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Original 陳小星 詩歌頌 2/7

圖片來自 / one
Cry for the Moon
出羽良彰 - 凪のあすから ORIGINAL SOUNDTRACK 1

冥想
為什麽萬物之靈的我們,
遭遇還比不上一棵小樹?
今天你搖搖它,優越地微笑,
明天就化為根下的泥土。
為什麽由手寫出的這些字,
竟比這衹手更長久,健壯?
它們會把腐爛的手拋開,
而默默生存在一張破紙上。
因此,我傲然生活了幾十年,
仿佛曾做着萬物的導演,
實則在它們長久的秩序下
我衹當一會小小的演員。
把生命的突泉捧在我手裏,
我衹覺得它來得新鮮,
是濃烈的酒,清新的泡沫
註入我的奔波、勞作、冒險。
仿佛前人從未經臨的園地
就要展現在我的面前。
但如今,突然面對着墳墓,
我冷眼嚮過去稍稍回顧,
衹見它麯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亙古的荒漠,
這纔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1976年5月
-關於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著名愛國主義詩人、翻譯傢。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曾用筆名梁真,與著名作傢金庸(查良鏞)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屬“良”字輩。20世紀80年代之後,許多現代文學專傢推其為現代詩歌第一人,亦是九葉詩派成員之一。國外詩歌翻譯工作,譯本在國內翻譯文中有較大影響。

因為日常的生活太少奇跡
它不得不在平庸之中製作信仰
但它造成的不過是可怕的空虛
和從四面八方被嘲笑的荒唐
讓我們哭泣好夢不長
——穆旦《好夢》
這些日子最大的感受是生命的脆弱和無常,天災、人禍,比起氣憤更多的無力感和悲哀,“為什麽萬物之靈的我們, 遭遇還比不上一棵小樹? ”詩人發出的“天問”仿若響徹在耳,無法解鎖的生之悲哀追逐着每一個世人,除非慘劇殃及自身,能自省的又有幾個呢?
詩人假藉自省的方式,叩問了無數在世間自以為是的世人。人類雖然是萬物之靈,但生而有時,把目光縱深嚮永恆,比起永恆的秩序輪轉,人類有什麽資格傲慢呢?有誰,不是大環境中一個小小的演員?
生命在大環境中宛若螻蟻,但對於熱愛生命的個人來說是“生命的突泉”,是“濃烈的酒”、是“清新的泡沫”,其中的千滋百味,悠長麯折化成具體的生活,註入生命中的每一次“奔跑、勞作、冒險”。我們拼搏,我們庸碌,我們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抵達理想中的園地,甚至因為這些“奔跑、勞作、冒險”,還會讓你更早地面對人生的終點——墳墓。而這正是决大多數人的人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真相。
生活,不過就是活着。作為普通人,終其一生,不過是為了完成普通的生活,而有些人,連這一點都無法實現。
時代變換,人生沉浮,作為個體的我,有太多的不可為,作為平凡人的我,有太多的私心。我衹希望當我回望來時路,我能做到如穆旦所言,“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就像螢火蟲一樣,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待炬火”。
時代是有記憶的,你我也一樣。
銘記所銘記的,深愛所深愛的。
文/陳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