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里尔克
Maria Rilke 星期一詩社 2019-08-17
賴內·馬利亞·裏爾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 奧地利詩人,20世紀最偉大的德語詩人。生於鐵路職工家庭,大學攻讀哲學、藝術與文學史。1897年後懷着孤獨、寂寞的心情遍遊歐洲各國。會見過托爾斯泰,給大雕塑傢羅丹當過秘書,並深受法國象徵派詩人波德萊爾等人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應徵入伍,1919年後遷居瑞士。裏爾剋的早期創作具鮮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亞民歌風味,但內容偏重神秘、 夢幻與哀傷,主要抒發個人的感受,諸如生活的沉悶壓抑,心靈的憂愁,渴望愛情,期盼未來卻又感到畏懼。歐洲旅行之後,他改變了早期偏重主觀抒情的浪漫風格,寫作以直覺形象象徵人生和表現自己思想感情的“詠物詩”為主,繪畫、雕塑的手法被移植到語言運用中,以實現“客觀的描述”這個藝術原則。《圖像集》(1902)《新詩集》(1907)和《新詩續集》(1908),這些中期作品標志着詩人在創作上的成熟,《秋日》和《豹》一類的傑作奠定了裏爾剋作為詩人的地位。進入晚期(1912-1926),他的思想更趨悲觀,代表作為長詩《杜伊諾哀歌》(1923)和《緻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1923)。
Herbsttag
Herr: es ist Zeit. Der Sommer war sehr groß.
Leg deinen Schatten auf die Sonnenuhren,
und auf den Fluren laß die Winde los.
Befiehl den letzten Früchten voll zu sein;
gieb ihnen noch zwei südlichere Tage,
dränge sie zur Vollendung hin und jage
die letzte Süße in den schweren Wein.
Wer jetzt kein Haus hat, baut sich keines mehr.
Wer jetzt allein ist, wird es lange bleiben,
wird wachen, lesen, lange Briefe schreiben
und wird in den Alleen hin und her
unruhig wandern, wenn die Blätter treiben.
秋日(北島譯本)
主呵,是時候了。夏天盛極一時。
把你的陰影置於日晷上,
讓風吹過牧場。
讓枝頭最後的果實飽滿;
再給兩天南方的好天氣,
催它們成熟,把
最後的甘甜壓進濃酒。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葉紛飛
開篇就確定了談話的對象是上帝:主呵,是時候了。這語氣短促而莊重,甚至有種命令口吻。夏天盛極一時。參照題目,顯然是一種感嘆,即不可一世的夏天終於過去了。是時候了,是把你的陰影置於日晷上,/ 讓風吹過牧場的時候了。把……置於及讓是命令式的延伸。這兩組意象有一種奇妙的對位關係,即你的陰影與風,日晷與牧場在上下文中彼此呼應,互為因果。你的陰影是有形的,而日晷是通過影子的方位確定時間的;而風是無形的,牧場是日晷在時空上的擴展。一般來說,明喻是橫嚮的,靠的是“好像”“仿佛”“如……似的”這類詞來連接;而暗喻是縱嚮的,靠的是上下文的呼應。另外,說到詩歌的方向性,這首詩是個很好的例子,是由近及遠從中心到邊緣展開的。日晷是中心,而上帝的陰影為萬物定位,從這裏出發,風吹嚮廣阔的牧場。第二段仍保持着開始時的命令式。帶動這一轉變的是風,是風促成段落之間的過渡。前面說過,這一段最微妙的是一係列強製式動詞的層層遞進:讓……給……催……壓。這其實是葡萄酒釀造的全部過程,被這幾個動詞勾勒得異常生動。讓枝頭最後的果實飽滿;/ 再給兩天南方的好天氣,/ 催它們成熟,把/ 最後的甘甜壓進濃酒。若進一步引申,這裏說的似乎不僅僅是釀造,而是生命與創造。第三段是全詩的高潮。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這兩個名句幾乎概括了裏爾剋一生的主題,即他沒有故鄉,註定永遠尋找故鄉。大約在此兩年前,他在給他的女友(後來成為妻子)的信中寫道:“您知道嗎?倘若我假裝已在其他什麽地方找到了傢園和故鄉,那就是不忠誠?我不能有小屋,不能安居,我要做的就是漫遊的等待。”也許是這兩句最好的註釋。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葉紛飛。從開端的兩句帶哲理性的自我總結轉嚮客觀白描,和自己拉開距離,像電影鏡頭從近景推遠,從室內來到戶外,以一個象徵性的漂泊意象結尾。最後三句都是處於動態中:醒來,讀書,寫信,徘徊。而落葉紛飛強化了這一動態,凸現了孤獨與漂泊的凄涼感。