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琳读书:海外文学社团介绍(一)
Original 陈浩泉 瑞琳读书 2022-10-12 22:14 Posted on 上海
2007年 出席加华作协举办的第八屆“華人文學國際研討會”,右起:陈浩泉,公仲,陈建功,陈瑞琳
01
编 者 按
为了做宏观的海外文学研究,近年来开始收集海外文学社团的历史资料,真的是洋洋大观,感慨万千。海外文学的每一个艰辛脚印,都离不开社团的凝聚与鼓励,作为记录海外文学的史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他们留下来,留给华人移民的历史,留给华语铸就的文学。就从刚刚收到的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开始吧!
陈瑞琳
加华文学的拓荒与发展──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所走过的路
陈浩泉
(一)三十五年的历史
拿大华裔作家协会成立于一九八七年,当时称为「加拿大华裔写作人协会」(Chinese Canadian Writers’ Association),创会会长卢因,副会长梁丽芳,理事会另三位成员是胡意梅、陈丽芬和陈洁珩。当时,在香港的陈浩泉加入成为海外会员。
九十年代初,「加华作协」易名「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英文名称依旧。历任会长依次为卢因、梁丽芳、陈浩泉、刘慧琴、林婷婷。现任会长梁丽芳,执行会长陈浩泉,副会长任京生、陈华英,理事会成员还有卢因、陶永强、曹小莉、陈丽芬、陈华英、施淑仪、黎玉萍、韩牧、李敏仪、杨兰、卢美娟、王艺霖。海外联络代表:冯湘湘(多伦多),笑言(渥太华),潘铭燊(华盛顿),江岚(纽约),陈中禧(香港),周肇玲(台北),汪文勤(北京),赵庆庆(南京)。名誉会长贝钧奇,荣誉顾问陈卓愉,荣誉赞助人方君学。顾问有王辛笛(已故)、王列耀、王健(Jan Walls)、布迈恪(Michael Bullock)(已故)、白先勇、朴宰雨、余光中(已故)、金惠俊、洛夫(已故)、胡菊人、姜安道(Andrew Parkin)、高保罗(Paul Crowe)、陆士清、陈公仲、马森、曾敏之(已故)、陈建功、黄维梁、喻大翔、梁锡华、痖弦、叶嘉莹、约翰逊(Graham Johson)、刘以鬯(已故)、刘再复、郑愁予、潘耀明、简颖湘、虞崇贞、聂华苓、严家炎等。
九十年代以来,该会的会务有长足的发展,目前会员一百多人,分布于加拿大西、东两岸、中部和美国、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各地。这些年来,「加华作协」的主要工作有以下三方面:(1)举办各种文学活动,推动阅读与写作,加强会员之间的创作交流;(2)通过接待、外访,保持、推动与加国及世界各地作家、学者之间的文学交流;(3)推动会员的创作,并在作品的发表与出版上予以协助。
八十年代初期,华人移民开始增多,华裔小区也逐渐扩大。这个时期以至更早的年代,尽管已有一些华裔作家移居加国,也开始写作,出现了一些零星的作品,然而,这恍如黑夜中的大海出现的三两渔火,始终未被关注,未能产生较大的影响。直至八十年代后期及九十年代,香港、台湾及中国大陆等地的新移民先后大批涌至,作家数量大增,加华文学才出现了急速发展的蓬勃面貌。
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是最早创立的一个华裔写作团体,其开拓之功殆无疑义,在当年加华文学园地仍可称为荒芜的状态下,视其为拓荒者的文学团体,相信也还是恰当的。作为加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华人作家团体,三十多年来它对加华文学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这起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开风气之先。率先在加国境内使一批写作人和文学爱好者走到一起来,联络感情,围炉取暖,共同探讨、切磋写作心得,推动了读书与写作的风气。
