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琳说北奥
Original 陈瑞琳 瑞琳读书 Today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公众号
瑞琳与北奥
喜马拉雅“瑞琳读书”频道编者按
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当下,亿万同胞肯定都希望有几本好书可以静静地宅在家里阅读,享受阅读的快感。但在资讯爆炸的当代,有太多的好书,不仅常与我们擦肩而过、失之交背,而且即使一卷在手,也抽不出时间去阅读。
在微信阅读、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眼睛早已不堪重负,如果能用耳朵享受读书的乐趣,岂不快哉!正是应和这样一个新时代的读书浪潮,我们华人广播影视的全体同仁,近日在喜马拉雅特别推出了“瑞琳读书”这个崭新的节目。在受到海内外读者听众们的热烈欢迎后,“瑞琳读书”节目也同时入驻蜻蜓FM版和微信公众号。部分内容增加图片和视频后,我们将陆续入驻海内外各大视频网站。
北奥说奥运.m4a
From 瑞琳读书
00:0015:39
北奥是谁?他住在洛杉矶,每天穿着工作服战斗在建筑工地上。但是我特别想见到他,因为他有太多的故事,让你着迷,让你激动,甚至让你流泪。
第一次见到北奥是在2015年洛杉矶最美的五月。那个春天,阳光下的南加州明亮热烈却有些干旱,这座正在被中国大陆新移民的脚步踩得滚烫的城市已经越来越大,但市民们都不好意思把自家的草地浇得太绿,因为缺水。到达洛杉矶的那一天,我站在文友家的院子里,看着远处的山影,凝视中发现云彩开始飘过来,天空忽然就飘雨了。那天的照片上我一直都打着伞,记录着欢喜与感激。照相的朋友说:“这是春风化雨!”
翌日,由洛杉矶作家协会举办的北美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盛大举行,海内外各路专家纷纷亮相,一时间群星闪烁。当晚,在热闹的联欢晚会上,北奥作为主持人隆重登场,他一身正装神采奕奕,红色的领带宛若一团火焰,开口说话,宏亮饱满金属般磁性的声音立刻迷倒众生,台上台下汇聚成欢乐的海洋。晚会上的北奥,无论是倾情的歌声,还是深情的朗诵,都让我想起了构成这世界最美的那五个元素:金木水火土!他的情思如金,他的才气如木,他的人格如水,他的激情如火,他的胸怀如土。
关于北奥的传奇故事,更多是因为这个巨变的时代。1977年12月,正在乡下种地的知青北奥,在暴风雪中连夜赶往考场,参加“文革”后中断了十年的大学招考。是大时代的乾坤扭转让他回到了北京,成为神奇的七七级大学生。作为一个理工男,他的生命始终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学生时代就喜欢写诗写散文,斑驳的知青生涯更使他体验了激流的生活,观察了底层社会,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1977年他的高考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成为了北京市优秀范文。
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的留美研究生,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北奥第一个向祖国报道了许海峰第一枚金牌的消息。2007年他的散文作品《小瑛子的故事》在国务院侨办组织的全美《纪念文革后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征文比赛中获得金奖。2008年他在北京奥运前发表的《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获得了优秀报告文学奖,蜚声文坛。
在美国,作为一名资深的建筑工程师,曾担任洛杉矶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总预算师的北奥,三十五年的岁月除了献给文学,也献给了他深爱的社会和社区。他先后担任过美国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美国华人社团联合会执行主席,欧美同学会美国理事,《彼岸》杂志主编,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长等职,俨然是一位精彩的社会活动家!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北奥在洛杉矶连续十年策划并带领团队组织了《美国春晚》。他自己坦言:“我对文学的这份情,让生活变得如此丰富,也让更多的理工男看到了诗和远方!”
