他的兄弟們會成為律師。他的哥哥弗雷德裏剋·毛姆(弗雷德裏剋·毛姆,毛姆子爵1世)的法律職涯成就斐然,並在1938年至1939年期間擔任大法官。
毛姆的母親伊迪絲·瑪麗(Edith Mary,原名斯內爾[Snell])患有結核病。毛姆的三個哥哥中最後一個出生幾年後,她生下了毛姆。毛姆三歲時,他的哥哥們已經離開傢裏上了寄宿學校。 伊迪絲的第六個也是最後一個兒子死於1882年1月25日,也就是他出生後的第二天,毛姆8歲生日那天。六天後,伊迪絲死於肺結核,享年41歲[2]。母親的早逝給毛姆留下了精神創傷。悲傷的毛姆遂把她的一幅相片保留在床邊直到自己逝世。[3]伊迪絲去世兩年後,既毛姆10歲,他的父親因癌癥在法國去世。毛姆繼承了一筆每年300鎊的遺産。
毛姆在父母去世後就被送到英國,由他的叔叔、肯特郡惠特斯塔布爾教區牧師亨利·麥剋唐納·毛姆照料。這個變化對於毛姆是致命的。他在孩童時代就讀於坎特伯雷國王學校,對他來說充滿了痛苦。他因為英語不好(法語是他的第一語言)和從父親那裏繼承來的矮小身材而受到嘲笑。因此毛姆患上了口吃結巴,儘管病情受他情緒和環境的影響斷斷續續,卻伴隨了他一生。[4]年輕的毛姆在他叔叔的牧師公館和學校裏都過着悲慘的生活,因而培養了一種對那些令他不快的人極盡諷刺的才能。這種能力有時反映在毛姆的文學人物身上。
16歲時,毛姆拒絶繼續在國王學院學習。他叔叔允許旅居德國,在海德堡大學學習文學、哲學和德語[5]。在海德堡的那一年,毛姆結識了比他大十歲的英國人約翰·埃林厄姆·布魯剋斯,並與他發生了性關係。[6]他還在那裏寫了他的第一本書,一本關於歌劇作麯傢Giacomo Meyerbeer的傳記。[7]
毛姆回到英國後,他的叔叔給他在一傢會計事務所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一個月後毛姆就放棄了這份工作,回到了惠特斯塔布爾。他叔叔試圖給毛姆找一份新的工作。毛姆的父親和三個哥哥都是傑出的律師;然而毛姆對這個行業並不感興趣。由於口吃的牧師可能會讓這個家庭顯得可笑,他也無法進入教堂工作。他的叔叔也拒絶了公務員職位,並不是考量了這個年輕人的感情或興趣,而是他認為公務員不再是紳士的職業,因為新法律要求申請人必須通過入學考試。當地醫生建議毛姆從事醫療行業,毛姆的叔叔同意了。
毛姆從15歲起持續寫作,並有心成為一名作傢,但他沒有告訴他的監護人。在接下來的五年裏,他在位於蘭貝斯的醫學院學習醫學。這所學校當時是獨立的,但現在是倫敦國王學院的一部分。
1897年醫科畢業後毛姆成為婦産科醫生,並以自己的經驗創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Liza of Lambeth)。此後棄醫從文,毛姆開始寫作,一寫就七十年。《人性的枷鎖》(Of Human Bondage)是毛姆的代表作,帶有自傳色彩。
1947年設立毛姆文學奬,這項年度英國文學奬奬勵35歲以下的優秀作傢,奬金為12,000英鎊。
毛姆文學奬
主條目:毛姆文學奬
主要作品
- 《人性的枷鎖》(1915)
- 《月亮和六便士》(1919)
- 《面紗》The Painted Veil(1925)
- 《秘密情報員》Ashenden(1928)
- 《尋歡作樂》(1930)
- 《巴黎的異鄉人》(1939)
- 《刀鋒》(1943)
在綫版本
十大小說
毛姆在《世界十大小說傢及其代表作》一書中將以下書本列名為世界十大文學名著:
- 《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 1865年到1869年)
- 《高老頭》 (巴爾紮剋 1835年)
- 《湯姆·瓊斯》(亨利·菲爾丁, 1749年)
- 《傲慢與偏見》(珍·奧斯汀, 1813年)
- 《紅與黑》(斯湯達爾, 1830年)
- 《呼嘯山莊》(艾米莉·勃朗特, 1847年)
- 《包法利夫人》(福樓拜, 1856年)
- 《大衛·科波菲爾》(查爾斯·狄更斯, 1849年至1850年)
- 《卡拉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1880年)
- 《白鯨記》(赫爾曼·梅爾維爾, 1851年)
參考
- ^ Outlines. Outlines of character, the great character, the English character [&c.] by a member of the Philomathic institution. 1823 (英語).
- ^ Meyers, 2004, p. 11.
- ^ Morgan, 1980, pp. 8–9.
- ^ Morgan, 1980, p. 17.
- ^ Somerset Maugham. [2013-03-26].
- ^ Morgan, 1980, p. 24.
- ^ Epstein, 1991, p. 189.
外部鏈接
- 大英圖書館
- Caxton俱樂部簡介
- The British Empire, Biographies, Authors
- 古騰堡計劃中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作品
-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作品在LibriVox (有聲讀物)
-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在WorldCat聯合目錄內的著作和相關文獻
-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在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互聯網百老匯數據庫(IBDB)上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資料(英文)
-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在Internet Off-Broadway Database
- 國傢大劇院,毛姆戲劇收藏
- National Theatre, Shakespearean Characters
- Maugham's The Razor's Edge
-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在馬來亞,婆羅洲和新加坡的故事
-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信函,合同及手稿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
-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互聯網圖書列表
- W. Somerset Maugham and Beaufort County, South Carolina – Beaufort County Library[永久失效鏈接]
- "The Secret Lives of Somerset Maugham" – A Biography of Somerset Maugham by Selina Has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