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琳说非马
Original 陈瑞琳 瑞琳读书 Today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公众号
喜马拉雅“瑞琳读书”频道编者按
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当下,亿万同胞肯定都希望有几本好书可以静静地宅在家里阅读,享受阅读的快感。但在资讯爆炸的当代,有太多的好书,不仅常与我们擦肩而过、失之交背,而且即使一卷在手,也抽不出时间去阅读。
在微信阅读、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眼睛早已不堪重负,如果能用耳朵享受读书的乐趣,岂不快哉!正是应和这样一个新时代的读书浪潮,我们华人广播影视的全体同仁,近日在喜马拉雅特别推出了“瑞琳读书”这个崭新的节目。在受到海内外读者听众们的热烈欢迎后,“瑞琳读书”节目也同时入驻蜻蜓FM版和微信公众号。部分内容增加图片和视频后,我们将陆续入驻海内外各大视频网站。
瑞琳说非马.mp3
From 瑞琳读书
00:0023:30
非马,是美国诗坛的常青树,无论在英语诗坛,还是在华语诗坛,他的诗一直是长盛不衰,受到读者的欢迎。2009年,有幸在芝加哥拜访他,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艺术家,他的绘画和雕塑跟他的诗一样精彩迷人。
非马,本名马为义,英文名William Marr。1936年生于台湾台中市,在原籍广东潮阳度过童年。台北工专毕业,美国马开大学 (Marquette University) 机械硕士,威斯康辛大学核工博士,在芝加哥的阿冈国家研究所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从事能源及环境系统研究工作多年。业余写诗译诗绘画雕塑。曾任美国伊利诺州诗人协会会长。著有中文诗集《非马的诗》丶《非马新诗自选集》、英文诗集 Autumn 丶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汉法双语诗集《你我之歌》及汉英法三语诗集《芝加哥小夜曲》、英意雙語詩選《塞尚的靜物及其它的詩》 及《畫像及其它的詩》等 25 种,散文集《凡心动了》丶《不为死猫写悼歌》丶《大肩膀城市芝加哥》及译著法国现代诗人《裴外的诗》及《让盛宴开始—我喜爱的英文诗》等多种。作品被译成十多种文字,收入了一百多种选集及大陆丶台湾丶英国及德国等地的教科书。曾获台湾“吴浊流文学奖”丶“笠诗创作奖”丶“笠诗翻译奖”丶“诗潮翻译奖”丶“伊利诺州诗赛奖”丶芝加哥“诗人与赞助者诗奖”及世界诗人大会诗赛奖等。主编《朦胧诗选》丶《顾城诗集》丶《台湾现代诗四十家》及《台湾现代诗选》等,对早期两岸三地诗坛的沟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美国,他的双语诗创作也赢得了众多的读者与高度的讃誉。一位美国评论家曾把他列为包括美国著名诗人桑德堡在内的芝加哥诗史上十位值得收藏的诗人之一。他的词条被收入《国际诗人名录及百科全书》《国际作者及作家名录》《国际诗人名录》及《21世纪名人录》等。2018年并分别获得《马奎斯世界名人录》及意大利宇宙出版社国际审查董事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台湾的中国文艺协会颁发的第六十届中国文艺奖章 (海外诗歌奖)。在芝加哥及中国大陆举办过多次艺术个展及合展。他的个人网站《非马艺术世界》(http://marrfei.org) 展示他的文学及艺术作品。2020年6月,在合肥市的大地美术馆,黄永玉先生作品鉴藏展暨非马先生作品展隆重开幕。
作为蜚声海内外的杰出诗人,非马的诗涵盖自然、社会、经济、政治、宗教、战争、人类甚至宇宙万物。与此同时,他也是写情诗的高手,“他的爱情诗具有构思独特、角度新颖、意境优美、抒怀灵动的特点”(引自冰花的评论)。
作为诗人,非马写散文的历史同写诗一样长。但后来还是专注于写诗,主要原因是时间的限制。他自己说:“写诗,特别是写短诗,不像写散文那样需要在书桌前正襟危坐,随时随地都可在脑子里酝酿。当然也可能是诗的形式较吻合我当时闹恋爱强说愁的年轻心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写诗却越来越给我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当然,诗贵含蓄,意犹未尽正是好诗的征象之一。但它常使我感到某种不满足,好像缺少了什么东西似的。我想,或许在诗与散文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蛮荒地带。几年前我有机会为香港一个报纸副刊写专栏,便开始在这地带上从事探险,在散文里引入了我自己或别人的诗。”
他还说:我寻求的是诗与散文间的一种微妙的平衡。既不全是“放大了的诗”(许福吉教授语),更不是“缩小了的散文”。我要让诗与散文在我的作品中相得益彰,水乳交融。意依然未全尽,但我已有了一吐为快的舒畅。我的另一个企图是想让读者知道,现代诗并不如传说或一般想像中那么晦涩难懂可怕。我不知道我在这方面究竟成功了多少,但我曾接到香港几位大专学生的电子邮件,感谢我让他们有了接触现代诗的机会。
