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重申“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概念
2018-01-03 13:07
作者简介
钱理群,1939年1月30日生于重庆,祖籍浙江杭州。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代表作有《心灵的探寻》《与鲁迅相遇》《周作人传》《周作人论》《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丰富的痛苦——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1948:天地玄黄》等。
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得到海内外的重视与尊重。钱理群一直关注教育问题,多有撰述并为此奔走。他被认为是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
在中国的大学里,
包括最好的北大、清华,
都正在培养一群二十几岁就已经“老奸巨猾”的学生,
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
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旦这些人掌握了权力,
拥有了地位,
带来的危害比贪官污吏更大!
——钱理群
导读:北大退休教授钱理群先生曾经说过一个非常有名的观念,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讲的就是有这么一些年轻人,也许学习成绩非常好,也许看起来十分地乖巧,但实际上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努力钻营,就算他最后进得了北大跟清华,但是到了最后,他仍然是一个利己的人。近日,钱理群先生在参加某文化活动时回答读者问题,重申了这一概念。
(本文根据谈话录音整理)
●读者:钱老师有一句很热的话,就是现在体制培养的学生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我现在还是很困惑,因为在体制中如果想获得一些东西,就不可避免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钱理群:这个话实在传得太厉害了,我把我的本质讲一点。
大家注意,我说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有意识地跟另一个概念区分开来——我说的不是精致的个人主义者,有意识地把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区别开来。在我看来,个人主义是需要的,维护个人的生命权利,满足个人的物质精神要求,这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而且我觉得这正是在座诸位比我们要强的地方,我们这一代太强调集体主义,无条件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惨痛的教训,所以我对今天的青年追求物质生活是持支持同情态度的,我不反对个人主义。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问题是他把个人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我其实背后批评的市场两个现象,一个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失去了信仰,唯一支持的东西就是个人利益,另外我更重要的批评是这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最懂得权力的,他最能够和这个体制适应,因此也得到体制的支持,它实际上成为腐败的基础。
当然这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有一个前提——必须有社会条件,社会条件不具备,我讲那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没有妥协,但我强调的是即使妥协也要有底线,我觉得精致的立足点超出了这个底线。
我下面再把话题扯开一点,其实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我当年曾经收到一个大学生的信说,钱先生,我现在遇到一个最大的困难,毕业的时候学校规定每个人必须对某件事表态,不表态就不能毕业,但是表态,我就说假话,我该怎么说?我经常收到这样的信,很为难,我当然可以一张嘴说,不能说假话,你绝对不能,我这么一讲容易,这个学生从此毕业不了,饭都吃不上,而我还当我的教授,所以我不能这么说话。
我后来反复想,我就回答第一要说真话,这本来就是一个常识性的东西,但是在我们的社会里,说真话就是很高傲的境界;说不了真话,第二个选择沉默不说话;但是有的时候沉默也不允许,你必须说话,必须说假话,不说假话影响你基本生存,这个怎么办?
我说你可以说假话,但是你必须有三个底线不能过——
第一,你必须清楚,分清是非,说假话是不对的;
第二,必须是被迫的,而不能主动为了自己的,那就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没有区别;
第三,说假话,但是绝对不能伤害他人。生活在现实中有许多妥协,但是要把握底线,有些底线是不能过的。
理想湖荐书
作者:钱理群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16年7月
内容介绍:本书系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沉思十年之作,也是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之终卷。作者选择沈从文、梁漱溟、赵树理、废名、王瑶、郭小川、邵燕祥等重要、典型的作家、学者在1949年至1970年这一时期的生命历程为观照对象,通过大量的新材料,深入他们在时代的大转型大变动中的投入、挫折、碰撞、困惑和坚守,透视其个人性格、理想与时代、社会之间的交流激荡,重现了那个年月的社会风云,个人命运遭际、幽隐,以及精神的尴尬与波澜,检讨了历史经验得失及其包含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