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死亡為尺度的存在回應
——讀汪貴沿的詩《假如我離開,請不要相信》
我案頭有一本貴沿詩兄的詩集《柵欄內外遺落的文字》,大16K,310個頁碼,而《假如我離開,請不要相信》一詩排在這本詩集的第13頁。詩人的生活中發生了什麽事情?詩人內心經歷了一場怎樣的風暴?讓他如此高分貝地吼出了這首詩,而詩寫的參照尺度便是死亡,一度讓我匪夷所思,直到一次藉助酒精燃燒的力量誦讀這首詩時,我纔幡然明了。貴沿詩兄選擇死亡的尺度審視社會、人生、親情、友情,完成了這首堪稱重要的作品。現在看來,詩人在某些時候為選擇語調而做出的重要决定是多麽必要!
死亡是個體生命的終結,是存在中的時間和空間的戛然而止,是無邊的永無盡頭的黑暗,是虛無,也是上天對每一個人最公平的尺度,蕓蕓衆生,無論富貴還是貧窮,無論高貴還是卑賤,在死亡面前無一能逃脫它殘酷無情的收割。因此,自古以來,死亡書寫在詩歌中都有着無與倫比的強度和震懾人心的力量.西班牙詩人洛爾迦就是寫死亡的高手,那首絶世經典《伊.桑.梅西亞斯輓歌》,詩中的復句——二十九個“下午五點鐘”深刻在我們記憶中的死亡巨大的陰影。在死亡面前,人性的繁復和張力瞬間會被激發出來。死亡的尺度也可拉近現實與夢幻的距離。現實中的貴沿詩兄在渴望着什麽呢?
《假如我離開,請不要相信》,共十個章節,是一首較長的抒情詩,且自始至終氣脈貫通,表達淋漓盡致,音韻抑揚頓挫,音色粗獷豪放,詩人在假設中的死亡迷霧面前,一顆高貴的靈魂襢露無疑。面對死亡的尺度,詩人瞬間觸到了自己內心敏感的弦,詩句疾風暴雨般落在紙上,詩中多處重複使用“假如”、“如果”作為詩節起始的召喚音調,使詩人在詩中始終保持了一個在場的姿態,這是一個恰到好處的絶妙姿態!聽,這些表示不真實的、不是本來的、與“真”相對的假設關係的詞,使詩人與詩之間的確保持了一個恰到好處的距離,以至於詩人可以在一個更廣大的的時間和空間場域裏釋放自己的音響和速度、態度和思想,那些沉澱在詩人靈魂深處的感性表達和理性思辨也在詩中有了一個互相推動、彼此延伸強化的時機,給詩的深入運行創造了條件。在這個過程中,貴沿詩兄久居內心的陡峭語峰、青緑岩壁凸顯出來,那柔軟像海藻一樣漂泊動蕩的詩弦在高分貝的吼聲中瞬間嚮空間彌散:“假如我離開/請不要相信/請不要相信煤是黑的.......”煤是黑的,為什麽詩人告誡不要相信這“黑”呢?詩人接着寫道:“這陰暗潮濕的礦堆/點燃便是光明?點燃便是熱烈的火......”這裏的“煤”,指嚮卑微的個體和弱小的事物;這裏的“潮濕陰暗的礦堆”,指嚮卑微無助的群體和被日常遮蔽的世界。隱喻的譏諷,半個黑暗的夜晚為讀者降臨。因為小草的微不足道,我們能無視一片草原嗎?噢,當然不能!詩人以“光明”和“熱烈的火”回答了我們的疑惑,詩人對周遭世界的關照也躍然詩行。
第二詩節:“假如我離開/請不要相信/請不要相信天平是公正的/這籌碼與平衡的支點
/總會被人悄悄輕挪......”詩人在低音部上運行着他的詩思,在對“真”的辨認中,也有對歷史沉痛的反思和批判。在集權社會,拯救人們的不是那些想當然的肩負正義的人,那公正的籌碼正是被這無上的權利之手輕挪。難道不是嗎?中國文革期間慘遭迫害的文人志士,蘇聯斯大林時代遭受不公正迫害的詩人阿赫瑪托娃、帕斯捷爾納剋、曼德爾施塔姆和西班牙內戰時期遇害的傑出詩人加西亞.洛爾迦,這些歷史的創傷早已成了詩人們靈魂深處的痛,對歷史的清醒辨認和反思,是每一位有良知的詩人必修的功課。
第三詩節:“假如我離開/請不要相信/請不要相信鼕天是寒冷的/小動物們相擁而眠/哪一個的血管中/流淌的不是親情的歌......這個詩節中,詩人用“鼕天”和“小動物”兩個意象寓言一樣鋪墊詩思,以弦樂的方式娓娓道出生命作為至善的神聖性存在和親情的可貴。
第四詩節:“總之啊/對着這個世界/你們不要相信/不要相信那些文字/不要相信那些傳播/不要相信那些仇恨/就象霧霾之下不相信/城市被一張屍布的包裹.....”在這個詩節,詩人在與語言的較量中終於少時停頓,放慢節拍,以低音弦傾述的方式在詩與讀者間搭建一座思辨的橋梁,將讀者引渡至自己的情懷深處,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詩的意義在多大程度上取决於它的音響、速度、詞藻、頻繁出現的語法停頓和詩意運動的強度。
第五詩節是一個傾註着詩人內心陽光、明亮歡快的段落,詩人道出的,也正是我想說的,那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吧!“當然對這個世界/你們也必須要相信/你們要相信陽光的溫度/你們要相信時間的脈博/你們要相信親情友情和善良/你們要相信夜晚之後的黎明/會將所有的謎底撕破......”