《凡心动了》是非马先生特别受欢迎的一部散文集,2005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由黄永玉和许福吉两位先生作序。关于此书,非马先生有这样的话:“在我想像的未来书城里,萧邦的钢琴曲在空中铮铮激荡,人手一册的读者们或站或坐,其中一位眼睛湿润、嘴边挂着微笑的年轻人,手里捧着的,正是我这本《凡心动了》。这景象在我身上激起了一阵幸福的微颤”。非马的散文和他的诗一样,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诗意。这也正如黄永玉先生所说“凡人写诗是为了求爱;诗人求爱写诗其实是为了诗。”
正如著名艺术家黄永玉先生在序里所说:“非马是个奇人,是个写诗写散文的非马,又是个原子物理学家的马为义;还是个做雕塑和画画的美术家,这就似乎是个企图抢掠多行当饭碗的翦径强人了;一个充满怜悯心的强人。” 一般说来,一个人一生能做好一种职业已经很难,而非马却诗人、科技工作者、画家、雕塑家、散文家和翻译家,每样都做得最好,都闪烁著耀眼的光芒。
读散文集《凡心动了》,感受到的是一颗充满博爱、慈悲、智慧、真诚、平和、乐观、与谦逊的心。这是诗人的精神世界,从中可了解到他的一些名诗的创作背景,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了诗的内涵。
在《有诗为证》一文里,非马写道:“我所从事的,一直是科技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我自己心里明白,科技只是我赖以谋生的工具,诗才是我梦寐以求全力以赴的生活内涵。或者用时髦的说法,科技是冷冰冰的硬体,诗才是温暖并活泼我生命的软体。作为硬体,科技工作为我提供了温饱,也给了我观察事物领悟宇宙生命的知识与智慧。作为软体的诗则忠实地记录了我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历程,成为我的印记,像我在〈生命的指纹〉一诗中所说的:绘在我地图上/这条曲折/回旋的道路/带我/来到这里//每个我记得或淡忘了的城镇/每位与我擦肩而过或结伴同行的人/路边一朵小花的眼泪/天上一只小鸟的欢叫/都深深刻入/我生命的指纹//成了/我的印记。”
新加坡的许福吉教授在此书的序言里对非马的散文如此评介:“他的散文可以比喻为水与山的结合:感性如水,温柔敦厚;理性如山,理直气壮。横看成岭,侧看成峰,皆成风景。”而在他那山与水的文字里,所表现出的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轻松而真诚地再现在他那些温馨的文字里,从而我们可以窥视到他为人温柔敦厚的一面。
非马在《人在福中不知福》中写道:“的确,我有一个和乐的家庭,一个同甘共苦的贤内助,两个值得我们骄傲的儿子及两个可愉快相处的媳妇。我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都不高,很容易满足。这种青菜豆腐般的恬淡生活,自然是我们有意识的选择。”这种对物质生活淡漠和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与诗人追求诗的完美精神恰恰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这位诗坛巨人走下了诗的圣殿,来到了凡人之间,让人感到他原来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有如他就是你身边见到的一位最普通最可敬最和善与最乐观的长辈。
非马在《握手与拥抱》一文中这样写道: “对拥抱,我的感觉不同。每次看到一对情人或久别重逢的两个老友热烈相拥的镜头,温暖之情总油然而生。我自己便曾写过一首叫〈每次看到〉的诗,想把“你”拥住用力“挤扁”:每次见到/春风里的小树/怯怯绽出新芽//我便想把你的瘦肩/搂在臂弯里/挤扁/道声早安” 。读后感到如春风拂面,柔情似水,又理智如山,真是让人爱不释卷,流连忘返。
在《凡心动了》这部书中,虽然是散文,但非马先生跟我们谈的还是他对诗的看法与感受。真正的诗人是天生的,也是永恒的。请看他的这一首:
这阵温柔的风
想必来自
你一个甜蜜的叹息
此刻正诱使花儿
纷纷吐露芳香
并激发一阵阵幸福的微颤
在叶子同我身上
沙沙掠过
陈瑞琳,当代北美著名作家,海外文学评论家。她13岁发表小说,15岁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出国前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1992年赴美,自己办报纸,开书店,办杂志,做电台节目,曾任美国休士顿《新华人报》社长,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现任美国休斯敦王朝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并兼任世界华人周刊执行总编辑和国内多所大学特聘教授。著有《走天涯》《“蜜月”巴黎》《家住墨西哥湾》《他乡望月》《去意大利》以及《横看成岭侧成峰--北美新移民文学散论》《海外星星数不清--陈瑞琳文学评论选》等多部散文集及评论专著,编著有《一代飞鸿—北美中国大陆新移民作家短篇小说精选述评》及《当代海外作家精品选读》等。其散文作品入选《20世纪名家经典海外游记》、《百年中国经典散文》等书。多次荣获海内外文学创作及评论界大奖,被誉为当代海外新移民华文文学研究的开拓者。
近30年来,陈瑞琳一直在文学海洋畅游,她把好书当作人类灵魂的家园。如今,她把自己看到的好书,包括畅销书、获奖书、励志书,以及海内外好的作家作品,推介给渴望精神滋养的听众朋友们。在“瑞琳读书”节目中,她会跟随时代的脚步,为听众朋友提供最有价值的高端精神营养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