(2)三十多年来,「加华作协」一直是加国境内最活跃、举办最多文学活动的华裔作家团体,在社会上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得到广泛的好评,二00八年、二一二年与二一七年,曾得到卑诗省政府颁予嘉许状。
(3)「加华作协」也是出版物最多的一个华裔作家团体,至今已出版文集九种、丛书二十种、期刊十二期,另有定期见报的文学专版《加华文学》。
(4)「加华作协」也是与境内外文学交流最多的华裔作家团体,促进了国内各地以至加拿大华裔作家与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及中、港、台、韩、星、马、泰与欧洲之间的文化、文学交流,为世界华文文学的整合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直以来,「加华作协」所做的工作以至作家们的一系列创作,不仅仅是近二十年间的港台文学与中国文学的「横的移植」,而是隐含着一种历史性的「纵的继承」的脉络。这有待专家学者去进一步地进行探讨。
加华作协新春联欢晚会合影
(二)丰富多样的文学活动
三十多年来,「加华作协」的文学活动大致上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1)文学讲座
历年来,先后应邀在「加华作协」文学讲座演讲的作家与学者有刘恒、陆星儿、王宁、古华、刘再复、梁秉钧、叶嘉莹、梁锡华、申慧辉、陶洁、洛夫、白先勇、陈若曦、痖弦、王健(Jan Walls)、贝岭、戴克强、苏童、张炯、非马、陈慰中、张翎、白烨、刘庆邦、刘震云、格非、余华、阎连科、朱天文、刘克襄、柯裕棻、胡发云、舒乙、李彦、赵志忠、王润华、黄郁兰、陈瑞琳、林爽、朱大可、寒山碧、严家炎、郑南川、雷勤风(Christopher Rea)、陈国球、勃兰特(M. Darrol Bryant)、董启章、刘俊、陈公仲、王列耀、祖慰、贾葆蘅、丁果等。讲座大多很受欢迎,出席者由数十人至一百多人,常常全场爆满,座无虚设。最早的刘恒与陆星儿应邀访加时,除了举办座谈会,还在Vancouver Cinemateque放映《菊豆》与《秋菊打官司》,全场满座,刘恒现场回答观众的问题,由梁丽芳翻译,主流传媒亦予报道。
由二00八年开始推出的「文学系列讲座」极受欢迎,成为了一道新的人文景观。
(2)文学研讨会
自一九九七年以来,「加华作协」先后与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西门菲沙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合办了八届华人文学国际研讨会,甚获好评,在华文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届研讨会简介如下:
一九九七年八月二日:
第一届「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国际研讨会
主讲嘉宾:陈建功、陈骏涛、阿浓、梁锡华、洛夫、周肇玲,各人就华人文学问题各抒己见。加拿大亚裔作家工作坊主席朱蔼信作了书面发言。
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第二届「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国际研讨会
由白先勇、洛夫、池莉、牛玉秋、陈浩泉、黄维梁(书面发言)分别就海内外文学现状与乡土文学发言,白先勇还应邀到西门菲沙大学出席「加华作协」、西门菲沙大学、中华文化中心合办的「电影与文学」讲座,吸引了二百多位文学爱好者出席。
一九九九年九月四──五日:
第三届「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国际研讨会
主题为「天涯共此时──跨世纪的世界华人文学」的研讨会于世纪交替之际举行。
主讲嘉宾:
痖 弦:世界华人文学一盘棋
