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詩觀

作者 : 白水

不為詩而詩

創作感悟:

一、不為詩而詩,寫自己真正想寫的東西。

有時,一些詩意的斷句會從腦海悄然浮現,有種不吐令人不快的感覺,這種時候,通常會隨手抓一張破紙,再找一支筆,把這些句子草草記錄下來。或許這就是所謂靈感或詩眼。但我相信,這種浮現,並不是一時興起,而是自己在潛意識中長久思索的結果。如果時間和其他各種條件成熟, 便會去豐滿、充實這些閃念,創作一首詩歌。

可能個人寫作習慣比較遵從本真,我以為,真善美,真為先,不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為寫詩而寫作,對我比較難。常言說:“要打動別人,首先要打動自己。”不是發自內心,連自己都不能打動的作品,怎樣打動讀者?

 

二、厚積薄發

個人認為“詩歌是攝影,不是描紅。“詩歌是對瞬間靈感的捕捉,而不是照模子填空。但這個瞬間靈感並不等於瞬間的思索,而是許多觀察、許多思考的在內心深處沉澱已久的噴發。比如,我們常去安大略湖畔,看水鳥,看藍天,看冰雪、看沙灘。久而久之,一閉眼,就浮現如火如荼的晚霞、悠哉遊哉的天鵝,某個瞬間,你看見一隻銀白的海鷗闖入血紅的落日,對!就是它,你按下快門,定格。此刻,你腦海中閃現的是什麽?飛蛾撲火?或是一種不惜代價的對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什麽?每個人又有不同,或是詩與遠方,或是我們的移民心路。WHATWEVER,每個人有個人對理想的定義。

 

三、惜墨如金,推陳出新

記得年輕時友人常嘲笑詩人,掉片樹葉都會砸腳趾頭,天上下雨恨不得陪着落淚。雖然說的有些誇張,但也說明愛詩之人,相當一部分人比較敏感。不知別人怎樣,自己常常會對身邊的一些事物有所觸動,順手寫一些長短句。過去,會較快把這些長短句發出去,近10年, 多數時間寫完後會沉澱一段日子 。一方面審視其內涵,二來會有一些文字上的斟酌。 感覺不滿意的就不發。所以我的小包裏有一堆寫着短句的紙片。可以這麽說,發出去的作品不足草稿的1/5。盡量不發類似作品,讀者不是你情感發泄的收納盒,註重作品創新。 

同時要註重作品煉字煉句煉篇, 舊體詩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文學瑰寶,深感無論寫舊體還是新詩,多讀些舊體詩,或抽空寫寫舊體詩,對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會有很大的幫助。 

 

四、詩在詩外

比較認可詩在詩外的理念。我不認為好的詩歌僅僅在文字駕馭能力,更多的在於內心的善良,對弱者的同情,對英雄的敬佩、對美好的最求、對名利的淡泊、對責任的擔當等等優良品質,才能更為真實的感受生活,理解他人。看見花朵的美好、看見鳥兒的自由、看見需要我們為之留墨的弱勢群體、看見我們為之吶喊的世間不公、看見值得我們喜怒笑駡的所見所聞。同時,我們需要多一些充實我們的知識,天地聲、文史哲,不斷提高自己。所謂會當凌絶頂,一覽衆山小。自己站在山腳下,如何打開眼界,心胸衹容的下針尖,怎麽寫的出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但我想說的一點是,文字駕馭也非常重要,因為它就像一條船,去裝載我們要表述的東西,如果是一條破船,漏船,後果可想而知。或者說,文字就像衣飾,能否恰如其分的表現你想說的話,就要看文字駕馭的能力了。但我們的詩文內涵,卻是船中的貨物,是穿衣服、佩飾品的人。貨不好,人不美,其結果猜想也難盡人意。 

白水 Bai Shui   加拿大 Canada   現代加拿大  

白水

白水

作者簡介

北美華人文學社副社長,加拿大華語詩人協會秘書長,楓之聲傳媒副社長。曾擔任前三屆國際大雅風文學奬詩歌初評組組長。曾與友人共同創辦《北美楓》純文學紙刊,現任《北美楓》微刊副主編。白水自幼習詩,其詩歌、散文在中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多傢報刊、雜志、及書刊發表。所著《遠輪•詩集》與《遠輪•文集》被中國國傢圖書館,加拿大國傢圖書及檔案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鄭裕彤東亞圖書館,北大、清華、復旦、澳門科技大、香港大學、臺灣漢學研究中心等四十余家圖書館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