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傢專訪劉醒竜:無論完勝慘勝都要為武漢立座紀念碑
2020年01月30日 12: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
(抗擊新型肺炎)獨傢專訪劉醒竜:無論完勝慘勝都要為武漢立座紀念碑
中新社武漢1月30日電 題:獨傢專訪劉醒竜:無論完勝慘勝都要為武漢立座紀念碑
中新社記者 全安華 邢翀
“我想通過中新社,嚮全湖北乃至全國人民呼籲,不論最終是完勝還是慘勝,我們要為這個城市立一座紀念碑,伫立在武漢的兩江交匯之處的南岸嘴,因為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都是值得紀念的,都是為保衛這座城市而奮戰到最後一分一秒的英雄。無論是留守城內的900萬人,還是因故離開的500萬人。”

1月29日,湖北文聯主席、茅盾文學奬和魯迅文學奬雙奬得主劉醒竜(左)接受中新社記者獨傢專訪。中新社記者 全安華 攝
29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獨傢專訪時,湖北文聯主席、茅盾文學奬和魯迅文學奬雙奬得主劉醒竜如是說。
做點文學之外的事情纔踏實
“非常時期,你們冒風險外出采訪,還將稀缺的N95口罩送給別人,簡直就是將自己的半條命給了別人!”在東湖緑道邊,劉醒竜接下記者贈送的幾衹口罩和一小瓶酒精時說道。
劉醒竜先嚮記者講述了他最近幾次上醫院的經歷。“我眼睛14日出了點問題,去武漢市第一醫院看門診,儘管人山人海,大傢情緒都放鬆,沒感覺到什麽壓力,也沒戴口罩。”隨後他聯繫在一傢醫院任首席專傢的朋友,想去做CT時,對方一反常態說:“你不要來,這邊太忙了。”
劉醒竜17日去協和醫院看眼科專傢,一名看上去很嬌弱的女醫生見到他後非常嚴厲地責問:“你為什麽不戴口罩?”從協和醫院出來時,劉醒竜接到蘭州一位詩人的電話,說什麽也要寄十包口罩過來,“當時,我還覺得太小題大做,又不好不接受人傢的好意,就讓他買了寄過來。我現在戴的口罩就是他寄來的。出門不戴口罩,就有命懸一綫之感。”

1月29日,湖北文聯主席、茅盾文學奬和魯迅文學奬雙奬得主劉醒竜(右)接受中新社記者獨傢專訪。中新社記者 全安華 攝
劉醒竜19日再去協和醫院,感覺有些異樣,但也沒有往深處想。直到20日去了武漢市中醫院,纔發現整個氣氛完全不同了。這時候纔知道,相關醫院已有一批醫護人員出現感染。“我覺得他們這樣做也是謹守醫德,在疫情的可能性還不確定時,他們不隨意亂說,同樣也是一種高尚的醫德。”劉醒竜說。
武漢“封城”的第三天,是大年初一,“女兒一整天不說話,衹顧拿着手機看各種各樣的消息,不時地背着我們躲到一旁流眼淚,最痛苦的時候,還在媽媽懷裏痛哭,問起原因,她衹說了兩個字:武漢!我第一次發現自己畢生為之珍惜的文學,是那麽蒼白無力,甚至還不如女兒那滾燙的眼淚!”
