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约翰·弥尔顿
John Milto 星期一詩社 2019-07-15
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國詩人、政論傢,民主鬥士,英國文學史上偉大的六大詩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長詩《失樂園》、《復樂園》和《力士參孫》。
1625年,彌爾頓入劍橋大學,並開始寫詩。大學畢業後又攻讀了文學6年。1638年,彌爾頓到歐洲遊歷。1640年英國革命爆發,彌爾頓毅然投身於革命運動之中,並發表了5本有關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彌爾頓又為爭取言論自由而寫了《論出版自由》。1649年,革命勝利後的英國成立共和國,彌爾頓發表了《論國王與官吏的職權》等文,以鞏固革命政權。1660年,英國封建王朝復闢,彌爾頓被捕入獄,不久被釋放,此後他專心寫詩。
《失樂園》、《復樂園》和《鬥士參孫》都表現出人的奮爭和救贖,都是觸及人類心靈的作品,是詩人對人類最深層的道德、精神和信仰的探索,折射出彌爾頓對人和人性反思、對人類不幸根源探究和人如何才能得到拯救等問題的思考。救贖主題具體體現在長詩的題材的選取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題材選取上,彌爾頓《失樂園》藉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受撤旦引誘墮落而被逐出樂園的故事,揭示基督教“原罪”觀念,提倡人類應以現實的態度勇於承擔塵世生活的重擔,以贖罪拯救自身。《復樂園》用耶穌戰勝撤旦種種誘惑而恢復樂園的故事,說明人類如能完善自身品格,定可戰勝種種磨難,得到拯救。《鬥士參孫》藉悲劇人物參孫中計、被囚、失明、飽受凌辱、不惜生命報仇雪恥的經歷,申訴了彌爾頓自己的政治遭遇和理想信念,頌揚了為高尚事業而鬥爭的堅韌不拔的品格和不惜犧牲自己的救贖精神。
人物形象上,彌爾頓出於表達救贖這一崇高思想的需要,選用宏大的事件作為題材,采用宏偉的長詩作為體裁,以引經據典、氣勢恢宏的風格,創造了文學史上經典的人物形象:耶酥、參孫、亞當和夏娃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帶有詩人救贖思想的烙印。亞當和夏娃是人類的始祖,他們身上有人類普遍的品質,是救贖的條件;耶酥是詩人理想人格的化身,美德是救贖的基礎;參孫是救贖之路上的典型形象,墮落與再生給人類帶來救贖的希望。
约翰·弥尔顿
約翰·彌爾頓(英語: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國詩人,思想傢。英格蘭共和國時期曾出任公務員。因其史詩《失樂園》和反對書報審查製的《論出版自由》而聞名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