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梅花
桃花源憶故人·鼕夜
秦觀 Qin Guan
玉樓深鎖多情種,
清夜悠悠誰共!
羞見枕衾鴛風,
悶則和衣擁。

無端畫角嚴城動,
驚破一番新夢。
窗外月華霜重,
聽徹梅花弄。
踏莎行·郴州旅捨
秦觀 Qin Guan
  霧失樓臺,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
  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
  為誰流下瀟湘去。
卜算子·詠梅
陸遊 Lu You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衹有香如故。

【注釋】 ①卜算子:萬樹《詞律》引毛先舒的話說,驛賓王的詩喜歡用數目字,被人稱作“卜算子”。
②驛外:驛站外。

【賞析】 這首詞以梅喻人,人闋寫梅的處境和遭遇:寂寞無主,還要加上風雨催逼!下闋寫梅的氣節操守:無意爭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們從梅花的命運與品格中不僅可看到詞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讀出詞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潔的精神世界。

這是陸遊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遊自己的詠懷之作。上片寫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驛亭是古代傳遞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處所。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風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麽冷落凄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鬥豔。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着清香。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絶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賞析2.

  陸遊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為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竜大淵、曾覿一群小人所排擠;在四川王炎幕府時要經略中原,又見扼於統治集團,不得遂其志;晚年贊成韓侂胄北伐,韓侂胄失敗後被誣陷。我們讀他這首詞,聯繫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縮影。詞中所寫的梅花是他高潔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衹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傢藉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衹能說:“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南宋肅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衹是陸遊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陸遊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遊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為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夏承燾)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裏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慣鬍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
  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裏,飛近蛾緑。
  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
  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竜哀麯。
  箏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注釋】 苔枝綴玉:範成大(即小序中提到的石湖)《梅譜》說他家乡的古梅“苔須垂於枝間,或長數寸。”

 客裏:白石是江西人,當時住蘇州。

 倚修竹: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這裏把梅花比作美人。

 佩環月夜歸來:杜甫吟昭君雲,「環佩空歸月夜魂。」
深宮舊事:《太平御覽》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妝是也。”

 盈盈、金屋:《古詩十九首》,「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又《漢武故事》記武帝幼時對姑母說,“若得阿嬌(武帝表妹)作婦,當作金屋貯之。”

 玉竜、哀麯:玉竜是笛子名,哀麯指麯子《梅花落》。李白有詩云,「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長相思慢
奚岊 Xi Jie
长相思慢
  日折霜檐,
  寒欺霧幕,
  睛枝淺弄開華。
  驚回綺夢,
  獨擁綾衾,
  腮痕微印朝霞。
  倦起心情,
  念風移霜換,
  依舊天涯。
  雁影水雲斜。
  算相思、
  一點愁賒。
  
  問橘楚橙吳,
  舊香猶在,
  別後襟袖輸他。
  琴心知未許,
  想鈿釵、
  流落誰傢。
  怕上高樓,
  歸思遠、
  斜陽暮鴉。
  幾多年、
  江湖浪識,
  知心衹許梅花。
  雪遍梅花,
  素光都共奇絶。
  到窗前、
  認君時節。
  下重幃,
  香篆冷,
  蘭膏明滅。
  夢悠揚,
  空繞斷雲殘月。
  
  瀋郎帶寬,
  同心放開重結。
  褪羅衣、
  楚腰一捻。
  正春風,
  新著摸,
  花花葉葉。
  粉蝶兒,
  這回共花同活。
归田乐
  試把花期數。
  便早有、
  感春情緒。
  看即梅花吐。
  願花更不謝,
  春且長住。
  衹恐花飛又春去。
  
  花開還不語。
  問此意、
  年年春還會否。
  絳唇青鬢,
  漸少花前語。
  對花又記得、
  舊曾遊處。
  門外垂楊未飄絮。
花犯
  粉墻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
  露痕輕綴。疑淨洗鉛華,無限佳麗。
  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宴喜。
  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
  
