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詩探索》問
1、 你是從哪一年開始詩歌寫作的?最早激發你寫詩的靈感是什麽?
1983年,我20歲,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發表了《戈壁小鎮》(外一首),署名劉煒。同年秋天,開始以北野這個名字,在《新疆日報•寶地副刊》等媒體發表詩歌作品。這大約是我正式發表的第一批詩作。可以看作是我詩歌寫作的開始。隨後,陸續在《新疆青年》、《緑洲》等刊物發表《流浪漢》、《鼕天的樹》等作品。1987年,與友人自費印刷《北野軍成詩選》200册。1988年,與楊子、孤島等發起成立新疆青年詩人協會,出版《先鋒詩報》創刊號,發表《我看見》。
可以說,1980年代是我詩歌寫作的開端。那時我屬於“支邊大學生”。陝西老傢的沉悶、世界文學的光芒、新疆遼闊斑斕的多元文化,從多種角度震蕩我的心靈,激發我的靈感。不是我字斟句酌地寫作詩歌,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內心衝動,刺激我徹夜難眠,奮筆疾書。
2、 請選擇2—3位對你的詩歌創作最有影響的古今中外詩人或藝術傢。
荷馬史詩與古希臘悲劇,對我影響深刻。蘇格拉底的哲學與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對我的人格塑造有重大影響。赫爾曼黑塞的《荒原狼》與波德萊爾的《巴黎的憂鬱》,影響了我的詩歌基調。泰戈爾的溫柔與惠特曼的泥沙俱下,艾略特的不動聲色與尼采的電閃雷鳴,對我的詩歌寫作均有影響。李白,李賀,王維,孟浩然,魯迅……名字可以列出一大串,但我確實沒掂量過究竟哪幾個影響最大。
3、 你寫詩一揮而就,還是反復修改,還是有其他寫作方式。
通常都是一揮而就。反復修改的很少。也有艱難地一句一句憋出來的,大都是應景之作或命題作文。有一些長詩,是對許多詩歌殘篇的綜合加工,如《雅歌》。
4、 你如何看待生活、職業與你詩歌寫作的關係 ?
職業是謀生的飯碗。餓肚子生活雖然也是生活,但不是好生活。職業是用來保障好生活的,是好生活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足條件。好生活除了吃飽肚子,還必須有點詩意,詩歌寫作正是捕捉和生發詩意的。在我看來,沒有詩意的生活,算不上真正的好生活,也就是一般所謂的生存吧。許多人不寫詩,但熱愛詩歌,這是對詩意的另一種追求。從前我是記者,過着四處遊蕩的生活;現在我是教師,常常蹲在書房。職業形態不大一樣,但飯碗之外,詩意的冥想與衝動,卻是一脈相承的。
5、 你關註詩歌評論文章嗎?你寫詩歌評點、評論和研究文章嗎?
不太關註。也很少寫。人生短促,把上天賦予自己的那點色聲香味觸法,盡可能地體驗一把,即佛經所說的,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去吧,去經歷,去體驗),盡可能地瞭然於心,或轉化為詩文,一如雁過留聲,死而後已。哪有多餘時間去揣摩別人的心思。除非研究本身是一種間接的體驗或經歷。當然,有人將研究當做職業或謀生手段,我也能夠理解。任何研究可能都有其價值,但沒有我所喜悅的詩意。
6、 你如何評價現在的中國詩壇?
