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者的聚会
-——致米开朗琪罗①
谁在石头中?
——米开朗琪罗
你从佛罗伦萨②来到我们中间
满载小行星③迎面而来的呼啸
以戏剧的结构和磅礴的气势把我们
带向泉源期待中的绵延海床
命运驰骋峡谷时的蓦然轰响
造物者的看和我们的看
那个有形和无形的世界
天堂、人间、地狱的所在
我们灵魂典藏的索引在掘进中
速成的互译终于找到引申的注释
是婴孩面向自己的大地歌哭
是《创世纪》④《哀悼基督》⑤为我们
奉上神的救赎和传道者的甘露
但又为谁敲响黑暗时代的丧钟
(基督仍在瞩望着我们
但基督的拯救已经对我们无效)
活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
背负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惶惑
在大数据的网格中我们都要
学习在速朽的格子间
如何速死
不
我们更愿意学习普普通通地活着
与基督,佛陀和天下其他的神
保持足够远的距离
我们甚至邀请了一群白鹭
护佑我们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活着
但这多么难
那些沉重的铁堆积在我们的生命中
越来越多的铁与我们无休止地对抗
人与人仿佛都在争夺着什么
政治和经济在异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谎言的通行证是通胀中缩水的纸币
贪婪和卑劣钝折真理和善的钢刃
是亟待挞伐的时代诟病
烈士仿佛正在抵进火成岩内部的石英
此时已君临彼时夤夜的呼告
垂死者哭泣着的祷告如此无助
艺术难道堕落了吗
从苦难者的心灵走向草木山川
还美其名曰:归隐
只有你用亘古沉默的斜长石
创造人类命运不朽的交响乐和复调
艳阳初升前的无眠把你送上
大理石战斗中的刀光
拿起时间这把金刚刻刀
就要无畏于魑魅魍魉和世界的强暴
抵抗时代痉挛中泛滥的悖逆
伟大的艺术都具备纠错的力量
你与艺术的遭际是一个意外
就像你师承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⑥
是另一个意外一样
今天的成为……源于昨天的期待
对于习惯了从天空中俯瞰的鹰
大地就是它的祭坛
飞翔是一程又一程向死而生的祈祷
对于渴望完成的艺术生命
谁说了都不算
作品从来都是从生命中冲出的
未来主义⑦的黑马
捕获庸常中觉醒的无常
是马群一程又一程向未来的奔腾远行
是空阔的大地卸下身心负担
又绝尘向天堂的爬升
是向一生所向的完成
进献苦行者的最后至礼
从亚平宁山谷来到你曾苦行的圣殿
我们习以为常的仲春在异国
相遇久违的大师在天涯的笑颜
谁久不与草木同甘苦
谁就不可称为铮铮草木
我们都知道草木也有仁固之心
也有优于人类的大智慧
作为“胜利者”⑧
“你不再要胜利,胜利使你厌倦
你已征服了,但亦被征服⑨”
预言家已在神圣的祭坛完成《末日的审判》⑩
而我们这些俗人被告知只能在梦中
才配穿上心爱的丝绸长裙笑谈
终于回归人文主义的自己
过去的每一天都是神的一天
今天我们才从你的巨石中投胎
在你刻刀下冰与火的大石中我们
焕然如星被你沉思的额头点亮
是大地和星空的联袂绝唱
自发,自在,自得,自足,
人间的魔法只对人间有效
对神魔共舞的天界是失效的火药
从谁长发的飓风中你呼唤我们的名字
从谁双眸神秘的钨铜合金中
银河系发来加糖的长信
小行星的波长接通我们的世界
和我们一起
谁正奔向未来者的聚会
我们站在你的大理石广场
像你曾经一部没有完成的杰作
你会不会惊讶艺术神圣的火花触到了
读者——上帝一样的手指
倒空的世界适宜创造
创造读者本来就是
你和我们的一场聚会
从耳朵的波长到心灵的丝线
从智慧的双手到飞翔在灵魂上空
大理石广场上的鸽群
从你的双唇,他们的舌床到我们的咽喉
多少人在这个说谎的时代中越走越远
只有艺术能让人们重新回到不说谎的童年
那位思量再思量长久瞩望我们的吹号天使
那些石头与铁在暗处的较量,博弈
涌动的洋流朝拜海石湾晦暗的海床
燃烧的火山无视粗鲁的流火正吞咽下它的至亲
向太阳的殇子递上我们心中无邪的海岸
再把无边无沿的湛蓝,碧蓝,宝蓝
从我们的天空倾倒入海洋
美的事物只有艺术才配做它的子嗣
(荷尔德林:美,人性的美,神性的美,
她的第一个孩子是艺术。)
除了艺术其余都可以忽略不记
艺术呈现出可以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世界
是我们心中持续建构中的未来国度
无形、无物、无心、倒空、碎片化的世界
