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子俊的诗《大年初一,顺小河沟两侧上坟》
大年初一,顺小河沟两侧上坟
作者:王子俊
我略微向母亲打听了下,
这小河沟两侧零乱,挤满的小坟包,埋葬的
是哪些,我从未谋过面的先人。
然后就老老实实,挨个坟烧纸,点香,磕头。
他们没祸害过人。老实巴交,交公粮,
吃掉那些年所产的蝗虫,老鼠,嫩树皮和蛤蟆。
他们死于肺结核,谎言和营养不良,
他们死于大脖子病,浮肿或富贵病。
时间滑落得还不算太远,我深知的小真实,
就坟包一样,闭眼,假寐,怎不叫人痛心。
在一个公众号里读到王子俊的标有“非虚构”字样的诗,我复制出来放到电脑桌面,闲的时候,我读着他,也读着自己。类似的经历我也有过,那些远去的场景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地在记忆的影像里流动出来。
比如这首《大年初一,顺小河沟两侧上坟》,小时候父亲带我回河北老家,就曾面对一座座坟包,给我说这是你啥、那是你啥,包括他们是怎样死的,一生干过啥大事,有好的,也有坏的。
从字面上理解,“非虚构诗歌”是真实生活的客观呈现。也就是说,诗人表面上的创作主旨是在还原他的生活经历,虽然这种不带有感情色彩和倾向的原生态的记录看似剥离掉了诗歌技巧,但是,诗人是珍惜他的文字的,他所展现的这些生活真实一定有他的思考和寓意,而这种形式的表现,通过诗人特质的语言组织,便具备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马克·吐温说过“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写真实多了具备一定风险性,写“风花雪月”多了未免矫情,写歌功颂德多了又不见了诗人的傲骨,这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王子俊的诗歌创作经历了热烈、中断、拾起三个阶段,再拾起时已过半生,还是那么热烈,但这是冷静的热烈,是经过了生活的打磨后脱去了功利的杂质,进入了自然、纯粹境界的热烈,生活的磨砺以及诗歌艺术的锤炼,使他的诗歌创作视角多极广泛、形制挥洒自如,举手投足便是诗歌。
我拿出王子俊的这首《大年初一,顺小河沟两侧上坟》出来说事,并不是说本诗就是诗人的代表作品和创作方向,本诗只是诗人创作的寻常一角;我想说的是,其实“非虚构”只是一个诗歌题材的注解,没有这个注解,古往今来的诗人们也把生活中的所见所历客观地呈现出来,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别”。
至此,我觉得王子俊是一位独立并且深度思考的诗人,这个认知只是源于我对他一系列诗歌文本的理解和揣测,因为,我和诗人并不熟悉。
2020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