丁 果:温哥华应成为文学之城──从《明笔》谈起
于梨华:海外华人文学前景探讨
黄河浪(书面发言):从文学作品看中西思想文化的冲突与和解
少 君:华文网络文学的回顾与展望
刘登翰:北美华文文学的主题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关联
袁良骏:新世纪、新格局、新发展──二十一世纪华文文学前瞻
陈耀南:简介澳洲华文文学
二〇〇〇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四届「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国际研讨会
主题:「小说的欣赏与写作」
主讲嘉宾:
何镇邦:九十年代文坛扫描
阿 成:我的阅读观和小说观
痖 弦:小说是文学的主力──从创作的提高到理论的建构
阿 浓:谈校园小说的六个方面
严歌苓:中国文学的游牧民族
加华作协举办“秋之韵”中英诗歌朗诵会
二〇〇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第五届「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国际研讨会
主题:「行旅文学」
主讲嘉宾:
洛 夫:神与物游──兼谈长诗《漂木》的创作历程
陈捷先:中国古代行旅文学与家国变故
吴玲瑶:行旅文学中的幽默
王剑丛:香港及海外华裔作家游记散文试探──兼与中国现当代游记作家作比较
龙彼德:行旅文学与华人华裔作家
二〇〇二年七月十四日:
第六届「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国际研讨会
主题:「文学中的文明与暴力」
主讲嘉宾:
铁 凝:从梦想出发
项小米:文明与暴力──文学中的悖论
孙隆基:头发政治与民国时代的剪发问题
苏赓哲:《金瓶梅》中暴力描写的深层意义
梁丽芳:中国文学中的侠客与暴力
二〇〇五年七月二十三日:
第七届「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国际研讨会
主题:「演变中的移民文学」
主讲嘉宾:
吴泰昌:中国大陆海外华人新移民文学研究现状与走向
木令耆:落地成文
马 森:海外华文与华文移民文学
葛 亮:从「土生族」到「新移民」──由严歌苓的作品看在美华人新移民的文化认同
朱 虹:海外华人作家──新的一代(英语论文)
徐 康:蓓蕾初绽到繁花似锦──略论海外华人新移民文学的发展态势
刘慧琴:浅谈加拿大华文文学
二〇〇七年八月十一──十二日:
第八届「华人文学国际研讨会」
主题:离而不散──跨世纪的加华文学
主题发言:陈泽桓(Marty Chan)(英语,讲稿由赵庆庆中译。)
主讲嘉宾:
公 仲:离散与文学
黄秀玲:「文化国族主义」与「文化的长距离国族主义」:浅谈北美华文文学的命名与视野
梁丽芳:花果山与伊甸园:《金山华工沧桑录》与《寻找伊甸园》的旅程母题及其他
徐学清:冲突中的调和:现实和想象中的家园
陈瑞琳:「离散」后的「超越」──论北美加拿大新移民作家的文化心态
刘慧琴:加华文学中的散文──多重经验的跨界书写
嘉宾致词:
陈建功:《漂木》与中国现代文学馆
肖克凡:直接生活与间接生活
二0一二年九月廿二日
第九届「华人文学国际研讨会」
主题:跨国(地域)的加华文学:从隔离年代到融和年代
嘉宾致词:贝钧奇、痖弦、王健(Jan Walls)
主讲嘉宾:
梁丽芳:试论前期加拿大华人的文学活动及其多重意义
朴宰雨:加华文学在世华文学中的定位
潘耀明:香港与世界华文文学
尹浩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和谐
祝蓝德(Judah Laudzberg):《残月楼》人物的经历物质化分析:迁移的性别化分析,更具包容性的地方理论
冷 梦:加华文学的源与根
季红真:漂移到枫叶之国的中华文化版图——加拿大华文小说阅读札记
马 森:温城、爱城、维城:我在加拿大的日子
韩 牧:侨民、居民、公民:从加拿大华文新诗窥探加华诗人的自我身份
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六日
