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甫 | 有翅膀的文字
一
我常常覺得,文字是有翅膀的。
小時候沒有書讀。尋尋覓覓找到一本書,每當忘乎所以之時,就仿佛是跟着書上的文字,一次次凌空飛翔。那些文字,帶我從瓦崗塞到梁山泊,從太虛空境的青埂山下到西天取經的漫漫長路。更有那些從未聽過、更不可能到過的異鄉他國……在那些有書讀的幸福時刻,我懂得了,好的文字,是可以帶領一個人飛翔的文字。
我面前是楊偉利的書稿,這位女作者的名字,與我國第一個飛嚮太空的航天員很接近。很堅強的一個名字,是不是?我看過她在作傢出版社出的《穿越黃昏小巷》,此作是她的又一部集子。
一個小女子,幼年離開父母,跟姥姥生活在鄉下。十四參加工作,歷經復雜的職業生涯,每一步走來都是很不容易的。那是怎樣的煙熏火燎、坎坷艱辛的路途呢?
可是,楊偉利的文字,卻聽不到呻吟。她在寫作中體悟、檢視過去的歲月,講術童年歲月的孤獨和溫馨,講術對離異親人糾結的情感,講述對周遭鄉鄰無法釋懷的記憶。我註意到,她文章中有一個特別的詞語叫“細篩”。說的是一位鄉村長輩教導女孩子要“過細篩”意指女孩子要愛惜、精緻自己。我感覺,楊偉利的寫作過程也像“過細篩”,她在一篇篇文章中淘洗着日子的泥沙,留下了生活的雲母、貝殼、片光吉羽。這樣的文字,讓楊偉利從具象的、瑣碎的、泥沙俱下的生活中抽離出來。在文學的天空飛翔。
二
我一直認為,一個作傢的語言行走方式不是文字本身,它是一種視角,與她的人生經歷和世界觀、思維方式緊密相聯。在這個意義上說,楊偉利的文字是主觀的,純個人化的,是意識的抽身之外,仿佛是從空中俯瞰大地,就像長在時光樹葉上的第三衹眼睛。
這就要說到“感覺”了。有沒有文學“感覺”,這幾乎是一個作傢的先天了。通過她的文字可以看出,楊偉利的文學感覺很好。她的生命體驗通過獨有的文字形態表達出來,就顯現出了與衆不同的意藴和個性色彩。如:在《鼕日陽光下的父親》中,她開筆寫到:“對父親的記憶,像珍珠,少而又少,是一粒一粒的。”這開篇的文字是多麽好啊!首先,這是過來式的,是俯視的,是對人生歲月的大穿越。可以看出,正因為短暫,纔如此珍貴。正因為缺失,纔是“一粒一粒的。”這裏邊埋藏着一個小女孩兒童年裏的呼喊,埋藏着陷在日子裏的怨恨與不捨,以及歲月磨損後的原宥……如:在《花祭》中,楊偉利把少女的初潮用花的形狀來表達:“花開了,我卻毫無準備……”而後,“花”開“花”謝,由此延深到姥姥、母親、女兒三代女性的命運。首先這是女性獨有的一種表達方式,選取的又是一種純個性化的角度,與生命體緊密相聯的,時光與愛意深浸在文字的字裏行間。
文字是人生的一面鏡子,在時間中,楊偉利一直用文字給自我照鏡子。像這樣極具個性化的表述方式,可以說,在楊偉利的散文裏比比皆是。如《焦渴的午後以及夜晚》,以蟈蟈的死亡暗喻人生的“心獄”。如《水事》以幹旱的水庫暗喻精神的“幹涸”……是字背有字的。
三
散文是以情動人的。
在楊偉利的文字裏,我讀到了兩個字:“呼喚”。
帶着絲絲縷縷的憂傷,她的“呼喚”是女性特有的,詩化的,充滿愛意的,她呼喚的是人類的善意和真情。
在下雪的日子裏,她以“酒”呼喚;在西去的列車上,她以一個小姑娘溫柔的眼神呼喚;在姥姥的小院裏,她以“樹”的思念在呼喚;在父親出走的日子裏,她以猜“圓”猜“方”來呼喚……楊偉利的文字裏彌漫着淡淡的憂傷和詩意。在她的文字裏,情感演變了一種低聲呼喚,她在呼喚親情,同時也在喚醒自己。無論是姥姥小院裏的一棵樹,還是大西北的黃土地,火車上的小女孩,一花一草一情一景都能激發出她內心對愛意和親情的渴望,這渴望久藏在她內心深處,在寫作中得到宣泄。也可以說,她的寫作是一次次“療傷”和“治愈”的過程。
楊偉利乘着自己的文字起飛,這就像一個“我”在高空俯視另一個“我”。她的表達,是現代女性個性化的表達。女性意識在楊偉利的文字中顯得極為鮮明。特別讓人驚訝的是,從中原腹地深處走出來的楊偉利,作品呈現出一種與衆不同的現代意識,或者也可以稱之為“第三衹眼睛”。這裏面有叛逆也有超越,有呼喚也有檢索,有回溯也有懺釋,有具象細節也有抽象的人生思考。比如,她能嗅到陽光裏的“黴味”,比如,她能聽到“露珠”在尖叫,比如,她會給“發卡”做一次“祭祀”。比如,她會留意遺忘在抽屜裏的一張便箋……這一枝一葉,在《胭脂黃昏》《西北札記》《能飲一杯無》《在外婆膝下的日子》《風景區裏的小村莊》《白事》《大雜院兒裏的藝術人生》中都有精彩獨到的描寫。
楊偉利的文字是長出了翅膀的文字,雖然這翅膀的羽翼還不夠寬廣。她憑藉文學,為自己開啓了一條人生航綫。文學的翅膀引領她掙脫了具象生活的羈絆,在幹渴的生活沙漠裏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當然,對一個作傢而言,楊偉利未來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寫下這些文字 ,是期望她越走越好,以她獨有的女性視角起飛,在更廣阔的世界中翺翔。
李佩甫,中國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作協主席,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傢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著有長篇小說《李氏傢族第十七代玄孫》《金屋》《城市白皮書》《羊的門》《城的燈》《李氏傢族》《生命册》《羊的門》《等等靈魂》《生命册》等,部分作品翻譯到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傢。2015年8月16日長篇小說《生命册》獲第九屆茅盾文學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