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白鷺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緑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采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
歐陽修 Ouyang Xiu
  何人解賞西湖好
  佳景無時
  飛蓋相追
  貪嚮花間醉玉卮。
  
  誰知閑憑闌幹處
  芳草斜暉
  水遠煙微
  一點滄洲白鷺飛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Li Bai
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Phoenixes that played here once, so that the place was named for them,
  Have abandoned it now to this desolate river;
  The paths of Wu Palace are crooked with weeds;
  The garments of Qin are ancient dust.
  ...Like this green horizon halving the Three Peaks,
  Like this Island of White Egrets dividing the river,
  A cloud has arisen between the Light of Heaven and me,
  To hide his city from my melancholy heart.

【白話文】 古老的鳳凰臺曾有鳳凰翔集遨遊;
風去臺空唯有長江流水日日依舊。
東吳時代的宮苑雜草埋沒了幽徑;
晉代的名門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聳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鷺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衹因為那些浮去遮蔽光輝的白日;
登高不見長安城怎麽不使人發愁?

【注釋】 1、吳宮:三國時孫吳曾於金陵建都築宮。
2、晉代:指東晉,南渡後也建都於金陵。
3、衣冠:指當時名門世族。
4、成古丘:意謂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長江邊上。因三峰並列,南北相連,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遠,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經南京後,西入長江,白鷺洲橫其間,乃分為二支。
8、白鷺洲:古代長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門外,因多聚白鷺而得名。
9、浮雲蔽日:喻姦邪之障蔽賢良。

【賞析】 此詩始作於天寶三載,後來略有改動。
744年(天寶三載)詩人因被小人誣陷而被迫辭職離開長安,從此開始了長期的漫遊四方,正因為政治上的失意,李白纔藉景抒情為後人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傑作。,747年詩人遊到金陵(今南京)登上鳳凰臺,自然永恆的景物交織着詩人報國無人應憂傷空自來的傷感情,寫下了此詩。
本詩短短56個字,卻將寫景與抒情,社會與自然,歷史背景與現實狀況緊緊聯繫到了一起,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體。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高高的鳳凰臺上鳳凰還在飛翔,轉眼鳳凰飛去,臺上變空,衹有那綿綿不斷的江水還在不停地流着。
傳說在南宋年間有人見到有幾衹像孔雀的的大鳥在山間飛翔,羽毛色彩斑斕,嗓音悠揚,人們就稱之為“鳳凰”。於是築臺於山曰“鳳凰臺”,山曰“鳳凰山”。
開頭詩人就用一個傳說點名題目,使人一目瞭然。
“鳳去臺空”看似描寫自然現象,實是運用象徵手法,嚮人們展示着一幅“曾經六朝的奢侈豪華一去不復返”的畫面。“江自流”暗示着衹有這些大自然的景物還依然如故。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吳宮巍峨的宮殿如今已被花花草草所覆蓋,曾經晉朝的豪門貴族業已成為一撮黃土了。那些追求功名利祿以及權勢而勾心鬥角的名門豪強在歷史的長河裏終究衹是個過客而已。一時得勢終歸空,惟有此景依舊故。
按我個人理解詩人寫這兩句雖然是在對歷史變遷的感嘆,但更多的還是對自己通過應招入京做官僅一年就被誣陷而罷免的遭遇鳴不平,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自我安慰吧。當然這衹是我的一傢之言。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三山被雲霧遮擋,朦朦朧朧模糊不清。白鷺洲橫臥在長江之上。
大傢都知道詩或者絶句一般都分為“起,承,轉,合”四部分。
轉句大多為為寫景,為下句“合”做鋪墊。當然此詩的這句也不例外。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總是因為漂泊的雲彩能遮蔽住太陽的光芒。遠遠的長安城這麽遠看也看不見,讓人發愁啊!
前面三句都可以看作是鋪墊,此句是本詩最高潮的部分,作者的感情以及對宮廷的黑暗暴露無遺。
唐玄宗當朝後前期勵精圖治纔有了盛極一時的開元盛世。
朝中賢人具多,張九齡這個被後年稱道的人任當時的宰相。
但後期玄宗迷戀荒淫生活,不理朝政。造成了賢人多被小人污衊“宮中無賢士,朝中無猛將”的局面。
分界點就是李林甫被玄宗任命為宰相,背棄了前期“任人為賢”的選拔標準。
“浮雲蔽如”也運用到了象徵手法,象徵着當時社會的黑暗。
“長安不見”是指詩人本人以及想他一樣被小人污衊而罷免或者流放的賢臣,再也不能為朝廷進言,為朝廷出謀劃策了。
此情此景怎一個“愁”字了得!

