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开端性区域(原创)
陈亚平,内空间意识哲学创始人,中国当代诗学-哲学派奠基人,语言空间美学理论家。主要论著有《意识内空间:显现方式之谜》、《意识的居间现象》、《语言空间美学-导论》、《过程文学论》等。
我预言,对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运思本身呈现出来的内在方式,是处在某个过程开启中,那种预设自建点上的,至少要碰到的是,思的运思范围内,常常有这个穿越灵魂性思想第二开端的先行结构,这一结构让思想有待于变成思的继续建造者,而不是一次性地呈现出对象。思想创作本身的结构,是从思想的开端中建立一个包括自身在内的无限连续空间,但开端本身没有先导点作为奠基,也没有内生的决断性依据来往前推导——这一内建的境域。所以说,思想对本身的发展,只能靠思想的过程性自我内建来运行,想靠思想本身的运思把思想引导到另一开端和另一环节,最终变成从思想中创造出来的发生性——这种历程的进行。当然,历程也可以说是一种内建性的自助变动。思想能不能从思想者的一种环思领域中得到相应的在显的显现呢?在这里,思想者不可能代替思想本身处于多点开启的不可测的不确定过程性空间体。思想本身要遇到的矛盾是,思想与思想内在上的融入,就开辟出一个更大的显身域,显身域占据着思想体在融入之后的第一点和发展的端点,而在这开启点和发展终端点所关联的状态中,有一个决定性的定向在引导,它形成了思想与思想内在间域上可以相互转换到对方剖面的唯一性。抛开前提地说,思想唯有在内在的建立中才能被思想建造出一个思想体,思想以显化者的方式创造出一个端域空间来展开自己所扩展的对立之域,无疑是思想的本质规律。我可以说,思想内建的某个思想体必然会以一种对立的、测现的方式,把思想体的空间统一在一个“一”的整体中,而这个对立和侧现面的整体领域,让一个内在与另一个内在能够统一结合在一起。
可是,显化不靠显化者来建立自己的内在成形性,内在成形性是一种持续保持新建性的自成状态,在这里,自成是自身给予开启、自身给予转换的间域之间的整个显化的过程体。海德格尔说的“第一开端与第二开端的相互‘传送’中被追问被思想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我说的那种自身开启、自身转换的两个空间的显有之域。显有总是从本源上开启的建域性创造力出发,然后再到达建域性本身开展出来的远方。我们在显化者中,总是能想到显化者何以能被变成一个对象的形式?它为什么能被显化成一个形态体或过程本身展示的“幅员”?但这个让形态体呈现出来的过程,以无限的有限显化方式完成了一个“一”的本质。问题是,显化者自身连续显化状态的产生,就是显化本身对自建者和自失者的统一结合的结果。这当中,显化以过程中自建出来的内生对立,获得了这个过程之所以能够被显现出来的原发生者,或者说,一个发生者在另一个区域中的重启者——那种发生者。不光人的显化是这样,连人对显化本身所做的认识的方式也是这样。但借此看,显化则是对一种“有”的唯一体现者,以“有”来预设有的本身扩展,这种必然性是“有”建立在显现化者中被显化,它产生了直接的移置而转变成对立的空间区域。因为,有本身和有的关联,构成了有的移置,移置是一个自成的对立本身的非现成性的东西,因此,自成是被有抽走了的有之转变。在此处,思想成了一个没有直接自在所固定的有的表象,思想因此是思的在,它思及出来的显化,是一个显化者显示出的在显的对象。可见,思有待于变成思的继续建造者,自为地形成了一个内在的原发的进程空间那种立足而敞身的特征。这个正是思想生成出思想连续体上的空间本质。思想的显化不是指定一个显化者的对立面,反倒是思想根据自己的立足点对自身的本质性预设做了决断,才有所谓思想的另一开端的内建性。这样的话,思想就成了显化者的显化,没有思想体这个显化者也就没有任何一点显化发生。显化本身的可显示性往往是从自身显化成外现形式——内建空间的领域中带有自己必然成形的可测性——这是一种本显性的成形。这种成形在完成过程中以空间的次序性而体现出时间的展开性。例如说,思想不能得到固定证明,是因为,思想的证明本身之所以有一个预设的起点和开启的准线,这就成了前提中的空间预建点,而这个预建不可能被高于预建的外力自由地所固定。反倒是,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过程性本身。过程本身不能占据一个固定建立的现身点,而是以“之间”的否定来成为新的不确定的“之间”的现此。但,“之间”又是被确定的一个环节,显化者就是这个环节的现身者。但这“之间”包含的开端本身,处于“此”和“彼”相互依存中不断做出新转换的关联链中的,这种关联链本身不能被超越,也不能被终止——这就是过程本身的永恒连续性。我敢说,任何一种思给予思本身的外现成形——那种在的东西,都是在对立的基础上做到的,是思本身自为化生的在……中——这个思的思出者和延续可思者。也可以说是,思可以外现出来的在的那个区域空间性。每一种思因此才可以这样以自身的继续不是的在,又继续保持着在的那个差异面。
