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俊看羽 人俊看心
——读杨诗斌诗《白鹭》
一只白鹭立在
距我只有二米左右的路边
引颈凝望的身姿仿佛一件
洁白光滑的瓷器
这是我在湖堤上散步时突然发现的
此刻,我的心是空着的
此刻,我不敢向前挪动半步
此刻,这只白鹭是胆大的
而我是胆小的
害怕它突然起飞我会被瞬间
打碎
——《白鹭》
意象描写是诗人的高超本领,诗的意境可谓为诗之灵魂。正如古罗马时期新柏拉图派创始人普洛丁所说:“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像太阳,它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心灵,也就不能深刻地感知大自然中的真善美。“一只白鹭立在,距我只有二米左右的路边。”一开头诗人就抓住白鹭的特性,用“立”表现其优雅的神韵,栩栩如生地描写了白鹭悠然立于湖畔萋萋草海的优美姿态。“距我只有二米左右,”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纯洁善良之品格。通常情况下,白鹭不可能离人这么近,因为白鹭的警惕性是极高的,对周围环境的反映是极其敏感的。那为什么离我“只有二米左右,”白鹭却岿然不动、泰然处之呢?崇高者敬仰崇高,善良者追求善良,纯洁者珍爱纯洁,美丽者固守美丽。正因为在“我”身上没有一丝伤害白鹭的迹象,所以白鹭不怕我故没有起飞。诗人采用暗示的手法,明写白鹭处险不惊、镇定自若的神情,暗写诗人热爱自然、珍惜美丽的大爱情怀。
只要通过灵魂洞察事物,我们就会感受和领略到美好的景物、崇高的生命。诗人用“洁白光滑的瓷器”作比,对白鹭晶莹灵秀、光鲜洁白、纯洁高雅的灵性作了进一步描摹。通过对白鹭形态与神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追求真善,崇尚美丽的精神品质。言简意赅,一个生动的比喻,给我们创设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湖光一幅画,人在画中行。人人心中都有一片葱绿的大自然之梦,由于日常烦乱琐碎的生活,遮蔽了它的光彩。当你走进大自然,你会从心灵深处听到大自然的召唤。那淳朴俊逸、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正是你心中渴望已久的梦。“这是我在湖堤上散步时突然发现的。”通过描写诗人内心的感受,从而赞美玉立于萋萋草滩的白鹭清丽优雅之美。“突然发现,”是惊喜,也是忧伤。描写诗人因为多少年来不曾见过,连做梦也不敢想的洁白光滑仿佛瓷器的白鹭突然出现在眼前,睹物生情、万千感慨,喜从天降、悲从中来的难以抑制的心情。
接着,诗人通过心理描写,暗示了长久以来,人们为了满足各种各样不断膨胀的欲望,不顾一切地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夺,使生灵万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像白鹭之类自古与人为友,伴随人类、不断修葺着生态环境的禽鸟,为了躲避追捕、躲避污染,为了寻觅栖居之地,逃离又逃离,迁徙再迁徙,只好远离人类的尴尬与无奈。
只有用心灵去体验,才能使每一根神经引起强烈的振颤和反应。“此刻,我的心是空着的。”多少年来,诗人一直在苦苦找寻,一直在默默搜寻,一直在执着追求;多少年来,诗人多少次来到湖畔,多少次路经草滩,可是,从未遇见这般夺目耀眼,这般高洁诱人的白鹭。眼下,天使般的白鹭突然出现在面前,一颗久久悬于半空、长期积存痛苦,充满忧郁、充满惆怅的心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压在心里的愤懑彻底消除了,故觉得心际是空的。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自我洗礼、自我净化、自我鞭策,是有良心的诗人和作家的真实表白。“此刻,我的心是空着的。”表达了诗人由于美之力量的感染、美之力量的冲击、美之神韵的震撼心灵得以重生的深刻感受。