[鑒賞]
李白很少寫律詩,而《登金陵鳳凰臺》卻是唐代的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此詩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後所作,一說是作者天寶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

  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複,音節流轉明快,極其伏美。“鳳凰臺”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時代,鳳凰是一種祥瑞。當年鳳凰來遊象徵着王朝的興盛;如今鳳去臺空,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返了,衹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纔是永恆的存在!

  三四句就“鳳去臺空”這一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三國時的吳和後來的東晉都建都於金陵。詩人感慨萬分地說,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那一時的烜赫,在歷史上留下了什麽有價值的東西呢!

  詩人沒有讓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嚮大自然,投嚮那不盡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長江邊上,三峰並列,南北相連。陸遊《入蜀記》雲:“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山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距金陵纔五十餘裏。”陸遊所說的“杳杳有無中”正好註釋“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隱半現、若隱若現的景象寫得恰到好處。“白鷺洲”,在金陵西長江中,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所以說“一水中分白鷺洲”。這兩句詩氣象壯麗,對仗工整,是難得的佳句。

  李白畢竟是關心現實的,他想看得更遠些,從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長安。但是,“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兩句詩寄寓着深意。長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徵。陸賈《新語·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李白這兩句詩暗示皇帝被姦邪包圍,而自己報國無門,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見長安”暗點詩題的“登”字,觸境生愁,意寓言外,饒有餘味。相傳李白很欣賞崔顥《黃鶴樓》詩,欲擬之較勝負,乃作《登金陵鳳凰臺》詩。《苕溪漁隱叢話》、《唐詩紀事》都有類似的記載,或許可信。此詩與崔詩工力悉敵,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說:“格律氣勢,未易甲乙。”在用韻上,二詩都是意到其間,天然成韻。語言也流暢自然,不事雕飾,瀟灑清麗。作為登臨吊古之作,李詩更有自己的特點,它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袁行霈)

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 Wang Wei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辋川庄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災。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鬆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The woods have stored the rain, and slow comes the smoke
  As rice is cooked on faggots and carried to the fields;
  Over the quiet marsh-land flies a white egret,
  And mango-birds are singing in the full summer trees....
  I have learned to watch in peace the mountain morningglories,
  To eat split dewy sunflower-seeds under a bough of pine,
  To yield the post of honour to any boor at all....
  Why should I frighten sea gulls, even with a thought?

【白話文】 久雨不停,林野潮濕煙火難升;燒好飯菜,送給村東耕耘的人。
水田廣漠,一行白鷺掠空而飛;夏日濃蔭,傳來黃鸝宛囀啼聲。
山中養性,觀賞朝槿晨開晚謝;鬆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葷腥。
村夫野老,已經與我沒有隔閡;海鷗疑心,為何不信飛舞不停。

[又一]
久雨稀疏的樹林中煙火緩緩升起,飯菜送給在東邊田地上勞作的農民。
霧露廣布的水田上掠過白鷺的身影,蓊鬱的夏日林中黃鸝在百囀歡歌。
閑居山中靜觀木槿的朝開暮謝,我喜愛采摘露葵以奉清齋。
我是百事隨和與世無爭的村野之人,海鷗為什麽還要猜疑呢?