“封城”當天,有關方面决定在知音湖邊的武漢職工療養院建一座“小湯山”式的醫院。1995年秋天,劉醒竜曾在那裏住過半個月,並一口氣寫出自己的代表作《分享艱難》《挑擔茶葉上北京》。“如果有可能,為眼下的武漢分享艱難,我寧可不要這些作品,讓知音湖那裏所有的天地靈氣,都用於治病救人!”劉醒竜說。27日晚上8點鐘,武漢三鎮市民同時打開窗戶,唱響《義勇軍進行麯》《我和我的祖國》,大聲呼喊“武漢加油”。“那天我們全家六口人也站在打開的窗戶前,起初我喊不出,衹聽7歲的小孫女趴在窗口上拼命地唱歌,喊加油,我也被帶動起來,跟着小孫女高喊,武漢加油!這些天的壓力也釋放出來,感覺踏實了,好像出了點力。”
劉醒竜每天都接到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和信息,他一般衹回覆四句話:不說謝謝,衹緻堅強。因為有你,我心昂揚!湖北當地阻隔病毒傳染的醫用物品最緊缺時候,劉醒竜得知協和醫院那位女醫生上了火綫,成為重癥病房的主治醫生;一位已故作傢的女兒所在醫院被整體徵用為隔離病區後,劉醒竜馬上聯繫天南地北的朋友,請求支援。說到這裏,劉醒竜眼睛濕潤起來。“與朋友聯繫的當天,就有作傢朋友,用快遞寄出四千五百衹口罩。第二天又有作傢朋友,快遞了20件防護服和200衹護目鏡。《文藝報》的一位女作傢,去自傢樓下藥店,將但凡武漢這邊用得着的東西,全買空了,裝箱寄了過來。這些東西在這場武漢保衛戰中肯定起不了太大作用,但是,它所傳遞的天下中國人都是自傢人的情懷,纔是孤城不孤的力量所在。更多的人,明知N95口罩等用黃金也買不到,仍舊凌晨兩三點,四處幫我想辦法。實在弄不到的,還要一遍遍道歉,像是犯了天大的錯。”
用生命的每一個細胞進行拼搏!
劉醒竜說,武漢歷史上歷經多次劫難都挺了過來。“但從出人、出力、出物來講,從來沒有像這樣,無論你是什麽角色,處在何種位置,每一個人都在全力以赴地同從未見過的病毒、從未有過的疫情抗爭。在肆意攻擊的病毒面前,每一個人都是黃繼光,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胸膛去堵住病毒的槍眼。面對新冠肺炎,不需要敢死隊式的衝鋒,但絶對人人都是上甘嶺一樣的死守。900多萬武漢人,留守傢中,用生命的每一個細胞進行拼搏!”
“武漢是一個遍地英雄的城市,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城市!”對於一個超千萬人口、九省通衢的城市采取封閉措施,這在人類歷史和城市發展史上前所未有。劉醒竜說,“坐擁大江大湖,盡收長江漢江交匯,地給天賜,註定武漢要成其偉業。由九百萬加五百萬武漢人,人人參加的這場偉大的戰役,在勝利的那一天起,就不再是以往所說的東方的芝加哥,而是傲立東方的武漢,世界為之傾倒的武漢,人類歷史永久銘記的武漢。所以,當這場武漢保衛戰勝利結束後,不論這場勝利是完勝還是慘勝,一定為這個城市立一座紀念碑。南岸嘴作為武漢三鎮地理上的明珠,一直以來,找不到一種獨一無二的東西,成為這座城市的標志。就讓這座紀念碑伫立在兩江交匯之處的南岸嘴,紀念屬於我們的武漢保衛戰,也紀念一個不漏地參加了這場保衛戰的所有武漢人!”
“要加強城市社會治理和科學化管理”
在參加今年湖北省兩會時,劉醒竜作為湖北省政協委員,想做一個關於加強城市管理的提案。“雖然最後沒有成案,但城市管理者一定要建立科學手段,提高專業水準,不能用運動式的方式來管理。”
劉醒竜認為,“很多專業部門的决策者往往是非專業人士,對病毒認識粗淺,缺乏擔當精神和科學决策能力,衹能等上級下文件。”
“我們不能都指望鐘南山,鐘南山衹有一個,何況鐘南山也是人,衹要是人就有可能犯錯誤,萬一有鐘南山解决不了的問題怎麽辦?”劉醒竜說,以往武漢城市管理者最擔心漢正街,因為漢正街怕火,但這麽多年漢正街都挺了下來。“疫情大如火,這次空前疫情所造成的危機,更需要城市的管理者本着科學的方法與精神,即時應對與處置,不能遇事老等上級表態,下紅頭文件,城市管理更需要用科學的態度。”
“城市應急管理方式的提升迫在眉睫”。他說,“比如人人都有手機,手機可以做體溫監測,體溫超過三十八度五,就自動將信號發出去,在保證個人隱私的前提下,這可以作為一種更加科學的流行病學信息採集方式,在流行病多發季節時,這樣的管理成本會小很多。”
劉醒竜強調,“這次新型病毒阻擊戰提示我們:真正科學的城市管理已經迫在眉睫。如果不以此次大災大疫為契機,加快城市的科學化管理速度,這場武漢保衛戰,勝利了也不能算是完勝。”(完)
【編輯: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