這讓我想起蘇軾的名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其電影鏡頭式的切換有異麯同工之妙。這是一首完美到幾乎無懈可擊的詩作。從整體上看,每段遞增一句的階梯式的結構是刻意營造的,逐步推嚮最後的高潮。復雜音調的變換成為動力,使主題層層展開:開篇顯然與上帝有某種共謀關係,同時帶有脅迫意味;第二段的釀造過程是由外嚮內的轉化,這創造本身成為上帝與人的中介;第三段是人生途中的睏惑與覺醒,是對絶對孤獨的徹悟。這三段是從上帝到自然到人,最終歸結於人的存在。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主呵,是時候了和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但同時又非常剋製,像激流被岩石壓在地下,有時纔噴發出來。這激情來自正視人類生存睏境的勇氣,因觸及我們時代的“痛點”而帶來精神升華。這首詩的玄妙正是基於意象的可感性,讀者由此進入,體驗一個漂泊者內心的激情。(北島)
馮至譯本:
主啊!是時候了。夏日曾經很盛大。
把你的陰影落在日晷上,
讓秋風颳過田野。
讓最後的果實長得豐滿,
再給它們兩天南方的氣候,
迫使它們成熟,
把最後的甘甜釀入濃酒。
誰這時沒有房屋,就不必建築,
誰這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着,讀着,寫着長信,
在林蔭道上來回
不安地遊蕩,當着落葉紛飛。
彝文譯本:
ꀉꁌꊂꌒꀋ,ꋋꄮꉬꏭꐛꀐ。ꃅꎸꆹꋍꇅꀉꄂꇨ。
ꅽꁰꒌꋌꇤꈧꎖꄮꈉꄩꄀꄉ,
ꃅꆳꁳꅔꏂꁏꒉꎻ。
ꌩꇇꄩꌩꂷꄽꂫꈧꌠꁳꏷꂇꀕꆹꎻ;
ꒈꂪꏭꂿꃅꂄꑠꈍꑍꀕꇤꇬꁳꌦꇆ,
ꋀꁳꀒꂔꑟꎻ,
ꈀꐔꈀꑌꌠꆹꍑꎧꎔꇱꄉꏀ。
ꈀꄸꋍꄮꑳꇤꀋꁨꆏ,ꇫꋉꇫꑣꑟꀋꌸꀐ,
ꈀꄸꋍꄮꉌꌤꑓꀖꆏ,ꈀꄸꐥꍂꉌꌤꑓꀖ,
ꍝꐚꇁ,ꄯꒉꀘ,ꅇꊪꄯꒉꈍꎳꀕꁬꁱ,
ꀊꄶꈝꃀꌐꒉꏿꌠꇬꄉ
ꁨꅜꌦꉈꅞꌦꃅ,ꌩꏾꆗꁍꀕ。
ꃴꄿ ꁏ
陳敬容譯本:
主啊:是時候啦,夏季的光熱多奇偉。
如今你的影子躺在日規上,
任無羈的風在平原上吹。
吩咐最後的果子充滿汁液,
給它們再多兩天南方的溫暖,
摧它們成熟,把最後的
甜味,給予濃烈的酒。
沒有房屋的人,誰也不為他建築,
孤獨的人會長久寂寞,
會在無眠的期待中讀書、寫長長的信,
會在秋風蹂躪枯葉的街巷裏
不安地踱來踱去。
飛白譯本:
主啊,是時候了。夏日如此之長。
把你的影子臥在日規上吧,
再在田野上放開風的馬繮。
命令那最後的水果更加飽滿;
再給它們加兩天南方的溫暖,
好把它們催嚮完成,再往那
濃冽的酒漿裏壓進最後的甜。
今日無房者,不再為自己造房,
今日孤獨者,將長期會這樣,
將會長醒,長讀,寫長長的信,
將會隨着飄蕩的落葉之群
在林蔭道上彷徨,彷徨,彷徨……
程抱一譯本:
神啊,時候到了。夏日曾經豐盛。
將你的影投射在日規盤上;
在原野間,散放你的巨風吧!
最後的果實,命令它們成熟。
再給它們兩天溫馨的日子,
讓它們完成。同時讓果汁的
甜意滴滴滲入濃郁的瓊醪。
沒有居屋的,將不再建造。
原是孤單的,就此孤單下去;
念書,寫信,或是苦守長夜,
他將久久徘徊,在林蔭道上
飄零無盡的落葉間。
楊武能譯本:
主啊,是時候了。夏天已很盛大。
請往日規上投下你的影子,
還讓西風在田野裏吹颳。
命令最後的果實結得飽滿,
再給它們兩天南國的溫暖,
催促它們快快地成熟,還給
濃烈的酒漿加進最後的甘甜。
誰此刻沒有屋,就不會再造屋,
誰此刻孤獨,就會長久孤獨,
就會長久醒着,將長信書寫,閱讀,
就會在落葉紛飛的時節,
不安地在林蔭道上往來踟躕。
李魁賢譯本:
主啊,時候已到。夏日已太長。
使陰影掩過日晷儀,
讓秋風在草地上吹揚。
令最後的果實都成熟,
再給予兩天南方溫暖的時光,
逼使更加完美飽滿
且獵取那濃郁美酒的終極芬芳。
如今誰無房屋,也不需要再建築,
如今誰無伴侶,亦將長期孤獨,
亦將清醒,閱讀,而且寫長長的信,
而且將在甬道上來回走步
不休止地,當黃葉飄零。
緑原譯本:
主啊,是時候了。夏日何其壯觀。
把你的影子投嚮日規吧,
再讓風吹嚮郊原。
命令最後的果實飽滿圓熟;
再給它們偏南的日照兩場,
催促它們嚮盡善盡美成長,
並把最後的甜蜜釀進濃酒。
誰現在沒有房屋,再也建造不成。
誰現在單身一人,將長久孤苦伶仃,
將醒着,讀着,寫着長信
將在林蔭小道上心神不定
徘徊不已,眼見落葉飄零。
歐幾譯本:
我主,是時候了。我們已消受盛夏炎炎,
投你的影子於日晷,
放出風,讓它縱蹄原野。
讓最後的果實成熟;
再給它們兩天南方的日光,
催它們豐潤完美,
把最後的甜蜜驅入肥碩葡萄的漿。
無傢的人將長流浪。
孤獨的人將長寂寞,
讀書、寫信將伴無眠,
也將躑躅
林蔭道上,當葉兒飄落。
里尔克
萊納·瑪利亞·裏爾剋(Rainer Maria Rilke,1875年12月4日-1926年12月29日)是一位重要的德語詩人,除了創作德語詩歌外還撰寫小說、劇本以及一些雜文和法語詩歌,其書信集也是裏爾剋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19世紀末的詩歌裁體和風格以及歐洲頽廢派文學都有深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