  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
  相將見、脆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裏。
  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

【注釋】 ①花犯:周邦彥創調。
②“冰盤”句:指賞梅飲酒。
③香篝:熏籠。此句喻雪覆蓋梅樹,像白被放在熏籠上一樣。
④翠丸:梅子。

【賞析】 宋人極喜吟詠梅花,如宋初的林逋即以詠梅詩能攝取梅的風神而傳誦一時。這首《花犯》詠梅詞,當寫於其十年的州縣宦遊生活期間,其較大可能性是寫於溧水任上。在溧水時期,周邦彥用長調寫了相當數量的詠物詞,如《紅林擒近·詠雪》、《玉燭新·梅花》、《三部樂·梅雪》,等等,其中又以《花犯》詠梅最為著稱。

  本詞的特點是在詠梅中打入個人身世之感,但不是用如林逋在《霜天曉角》中“誰是我知音,孤山人姓林”等直抒其情的語言來表達,而是用前後盤旋、左顧右盼、姿態橫生的手法,多方位、多角度地來體現自己的情感。宋代黃昇在《唐宋諸賢絶妙詞選》中雲:“此衹詠梅花,而紆徐反復,道盡三年間事,圓美流轉如彈丸。”

  詞作的上片先從眼前的梅花着手,敘寫其風神,再回想去年觀賞梅花之情形,展示其風姿依舊。“粉墻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露痕輕綴,疑爭洗鉛華,無限佳麗”。詞人官捨的低矮粉墻頭伸出一棵梅樹,盛開的梅花格外引人註目。衹見梅花上還留有露水痕跡,有如美人洗卻脂粉,更顯得天生麗質。這裏“依然”二字埋下了敘寫去年梅花風采的伏筆。“鉛華”,此指婦女擦臉的粉。曹植《洛神賦》有“芳澤無加,鉛華不禦”。接着詞人便轉入去年賞梅之回想:“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宴喜”。這是去年賞梅之第一層,敘寫自己客中寂寞,獨自一人持酒賞花。梅花盛開,又恰逢“宴喜”,更映襯詞人的孤寂。“冰盤”句,化用韓愈《李花》詩:“冰盤夏薦碧實脆,斥去不禦慚其花”句意。“冰盤”,即白瓷盤。第二層“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這三句是說,一眼望去,高聳橫逸的梅樹被厚雪所覆蓋,宛如香篝上熏着一床潔白的被子,煞是逗人喜愛。“香篝”,指裏面放香用來熏烘衣物的熏籠。

  詞作下片,詞人的思緒又回到今年眼前的對花,並由此想象以後當青梅可佐酒時,自己又將飄泊於江湖上,而衹能夢想梅花之倩影了。“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詞人敘述自己,離別在即,故亦無閑情逸緻對花仔細觀賞,故曰:“對花匆匆”。在此情形下對花,似亦覺花含有離恨,呈現愁悶憔悴之情。這與詞人在《六醜》中寫薔薇花“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寫法同出一機抒,花之有恨、有愁,其實都是詞人的移情作用。次三句“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描寫梅花凋落。詞人凝神駐足,想吟詠一首惜別之詞,忽見梅花朵朵飄墜於青苔之上。這一筆似實又似虛,既可理解為是實寫;又可理解為仍是詞人的移情作用,它象徵了詞人心中在流淚,接下詞人即展開想象,“相將見、脆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裏”,這幾句承上人花相逢、花落、而想象至梅子可供人就酒之時,自己卻正泛舟飄泊於空江煙浪之中。這裏藉寫與梅天各一方,實則暗傷羈旅飄泊之苦。歇拍句又順此思路進一步想象:“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詞人推想,此後自己天涯飄零,衹能在夢中再去見那枝黃昏夕照下橫逸凄清的梅花了。這夢中之梅影與開頭現實中的照眼之梅遙相呼應。

