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波·醉舟》經典詩文賞析
由冷漠的河流浮泛而下,
我感覺我已無牽夫引航;
紅番呼嘯地擄他們打靶,
將他們裸身釘於彩欄上。
或運英棉,或運佛蘭德麥,
我對船員們漠然不關心。
喧嘩一跟我的牽夫完結,
波神任我隨心到處浮沉。
在潮流的狂吻熱舔聲中,
比童心還聾聵, 去年鼕天,
我曾馳奔! 半島成群脫繮,
也未經歷更得意的噪亂。
暴風雨祝福我海上醒覺。
人稱千古劫難的捲濤上,
輕靈勝似一木塞, 我舞蹈,
十夜, 不恤那蠢眼的燈光!
比孩子嘗醉蘋果肉甜美,
緑水穿透我鬆木的船身,
洗清我身上碧藍的酒漬
與吐棄, 衝走鈎蒿與舵盤。
自此, 我沐浴於詩的海洋,
泛星的, 乳白的, 吞食碧藍;
那兒, 有時漂流, 黯然神傷,
一個多慮的沉溺者浮泛;
那兒, 驀然渲染蒼藍——白天
輝耀之下的迷惘與慢調 ——
強烈勝酒精,浩瀚勝琴弦,
愛情辛酸的苦紅在發酵!
我熟悉閃電劈裂的天庭,
水柱,浪潮,與海流:我熟悉
夜晚,高揚如鴿群的黎明;
有時也看過人間的夢幻!
我看過斜陽,染着神秘的
恐怖,紫漫漫的凝柱耀炫,
有如古代戲劇中的角色,
波浪將它們的閃爍捲遠!
我夢見夜蒼蒼,大雪耀眼,
輕吻象海洋的明眸緩升,
奇妙的天地天氣的彌漫,
歌唱的黃鶯磷火的覺醒!
我曾整整數月註視浪潮
衝擊海礁,有如一群狂牛
沒有夢想瑪麗亞的光腳
鉗封得住海洋喘息的口!
我邂逅難信的佛露麗達,
人皮豹的眸瞳與花相混!
海平綫下,彩虹繽紛橫列
象繮繩, 係着海緑的獸群!
我看過大澤騰沸, 象陷阱,
整衹巨鰐腐朽於蘆荻間!
風平浪靜之際, 大水突傾,
遠方如瀑布奔流嚮深淵!
冰河, 珠浪, 火天空, 銀太陽!
赤褐坑壑下駭人的遺棄,
那兒, 蟲豸嚙噬後的巨蟒,
帶着異香自虯樹上墜地。
我要孩子們看看, 藍波中
海豚、 金魚, 歌唱着的魚類。
浪花輕輕搖我飄流入夢,
莫名的風頻頻助我一翅。
有時, 苦於倦遊地角天涯,
大海, 欷歔撫慰我於流轉,
嚮我揚起她黃心的暗花,
我駐足, 有如長跪的婦人。
幾成海島, 灰眼鳥噪聒的
吵鬧, 糞矢, 滾動於我舷上,
我前行, 有時沉溺者橫越
我的航跡, 嚮後流往夢鄉!……
如今,我一舟迷失於岩洞
為風暴捲入無鳥的太虛,
沒有主舵或漢西的帆工
能撈起我泡滿水的醉軀;
自由,生煙,我自紫霧上升,
穿透天空,天似紅墻,挂懸
陽光的苔蘚,穹蒼的涕零,
優美的詩人珍愛的蜜餞;
我馳奔,身披電光的月痕,
黑海馬護送的一葉狂舟,
當七月亂棒將天空蔚藍
擊入火熱的漏鬥的時候;
我,一感覺百裏外有漩渦
及狽曷莫的叫春,便顫抖;
永恆地穿梭於藍靜中,我
懷戀有古代城垣的歐洲!
我看過繁星的海嶼群島,
醉人的穹蒼嚮遊人開放,
——當此無邊夜,使百萬金鳥,
未來的力啊,你沉睡?流亡?
但我淚泣太多!黎明悲痛。
月月盡殘忍, 日日盡傷心;
辛酸的愛情醉我以昏慵。
啊, 願我船毀! 啊, 願我海沉!
