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木诗刊》第20期

第九屆上海國際詩歌節朗誦會專刊:詩意天下 和而不同 Driftwood Poetry, Issue 20, Special Edition (Dec 2024): The 9th Shanghai International Poetry Festival: Poetic world, harmony in diversity



目錄

责任编辑: 漂木诗刊 20241218

註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頁,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頁。

“詩意天下  和而不同”

——第九屆上海國際詩歌節“海上心聲”專場朗誦會

 

Poetic world, harmony in diversity

——The 9th Shanghai International Poetry Festival "Voice of the Sea" Recitation Session

 

活動時間:2024年12月1日(周日) 下午2:00—3:30

地    點:上海圖書館東館1F閱劇場(浦東新區合歡路300號)

 

 

 

出版相关主题诗集《诗意天下 和而不同》

 

 

      本届诗歌节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交流和文学研讨活动,邀请文学、文化、教育等社会各界人士和热爱文学的市民共同参与。12月1日上午,与会嘉宾在思南书局诗歌店与读者见面交流。当日下午,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诗歌朗诵会。12月2日,与会嘉宾参观巴金故居和上海静安寺。12月3日上午,在静安区图书馆举行中法诗歌交流论坛。当日下午,诗人们走进普陀区万里街道,与社区居民和诗歌爱好者亲密互动。12月4日,第九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顺利闭幕。

      法国诗人让-皮埃尔·西梅翁荣获本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金玉兰”诗歌大奖。本届诗歌节邀请了国内外二十多位有影响的诗人,包括著名外国诗人让-皮埃尔·西梅翁(法国)、塞尔日·佩(法国)、张如凌(法国)、拉格纳尔·鲍德松(冰岛)、卡斯滕·斯坦梅茨(德国)、罗斯·范·森(澳大利亚)、杰克·马里纳耶(美国)、野村喜和夫(日本)、阿米努尔·拉赫曼(孟加拉)、鲁道夫·哈斯勒(古巴)、豪尔赫·帕尔马(乌拉圭)、扎基·贝顿(黎巴嫩)、玛丽莎·马丁内斯·珀西科(阿根廷)、莱西玛·拉梅什(印度),中国诗人有臧棣、西渡、蓝蓝、树才、田原、姚时晴、程庸等。

 

 

      12月3日,第九屆上海國際詩歌節中法詩歌交流論壇在擁有近百年歷史的靜安區圖書館海關樓舉辦,中外詩人、詩歌愛好者們相聚一堂,對中法詩歌之間的關係、創作,對當下、對未來、對自我、對他者展開交流。

上海市作傢協會副主席、上海國際詩歌節藝術委員會主席趙麗宏緻辭

 

      詩歌雖然語言文字不同,然而它承載了人類共同情感,引發人們的共鳴,是人類心靈交流的橋梁,是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紐帶。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本場“詩意天下 和而不同”中法詩歌交流論壇請到第九屆上海國際詩歌節“金玉蘭”奬獲奬者、法國詩人讓-皮埃爾·西梅翁、法國詩人塞爾日·佩、華裔法籍詩人張如凌、黎巴嫩裔法籍作傢紮基·貝頓、中國詩人臧棣、西渡、藍藍、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生導師薑丹丹分享交流,詩人、翻譯傢樹纔擔任論壇主持人。西梅翁提到,他在投身寫作時真正在乎的是“他者”,每一首詩、每一個詩人的書寫都是為了跳出自己、走嚮他者,和他者之間建立理解。我們和他者的相遇是通過“和”,而這個“和”就是“愛”,通過“愛”,人才真正的相遇。塞爾日·佩用如詩的語言現場即興作詩,他說“詩歌從來不是對着一面鏡子能做出來的。詩歌是打碎鏡子才能跳出來。……我是另一個,兩個人擁抱時親吻,他們為了相愛。就在今天,我來到此地,擁抱整個中國詩歌。”西渡深受法國詩歌的影響,詩歌對他而言是拯救,“作為個體的我失去了交流的願望,但是我的詩依然有交流的願望。是我的詩把我帶到這裏,帶到了朋友的面前。詩歌給我們帶來相遇,它讓我們剋服個人的軟弱,增強了我們交流的願望和希望。” 詩人藍藍認為“詩歌通過語言在時光中、在不斷的閱讀中復活了一個詩人的生命。”

(法國)讓-皮埃爾·西梅翁交流詩歌創作和對詩的思考

 

(法國)塞爾日·佩現場即興作詩

 