只有艺术才能把它们召唤到一统的序列
让一切皆有可能
太阳的帙卷正被月亮的阴影抬升
大地上正在返青的草原
正被天空中的羊群热吻
银河翻卷的波涛从天上
来到我们行走尘世的路上
使一些不可能之事成为可能
运河中的货船日夜不停地运送
一个又一个速成的城镇
“一个偏僻的小村子变成一个城市
一个大城市,里面产生不可言述的东西
它不断扩大,剥夺了我们心中的和平绿地”⑾
在古运河的驳岸上我们励志要远离
阴沉沉的河浜和铁石心肠的城市
相约去拥抱大理石雕琢后的英雄之心
期待中的未来者走向迎接你的水仙
饱含深情的风信子走向你的紫色天堂
龟背竹已经准备好一场春天的盛典
为你的到来墨兰献出我们的重生
高耸入云的大石就要被你
重新赋予一个人的心脏
曾经深情的斧劈刀琢是你在云石上
对佛罗伦萨和罗马悲愤的表达
艺术无论如何都与心灵有关
人与艺术互为辩证
凿、锤、刀是你的终身翻译
结果都指向今天——你与未来者的
一场倾心对话
我们粗略记录,以兹纪念
用诗行为你塑一尊雕像
一尊祷祝者的雕像耸立在
中国当代诗人心灵的广场
2021-2-5
注释:
①米开朗琪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又译"米开朗琪罗"(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末日审判》《大卫》《创世纪》《受难的基督》的作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雕塑家社会地位的提高是由他一人完成。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人文主义艺术思路,尊重个人主义和个性差异。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和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他得天独厚活到 89 岁,度过了 70 余年的艺术生涯,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戏剧般的效果和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人类的悲壮,他用艺术人生征服了后世。
②佛罗伦萨,米开朗琪罗的长眠之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也是米开朗琪罗艺术启蒙之地。
③小行星 3001 以米开朗琪罗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米开朗琪罗是人类天才、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他的光荣与成就属于全人类。罗曼•罗兰著有《米开朗琪罗传》。
④《创世纪》( 壁画 1510年 36.54×13.14米),藏于罗马梵提冈西斯廷教堂,是米开朗琪罗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的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屋顶创作的巨幅天顶画,为米开朗琪罗在绘画创作方面的最大杰作和代表作,人物多达300多人,作品场面宏大,人物刻画震撼人心,分成中央和左右两侧,即由“上帝创造世界”、“人间的堕落”、“不应有的牺牲”三部分组成,每幅场景都围绕着巨大的、各种形态坐着的裸体青年,壁画的两侧是生动的女巫、预言者和奴隶。整个画面气势磅礴,力度非凡,拱顶似以因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在颤抖。
⑤《哀悼基督》,米开朗琪罗的大理石雕塑作品,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伤痕,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身体如体操运动员一般细长,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左手略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细密的衣褶遮住了她厚实的双肩,面罩却衬托出姣美的面容。