我最早读到北奥的文字就是诗。北奥笔下的上百首诗词歌赋,常常是一腔热血如火焰喷出,国际风云尽收眼底。而我更喜欢他的那些咏景抒怀,对仗工整,遣词优美。如《雨中攀登黄鹤楼》一首中的两句:“雾雨朦朦层林染,云霞霭霭野生稠”,多重的情景意象,令人感叹,令人遐想。
读北奥的散文小说,往往让人长歌当哭。记得第一次读到他的获奖作品《小瑛子的故事》(《小瑛子的故事》十年前荣获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在全美举办的《纪念文革后恢复高考三十周年》征文比赛的金奖),很多年不曾流泪的我忽然泪水滂沱,伏案痛哭。可爱的女知青小瑛子,那样能干,那样好强,当命运终于迎来曙光之际,在那可怕的暴风雪之夜,她那柔弱的身体最后还是倒在了希望的破碎之中!但是北奥的笔没有就此停止,他继续为读者搜寻着小瑛子的身影:她虽然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但并没有在红尘里沉沦,小瑛子依然在顽强地活着,她把自己生命的理想寄托给了孩子!看到文章中的北奥在北京火车站用他的方式帮助着正在卖麻花的小瑛子,我相信读者的心都会跟着他的笔而颤抖。为了这篇文章,我写给北奥:“你是温暖世界的火,你是推动岁月的风,你也是滋润人间的涓流!”我们一起怀想四十年前的那个秋冬,那一场关于高考的故事,不仅仅是冰雪解冻的希望,而是多少人搏战命运的疆场。可以说“七七级”的诞生,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的命运,而是当今的中国!
关于北奥的创作,他的报告文学《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可说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他对当代纪实文学的重要贡献。在该书的《引言》中,著名运动员郎平的一段话振聋发聩:“1984年,是中国近代史和体育史上尤关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最重大的新闻莫过于中国重返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且一举拿下了15枚金牌,最热门的城市莫过于美国的洛杉矶。1932年中国中国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1984年中国在恢复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后首次参加奥运会,而这两次奥运会都发生在洛杉矶。”北奥不仅有幸亲历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盛会的全过程,而且留下了历史性的文字丰碑。
1984年,中国派出353名运动员和由省体委主任和国家体委重要官员组成的80人官方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村西北方面40公里的加州北岭大学扎下了大本营。北奥与他的中国教授及同学们,一起度过了奥运会激动人心的日日夜夜。
书中写到这样的故事:
纽约之夜,刚刚躺下的诺奖得主杨振宁博士,突然接到中国外交部长黄华的电话,告诉他“中国坚决反对任何政治抵制奥运会的行为,我们不改初衷,一定要重返奥运会。”当时苏联单方面宣布了抵制洛杉矶奥运会。
听罢黄部长的话,杨博士十分激动:“我们坚决支持中国政府的决定,海外华侨盼望这一天已经是等了很久了啊。”当杨博士听到黄华部长说,这些运动员和官方代表团“你们要负责接待”的信任嘱托时,他无法安睡了,立刻拨通了加州旧金山大学校长吴家玮博士的电话。吴博士也是位科学领域的带头人,担任加州华人协会会长。旧金山距离洛杉矶六百多公里,他鞭长莫及,更况洛杉矶当时尚未建立中国领事馆。难题当头,杨、吴两位科学头脑马上想出了办法,达成共识:找当地爱国华侨帮忙。他们连夜将具体事项与如何操作,作了逐一安排,挂断电话的时候,已然晨光熹微。
杨、吴两位真的了不起,他们彻夜未眠的辛劳,换来翌日上午的重大成绩:“洛杉矶市政府、美国奥委会、全美华人协会、加州北岭大学和北岭大学中国研究所五方代表签下了合作协议:同意并全力支持北岭大学中国研究所负责接待中国奥运官方体育代表团。”
当时北岭大学有个中国同学会,电影明星陈冲为首任会长,是她亲自从机场把从北京到美国留学的小伙子北奥接到学校的。几位中国台湾教授,把以陈冲为首的大陆留学生特别集合在一起进行动员。当场,群情沸腾。
当年的北奥只有20多岁,如火如荼热情洋溢地加入了接待奥运中国代表团、十足堪称之为“战斗”的后勤保障行列。男同学每天长距离开车接送中国体育官员和记者、到非常分散且路途遥远的不同比赛场地,往往一出去就是一整天,一跑就是一百多公里。女同学们在学校做可口合胃的中国热饭热菜。那时陈冲已经跑好莱坞拍戏,一拍完戏赶回学校,顾不上换衣服和洗脸,带着妆就跑到厨房帮忙。