華裔法籍詩人張如凌談及兩國文化在自己詩歌創作中的影響

 

(法國)紮基·貝頓就“我是他者,他者是我”展開哲學思考

 

詩人藍藍交流發言

 

詩人臧棣談及法語詩歌在他年輕的時候、習詩的過程中起到過關鍵的作用

 

詩人西渡分享關於“詩歌 拯救”的話題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生導師薑丹丹分享中法之間圍繞詩歌的文化交融

 

      西梅翁先生是法國當代重要詩人,他的最新詩集《詩的復活》在本場活動中首發,“他以敏銳、從容的語言,歌頌自然,歌頌生活,歌頌人類”。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錢敏表示,“在中法建交60周年的契機下,通過詩集翻譯出版等多樣的形式,進一步夯實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擴大兩國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

西梅翁中譯詩集《詩的復活》新書首發

 

詩人西梅翁、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錢敏嚮靜安區圖書館捐贈中譯詩集《詩的復活》

 

      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穿越詩歌的星空——60位中法詩人雙語詩選》在本次論壇上贈送給各位中外詩人。本書主編、詩人張如凌女士提到,“我們把中國從唐朝開始一直到現當代的30位優秀詩人,與法國30位從古代到現當代的詩人合在一塊,這本詩選的合作正體現了這屆上海國際詩歌節‘詩意天下  和而不同’的主題。”

法國圖盧茲詩歌學院院士張如凌介紹《穿越詩歌的星空——60位中法詩人雙語詩選》

 

      本次論壇由上海市作傢協會主辦,靜安區圖書館、《上海文學》雜志社承辦。靜安區圖書館將繼續致力於舉辦各類中外文化交流、閱讀推廣活動,用閱讀鏈接人與人、人與世界。

 

      12月4日,第九屆上海國際詩歌節順利閉幕。當日上午,與會嘉賓參觀上海報業集團。下午,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辦“詩歌之橋”——著名詩人與大學生肯談交流會。傍晚,在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舉行第九屆上海國際詩歌節閉幕式。新匯集團上海電子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相關主題詩集《詩意天下 和而不同》。

      在12月4日的閉幕式中,中共虹口區委領導代表虹口區委、區政府嚮遠道而來的嘉賓緻歡迎詞。虹口被習近平總書記贊譽為“文化三地”,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底藴。閉幕式所在地,山陰路歷史風貌保護區曾是魯迅等文學大傢居住地,不遠處的多倫路則是左聯作傢活躍之地,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影響深遠。近年來,虹口區高度重視文化建設,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成為傳承魯迅精神的重要陣地,與大隱書局共同榮獲“年度最美書店”,激勵書香社會建設。虹口連續五年承辦上海書展唯一的國際文學交流活動,吸引了全球知名作傢、學者到訪。未來,虹口將依托“文化三地”資源,推動“文化+”理念,建成和平書院、青雲書局等文化設施,並開放上海文學館,通過北外灘財富與文化論壇等平臺,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展示虹口文化風采和城市發展成果。

      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領導代表上海新華傳媒連鎖及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嚮來賓緻歡迎辭。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前身是內山書店舊址,內山書店舊時相當於魯迅的會客廳,是保存中國現代文學記憶的一個重要場所。作為上海新華傳媒旗下新型實體書店,經過精心修復與擴展的 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是都市文化綜合體和上海報業集團國際傳播體係的重要一環,書店開業以來,接待並舉辦了不少對外文化交流活動,這裏不但延續着中日文化文學交流的緣分,更成為了深度觀察理解國際文化交流傳播的走廊。上海市作傢協會副主席、上海國際詩歌節藝術委員會主席趙麗宏緻答謝詞。日本詩人野村喜和夫與中國詩人臧棣分別發表感言。法國詩人張如凌現場發表了“詩歌的她力量”——關於女性詩歌創作感悟的演講。閉幕式中還進行了主題詩集《詩意天下 和而不同》的贈書儀式。

      本屆詩歌節以“詩意天下 和而不同”為主題,意在邀約世界各地的詩人奉獻美好的詩意,謳歌人類共同的理想,並以豐富多彩的風格展現詩歌的多樣性和創造性。作為上海唯一的國際性大型詩歌文學創作交流活動,上海國際詩歌節的宗旨正是以詩歌為橋梁,開拓國際間文學交流的途徑,傳播中國文化歷來崇尚的“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讓世界更廣泛更真切地瞭解中國,推進人類不同文化與文明的交流與互鑒,展示了當下中國文學與詩歌的蓬勃發展和生機活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