歐洲如有一水令我戀慕,
是那黑冷池塘——晚香來時
一滿懷憂鬱的孩子蹲着
縱放小舟, 柔似五月蝶兒。
浴於你的倦慵, 我已不能,
波浪啊, 重拾運棉的航綫,
也不能身輕旌旗的驕矜,
或遊於舟橋可收的眼前。
(施穎洲 譯)
蘭波是法國最有成就的象徵主義詩人之一。 讀他的這首《醉舟》,你不能不驚嘆這位不滿二十歲的詩人想象的美妙。
在寫作這首詩時, 蘭波並沒有見過大海, 更不曾在真正的大海上追波逐浪。 可是詩人憑其卓越的想象力, 創造了一個迷人的大海, 並且將那波光灧瀲的大海, 整個地化為一種命運、 生活和人生的象徵。詩一開始, 就勾畫出一片孤獨茫然的畫面:“由冷漠的河流浮泛而下/我感覺我已無牽夫引航”, “喧嘩一跟我的牽夫完結, /波神任我隨心到處浮沉”。 然後, 在想象的巨大羽翅下, 一一展示飄泊的種種歷險:看着碧緑的海水穿透我的船身,就象孩子嘗醉蘋果一樣的甜美, 感受到了蒼茫白天的迷茫, 熟悉了閃電劈裂的天庭, 水柱與海流。 在藍波中看海豚、 金魚,歌唱着的魚類,倦遊的時候, 讓大海撫慰我於流轉不停的波濤。 有時候, 我幾乎就成了海島,灰眼鳥在我的船舷上吵鬧、噪聒, 落下無數的鳥糞, 看身後的航跡, 一一流往夢鄉, 有時, 又迷失在大海的岩洞中, 被風暴捲入沒有一隻鳥跡的無邊的太虛。 我不知道那飛翔在海上的百萬衹金鳥,是沉睡着,還是在流亡。我有太多太多的眼淚與悲傷,有時甚至就渴望船毀海沉。整個歐洲就象這海水一樣讓我戀慕,可是我卻又不能沐浴於它的倦慵。再次踏上行程時,我已不能再次感受旌旗的驕矜。整首詩,氣勢磅礴,意象繁多,詩人雖然並沒有見過海,卻把每一滴海水都描述得動人而又逼真, “不獨有豐盈活躍的描寫,流動的世界底啓示,和那象大海一般浩瀚繁復的音樂,我們並且看見他所想做的‘先見者’底勝利或懊喪,絶望與捐棄的種種態度。” (梁宗岱《詩與真二集·韓波》)
生活在巴黎公社革命氣氛高潮年代的蘭波,強烈地感受着法國人的動蕩不安、煩躁,渴望解脫於現實。尋找新的生命之光然而又無法預知新的生命飄嚮何方的心理,通過一隻迷醉的小舟在海上的飄泊表現得淋漓盡致。本來,蘭波在法國象徵主義詩人中第一個提倡詩在結構和建行上的自由的,在這首詩中他卻用了極嚴格的句式,全詩都是四句一節,每句字數相等,在謹嚴的結構中顯示出一種力的衝突。從順流飄嚮大海,在海上的旅程,直至開始新的飄泊時的失落與迷茫,就象陽光閃耀下的波浪,一層層,一浪浪款款而至,層次非常清楚,又充滿無窮變幻。特別是詩人恰到好處地運用了這樣一些比喻:半島象成群脫繮的野馬,飄嚮的小舟象一隻輕靈的木塞,鴿群一樣高揚的黎明,彩虹有如繽紛的繮繩,係着海緑的獸群,縱放小舟,柔似五月的蝴蝶等,透示出令人回味無盡的生命的美妙,造成一種廣阔的視角空間,賦予海一種人的靈性,使海上的景觀更具體可感。浸藴在詩中的那一層象海霧一樣的神秘感是法國象徵主義詩人着意尋求的一種藝術質,用在這首詩中,更把人生的那一層象醉舟一樣飄泊無定、無着無落的心理,渲泄得痛快淋漓。
博大而廣阔的想象空間,奇麗多姿的語言,神秘而撩撥人心的象徵性意象,淡淡的失落感與對未來的嚮往,使《醉舟》成為法國現代詩歌中的名詩。
(羊子)
版權聲明:轉載本站文章,請保留本聲明以及本文章鏈接地址。
本文地址:https://www.pinshiwen.com/waiwen/wgms/201905266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