  整首詞作不是客觀地、呆板地來描寫梅花的形與神,而是循着詞人自己思想感情變化的軌跡去寫梅花之變化;時間跨度大,以今年為軸心,貫串去年和明年,刻畫了梅花,也刻畫了自己,通篇寫得紆徐反復,委婉麯折,很耐人尋味。又,前人也多認為該詞有所寄托,《雲韶集》雲:“此詞非專詠梅花,以寄身世之感耳。”《蓼園詩選》雲:“總是見官跡無常,情懷落寞耳,忽藉梅花以寫,意超而思永。言梅猶是舊風情,而人則離合無常;去年與梅共安冷淡,今年梅正開而人欲遠別,梅似含愁悴之意而飛墜;梅子將圓,而人在空江之中,時夢想梅影而已。”應該說,這些評說都較符合詞作實際。(文潛 少鳴)

【賞析2】

  此作將梅花和賞梅人結合在一起進行描寫,主客體交融。賞花者看到粉墻下“依然舊風味”的梅花,聯想到去年孤獨賞梅;又聯想到來日自己乘船航行的景象及那時在船中的夢想。從眼前的梅花,聯想到青梅的成熟;詞人按照自己意識的流動來把握和表現形象,不受時空的限製。藝術境界開闊,其意境能使人在腦中喚起一幅清晰畫面。

霜天曉角
林逋 Lin Bu
  冰清霜潔。
  昨夜梅花發。
  甚處玉竜三弄,
  聲搖動、枝頭月。
  
  夢絶。金獸爇。
  曉寒蘭燼滅。
  要捲珠簾清賞,
  且莫掃、階前雪。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Mao Zedong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衹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讀陸遊詠梅詞,反其義而用之。
七律·鼕雲
毛澤東 Mao Zedong
  雪壓鼕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風吹。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菩萨蛮
  風柔日薄春猶早,
  夾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覺微寒,
  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
  忘了除非醉。
  瀋水臥時燒,
  香消酒未消。

【賞析】 此詞寫早春。風柔日薄,熙和天氣。人們從嚴鼕中走過,脫去厚重的鼕衣,春衫乍試,怎不感到輕鬆、解脫,産生喜悅的心情?詞人用賦的手法,直寫出此時心情之好。

  下兩句忽作轉折。早春又是乍暖還寒時節,小睡起來,微寒侵膚,剛纔插到鬢上的梅花也已枯凋。詞人不說心情的轉變,衹用天氣的輕寒和梅花的凋殘,暗示其意識流程。一定是鄉心又被春天撥動,故園那些美好春天的回憶又從記憶中泛起。值此小樓又東風之時,更覺風景不殊而有山河之異!

  下片於是發出故鄉何處之悲呼。故鄉雖在而河山易主,欲歸不能。范仲淹《蘇幕遮》下片:“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衹有在醉裏夢中,才能片刻擺脫沉重的鄉愁。詞人沒有說自己如何沉溺於但願長醉不復醒的醉夢中,衹說醉臥時所燒的沉香早已爐滅香消,而詞人還宿酲未解。而醉醒時鄉思的凄苦,盡於言外可見。(侯孝瓊)

楊柳枝詞(其一)
劉禹錫 Liu Yuxi
杨柳枝词(其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奏前朝麯,聽唱新翻《楊柳枝》。

【注釋】 【楊柳枝】唐教坊麯名,七絶,多詠柳

【賞析】 劉禹錫的樂府小章《楊柳枝詞》,一共有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可說是這組詩的序麯,鮮明地表現了他在文學創作上的革新精神。

  首句“梅花”,指漢樂府橫吹麯中的《梅花落》麯,用笛子吹奏(羌笛是笛的一種),其麯調流行後世,南朝以至唐代文人鮑照、吳均、徐陵、盧照鄰、瀋佺期等都有《梅花落》歌詞,內容都與梅花有關。(見《樂府詩集》捲二四)這句意思說,起源於塞北的《梅花落》是用笛子吹奏的樂麯。