海德格爾說:“語言的本質絶非意味所窮盡,語言也絶不僅僅是某種符號和密碼,因為語言是存在之傢,所以我們是不斷地穿行於這個傢中而通達存在者的。”海德格爾在這裏所說的“傢”即是語言。一個語言的高手,不但能夠呼喚讀者長久地在他語言的傢中居住,讓讀者聽明白一段長笛或低音薩剋斯旋律,也會讓讀者在他塵世之手創造出的人生交響中流連忘返。這首詩的第六、七、八詩節,就是這首壯闊的詩篇中的交響樂,音符中有塵世的煙火味兒,有鮮活的生命溫度,有詩人的慈悲,有貫穿在詩人生命長河中的親情、愛情、友情,在語言跳躍的旋律中,詩人高貴的慈悲回響在詩篇的尾音中間,詩人在詩中得以新生。
第九詩節正如大河的入海口,我們眼前開闊起來。這是一個精彩的詩節,詩人用“水”、“淚滴”、“雲朵”、“雪峰、冰峰”這些物理形態迥異但本質同屬水的意嚮烘托“洶涌澎湃”的詩之氣象,詩句的音量持續放大,在生命寓言的引領下,大河期待的地方,也正是讀者窮盡跋涉渴望抵達的地方,正如第十詩節中詩人所說:“你們要堅信這河的國度/將來都會由海洋來述說”。
2017-12-7
附:假如我離開,請不要相信
作者:汪貴沿
假如我離開
請不要相信
請不要相信煤是黑色的
這陰暗潮濕的礦堆
點燃便是光明
點燃便是熱烈的火
假如我離開
請不要相信
請不要相信天平是公正的
這籌碼與平衡的支點
總會被人悄悄輕挪
假如我離開
請不要相信
請不要相信鼕天是寒冷的
小動物們相擁而眠
哪一個的血管中
流淌的不是親情的歌
總之啊
對着這個世界
你們不要相信
不要相信那些文字
不要相信那些傳播
不要相信那些仇恨
就象霧霾之下不相信
城市被一張屍布的包裹
當然對這個世界
你們也必須要相信
你們要相信陽光的溫度
你們要相信時間的脈博
你們要相信親情友情和善良
你們要相信夜晚之後的黎明
會將所有的謎底撕破
如果你是我的愛人
你就把我看作早落的樹葉
你也要盡快堅強成樹
好讓我放心地離開
如今,我衹能在空中
劃過長長的嘆息
作為對你未來的牽挂
作為對你生活最後的撫摸
如果你是我的兒子
你就把我看作不該出現的墳
墓
你要先用它埋掉你的無助
你的痛苦你的怨忿
在這墳堆裏留一腔正氣和愛
再讓它開放成你人生的花朵
如果你是我的兄弟
你就把我看成一支早點的香
我們這香爐是有血有汗有義
的傢
兄弟間毎一段情都是燃燒
兄弟間每一顆心都可以過火
在這傢裏我是早走的大哥
假如我離開
你們應該堅信
堅信我的名字是水
堅信我噙在眼中是淚滴
堅信我升在天空是雲朵
堅信我站立是雪峰冰峰
堅信我躺下
就是洶涌澎湃的大河
你們要堅信這河的國度
將來都會由海洋來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