第十届华人文学国际研讨会
主题:「跨域与交流:加华文学的流变与成就」
致词:王健(Jan Walls)、陈浩泉
嘉宾致词:孔玮玮、郭英华、贝钧奇、非马
主讲嘉宾:
吴义勤:流动、文化认同与移民文学新视野
马 森:评梁丽芳、马佳主编《中外文学交流史》
严家炎:我的两点感受
朴宰雨:加华文学在韩国:交流活动、翻译、研究
蒋述卓:论加拿大华文小说的叙事艺术
陈伟中:由空想反叛、批评现实到倾注离散—— 试论作家陈浩泉的中长篇小说创作
金惠俊:浅谈加华作协的短篇小说
池雷鸣:伦理传统在加拿大华人新移民有关下一 代写作中的现代 变异、挑战与传承
范 军:「俱道适往,着手成春」——韩牧散文艺术管窥
李 彦:留给丽莲的东西——寻找白求恩遗物的历程
周 敏:杂糅马赛克:《雪百合》中的身份认同书写
陆士清:泉音淙淙——读陈浩泉的散文
彭学明:加华文学的诗里乡愁——浅论加华文学 的诗歌底色
韩 牧:加拿大华文诗中描写的本国社会现实
赵志忠:新移民启示录——读加拿大华裔小说《寻 找伊甸园》
关仁山:加拿大华人文学的发展与演进
乔 叶:意外的馈赠——浅谈个人对世华文学的 阅读和理解
许秀云、范军:「原乡与新土」及「离散与皈 依」——品读加华新移民小说《寻找伊 甸园》
吕 红:传承与创新:北美华人文学跨域发展态势
石一宁:《漂鸟》飞出人生的深广——简论加拿 大华文女作家创作
彭燕彬:洛学「天理」学说与海外华文通俗文学 创作理念——以北美作家创作为例
萧 成:穿越时空的水墨意象:青洋诗斑豹
书面发言:黄维梁:读《枫景》遥念「加华」几位文友
刘 俊:从《金山》到《沙捞越战事》——张翎、 陈河比较论
赵庆庆:试论加华英语和法语文学的发展及其在华译介
加华作协举办第一届加华文学营
(3)其他:
「加华作协」历年来的其他文学活动有:举行了十二届的「秋之韵」中英诗歌朗诵会,两届的「新世纪文学论坛」,多次主办或协办征文比赛,「第一届加华文学奖」,在温哥华岛举办「第一届加华文学营」,举办筹款音乐会与晚宴,还有作品座谈会、电影放映会、新书发布会、郊游野餐会、歌舞演出与书展、探访印第安原住民部族及走访内陆早年加国华工遗迹,以及每月的「文学月会」等,亦有每年一度的新春联欢晚会。这些活动也是加华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丰富了会员和文友的文化生活,也维系、加强了作家之间的友谊。
(三)紧密的境内外文学交流
「加华作协」的文学交流活动可分为以下两方面:
(1)外地作家、学者的接待
这些年来,「加华作协」接待过的各地作家、学者为数甚多,除了以上应邀来加出席讲座与研讨会的嘉宾外,接待过的还有刘恒、陆星儿、王蒙、潘耀明、吴羊璧、周蜜蜜、宋贻瑞、巴桐、陈忠实、王仲生、庞进、丁小琦、黄河浪、连芸、高于晴、杨际岚、杨少衡、孙博、吴小燕、李彦、马佳、赵庆庆、徐学清、吴华、金圣华、龙应台、谭湘、方方、乔以钢、林丹娅、林祈、王朝晖、唐跃、许辉、裴章传、钱玉贵、王润华、黄郁兰、陈瑞琳、林爽、严家炎、朱大可、寒山碧、熊岩、张俏静、许爱珠、黄竞辉、黄淑娴、郑南川等。
(2)作协成员的外访
一九九八年五月应中国作家协会之邀组团访问中国,团长梁丽芳,副团长陈浩泉,团员刘慧琴、韩牧,访问了北京、青岛、济南、曲阜,期间分别与北京作家、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学者和山东作家座谈,并在崂山列席青岛作家会议。
二00一年十一月,应香港作家联会之邀组团访问港澳,陈浩泉任团长,刘慧琴为副团长,团员周肇玲、林婷婷,先后与香港作联和澳门笔会会员座谈,并访问了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大学、城市大学、澳门大学和香港中央图书馆。
加华作协组团访问中国,摄于敦煌
二00二年,卢因与陈浩泉到香港作文学交流,出席了香港作联的座谈会。
二00九年九月应中国作家协会之邀,组团访问中国,陈浩泉任团长,梁丽芳任副团长,成员包括林婷婷、韩牧、汪文勤、葛逸凡、施淑仪、黄冬冬、亚坚、陈华英、陈丽芬。访问团行程包括北京和敦煌与兰州之间的一段丝绸之路。在北京并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及向该馆移交一批受该馆委托代为收集的近四十位加华作家的近百件手稿与著作签名本,由馆长陈建功接收。在北京和兰州,访问团也先后与当地的作家、学者进行了座谈。