  次句講的是《楚辭》中的《招隱士》篇。相傳西漢淮南王劉安門客小山之徒作《招隱士》篇來表現對屈原的哀悼。《招隱士》首句云,“桂樹叢生兮山之幽”,下文又兩處有“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所以劉禹錫詩中以桂樹指代《招隱士》篇。《招隱士》雖然篇章短小,但情辭悱惻動人,為後代所傳誦。篇中“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兩句尤為後世文人所賞愛,樂府雜麯歌辭有《王孫遊》麯,南齊謝朓與王融、唐崔國輔均有歌詞,即從此兩句衍化出來。(見《樂府詩集》捲七四)次句意思是說,《招隱士》是淮南小山的歌詞。《梅花落》麯原出塞北,歌詠梅花,《招隱士》出自淮南王門下,屢屢詠及桂樹,它們與《楊柳枝詞》(詠柳)都以樹木為歌詠對象,在內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劉禹錫拿它們來與《楊柳枝詞》相比。

  《梅花落》、《招隱士》雖是産生於西漢的作品,但長久流傳後世,到唐朝仍為人們所吟唱傳誦。唐代文士不但寫《梅花落》、《王孫遊》樂府古題詩,而且在其他篇什中也常詠及這兩個作品。如李白詩云:“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落梅花”即指奏《梅花落》麯。王維詩云:“春草明年緑,王孫歸不歸?”(《送別》)即化用《招隱士》句意。這都可以說明這兩個作品在唐代的影響。

  劉禹錫固然也重視這兩個作品的歷史地位和長遠影響,但他本着文學必須創新的原則,嚮時人提出:“請君莫奏前朝麯,聽唱新翻楊柳枝。”指出《梅花落》、《招隱士》這兩個作品畢竟是前朝之麯,不要再奏了,現在還是聽我改舊翻新的《楊柳枝詞》吧。《折楊柳》原來也是樂府舊麯。樂府橫吹麯中有《折楊柳》麯,鼓角橫吹麯中有《折楊柳歌辭》、《折楊柳枝詞》,相和歌辭中有《折楊柳行》,清商麯辭中有《月節折楊柳歌》,其歌辭大抵是漢魏六朝的作品,都用五言古體來抒寫。唐代不少文人所作《楊柳枝詞》,從白居易、劉禹錫以至晚唐的李商隱、溫庭筠、薛能等的許多作品,卻都用七言近體的七絶形式來寫作,雖然內容仍詠楊柳或與楊柳有關的事物,在形式上確是翻新了。唐人常用絶句配樂演唱,七絶尤多。《樂府詩集》都編入近代麯辭,表明它們是隋唐時代的新麯調。

  劉禹錫晚年與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楊柳枝》組詩八首,其第一首雲:“《六麽》《水調》傢傢唱,《白雪》《梅花》處處吹。古歌舊麯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劉禹錫的《楊柳枝》組詩九首,就是與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一章,在構思、造語上都非常接近。比較起來,劉的“請君莫奏”二句比白的“古歌舊麯”二句,語言更為精警動人,因而贏得更多讀者的喜愛。這兩句詩,不僅概括了詩人的創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於推陳出新的人們,也都可以藉用它們來抒發自己的胸懷,因此可說含藴豐富,饒有啓發意義。

  本篇上下兩聯都接近對偶,每聯意思都對稱,詞語則是大部分對稱,於大體整齊勻稱中顯出流動自然之美。

  (王運熙 施紹文)

杂诗

杂诗
杂诗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You who have come from my old country,
  Tell me what has happened there! –
  Was the plum, when you passed my silken window,
  Opening its first cold blossom?

【白話文】 您是剛從我們家乡出來,一定瞭解家乡人情事態;
請問您來時我傢綺窗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開?

