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的湖南故乡情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角色
阅读:110114
2020-08-14 10:08:25
△李泽厚
文丨陈望衡
李泽厚,湖南长沙人,著名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主要作品有《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等。
1. 心心念念常在家乡
听说正在美国的李泽厚老师腰摔伤了,当下正是疫情严重的时候,很是担心。7月16日,与李老师联系上了,我给他介绍一种治腰的药,并发了一张药瓶的照片。
李老师回答:“谢谢,目前网购不一定能买到。想你一切都好,与湖南联系还多吧!”
我心一酸,九十高龄的李老师一直在想念他的家乡湖南!
记得2013年,我趁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特意去科罗拉多州看望李泽厚老师。李老师也向我问起了湖南,他很关心湖南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
这次,想不到李泽厚老师话题一转,又转到湖南上来了。
我马上回道:“湖南,常回去的。真想陪您再去长沙看看您爸爸的墓,去宁乡看看您外婆的村,再坐坐您中学坐过的座位,陪您在田埂上走走,与乡亲聊聊天。”李老师说:“谢谢!”
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到39年前。我与李泽厚老师一时都沉默了。
2. 悠悠游子意,依依桑梓情
那是1981年,大概是5月。湖南省美学学会成立,湖南省社科联邀请李泽厚老师出席成立大会,并给湖南省文化界、学术界做学术报告。我作为湖南省美学学会的筹备人,具体安排李老师在湖南的活动。
我记得李泽厚老师在长沙工人文化宫做的学术报告,题目是《什么是美学》。偌大的工人文化宫大厅坐满了人,还有不少人在厅的后面及靠墙处站着。很多人其实并不在意美学,而是慕名而来。李老师在思想史、美学史等领域的声望如日中天,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几乎没有不知道李泽厚的。
李泽厚老师是提前几天到达长沙的。他说要去寻寻父亲的墓,但墓在哪里,他一直不知道。长沙南郊黎托中学一位老师带我们一起来到一处农田。农田中有一块杂草丛生的小林地,那位老师指着一个稍稍隆起的土堆说,就是这里。李老师激动起来,泪水弥漫着眼眶。他蹲下,喃喃地说着话,说给他父亲听。
李泽厚老师的父亲是邮政局的职员,病逝在外省的任所,他的妈妈领着子女回到宁乡娘家,在当地教小学,养育儿女。李老师的少年是在宁乡乡下度过的。
工人文化宫的讲演完毕,我就陪李老师去外地走走,计划是去岳阳。
那天天气不错,小车驶出长沙直奔岳阳。但车行一小时后,李泽厚老师跟我说,其实,他最想去的是宁乡外婆的村子。于是,我们的车倒转头来,向着宁乡方向前进。途中经过一个学校,李泽厚老师说,这是他上初中的靳江中学。我马上说,停停,去看看吧。正逢放农忙假,学校空荡荡的,看门的大爷让我们自由出入。李老师领着我们来到一间教室,走到中间靠左的一个座位说:“当年我就坐在这里。”李老师在这个座位上坐了一会儿。回到车上,李老师说,这所学校留下他一段难忘的少年岁月。
虽然离开家乡有些日子了,李泽厚老师对于外婆的村子印象清晰,我们基本上没有迷路,就顺利地找到了这个村庄。
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前是一湾清水,周围是农田,时当五月,绿油油的一片,煞是可爱。村中,不多的几栋农舍掩映在小树林之中。我们在村口停车,李老师让我与司机等他,他一个人走进村子,又在田埂上踱步,四处观望,似乎在寻找儿时的记忆。就在田埂上,他遇上熟人了,看样子是发小。他们亲热地交谈着,那位发小邀请李老师进家坐坐,李老师说,今天还要去别的地方,下次吧。
车子离开了小村庄,李老师目光有些迷惘,似乎在沉思什么。我问:“村里还有亲人吗?”他摇摇头。我说:“那看什么呢?”李老师说:“你不懂,等你到了五十岁,也许就懂了!”李老师说此话时,望着前方,神情有些严肃。
的确,那时的我是不懂李泽厚老师这份情感的。现在,像李老师一样,我也离开湖南客居他乡了。我当然懂了,李老师的那份情感就是乡情啊!