理論上講,詩壇是供奉優秀詩篇和優秀詩人的地方。比如唐朝供奉李太白,雖然李白藐視權貴放浪形骸,還是被唐明皇破格詔為翰林。而宋朝的蘇東坡雖因烏臺詩案下獄,但他的詩篇卻被朝野上下,上至國王皇太後下至百姓知識界廣為傳頌。人們以分享天才的詩篇為榮。
現在的中國詩壇,就不好說了。這裏也許存在供奉優秀詩人的力量,但更多的勢力越來越傾嚮於利用偶然攫取的公共資源,供養自己的浮名薄利。掌控資源的傢夥們,相互推送相互吹捧,相互頒奬相互册封。許多詩壇大鰐,名聲大得如雷貫耳,但若問他們寫過什麽令人心動的詩篇或詩句,不得而知。
我不能草率地斷言,現在的中國詩壇就是一個非詩或反詩的名利場,那會傷害一部分真心熱愛詩歌的好詩人和好編輯。但是,總體而言,由於傳播資源的高度壟斷,由於政治、資本和江湖圈子的交互運作,詩歌的基因已被悄悄註入“滅活”液體,詩壇已經變異為一個以分行文字為建築特徵的山寨林立、水貨橫行、劣幣驅逐良幣的場域。
許多文賊乘虛而入。他們利用各種資源和手段,將別人的詩句略加改裝,或者將別人的口音略加模仿,就去堂而皇之地發表、出版或領奬。一批李鬼幹脆直接舉起李逵的旗號,瞞天過海,橫行無忌,以假亂真,大行其道。而“詩壇”竟然保持“得體的沉默”。
記得世紀之交那些年,我也曾在“詩壇”的核心位置風光過。《詩刊》一次就給北野的詩16個頁碼的篇幅,還配發謝冕、吳思敬、林莽、韓作榮等先生的評論。《人民文學》、《新華文摘》,CCTV、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國傢媒體,一時將聚光燈照嚮我,照得我這個邊疆青年一頭霧水。
不過那時我並不認識嘉峪關以東尤其是北京的任何一位詩歌編輯或詩評傢。若不是林莽先生2000年將我的第一部詩集《馬嚼夜草的聲音》推舉編入“二十一世紀文學之星叢書•詩歌捲”,也許今天我還在新疆放羊呢。我記得林莽先生打來長途電話,說我的詩稿入選了,清樣已寄出,要我仔細校對一遍然後再寄給他。那是我第一次聽到林莽先生的聲音。
那時我確實感到詩歌是神聖的,詩人和詩壇是純粹而崇高的。自從2005年我離開《新疆日報》文藝部入職山東大學(威海)新聞傳播學院,大約有十年,幾乎沒有發表詩歌作品。詩壇成了我的一個背景資料,而不再是活動舞臺。
7、 請寫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個詩歌寫作要素。
觀察。思維。了悟。
沒有觀察,即便是盲人荷馬,也不可能寫出希臘人矛尖上的黑血和赫剋托爾頭盔上的纓穗。他必定在失明之前超常深刻地印象過他置身其間的那個世界。
而觀察的角度,可以從螞蟻到上帝,從動物到植物,從細菌到病毒,從顯微鏡到望遠鏡。可以嚮外,也可以嚮內。
叔本華說,康德是依據塔樓的影子丈量塔樓的高度,而他自己直接丈量塔樓。
不管直接還是間接,不管科學還是哲學還是雕塑還是詩歌,觀察都是必須的,儘管色即是空。
而單一視角,將很難完成充分的觀察。
眼耳鼻舌身意,這些觀察工具,最終要在空性的層面,經過思維的過濾,萃取出智慧與詩意的碎片。思維依靠精密的神經元,擁有量子糾纏的粘性和蝴蝶效應的想象力。很難設想沒有思維或思維平庸的詩歌,會打動人心。
了悟之際的通靈之感,將創造新奇、絶妙的意象和詩篇。這是詩人最核心的原創性工作。
雖然至今我尚未寫出那樣的詩篇。
8、 請提供你自寫作以來的 10首代表作題目,請註明寫作年代。
夜聽庫車民歌 1995
母羊 1997
白鵝 1999
一群麻雀翻過高速公路 2002
天山北麓的一場大雨 2003
大海的鄰居 2006
女兒 2012
有一天我問我的毛驢子 2013
康德在哥尼斯堡 2018
火葬場的黎明 2020
本文首發於2022年1月9日《詩探索》微信公衆號:XXA6yElBKzAiNrugGxcyeg
20220614 03:47:48
討論中國詩壇是需要勇氣的!北野牛!
1 回復
20220614 03:46:20
真正的詩人!詩人合一。
0 回復
20220614 02:26:20
🌻🌻🌻🌻🌻🌻🌻🌻🌻
0 回復
20220614 02:22:15
特別喜歡北野的詩歌,他的某些詩歌讓我想起不朽的存在!
1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