我确切说,任何思想中的观念性内容本身里,是不是先天就有感性外貌的形式或形象的某个助因在奠基,如果观念性内容本身先天就有感性外貌的形式作为前提助因或成因,那观念性运思的内在过程,就可以看成是对感性外在物的主观性选择和自发地改变,这包括意识对自身做出的另一个意识在内。意识对自己的意识是意识本身内在赁借一种直觉展开、深入这种直觉让意识显得不能展现出直觉既超感性又超理性的状态。是什么原因让意识做到了可以对意识本身的另一些意识?这个,是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实在的可供意识本身运思出来的内在空间。
黑格尔说“精神的内在领域”,没有说出外现和返回二者伸展上的根据,最终是什么东西引起的。我因此要在这里断言:只有从心灵运思本身中开启出来,心灵运思把“精神的内在领域”从心灵空间维度上分成了内在和支配外在这两方面的维度,以无限运动的变化方式,形成了整个心灵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新阶段,那个空间层次上开启的层次本身所借助的自我深入的过程。可是,把心灵运思的一个空间作为一个阶段,往往是从内在作为一个更深的内在层次上来预想的。运思空间是用内在层次来创造新的内在层次,而内在层次自身又凭借一个自为自成的整体。但这个整体是变化的整体,因为变化作为了整体的统一性,所以是“一”。统一性之外是什么呢?如果是更大的统一性,本质上还是“一”。“一”没有成为“非一”,恰恰在于:它就是“非一”。
我负责的说,意识中的思想成形体,一旦往另一个对立的层次做更深入的超越,等于就是从思想超越那里设置了原发的起点,再由这个思想起点引发出一个跟随的接续到边界的思想拓展维度。本质上就是,以自己其中一个因素在内在上先决于不是自己而作为起点,再后发另外一个不是自己的因素。我要说,一切思想内观到的思与思的差别面,都不是处在经验限度中的,恰恰是思想内观那个自在之像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空间——矛盾产生的内空-间——智为的形。人们凭视觉外观到的影像事实,总是在肉体那种有限感觉范围内的,总是处在感官中的物理场间中,而思悟中内观到的思想序列化展显的虚像实体,总是处在意识自身内在自造出的某个碎片的无限定空间中。
没有内空间意识,我们就不能从内在做出反思思想本身处在的思想阶段和领域,甚至不能做出联想所占用的、想象所占用的任何场所。例如说,一个思想体通过运思内在的显现维度,本身就凭附在不定限的维度中,用内在呈现出新的内在发展,让前者变成后者的外在环境或层次。我因此可以说,心灵的内在中占有一个空间,就能够让内在变成一个人心灵感知到的形体环境,这种内在的形体不是眼见的物象投射在心灵的视野中,而是思想体预设在思想体本身中的开端、终点这样一个运思所开启出来的四维空间。从表现方式看,最符合思想体的方式是语言的心—物双重性统一的表现方式。心灵运思的归宿就是要从外在对象中,产生内在对象的一个显化环境,再从内在区域中显化另一处的内在区域,由此变成内在空间聚集起来的一个联合区域。心灵运思的内在总是要从内在限定序列中抽离出来而超越一内在本身的区域之外,建立一个差异展现的代替区域,这种代替区域的实体性总是从内在的运思中自启建立的。内在运思内容是没有感性经验成分的,但运思有些情况下要赁借的符号形式,和感性经验有些关联。心灵运思的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呢?我预言:意识的本质是产生内在开启的空间边界和对立的运动性。这种运动把心灵运思主体作为一个开启的对立的对象,因此整个运动是超越客体限制的。
心灵运思的发展是对整体性的发展,整体以普遍的一致性包含了各个特定部分的独立性,空洞的整体是不存在的,只有“一”的整体做到对各个特定部分的本质归纳。普遍一致性是从各个特定部分的内在区别中产生的同一的呈现性。因此,同一的呈现的共性与普遍一致的联系就是“一”和另一个“一”的联系,这两项“一”构成了整体的本质内涵。“一”为什么能使“一”成为整体?本身还是借助“一”在自我展开呈现。运思方式中的特定性就是运思从一个开端开启出来的节点,但这个节点,是包含了不是这个节点内容的自足的对立性质的内在部分。所以变成了一个开端可以内在地开启出开端本身的过渡性而过渡地发展出另一个对立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