二0一三年十二月应台湾文化部之邀,组团访问台湾,成员包括荣誉团长洛夫,荣誉顾问贝钧奇、马森、卢因,团长梁丽芳,副团长陈浩泉,团员任京生、胡守芳、青洋、陈丽芬、陈华英、曹小莉、劳美玉、黎玉萍、韩牧、苏阿冠。文化部为访问团在台北华山文化创意园区举办了题为「移植、创造、蜕变:台港文学与加华文学」的座谈会,李瑞腾主持,陈义芝与谈。会后龙应台部长与访问团成员共进午餐。访问团的环岛行程包括台北、淡水、野柳、日月潭、嘉义、阿里山、高雄、台东、花莲等地。
二0一八年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加华作协」星马泰访问团一行 22 人 成行,行程包括曼谷、芭堤雅、新加坡、马六甲、吉隆坡。贝钧奇担任荣誉团长,团长陈浩泉,副团长青洋、任京生,特邀嘉宾李灿明、汤月明,团员曹小莉、陈华英、陈丽芬、韩牧、 施淑仪、黎玉萍、廖中坚、黄冬冬、劳美玉、苏阿冠、曹小平、 李爱英、韩长福、冯玉等。访问团取道香港,在香港和星、马、 泰都与当地作家团体和学者举行交流座谈,收获丰富。
此外,作协成员亦经常个别出访美、加、韩与中、港、台等各地,参加文学研讨会与其他各种文学活动。
加华作协所出版的部分文集与丛书
(四)作品的发表与出版
(1)报刊、杂志
「加华作协」先后在《大汉公报》、《星岛日报》与《环球华报》推出《加华文学》专版;同时,也先后在《长城》(2004 . 3)、《香港文学》(2004 . 7 及2013 .7)《华人文学》(2006 . 4)和《文综》(2010 . 3)等刊物以特辑的形式发表会员的作品或评论;此外,还出版了十二期中英双语季刊《加华作家》(Chinese Canadian Writers Quarterly)。
(2)单行本
「加华作协」已出版了多部文集:
《枫华文集》(综合) 陈浩泉编
《白雪红枫》(综合)陈浩泉编
《枫雪篇》(小品) 刘慧琴编
《枫华正茂》(评论)陈浩泉编
《枫雨同路》(小说) 陈浩泉编
《枫景这边独好》(散文) 陈浩泉编
《枫姿绰约》(第一届加华文学奖文集)陈浩泉、梁丽芳编
《他是我弟弟,他不是我弟弟》(小说)陈浩泉编着 (韩文版 首尔知万知出版社)
《加拿大华人文学论文集》(评论)陈浩泉、梁丽芳编
「加华作家系列」丛书则已推出十六种:
《寻找伊甸园》(小说) 陈浩泉著
《风在菲沙河上》(小说)王洁心著
《新土与前尘》(诗) 韩牧、劳美玉著
《开花结果在海外》(散文) 梁丽芳著
《艺影录》(评论)杨裕平著
《漫步枫林椰园》(散文)林婷婷著
《金山华工沧桑录》(小说)葛逸凡著
《讲台上的星空》(散文)赵庆庆著
《福溪岁月》(选集)冬青著
《岁月遗》(散文)若智著
《嫁接的树》(选集)曹小莉著
《黑月亮》(小说)青洋著
《梅嫁给枫》(诗)韩牧著
《是谁呼唤我的名字》(散文) 吉羽著
《心动过缓》(小说)汪文勤著
《葛逸凡诗文集》(诗、散文)葛逸凡著
《风花雪月情》(中英文诗)安妮著
《家在温哥华》(散文)陈浩泉著
《加西采风录》(散文)谢博生著
《温村水暖云和雨》(散文)谢博生著
综观以上所述,三十多年来,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同人为海外华人文学事业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们为加华文坛所作出的努力,为加华文学的拓荒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实在应该予以恰当、正确的评价。
──二0二二年十月修订,温哥华
参考及部分引用数据:
陈浩泉编:《枫雨同路》的「附录」,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出版,二00九年。第330-348页。
如欲了解更多「加华作协」的近况,请浏览网页:www.ccwriters.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