【注釋】 1、來日:指動身前來的那天。
2、綺窗:雕飾精美的窗子。
3、著花:開花。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懷鄉之情的詩。原詩有三首,這是第二首。詩以白描記言的手法,簡潔而形象地刻劃了主人公思鄉的情感。對於離鄉遊子而言,故鄉可懷念的東西很多。然而詩不寫眷懷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卻寫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於細微處見精神",寓巧於樸,韻味濃郁,栩栩如生。

[鑒賞]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瞭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應知”雲雲,跡近嚕,卻表現出瞭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於“故鄉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從朋舊童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羈心衹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鄉之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絶非故作姿態。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係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藴含着當年傢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托。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郁的作品。它質樸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實際上卻包含着最高級的技巧。象這首詩中的獨問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種通過特殊體現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這種技巧卻是用一種平淡質樸得如敘傢常的形式來體現的。這正是所謂寓巧於樸。王績的那首《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樸質的程度也許超過這首詩,但它那一連串的發問,其藝術力量卻遠遠抵不上王維的這一問。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長思之的嗎?

  (劉學鍇)

從軍行
李白 Li Bai
  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笛奏梅花麯,刀開明月環。
  鼓聲鳴海上,兵氣擁雲間。願斬單於首,長驅靜鐵關。
禪房懷友人岑倫
李白 Li Bai
  嬋娟羅浮月,搖豔桂水雲。美人竟獨往,而我安得群。
  一朝語笑隔,萬裏歡情分。沉吟彩霞沒,夢寐群芳歇。
  歸鴻渡三湘,遊子在百粵。邊塵染衣劍,白日凋華發。
  春風變楚關,秋聲落吳山。草木結悲緒,風沙凄苦顔。
  朅來已永久,頽思如循環。飄飄限江裔,想像空留滯。
  離憂每醉心,別淚徒盈袂。坐愁青天末,出望黃雲蔽。
  目極何悠悠,梅花南嶺頭。空長滅徵鳥,水闊無還舟。
  寶劍終難托,金囊非易求。歸來倘有問,桂樹山之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李白 Li Bai
  仙人東方生,浩蕩弄雲海。沛然乘天遊,獨往失所在。
  魏侯繼大名,本傢聊攝城。捲舒入元化,跡與古賢並。
  十三弄文史,揮筆如振綺。辯折田巴生,心齊魯連子。
  西涉清洛源,頗驚人世喧。采秀臥王屋,因窺洞天門。
  朅來遊嵩峰,羽客何雙雙。朝攜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𠔌上窈窕,竜潭下奔潈。東浮汴河水,訪我三千裏。
  逸興滿吳雲,飄颻浙江汜。揮手杭越間,樟亭望潮還。
  濤捲海門石,雲橫天際山。白馬走素車,雷奔駭心顔。
  遙聞會稽美,且度耶溪水。萬壑與千岩,崢嶸鏡湖裏。
  秀色不可名,清輝滿江城。人遊月邊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尋王許。笑讀曹娥碑,沉吟黃絹語。
  天台連四明,日入嚮國清。五峰轉月色,百裏行鬆聲。
  靈溪咨沿越,華頂殊超忽。石梁橫青天,側足履半月。
  忽然思永嘉,不憚海路賒。挂席歷海嶠,回瞻赤城霞。
  赤城漸微沒,孤嶼前嶢兀。水續萬古流,亭空千霜月。
  縉雲川𠔌難,石門最可觀。瀑布挂北斗,莫窮此水端。
  噴壁灑素雪,空濛生晝寒。卻思惡溪去,寧懼惡溪惡。
  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路創李北海,岩開謝康樂。
  鬆風和猿聲,搜索連洞壑。徑出梅花橋,雙溪納歸潮。
  落帆金華岸,赤鬆若可招。瀋約八詠樓,城西孤岧嶢.
  岧嶢四荒外,曠望群川會。雲捲天地開,波連浙西大。
  亂流新安口,北指嚴光瀨。釣臺碧雲中,邈與蒼嶺對。
  稍稍來吳都,裴回上姑蘇。煙綿橫九疑,漭蕩見五湖。
  目極心更遠,悲歌但長吁。回橈楚江濱,揮策揚子津。
  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風塵。五月造我語,知非儓儗人。
  相逢樂無限,水石日在眼。徒幹五諸侯,不致百金産。
  吾友揚子云,弦歌播清芬。雖為江寧宰,好與山公群。
  乘興但一行,且知我愛君。君來幾何時,仙臺應有期。
  東窗緑玉樹,定長三五枝。至今天壇人,當笑爾歸遲。
  我苦惜遠別,茫然使心悲。黃河若不斷,白首長相思。
送友人遊梅湖
李白 Li Bai
  送君遊梅湖,應見梅花發。有使寄我來,無令紅芳歇。
  暫行新林浦,定醉金陵月。莫惜一雁書,音塵坐鬍越。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李白 Li Bai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傢。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白話文】 一旦成為被貶的官員,在去長沙的途中,
西望長安,那裏在也沒有傢了,此時的心情是何等地痛苦。
一日與史郎中在黃鶴樓上對飲,忽然聽到一陣陣笛聲,笛子吹的是“梅花落”,
江城五月,正是初夏暖熱季節,可一聽到凄涼的笛聲,頓感有一股寒意襲來,就象置身與梅花飄落的鼕季一般。