【注釋】 一題秋歸輞川莊作
蒸藜炊黍餉東災:一作蒸梨炊黍餉東菑
1、空林:疏林。
2、煙火遲:因久雨林野潤濕,故煙火緩升。
3、藜:這裏指蔬菜。
4、黍:這裏指飯食。
5、餉:緻送。
6、東:指東邊田地上的農人。:本指初耕的田地,這裏泛指田畝。
7、夏木:高大的樹木,猶喬木。夏:大。
8、囀:鳥的宛轉啼聲。
9、黃鸝:黃鶯。
10、山中句:意謂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開落以修養寧靜之性。槿:也叫,落葉灌木,其花早開晚謝。故以此悟人生榮枯無常之理。
11、清齋:素食齋戒,這裏是素食的意思。
12、露葵:經霜的葵菜。葵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稱。此詩也是他晚年生活的自我寫照。
13、野老:指作者自己。
14、爭席罷:與人隨和融合。《莊子》記載:楊朱去見老子時,旅店中客人對他很敬畏,都很客氣地給他端凳子、讓座位。當他從老子處學道回來時,對人隨和沒有了隔膜,旅客不再與他客套讓座,而與之“爭席”取樂了。
15、海鷗:鷗鳥。《列子》篇載:古時海邊上有人每天與鷗鳥相親近,他的父親知道了,對他說:“吾聞鷗鳥皆從汝遊,汝取來吾玩之。”第二天他再去海邊,鷗鳥便不再飛近他了。

【賞析】 詩意在描寫積雨後輞川莊的景物,敘述隱退後閑適生活。首聯寫田傢生活,是詩人山上靜觀所見:連雨時節,天陰地濕,炊煙緩升;農傢早炊,餉田野食,怡然自樂的農村生活。頷聯寫自然景色:廣漠平疇,白鷺飛行,深山密林,黃鸝和唱,積雨後的輞川,畫意盎然。頸聯寫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幽棲鬆林之下,觀木槿,食露葵,避塵世的幽居生活。末聯連用兩典:一是《莊子·寓言》載的陽子居學道歸來後客人不再讓座,卻與之爭座。說明詩人與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二是《列子 ·皇帝篇》載:海上有人與鷗鳥親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來衹與他相遊。一天,他父親要他把海鷗抓回傢去,他再到海邊時,鷗鳥都在天上飛舞、不肯停下。說明心術不正,就破壞了他與鷗鳥的關係。兩典正反結合,抒寫了詩人淡泊的心志。
這首詩唐人李肇《國史補》說王維:"維有詩名,然好取人文章佳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李嘉佑詩也。"據傳李有"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句,但李集中無此。明人鬍應麟《詩藪·內篇》說:"摩詰盛唐,嘉佑中唐,安得前人預偷來者?此正嘉佑用摩詰詩。"李與王同時而稍晚,誰襲誰詩,難以說清。宋人葉夢得《石林詩話》說: "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佑點化,以自見其妙。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一號令之,精彩數倍。"王維詩中的意境,顯然要比嘉佑的來得開闊,深邃,色彩更為明朗。

[鑒賞]
輞川莊,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舊唐書·王維傳》記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在這首七律中,詩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輞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描寫,創造了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首聯寫田傢生活,是詩人山上靜觀所見:正是連雨時節,天陰地濕,空氣潮潤,靜謐的叢林上空,炊煙緩緩升起來,山下農傢正燒火做飯呢。女人傢蒸藜炊黍,把飯菜準備好,便提攜着送往東菑──東面田頭,男人們一清早就去那裏勞作了。詩人視野所及,先寫空林煙火,一個“遲”字,不僅把陰雨天的炊煙寫得十分真切傳神,而且透露了詩人閑散安逸的心境;再寫農傢早炊、餉田以至田頭野餐,展現一係列人物的活動畫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氣息,使人想見農婦田夫那怡然自樂的心情。

  頷聯寫自然景色,同樣是詩人靜觀所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看吧,廣漠空蒙、布滿積水的平疇上,白鷺翩翩起飛,意態是那樣閑靜瀟灑;聽啊,遠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黃鸝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樣甜美快活。輞川之夏,百鳥飛鳴,詩人衹選了形態和習性迥然不同的黃鸝、白鷺,聯繫着它們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繪:雪白的白鷺,金黃的黃鸝,在視覺上自有色彩濃淡的差異;白鷺飛行,黃鸝鳴囀,一則取動態,一則取聲音;漠漠,形容水田廣布,視野蒼茫;陰陰,描狀夏木茂密,境界幽深。兩種景象互相映襯,互相配合,把積雨天氣的輞川山野寫得畫意盎然。所謂“詩中有畫”,這便是很好的例證。