“此刻,我不敢向前挪动半步。”是自省、是自警,同时也是警示和警世。警示世人珍惜美好、珍惜机缘,珍惜一切来之不易的可遇而不可求的至真与至美。面对着天使般动人的白鹭,怕只怕因为不慎的举止而惊动了它。即便是半步也有可能惊起白鹭,哪里还忍心向前挪动。表明了诗人对象征美好事物——白鹭的膜拜。
“此刻,这只白鹭是胆大的,而我是胆小的。”诗人将“我”与白鹭此刻的心理作对比,原本胆小的白鹭一下子胆大起来,是因为白鹭感觉“我”对它倍加珍惜的良善之举;而原本胆大的“我”一下子变得胆小了,是因为“我”珍视白鹭、尊崇白鹭。
一切美好的行为源于一颗纯洁善良的心。为了不让白鹭受到惊吓,“我”小心翼翼地站在相距二米的草地静静地欣赏着、阅读着,这种高度自觉的行为来自对美的渴望、对美的向往、对美的执着与追求。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里,如果各行各业多一些像诗人这样重视立德、修身,能够“问过则喜”,“从善如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躬行实践”,“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宁静致远、遵道尚德,恪守人生价值和意义。那么,对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害怕它突然起飞我会被瞬间,打碎。”“害怕”,描写诗人此时的忧虑之心境。因为“白鹭”已成为我魂灵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白鹭起飞了,我将失去美好的一切。“打碎”,则描写了诗人极度沉重的心情。“打碎”是最可怕的,也是我最不希望的。打碎了,美好的一切将不复存在。美好的一切不复存在了,一生追求真善的诗人,拿什么来慰藉其虚空的心际?美好的一切不复存在了,一生致力于发现美、创造美,不断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的诗人,怎么能安然于世,立命安身啊?用“打碎”作结,发人深省,意味深长。她起飞,我就将打碎。如果她不是我的灵肉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那么,怎么会碎的是我,而不是她呢?诗眼“打碎”,是警示,也是警世!
诗不仅是语言的花朵,而且是思想的果实。诗的创作过程既是提炼语言的过程,也是凝炼思想、锻造品质的过程,更是再生灵魂的过程。诗的语言不仅要求美,而且富含情感、富含思想。思想是灵魂,思想的表现贵在含蓄,贵在深刻。诗人借创设美的意境来表达其心、其情、其哲思。
众所周知,诗人和作家的使命是为诗歌呕心,为文学立命。通过审慎而仔细的观察、提炼、加工,不断地审视美、发现美、创造美。将人人心中“有”的东西,用家家笔下“无”的技巧,把一切真善和美好的东西奉献给人们。“作为灵魂的镜子,诗歌忠实地再现了一个人对世界表达的渴望,并展示一个人的勇气,智慧和想象力。做一个诗人,要让诗回到当下,回到我们的目光所抵达的地方。”(陈衍强)“一切文学艺术的艺术魅力,首先是思想的魅力。这是因为,思想是一切文学艺术的灵魂。平庸的作品之所以平庸,首先是思想的平庸。”(谢克强)因此,这首短诗是诗人捕捉了一个微小但极富情趣的画面,紧扣心理活动的过程进行描写。从生活的具象出发,又超越了生活具象本身,象征性地表现了诗人从具象的生活中感悟的一些深层次的思考。这种诗意的象征,不仅可以给人以审美愉悦,而且能从中获得一些耐人琢磨、给人启迪的东西。
小诗《白鹭》,百字为之;以小见大,匠心独运。其诗最大特点在于心理描写。诗人把大量的笔墨花在自身的心理描写上,通过心理描写反衬白鹭洁白光鲜丽质的同时,又突出了诗人热爱自然、崇尚美丽、追求真善的精神境界。而对白鹭的描写则减省笔墨,仅用了一个动词“立”字,一个 “仿佛一件洁白光滑的瓷器”的恰切比喻,勾画出诗人心中独一无二的白鹭。
“鸟俊看羽,人俊看心。”发表于《诗刊》2014年6月号下半月刊的杨诗斌诗《白鹭》,为《湖畔》(外三首)之二。细品《白鹭》犹如咀嚼橄榄,回味无穷。一只玉立于青青草海的白鹭,一位痴迷于亭亭白鹭的诗人,不是在身后,就是在眼前。
2014年7月10日
和克纯,纳西族,(1957.3—),丽江石鼓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