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普利策奬詩人馬剋·斯特蘭德詩四首
得一忘二 譯
馬剋·斯特蘭德(Mark Strand, 1934-2014)生於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但他是美國詩人,出版詩集二十部之多,1990年的美國桂冠詩人,1999年《一個人的暴風雪》獲得普利策詩歌奬,2004年獲得斯蒂文斯詩歌奬。2014年11月29日,因脂肪瘤去世,享年80歲。
1998年接受《巴黎評論》的訪談時,斯特蘭德說自己的詩寫領域是“自己,自己的邊緣,和世界的邊緣 (the self, the edge of the self, and the edge of the world)”,也就是“自己與現實之間的陰影地帶(that shadow land between self and reality)”。這樣的主題領域顯得有些灰暗荒寂,並主導了他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以至於有批評傢認為他寫得有些重複。當然,他自己並不這麽認為。針對主題陰暗的指責,他反駁說,我覺得我的那些主題“光照得很均勻(evenly lit)”,不過,這還是導致他一度輟筆多年,衹寫一些兒童詩。
從他所說的“光照得很均勻”,我們看得出他顯然是在以視覺藝術來作比。事實上,斯特蘭德原本就是要做畫傢的。他1957年從俄亥俄州的Antioch學院畢業後入耶魯藝術與建築學院,1959年獲得了美術學學士。因此,即便此時他已經成為詩人,他對視覺藝術的興趣從未消減。他寫了兩本畫傢專論,還出版了一本藝術論文集(The Art of the Real)。到了晚年,斯特蘭德自己還用紙做拼貼畫,並在紐約展出過。
美國桂冠詩人馬剋·斯特蘭德(Mark Strand, 1934-2014)
《最後說幾句》
一
一根針穿過一匹駱駝,要比
一個窮男人進入一個俗氣女人更容易。
衹需到墓地轉轉,隨便問問。
二
最終,你溜出去,讓門砰地一聲
關上你最後的想法。還管它是什麽嗎?
衹需到墓地轉轉,隨便問問。
三
“不修邊幅”是我喜愛的香水。
哦,菲多拉,菲多拉。假若你想要,
衹需到墓地轉轉,隨便問問。
四
水牛的骨頭,夕照中的兔子,
風和它的雙身,樹,城鎮……
衹需到墓地轉轉,隨便問問。
五
假若你以為好事正在到來的途中,
而世界越來越好,不要屏住呼吸。
衹需到墓地轉轉,隨便問問。
六
你在那兒,為什麽要問這是不是
無限幽藍的峽𠔌,我們是否它的囚徒?
衹需到墓地轉轉,隨便問問。
七
人生不過一場夢,人睡醒後永遠回想不起來。
如果這也超出你的能力,高貴者啊,
衹需到墓地轉轉,隨便問問。
《我的名字》
曾經,草坪是一片含金的緑,
月光照亮的樹像大理石,好似新立的
紀念碑竪在芳香的空氣中,整個鄉下
蕩漾着鳥啾蟲鳴,我躺在草地上,
感受着恢弘的距離在我上方展開,
想着我會變成怎樣,最終會在哪裏,
雖說我幾乎未感到自己存在過,有一刻
我覺得那星團錦簇的浩瀚天空屬於我,
就像是第一次聽到我的名字,猶如
人們聽到風聲、雨聲,但很微弱、遙遠,
似乎並不屬於我,而是屬於那種沉寂,
我的名字,來自其中,也將回到其中。
《我的一生》
我身體這衹巨大的玩偶
絶不想雄起。
我是女人們的玩具。
我媽媽
總會在她朋友面前把我撐直。
“說話,說話呀”她求着。
我動了動嘴,
可是沒有說出話來。
我老婆把我從書架上取下。
我躺在她手臂間。“我們苦於
自我病”,她會喃喃低語。
而我躺在那兒,很麻木。
現在我女兒給我
一隻裝滿了水的
塑料奶瓶。
她說:“你真是我的乖孩子”。
可憐的孩子!
我在她雙眼中
看到我自己,
在那棕色的鏡子裏,
我越來越小,下沉到
深處,連她也不知道多深。
我氣也不喘了,
我再也不要冒上來。
我嚮着死亡生長。
我的人生卑微,
越來越卑微。世界是緑的,
沒有就是所有。
按:最後一行Nothing is all,就字面看,有很多種理解:
沒有什麽是全部/一切。虛空就是所有/一切。
斯特蘭德獲普利策奬的詩集《一個人的暴風雪》
本帖中的詩都來自此詩集
《我的死》
悲傷,當然有,還有睏惑。
親友們聚在墓地,談到
這樣的報廢,而天氣正在蓄勢,
雨在近海,以朦朧的柱子移動。
這是愛德華王子島。
我回到出生地去宣佈我的死亡。
我說我將會大踏步邁進海洋,
拒不回顧。人們氣得冒火。
我對他們說了我過去的種種努力,
我怎麽忍饑挨餓想與我摯愛的露希爾
身材匹配,以便住到她身體占居的
那個冰涼空間。他們都很震驚。
我繼續講到,有一次
我義無反顧,以完美的弧綫
一頭紮進一條河的大腿內,
那弧綫充滿告別的陽光。
還講到有一次
我赤身裸體站在大雪中,用手槍對準
我自己的印堂,而扣動扳機後,我的頭
開出健康之花。很快,我就獨孤求敗。
現在,我躺在一口箱子裏,
自己作的,而天氣蓄勢待發,
奔喪的人個個搖頭,似乎
寫作與死,我一樣也不該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