  唐人李肇因見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的詩句,便譏笑王維“好取人文章嘉句”(《國史補》捲上);明人鬍應麟力闢其說:“摩詰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預偷來者?此正嘉祐用摩詰詩。”(《詩藪·內編》捲五)按,嘉祐與摩詰同時而稍晚,誰襲用誰的詩句,這很難說;然而,從藝術上看,兩人詩句還是有高下的。宋人葉夢得說:“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祐點化,以自見其妙。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一號令之,精采數倍。”(《石林詩話》捲上)“漠漠”有廣阔意,“陰陰”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陰陰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畫面就顯得開闊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積雨天氣空蒙迷茫的色調和氣氛。

  如果說,首聯所寫農傢無憂無慮的勞動生活已引起詩人的濃厚興趣和欣羨之情,那麽,面對這黃鸝、白鷺的自由自在的飛鳴,詩人自會更加陶醉不已。而且這兩聯中,人物活動也好,自然景色也好,並不是客觀事物的簡單摹擬,而是經過詩人心靈的感應和過濾,染上了鮮明的主觀色彩,體現了詩人的個性。對於“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王維來說,置身於這世外桃源般的輞川山莊,真可謂得其所哉了,這不能不使他感到無窮的樂趣。下面兩聯就是抒寫詩人隱居山林的禪寂生活之樂的。

  “山中習靜觀朝槿,鬆下清齋折露葵。”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幽棲鬆林之下,參木槿而悟人生短暫,采露葵以供清齋素食。這情調,在一般世人看來,未免過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厭倦塵世喧囂的詩人,卻從中領略到極大的興味,比起那紛紛擾擾、爾虞我詐的名利場,何啻天壤雲泥!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詩人自謂。詩人快慰地宣稱:我早已去機心,絶俗念,隨緣任遇,於人無礙,與世無爭了,還有誰會無端地猜忌我呢?庶幾乎可以免除塵世煩惱,悠悠然耽於山林之樂了。《莊子·雜篇·寓言》載: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捨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旅客們卻不再讓座,而與他“爭席”,說明楊朱已得自然之道,與人們沒有隔膜了。《列子·黃帝篇》載:海上有人與鷗鳥相親近,互不猜疑。一天,父親要他把海鷗捉回傢來,他又到海濱時,海鷗便飛得遠遠的,心術不正破壞了他和海鷗的親密關係。這兩個充滿老莊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兩相結合,抒寫詩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這種心境,正是上聯所寫“清齋”“習靜”的結果。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閑情逸緻,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從前有人把它推為全唐七律的壓捲,說成“空古準今”的極至,固然是出於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認為“淡雅幽寂,莫過右丞《積雨》”,贊賞這首詩的深邃意境和超邁風格,藝術見解還是不錯的。(參看趙殿成箋註《王右丞集》捲十)

  (趙慶培)

[題解]

  王維既善詩,又善畫,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該詩傳神入妙,把輞川大自然的清麗景色,一筆勾勒出來。