那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当许海峰为中国取得奥运史上第一块金牌的时候,今天的我们万不会想到当时把这个喜讯报导回国内,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奥运会首金是大事,尤其对于中国,体育记者们都希望自己能亲历,并当第一报导者,便纷纷押宝分析判断,各自选择第一天的比赛项目场所。北奥车载一位经验比较丰富、一夜辗转难眠的体育报记者,驰行在10号州级公路向洛杉矶东方直奔150公里外,设在圣本娜地罗的射击赛场。
7月29日,艳阳当空,天色如海。许海峰为1984年奥运更为中国奥运史获得首金,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场的中国人都狂欢掉泪,北奥更是瞪大了眼睛盯着,不放过现场的每一个细节。他陪同的体育报记者马上开始写报导稿。这天大的喜讯,由他们第一时间报告给国内亲人分享,该是何等大事和何等荣光!射击场没有相应通讯设备,北奥载着记者像离弦的箭,立刻朝洛杉矶飞奔,好不容易到了大会国际通讯中心,记者长龙,见首不见尾。急中生智,体育记者说,消息不用发给体育报了,就直接给《北京晚报》吧。北奥立刻拉着他,在距离通讯中心不远处敲开了一位朋友家的门。来不及多作解释,拿起电话就拨打。没说几句就泪流满面的记者,把电话递到北奥手里:“你是北京人。我念一句,你在电话里重复一句。”如此这般,一句一句,第一个向北京发回了震撼全国的新闻报导。后来北奥才知道,不仅中国,当时就连美国队自己,也是这么解决问题的。
日日夜夜参与1984年中国奥运体育代表团的后勤保证工作,不仅目睹了许海峰夺得首金,还亲历了中国女排拿下奥运冠军实现三连冠后的振奋人心场面,北奥激情写出了十几篇学子感言、赛场报导和运动员采访发表在《体育报》和《中国青年报》。
时光飞逝到 2008年,又一个难忘的奥运之年,北奥以“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一片历史见证人的责任心/一股无法阻挡的创作冲动/一个不可抑制的奥运情怀”(郎平《引言》),以极大的热情,写出了九章三十二节的长篇奥运纪实《天使之城的奥运往事》这部书,同年即获得报告文学奖,载入了中国体育运动史册!
让我惊讶的是,理工生的北奥,还是一位在美国享有声望的网络文学写手,2007-2008 年间,他在北美文学城博客的点击超过了一千万人次。有一年的母亲节,北奥参加文学城征文,他的那篇《我的黑人妈妈》获得了第一名大奖。
恭喜2017年,《北奥散文诗词选集》出版,收集了他近十年来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的散文、小说和诗词,既是他十年来海外生命的精彩轨迹,也是他对文学之母爱的献礼。
生命在于变化,生命在于创造。北奥的生命价值,既有时代的壮阔风云,也有他自己的耕耘收获。大千世界,人的生命很难实现完整,但北奥做到了。
陈瑞琳,当代北美著名作家,海外文学评论家。她13岁发表小说,15岁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出国前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1992年赴美,自己办报纸,开书店,办杂志,做电台节目,曾任美国休士顿《新华人报》社长,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现任美国休斯敦王朝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并兼任世界华人周刊执行总编辑和国内多所大学特聘教授。著有《走天涯》《“蜜月”巴黎》《家住墨西哥湾》《他乡望月》《去意大利》以及《横看成岭侧成峰--北美新移民文学散论》《海外星星数不清--陈瑞琳文学评论选》等多部散文集及评论专著,编著有《一代飞鸿—北美中国大陆新移民作家短篇小说精选述评》及《当代海外作家精品选读》等。其散文作品入选《20世纪名家经典海外游记》、《百年中国经典散文》等书。多次荣获海内外文学创作及评论界大奖,被誉为当代海外新移民华文文学研究的开拓者。
近30年来,陈瑞琳一直在文学海洋畅游,她把好书当作人类灵魂的家园。如今,她把自己看到的好书,包括畅销书、获奖书、励志书,以及海内外好的作家作品,推介给渴望精神滋养的听众朋友们。在“瑞琳读书”节目中,她会跟随时代的脚步,为听众朋友提供最有价值的高端精神营养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