【注釋】 《千傢詩》中詩題又作:題北榭碑
武漢別名“江城”即來自“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
落梅花:古笛麯有“梅花落”

(1)郎中:官名。黃鶴樓:近在湖北武昌的長江邊上。
(2)遷客:流遷或被貶到外地的官員。
(3)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梅花:指“梅花落”。為笛麯麯牌名。

【賞析】 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經過武昌時遊黃鶴樓所作。本詩寫遊黃鶴樓聽笛,抒發了詩人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臣的讒毀,貶官長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詩人引賈誼為同調。“一為遷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並沒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裏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的關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裏迢迢,對遷謫之人是多麽遙遠,多麽隔膜啊!望而不見,不免感到惆悵。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感到格外凄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

  詩人巧藉笛聲來渲染愁情。王琦註引郭茂倩《樂府詩集》此調題解云:“《梅花落》本笛中麯也。”江城五月,正當初夏,當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於《梅花落》笛麯吹得非常動聽,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鼕開放的,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同時使人聯想到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歷史傳說。由樂聲聯想到音樂形象的表現手法,就是詩論傢所說的“通感”。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所以《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裏吹來”,是很有見解的。清代的瀋德潛說:“七言絶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衹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唐詩別裁》捲二十)這首七言絶句,正是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見長,使人從“吹玉笛”、“落梅花”這些眼前景、口頭語,聽到了詩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這詩還好在其獨特的藝術結構。詩寫聽笛之感,卻並沒按聞笛生情的順序去寫,而是先有情而後聞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後半纔點出聞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藉景抒情,使前後情景相生,妙合無垠。

  (閻昭典)

觀鬍人吹笛
李白 Li Bai
  鬍人吹玉笛,一半是秦聲。十月吳山曉,梅花落敬亭。
  愁聞出塞麯,淚滿逐臣纓。卻望長安道,空懷戀主情。
清溪半夜聞笛
李白 Li Bai
  羌笛梅花引,吳溪隴水情。寒山秋浦月,腸斷玉關聲。
寄楊五桂州譚(因州參軍段子之任)
杜甫 Du Fu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梅花萬裏外,雪片一鼕深。
  聞此寬相憶,為邦復好音。江邊送孫楚,遠附白頭吟。
廣州段功曹到得楊五長史譚書功曹卻歸聊寄此詩
杜甫 Du Fu
  衛青開幕府,楊僕將樓船。漢節梅花外,春城海水邊。
  銅梁書遠及,珠浦使將旋。貧病他鄉老,煩君萬裏傳。
  鼕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青袍白馬有何意,
  金𠔌銅駝非故鄉。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
  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涼。
首頁>> 文學>>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