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岛诗歌:叙事游戏的奇幻冲动
诗人对感觉、感情、感知的感官物的存在,是最有敏识的。这样的话,诗人对感官物的存在等于就产生了一种经验本体论的承诺 ,这种承诺恰恰是在叙事的语言中实现的。从这个意义说,人类的文学形式大部分都属于诗性领域的叙事形式。例如诗句:
“支撑起一个画框
我跳进去
爬高探低
寻找最美好的水墨
我还有另一副
桃木的,古老,拥有神话的臂力
我用来追赶太阳
我不相信每天都只是同一个太阳
我不相信钢筋水泥的丛林
结不出桃花
每天我都在出发”( 和平岛《 大姐,借我一副拐杖》)
诗人对感官物的存在等于就产生了一种本体论的承诺 ,我认为,语言本身含有不可能的故事世界的待叙性,叙事因此成为人的思想生命中的基本功能。因为叙事总是含有感知、感情的叙述。既是不抒情的叙事也包含了感性成分的叙情。叙情属于亚抒情状态中的叙述感情的理性控制度,而不抒发感情的升华烈度。比如诗句:
“我还有另一副
桃木的,古老,拥有神话的臂力
我用来追赶太阳”
“拥有神话的臂力”这句带有洛夫印痕的句子,是想象与情感浸润过的夸张结合的典型句,它潜在地包含了诗人理性渲染过的亚情感,因此句子的感性力,是通过叙情的方式而不是写实的叙事的方式来表现。我发现,叙情是介于叙事与叙理之间的第三种叙述性。这类第三种叙述性容易淡化本体论承诺。人类的诗歌表达方式只能限制在叙事、叙理、叙情方式中。抒情只是叙情的极端化。不过,叙情是对事件的内心咏叙,也就是说,叙情在语言句法上,是对一个事件倾注了内心情绪力度的咏述。它比抒情稍逊,又比叙事灵动。为此,成功地运用叙情,等于成功地驾驭了叙事中抒情,或抒情中的叙事。析赏诗句:
“别同白云
比羽毛
谁更轻
而一旦遭遇其他修仙者
不是交流棍法的心得
就是退让出
闪电,在蜕变成天鹅之前
每一只丑小鸭
都必须烧掉
一身的鹅黄
而我至多把木棍递到你手里” ( 和平岛《学开车》)
诗句如果只是纯粹把开车的故事实写一番,就不可能创造出诗意的精神性存在。诗人创造的诗意点,正是借助超现实主义式的“闪电/在蜕变成天鹅之前”的句法结构中,完成了诗人在叙情中潜藏的事与情的双重咏述。这种咏述中带有心灵内部叙述出来的诗意的超验本体论色彩,而这种叙事只带有经验本体论的光谱。那么,要在经验中显示出超验的东西,只有非常独特的叙情诗中悟出。这方面洛夫的诗作有所涉及,但他并没有作出理性的升华。 试读诗句:
“听完了那人在既定河边钓云的故事
他便从水中走来
漂泊的年代
河到哪里去找它的两岸?
白日已尽
岸边的那排柳树并不怎么快乐而一些月光
浮贴在水面上
眼泪便开始在我们体内
涟漪起来
战争是一回事
不朽是另一回事”(洛夫《 剔牙》)
洛夫诗句“战争是一回事/不朽是另一回事”就是典型的叙情咏述。前句“河边钓云的故事”有东亚现代派诗的风格,因为抒情的弧度很小,在东方诗式的尾韵中深藏着微妙的西洋味。那就是叙事与叙理之间的具有现代风的第三种叙述性。诗人和平岛诗作中包含的叙情元素,脉络上与洛夫是同源的。貌似写故事,实质是叙情中寓于哲思。本质上沿革了中华诗学的精髓。试读:
“同时装下
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细节
甚至枯骨,腐烂,化尘埃
别轻易打开一部年轮
以免被束缚其中的野火与闪电射击” ( 和平岛《难得若大的一座森林博物馆》)
诗句“死亡的所有细节”是超验世界的事,经验是无法洞悉的。对死亡来说,绝对终止、虚无、不产生性与无规定性本身,就是一种规定。因为“死”在事实上是我亲历的、我切身的、我思的“死”,我们承不承认,它都会有一个纯我的“在”,与纯人的“思”两者关联中的第三个环节的规定。
“神奇啊湖水
纯净得令人清心
明目
润肺
洗涤并召唤出
灵魂
我打水
它打水的姿势实在让人不可思议的着迷” ( 和平岛《仙鹤》)
我从美学上思考, 理性的理性实在化,只有结合感性的实在化,才能够真正体现出理性的作用存在着。比如,诗歌艺术体中具有一种观念性的动感状态,我称为诗意波曲线,它会有一个波动的放散形成整体。
“你挥一挥衣袖
就把我送得好远好远啊
远到山穷水尽处
无论出岫还是入岫
都是艰难的抉择
冰川又更换了几回人间” ( 和平岛《新桃花源记》)
这首诗虽然在句子表层中把抒情氛围弱化到最低程度,但“你挥一挥衣袖/就把我送得好远好远啊”这种超现实的浪漫句格,还是暴露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情节。以致于形成了情节化的和谐思叙情逻辑链,让读者在感觉中有故事的演绎意味。因此,这类写法,本质上是叙情中隐含抒情的隐叙事。其实就是,思想在诗的感性界,获得一种符合艺术境界的外在。诗人和平岛对洛夫的诗学有精湛的继承技艺,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差异性的东西再发掘一下。我认为,艺术类型的边界,本质是定性的表现方式的质的边界,在艺术现象中,两种不同质的表现方式结合而产生的第三种质的表现方式,取决于心智引导的开拓维度。越界的艺术类型表现的心灵运思内容,只要是和外在客观现实界结合在一起的,也就基本上是适合心灵运思的基本规律。例如这首就体现出越界的开拓:
“在蓝天和云、雪之间
一字长龙阵
以某种巨大的文化断裂和天堑之假像
将我团团围困” ( 和平岛《露营地》)
诗的灵魂是“巨大的文化断裂和天堑之假像”这种观念事态“文化断裂”与场景写实“天堑之假像”统一结合的情节镶嵌形式 ,具有诗中套诗的互为镶嵌叙述,是诗人灵感叙事的高峰体验之物。同时,也真正体现出诗人的自创句法的语法诗学意义。这一点,与洛夫的诗有了明显的区分。“巨大的文化断裂和天堑之假像”不是把叙述事件表述为已知的事态,而是体现出话语建设的思想力高度。
我的诗学观是,只有主体性格完整的不受限的心灵才能驾驭叙事诗。主体个性的深度和广度界定了对思考的能动度。主体性格是对主体的自足化规定,它成为主体世界的个性化体系。主体性格充分发展才能引起对形式的冲动。就像诗句表现出的:
“我想我是迷路了
在Eremite Valley 谷底绕圈子
每一圈的中央都有一个小湖
每一处湖边都有一座小木屋
但无法抵达
兴许,所有的套路都只是诗人的幻境
兴许,肉体和灵魂
本来就怕对方
打破水前房的迷宫” ( 和平岛《小木屋》)
诗句让我想到,艺术的内在理性,只能化身在感性的外在环节中才是一种内在自为运动的外在。可见,理性离不开感性对理性的对立性互补与依赖。艺术的感性实在呈现的不同分化类型,实际上是心智在感受的变化中所创造的分化性,因为艺术类型也可以不分化。无论艺术类型做出分化或者做出不分化,艺术对象体都是一个自足化的整一。特别是,艺术对象体可以在分化的自足中,包含与他者部分的差异与交互性的关联、互相补充而成为整体。
这里,我特别定义诗的内在预建的方式:诗而上者,是在诗中虚置某种可能性;诗而中者,是在诗中开显某种可能性。诗而下者,是在诗中释义某种零可能性。这就像一个完整的诗歌宇宙,制约它的内在,是词化了的河流、天空和山脉,其性质是悟观而不是想象,那词的无穷竭,归之于显化的属性,源出于先天自为的属性。诗的诸境没有境。我们寓居在语言主宰的世界,那些大地与天堂,那时间的力量者,思想的大饕,那么多平庸或博大,那些先天源出的纯粹自悟,仅仅保留着的词的法则。正如诗句说的:
“真正的天使
从来都不需要翅膀
飞行就要有从上古神话中走出来的勇气” ( 和平岛《神交》)
诗的本质是情绪、想象、思想和形式,这四者虽然有血缘,但诗的思想性格,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是超越血统或反血统的。物质性的表象可遗传,精神性的表象则不可遗传。试读:
“就让所有的重力,空间,和时间的负重
由我一个背负吧
我是在替您分担
主啊
您由我组成” ( 和平岛《山》)
诗性会反抗美学的的指引,但又不得不从美学的路径上重走。这种规律让诗要完成的建设成为美学现在的样子。诗人会把美学当成诗的粮食来看待。诗人在把诗说清楚的基础上,再做出超验的突转与变化,是最高的美学智慧。诗人和平岛的诗学角度带有这种智慧的引导。
hepingdao: 20210905 22:05:25
@阿依古丽 非常感谢陈老师。最好的评论。能够让我看到另一个更纯粹的我,从另一个灵魂世界伸出手来拉我,进入更高更远的境界。够我慢慢用心琢磨很长时间,慢慢提升自己对诗学的领悟。认清自己是很难的,感谢陈老师的第三只眼睛。
陈老师是哲学家与诗歌理论大家,解读的方式精辟深刻准确到位,肯定了洛夫诗歌的元素,也提出差异性与越界的诗歌艺术创作的期许。洛夫先生对我影响巨大,特别是他在探索与尝试不同诗歌艺术技法上的勇气。我们面对的事物表像纷繁复杂,所对应的词的宇宙可以气象万千,如何在其中打造自己的诗歌王国呢?我正在努力探索中的,是物、我、神三者的关系。物对于我是现象,我对于我是向内的精神世界的观照,那么,我对于物也是现象,物对于物也应该有物自体的灵性世界,而物我之间的关联,就应该是形而上的灵魂层面的同一性,是神。“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这种想法的诗歌外化。
神用神力创造万物,被造物必有神性。那么,宇宙大爆炸之际,造物消耗了多少神力,残留在天堂的神力所剩几何。世界末日终将来临,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并解体,真的不可避免要走向寂灭吗。神并非赌徒,疯狂压上全部注码。也不是非理性的网络游戏者,一定留有后手。如果说,从无机物,有机的微生物,植物,动物,到人类的发展,是事物内在的神性的浓缩化与自我的提升。最终的目的,是否为了回收神性。可以这样说吗,本体的理型世界,沿着神性发展延伸,所投影的现象界,正是诗歌需要呈现并美化的,人乃万物之灵,生命需要能量维持,灵魂是否需要诗歌艺术的滋养,提升,和拯救?
是神通过诗在拯救人类,还是人类在拯救神,帮助神回收分散于万物的神力?植物以矿物为主食,动物以植物为主食,人类以动植物为主食,神呢,会不会以人类的灵魂为主食!毕竟,人的灵魂是神性最直接的体现啊。进食就是回归吗?回归就是人生全部的意义吗!
0 回复
20210905 01:09:01
👍👍🌹🌹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