3. 沉甸甸又暖融融的那份情
乡情很难定义,也很难分析,就是那样一份情,沉甸甸的,又暖融融的!
此情可以体现在亲人身上,熟人身上,也可以体现在陌生人身上,它与是不是亲人似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有着必然联系的是那块土地,是土地上的泥土、流水、鱼虾、树木、小草、庄稼、家畜,还有天空、云彩,风语……
我想起了1987年我请李泽厚老师为我的一本书所写的序。此时李老师在新加坡做研究工作,他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道:“此地新绿常年,花红到处,生活优裕,工作顺手;但奇怪的是,尽管全家在此,故土之思却并不减却。原来以为全家来此,不会再想家,不料大谬不然。且不说多年故旧、年轻好友,且不说湘水麓山、汉家城郭,就是北地风沙,小楼寒舍,对我也是极大的诱惑与怀恋。难道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特征、效力或效用吗?这是应该‘踏破’、扔弃的‘非现代’的落后意识或‘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这怀恋中有苦涩和酸甜,是那样一种难受的深沉滋味。”
李老师在这里畅抒了他的故土情怀。他想念他个体生命的出生地——“湘水麓山”,也想念他所属的中华民族的生育地——“汉家城郭”。他的足迹所到,不论是“北地风沙”,还是“小楼寒舍”,只要在中华大地上,都是家!
我结识李泽厚老师是在上个世纪的1980年,整整40年了。李老师跟我的结识是与湖南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的心目中,我是他的一个湖南老乡。我们的每次谈话,每次接触,都会谈到湖南的山山水水、湖南的历史人物。正是在这种谈论中,体现出李老师对于湖南故乡的无限深情。
李老师有时也跟我谈湖南的历史掌故,谈湖南的人物。谈得最多的是两个人物: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谭嗣同。他对青年毛泽东做过深入的研究。谭嗣同是他极为倾慕的人物。他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就是从谭嗣同研究开始的。他对湖南籍的画家齐白石有着深厚的感情,评价很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湖南湘潭举办齐白石研究的学术会议,他特意从北京来湘潭参加会议。
李老师对于湖南的山水,也充满深情。他去过湖南很多地方,谈起岳麓山、湘江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他也喜欢湖南的食品,特别喜欢湖南产的菌油罐头。我去北京出差,有时会给他带几罐,每次接到罐头,他都会美滋滋地看了又看,爱不释手。有时,我也会带点益阳皮蛋,李老师也很喜欢。
4. 何日归来看潇湘
7月16日的微信聊天,李泽厚老师开始还是一句话一句话地发信息,后来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发了。我说:“您是否写字有些费力?你就打标点好了,我懂的。”李老师回复:“以后视频聊天吧!”
我还有话想跟李老师说,于是约定第二天视频聊天。这天视频,果如我猜测的,李老师躺在床上与我聊天,因而打字有些费力。我接着昨天的话题说,希望他身体安康后,回湖南看看,除了看望他父亲的墓,再访外婆村,我们还可以来一个溯源湘江游,从长沙到衡阳,拜访南岳大庙,登衡山;接着去永州,访潇水与湘水汇合处,那江中有一个沙洲,上面有一个清代建立的书院——苹洲书院……我饶有趣味地说着,发现李老师一直没有吭声,于是问:“老师,你听见吗?”李老师说:“我听着的,你说吧!”
我说完,李老师对我的邀约表示感谢,我问:“那您回长沙吗?”李老师没有表态,他只打了一行字:“几个月后再联系吧。”我没有再问,似乎明白了老师的话。
这天的视频聊天,李泽厚老师没有说太多的话,但他对于我的关于回湖南看看的建议,至少三次说“谢谢你的吉言美意”。我觉得他听进去了,他的脑海中肯定呈现出一幅幅秀丽的潇湘山水图画,心中翻滚着浓浓的故乡情。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