白鳩辭(一作夷則格上白鳩拂舞辭)
李白 Li Bai
  鏗鳴鐘,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白鳩之白誰與鄰,
  霜衣雪襟誠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馴。
  首農政,鳴陽春。天子刻玉杖,鏤形賜耆人。
  白鷺之白非純真,外潔其色心匪仁。闕五德,無司晨,
  鬍為啄我葭下之紫鱗。鷹鸇雕鶚,貪而好殺。
  鳳凰雖大聖,不願以為臣。
秋浦歌十七首
李白 Li Bai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寄言嚮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遊成久遊。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猿聲催白發,長短盡成絲。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
  醉上山公馬,寒歌甯戚牛。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題詩留萬古,緑字錦苔生。
  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
  君莫嚮秋浦,猿聲碎客心。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淥水淨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麯動寒川。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秋浦田捨翁,采魚水中宿。妻子張白鷳,結罝映深竹。
  桃波一步地,瞭瞭語聲聞。暗與山僧別,低頭禮白雲。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禦
李白 Li Bai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白若白鷺鮮,清如清唳蟬。受氣有本性,不為外物遷。
  飲水箕山上,食雪首陽顛。回車避朝歌,掩口去盜泉。
  岧嶢廣成子,倜儻魯仲連。卓絶二公外,丹心無間然。
  昔攀六竜飛,今作百煉鉛。懷恩欲報主,投佩嚮北燕。
  彎弓緑弦開,滿月不憚堅。閑騎駿馬獵,一射兩虎穿。
  迴旋若流光,轉背落雙鳶。鬍虜三嘆息,兼知五兵權。
  槍槍突雲將,卻掩我之妍。多逢剿絶兒,先著祖生鞭。
  據鞍空矍鑠,壯志竟誰宣。蹉跎復來歸,憂恨坐相煎。
  無風難破浪,失計長江邊。危苦惜頽光,金波忽三圓。
  時遊敬亭上,閑聽鬆風眠。或弄宛溪月,虛舟信洄沿。
  顔公二十萬,盡付酒傢錢。興發每取之,聊嚮醉中仙。
  過此無一事,靜談秋水篇。君從九卿來,水國有豐年。
  魚????滿市井,布帛如雲煙。下馬不作威,冰壺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賢。時時慰風俗,往往出東田。
  竹馬數小兒,拜迎白鹿前。含笑問使君,日晚可迴旋。
  遂歸池上酌,掩抑清風弦。曾標橫浮雲,下撫謝脁肩。
  樓高碧海出,樹古青蘿懸。光祿紫霞杯,伊昔忝相傳。
  良圖掃沙漠,別夢繞旌旃。富貴日成疏,願言杳無緣。
  登竜有直道,倚玉阻芳筵。敢獻繞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淺,似隔九重天。崔生何傲岸,縱酒復談玄。
  身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鳴鳳托高梧,凌風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彈劍拂秋蓮。
宿白鷺洲,寄楊江寧
李白 Li Bai
  朝別朱雀門,暮棲白鷺洲。波光搖海月,星影入城樓。
  望美金陵宰,如思瓊樹憂。徒令魂入夢,翻覺夜成秋。
  緑水解人意,為餘西北流。因聲玉琴裏,蕩漾寄君愁。
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
李白 Li Bai
  我遊東亭不見君,沙上行將白鷺群。白鷺行時散飛去,
  又如雪點青山雲。欲往涇溪不辭遠,竜門蹙波虎眼轉。
  杜鵑花開春已闌,歸嚮陵陽釣魚晚。
送殷淑三首
李白 Li Bai
  海水不可解,連江夜為潮。俄然浦嶼闊,岸去酒船遙。
  惜別耐取醉,鳴榔且長謠。天明爾當去,應便有風飄。
  白鷺洲前月,天明送客回。青竜山後日,早出海雲來。
  流水無情去,徵帆逐吹開。相看不忍別,更進手中杯。
  痛飲竜筇下,燈青月復寒。醉歌驚白鷺,半夜起沙灘。
涇川送族弟錞
李白 Li Bai
  涇川三百裏,若耶羞見之。錦石照碧山,兩邊白鷺鷥。
  佳境千萬麯,客行無歇時。上有琴高水,下有陵陽祠。
  仙人不見我,明月空相知。問我何事來,盧敖結幽期。
  蓬山振雄筆,綉服揮清詞。江湖發秀色,草木含榮滋。
  置酒送惠連,吾傢稱白眉。愧無海嶠作,敢闕河梁詩。
  見爾復幾朝,俄然告將離。中流漾彩鷁,列岸叢金羈。
  嘆息蒼梧鳳,分棲瓊樹枝。清晨各飛去,飄落天南垂。
  望極落日盡,秋深暝猿悲。寄情與流水,但有長相思。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李白 Li Bai
  晉室昔橫潰,永嘉遂南奔。沙塵何茫茫,竜虎鬥朝昏。
  鬍馬風漢草,天驕蹙中原。哲匠感頽運,雲鵬忽飛翻。
  組練照楚國,旌旗連海門。西秦百萬衆,戈甲如雲屯。
  投鞭可填江,一掃不足論。皇運有返正,醜虜無遺魂。
  談笑遏橫流,蒼生望斯存。冶城訪古跡,猶有謝安墩。
  憑覽周地險,高標絶人喧。想像東山姿,緬懷右軍言。
  梧桐識嘉樹,蕙草留芳根。白鷺映春洲,青竜見朝暾。
  地古雲物在,臺傾禾黍繁。我來酌清波,於此樹名園。
  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
洗腳亭
李白 Li Bai
  白道嚮姑熟,洪亭臨道傍。前有昔時井,下有五丈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裝。西望白鷺洲,蘆花似朝霜。
  送君此時去,回首淚成行。
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李白 Li Bai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驚遠飛去,直嚮使君灘。
白鷺鶿
李白 Li Bai
  白鷺下秋水,孤飛如墜霜。心閑且未去,獨立沙洲傍。
晚秋陪嚴鄭公摩訶池泛舟(得溪字。池在張儀子城內)
杜甫 Du Fu
  湍駛風醒酒,船回霧起堤。高城秋自落,雜樹晚相迷。
  坐觸鴛鴦起,巢傾翡翠低。莫須驚白鷺,為伴宿清溪。
絶句四首(其三)
杜甫 Du Fu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賞析】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還鎮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不打算擬題,幹脆以“絶句”為題。

