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5
註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頁,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頁。
穆旦
穆旦(1918年4月5日-1977年2月26日),本名查良錚,另有筆名梁真,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海寧,與金庸(原名查良鏞)同一傢族。中國著名詩人和翻譯傢,亦是九葉詩派成員之一。
生平
祖父為清末官僚,傢中藏書多為查慎行所著。6歲發表習作,11歲考入南開中學並開始詩歌創作,查良錚將“查”姓上下拆分再取同音,得“慕旦”或“穆旦”之名,16歲第一次以“穆旦”為名發表隨筆《夢》。1938年2月,在北方高校南遷西南聯大過程中,聞一多、曾昭掄、李繼桐等教授的帶領下,穆旦與兩百多名師生組成“步行團”,歷時69天,跨越湘黔滇三省抵達昆明。1942年2月,參加了中國遠征軍,隨杜聿明的軍隊前往緬甸戰場擔任翻譯,第五軍被迫退入野人山,亡命熱帶雨林,一路上忍受饑餓[1],最後抵達印度,差點因“饑餓之後的過飽而死去”。
1949年,穆旦由曼𠔌赴美國留學,在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攻讀文學、俄羅斯文學。1949年12月23日,與在芝加哥大學攻讀生物的周與良結婚。1953年回到中國,穆旦的嶽父周叔弢是當時天津市的副市長[2],穆旦回國後擔任南開大學外文係任副教授。1957年,穆旦發表詩歌《九十九傢爭鳴記》,並進行檢討,1966年,文革開始,穆旦全家被“掃地”到農場接受勞動改造。1968年,穆旦進“牛棚”,夫人周與良也成為“美國特務嫌疑”,被隔離審查。1969年,成為“牛鬼蛇神”的穆旦,曾跑了幾十裏路去看同為“牛鬼蛇神”的妻子周與良[3]。
1972年,穆旦回到了南開大學,繼續埋頭於新的翻譯及修改以前的譯著[4]。1976年7月,因摔倒而引起的股骨頸骨折[5],忍痛繼續從事普希金詩歌翻譯和詩作,在醫院治療時突發心髒病去世。死前,穆旦做《冥想》詩:“而如今突然面對墳墓,我冷眼嚮過去稍稍四顧,衹見它麯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亙古的荒漠。這纔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生活。”史傢來新夏說穆旦自美國回中國的二十幾年,“幾乎沒有一天舒心日子,主觀的嚮往和客觀的反饋,反差太大,不論做什麽樣的詮釋,穆旦終歸是一個悲劇人物。”[6]
簡歷
- 1929年,進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開始詩歌創作。
- 1935年,進入清華大學外文係。
- 1937年,抗戰爆發,後在西南聯大求學。
- 194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係,後作為隨軍翻譯參加中國遠征軍赴緬甸前綫。
- 1949年自費留學美國,1952年獲芝加哥大學英國文學碩士。穆旦與夫人周與良先後收到了臺灣大學和印度德裏大學的聘書,但未應聘。[7]
- 1953年,回到中國大陸,任天津南開大學外文係副教授。
- 1958年,被指為歷史反革命,調圖書館和洗澡堂,先後十多年受到管製、批判、勞改,停止詩歌創作,堅持翻譯。
- 1975年,恢復詩歌創作,一舉創作了《智慧之歌》、《停電之後》、《鼕》等近30首作品。
- 1976年3月31日,右腿股骨頸折斷。
- 1977年2月26日,春節期間,穆旦於凌晨心髒病突發逝世,享年59歲。
- 1979年,獲得平反。
評價
穆旦的詩歌《贊美》、《詩八首》,均有很大影響。對於穆旦詩歌特點,公認的有這樣幾條:
- 意象新穎新奇
- 語言特點新穎
- 具象與抽象相結合
- 融入西方詩歌語言特點
作為翻譯傢亦成就斐然。他翻譯的《唐璜》被卞之琳稱為“中國譯詩走嚮成年的標志之一”,《拜倫、雪萊、濟慈 抒情詩精選集》更是膾炙人口的佳譯。
註釋
- ^ 王佐良《一個中國詩人》:“那是一九四二年的緬甸撤退。他從事自殺性的殿後戰。日本人窮追。他的馬倒了地。傳令兵死了。不知多少天,他給死去的戰友的直瞪的眼睛追趕着。在熱帶的豪雨裏,他的腿腫了,疲倦得從來沒有想到人能夠這樣疲倦,放逐在時間——幾乎還有空間——之外,鬍康河𠔌的森林的陰暗和死寂一天比一天沉重了,更不能支援了,帶着一種致命性的痢疾,讓螞蟥和大得可怕的蚊子咬着,而在這一切之上,是叫人發瘋的饑餓,他曾經一次斷糧達八日之久。但是這個二十四歲的年輕人在五個月的失蹤之後,結果是拖了他的身體到達印度……”
- ^ 《鑽石婚雜憶》載:“我們傢大多數人對他過去的情況都不夠瞭解,因此他每次到我們傢來,當大傢(兄弟姐妹十人中有六個黨員,兩個民主黨派)歡聚在父母身邊,興高采烈,高談闊論時,他常常是嚮隅而坐,落落寡歡。許多年中,我去天津,記得衹上他傢去過一次。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我們對他的態度是非常不公正的,感到非常內疚。”
- ^ 周與良後來在《永恆的思念》一文中寫道:“他帶了一小包花生米和幾塊一分錢一塊的水果糖。幾個月沒見面,他又黃又瘦,精神疲乏,他衹是安慰我‘要忍耐,事情總會弄清楚的’……我看到他眼中含着淚水,臉色非常難看,便安慰他:‘我也是特務,應該受到懲罰。’說了幾句話,他準備走了,要走幾十裏才能回到住處。他非要把那包花生米和幾塊糖留下,我堅持不要。互道保重後,他就走了,停留不到半小時。我送他到村口,看他走遠了,纔回村。從後面看,良錚已經是個老人了……”(見《穆旦詩文集》代序《永恆的思念》,第9頁)
- ^ 劉淑玲《“豐富而又豐富的痛苦”》
- ^ 《詩情常在,餘韻綿綿——紀念詩人穆旦逝世十周年》文中提及的穆旦信中的話是這樣的:“我在目前腿的情況下(他半年前不慎跌傷,腿疾久治不愈)去北京是危險的,除非在北京的醫院開刀,因為天津醫院不能解决。那就可見到你們,但也許可能死掉,那就完了。目前為此不决。新年應有展望的熱情……”(刊《一個民族已經起來》,158-164頁。)
- ^ 來新夏:《懷穆旦》。新語絲電子文庫
- ^ 穆旦百年:春到人間燕歸來. 光明日報. 2018-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