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家新
王家新近作 | 漫游集(一)
在昌耀的诗中
1、 在昌耀的诗中
在昌耀的诗中,句子后面的
句号,接连降落。有时也像一个铜环
紧栓住一头发情的牦牛。
以这个句号,万古与刹那与他内心的
火成岩挤压在一起,
并露出一抹婴儿的微笑。
也爱用排比句,长句,最后还是那个句号,
而那个穿过了火焰山的托钵僧,
带着“被抽筋似的快意”,又向前
“趔趄了半步。”
2、 在昌耀后期的诗中
天色未明,依然是那座屋脊。
青藏高原弯弓般的形体何以变成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
这是一个痛楚的谜。
失落的鎏金宝瓶。扼腕者。
哈拉库图之夜的灌溉。
拂晓,当山垴如巨灵腋下的首级,
他肩负犁铧走过去,但又与
山坡上那个穿长衫的拿撒勒人错过,
这同样是一个谜。
2020.9.21
在一个雨雾飘散的秋晨……
在一个雨雾飘散的秋晨,在青海佑宁寺,
我看见一位年轻的
身披深红色僧袍的阿卡,绕着
寺院前的那棵菩提树
一遍遍,扫着落叶……
我听着那扫帚的沙沙声。
我们好像是穿过了千里万里的黄沙天,
碰巧来到那里。
我走上前。我不说“谢谢”,我说“谢谢你”。
而现在,在北京,在这雨雾聚拢的早晨,
我再次醒来。
我听着滴水声,
我又听到那扫地的沙沙声……
好像这一次我是真正醒来。
好像那来自一棵繁茂大树的青黄落叶
还在不断地
为我飘下、飘下……
2020.9.23
郁达夫故居前
初秋,你故乡的桂花树香气正浓
我再次从你的旧居前走过
富春江仍从你的笔下日夜流过
拨开岸柳,江面更开阔了
人们为你塑像,而那是一个十六岁少年
远行前望故乡最后一眼
他再也没有归来,在异国与他乡
在最后倒于苏门答腊的丛林前
但你仍坐在这里,任门前的拖船来往
静静航行于另外的时间
(2020.9.28)
访黄公望富春山隐居地
——给蒋立波、茱萸、赵俊
竹林青翠,夹杂着几株橙黄色树干
不知是何树
山溪时而消失
时而从沙石河床下渗出
我们结伴而行,四个欢悦的
“现代汉语”诗人
似有人与我们在山道上擦肩而过
但什么也没有
总是如此,有人登高察看山脉
有人在谷底一意潜行
有人与故国最后泪别,更多的人
寻隐者不遇
山梨是苦涩的,咬一口
你才知道什么叫成熟
山水是高远的,以一生的血汗
我们也未必能把它洗出
一棵桂花树
——给李志军博士
一位俄国流亡诗人曾说犹太教
就像“一滴充满了整个房间的香”,
推开汝州风穴寺书院的柴扉
当一阵桂花树的香气袭来
我想起了这句话。
竹林小径。初秋凋残的荷池。
三亩地的废园。掩映在荒草杂树中的
惟一的一棵桂花树。
(你用手指给我看)
如墨的山色。一阵微风。
似乎整个世界只有这一棵桂花树。
我们在月夜里漫步,那暗香一直跟着我们
如一缕游魂
直至风穴寺的陡峭山门。
你谈及处世的艰难,谈到你多年的追求,
谈着甚至连你的亲朋也难以理解的
放弃和自由。
不错,这一切也来自于山下的那棵树,
而它的苦涩和流动的芳香
也就是我们惟一的宗教。
(2020.9.29)
(转自三槐堂上海书简公众号)
王家新
王家新,中国当代诗人,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高中毕业后下放劳动,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先后出版诗集、诗歌批评、诗论随笔、译诗集四十种,并编选出版有多部中外现当代诗选,其全部写作被视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启示录”(吴晓东语)。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发表和出版,多次应邀参加国际诗歌节和文学交流活动,在国外一些大学讲学、做驻校诗人。曾获多种国内外诗歌奖、诗学批评奖和翻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