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8
注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页,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页。
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笔名孟实、孟石,男,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翻译家,淸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教师。
生平
早年生活
自幼接受父亲朱子香严格的私塾教育,十五岁开始就读于孔城高小(今孔城镇桐乡书院内),熟读古文及唐、宋诗奠定其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半年后考入桐城中学,弃时文而从古文,受国文教师潘季熏陶,对中国旧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朱氏进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今武汉大学文学院)学习。入学后很快考取北洋政府教育部派送生资格,于民国七年至民国十一年,就读于香港大学,学习了英国语言与文学、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奠定了其一生参与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的方向。期间曾受梁启超与胡适之新文化运动影响,毅然放弃古文和文言文,改写白话文,不久即用白话文发表了其美学研究的处女作《无言之美》。
香港大学毕业后,经同班好友高觉敷介绍结识了吴淞中国公学的校长、清华大学的原校长张东荪,并于民国十一年夏到该校中学部教习英文课程,兼校刊《旬刊》的主编。江浙战争中吴淞中国公学关闭,随即到浙江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因而结识朱自清、匡互生、夏丏尊、丰子恺、叶圣陶等好友。后来决定离开春晖中学到上海刚成立立达学园,提出教育独立自由的宣言,并一方面筹办开明书局(出版作品皆以中学生为对象的出版社)和杂志《一般》。
留学英法
1925年,考取公费留英,到爱丁堡大学选修英国文学、哲学、心理学、欧洲古代史和艺术史等,毕业后至伦敦大学学院听莎士比亚课程,同时又在巴黎大学注册,对研究西方哲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产生浓厚兴趣。期间受巴黎大学文学院长德拉库瓦教授所讲授的艺术心理学启发,起念写下了《文艺心理学》。后又就读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幷于1933年获得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学位,同时完成了其著作《悲剧心理学》。在欧洲留学期间,朱氏经常由于公费不发,经济拮据,只得靠稿费维持生活。朱氏为开明书局的《一般》撰稿,曾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该书反应了当时一些青年的心理状况,畅销全国。接着《变态心理学派别》(开明书局)、《谈美》、《变态心理学》(商务印书馆)、《文艺心理学》、《诗论》,及译著的《美学原理》陆续问世。朱氏还在罗素的影响下写过一部讲述符号逻辑派别的书(交于商务印书馆,后在抗日战争中遭焚毁)。
返国任教
国民政府时期
1933年回国,聘为安徽大学(现安徽师范大学)[注 1]文学院院长后,经好友徐中舒介绍给当时的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委聘为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主任,除教授西方名著选读和文学批评史以外,还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清华大学的中文系研究班讲授《文艺心理学》和《诗论》,后又应留法结识的好友徐悲鸿邀请到中央艺术学院教授了一年的《文艺心理学》。当时正值京派文艺和海派文艺对垒。京派于新月时期最盛,却在诗人徐志摩死于飞机失事后日渐衰落。胡适、杨振声等人想重振京派,便组织朱光潜、沈从文、周作人、林徽因等人组成编委会,筹办《文学杂志》。朱光潜时任主编,朱自清、闻一多、冯至、李广田、何其芳、卞之琳等人常为杂志撰稿。抗日战争期间,朱光潜经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教授,应四川大学代理校长张颐之约,任文学院院长,后游于武汉大学任教。国民党六大召开前夕,列入朱家骅与陈立夫联名向蒋介石推荐的98名“最优秀教授党员”之一[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中共建政以后,朱氏留居中国大陆,他到1952年秋季以后,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此后一直居住于燕京大学撤销后的燕东园27号。朱氏虽拥护无产阶级专政,可是其美学思想曾数度遭受批判,文化大革命时被指控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抄家、斗争,并被剥夺执译者的权利。
1976年文革结束后,朱光潜被恢复教授职务。此后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领域,积极翻译各类外文名著,撰写文稿,发表演讲及指导研究生。1983年3月,他应邀去香港中文大学讲学,一开始他就声明自己的身份:“我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作为他对自己后半生的思想定位。
逝世
1984年夏朱光潜由于多年工作过于疲累,罹患疲劳综合症,出现脑血栓,尽管健康状况大为转差,他仍旧勤于执笔写作。在朱氏逝世的前3天,他趁自己神志仍有稍许清醒,乘家人不防,竟艰难地沿梯独自悄悄向楼上书房爬去,家人发现急来劝阻,他嗫嚅地说,要赶在死前把《新科学》的注释部分完成。1986年3月6日,朱光潜在北京病逝,终年89岁。
学术成就
朱氏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并致力于文艺思想硏究和批评、美学研究、美学教学,治学态度认真,介绍、翻译、论著美学的著述极为丰富,多达六百余万字,开拓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新领域。《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中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早年,朱光潜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的忠实信徒,并对近代美学的的真正开山祖康德非常崇敬。
著作
个人著述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1929〕
- 谈美〔1932〕
- 悲剧心理学(1933)
- 文艺心理学〔1936〕
- 诗论〔1943〕
- 变态心理学派别〔1930〕
- 变态心理学〔1933〕
- 谈文学(原载《中央周刊》)
- 谈修养(原载《中央周刊》)
- 美学问题讨论集 〔1958〕
- 西方美学史 (1963)
- 谈美书简〔1979〕
- 美学拾穗集
翻译作品
注释
- ^ 原安徽大学为安徽师范大学前身。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画像
- 朱光潜 / 江启明 (Kong Kai Ming) Portrait Gallery of Chinese Writer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