米开朗琪罗于1475年3月6日诞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山城小镇卡普莱斯。1494年秋天,法国国王率军入侵意大利,逼近佛罗伦萨。米开朗琪罗只好离开家乡,到外地去谋生。待他回到家乡时,教皇联合佛罗伦萨旧贵族排挤积极进行宗教改革的主教萨伏那洛拉,并把他处以火刑,还将骨灰扔到河里。这一殉道事件深深地震动了米开朗琪罗:他感到萨伏那洛拉领导的运动是正确的,他提倡的真诚朴素的道德也是崇高的,他是一个同情人民群众的殉道者。于是,米开朗琪罗开始创作《哀悼基督》。他要把对萨伏那洛拉的深切悼念倾注到这个作品里。这个作品是依据《圣经》故事,表现基督从十字架上被卸下来后,圣母玛丽娅抱起儿子尸体时悲痛与哀悼的情景。
保护人罗伦佐•美第奇死后,米开朗琪罗失去了保护人,佛罗伦萨陷于一片混乱,23岁的米开朗琪罗深感故乡非久留之地,而赴威尼斯和波伦亚,后转道罗马寻找发展机会。在罗马到处林立的古代雕像,米开朗琪罗犹如走进巨大的古代艺术宝库。23岁的米开朗琪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 《哀悼基督》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琪罗名盖罗马,自多纳太罗之后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
⑥米开朗琪罗13岁就进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了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
⑦未来主义是20世纪初出现于意大利,随后流行于俄、法、英、德等国的一个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流派。意大利的马里奈蒂是未来主义的创始人和理论家,其论文《未来主义宣言》是这一流派诞生的标志。未来主义是西方流行的社会思潮,旨在根据人类以往的发展和科学知识来预言、预测未来社会发展的前景,以便控制和规划目前的进程,更好地适应未来。其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40年代,社会发展理论以政治发展为主,反映了对极权主义的恐惧和批判,代表人物有赫胥黎、奥威尔等;第二阶段是50年代和60年代,以讨论经济发展为主题,反映了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和60年代经济大发展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有加尔布雷斯、罗斯托和阿隆等;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后,以科技发展为基本格调,反映了对新技术革命与人类未来生活图景的反省,代表人物有罗马俱乐部的成员丹尼尔•贝尔、赫尔曼•卡恩、阿尔温•托夫勒、布热津斯基和奈斯比特等。
⑧《胜利者》,是米开朗琪罗以大卫的造型创造的一件极具自我象征意味的雕塑作品,现藏于佛罗伦萨国家美术馆。这是一个裸露的青年,生成美丽的躯体,低低的额上垂覆着卷曲的头发,昂昂地站着,他的膝盖踞曲在一个胡髭满面的囚人身上,囚人蜷伏着,头伸向前面,如一头牛。可是胜利者并不注视他。即在他的拳头将要击下去的一刹那,他停住了,满是沉郁之感的嘴巴和忧郁的目光转向别处去了。手臂折转去向着肩头,身子向后仰着:他不再要胜利,胜利使他厌恶。他已征服了,但亦被征服。
⑨由罗曼.罗兰《米开朗琪罗传》中的句子:“他不再要胜利,胜利使他厌恶。他已征服了,但亦被征服”转述而来。
⑩《末日的审判》,为米开朗琪罗祭坛画作品(1536-1541年作, 13.7×12.2米),现存梵蒂冈西斯廷教堂,是米开朗基罗61岁被教皇召到罗马,在25年前完成的《创世纪》天顶壁画下的祭坛壁面上绘制。《末日的审判》场面恢弘,人物众多,有400多个人物形象,分为天上、人间、地狱三个空间,画面中央是耶酥基督挥动着手臂,把右边负有罪孽的人们投进地狱,把左边善良的、遭到不幸的人们的灵魂带进天堂,表现了宗教的因果报应的思想,劝诫人们要扬善除恶。画面构成关系极为复杂,充满着悲壮的效果,而其表现风格已成为17世纪巴洛克艺术之典范。
⑾引自《里尔克与罗丹》一书中,里尔克写给莎乐美的信中句子的引用。
⑿米开朗琪罗逝世至此诗完成相隔4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