  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緑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緑,“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裏,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顔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衹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纔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嚮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衹。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裏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衹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遊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絶,船衹是不能暢行萬裏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纔看到來自東吳的船衹,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裏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裏,胸次何等開闊!

  全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一以貫之,使其構成一個統一意境的,正是詩人的內在情感。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着視綫的遊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四句景語就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復雜細緻的內心思想活動。

  (周嘯天)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杜甫 Du Fu
  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雨色動微寒。黃鸝並坐交愁濕,
  白鷺群飛大劇幹。晚節漸於詩律細,誰傢數去酒杯寬。
  惟吾最愛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闌。
三月麯水宴得尊字
盧照鄰 Lu ZhaoLin
  風煙彭澤裏,山水仲長園。由來棄銅墨,本自重琴尊。
  高情邈不嗣,雅道今復存。有美光時彥,養德坐山樊。
  門開芳杜徑,室距桃花源。公子黃金勒,仙人紫氣軒。
  長懷去城市,高詠狎蘭蓀。連沙飛白鷺,孤嶼嘯玄猿。
  日影岩前落,雲花江上翻。興闌車馬散,林塘夕鳥喧。
初夏日幽莊
盧照鄰 Lu ZhaoLin
  聞有高蹤客,耿介坐幽莊。林壑人事少,風煙鳥路長。
  瀑水含秋氣,垂藤引夏涼。苗深全覆隴,荷上半侵塘。
  釣渚青鳧沒,村田白鷺翔。知君振奇藻,還嗣海隅芳。
  旅客春心斷,邊城夜望高。野樓疑海氣,白鷺似江濤。
  結綬疲三入,承冠泣二毛。將飛憐弱羽,欲濟乏輕舠.
  賴有陽春麯,窮愁且代勞。
與諸公遊濟瀆泛舟
李頎 Li Qi
与诸公游济渎泛舟
  濟水出王屋,其源來不窮。洑泉數眼沸,平地流清通。
  皇帝崇祀典,詔書視三公。分官禱靈廟,奠璧沉河宮。
  神應每如答,鬆篁氣蔥蘢。蒼螭送飛雨,赤鯉噴回風。
  灑酒布瑤席,吹簫下玉童。玄冥掌陰事,祝史告年豐。
  百𠔌趨潭底,三光懸鏡中。淺深露沙石,蘋藻生虛空。
  晚景臨泛美,亭臯輕靄紅。晴山傍舟楫,白鷺驚絲桐。
  我本傢潁北,開門見維嵩。焉知鬆峰外,又有天壇東。
  左手正接z5,浩歌眄青穹。夷猶傲清吏,偃仰狎漁翁。
  對此川上閑,非君誰與同。霜凝遠村渚,月淨蒹葭叢。
  茲境信難遇,為歡殊未終。淹留悵言別,煙嶼夕微濛。
裴尹東溪別業
李頎 Li Qi
  公纔廊廟器,官亞河南守。別墅臨都門,驚湍激前後。
  舊交與群從,十日一攜手。幅巾望寒山,長嘯對高柳。
  清歡信可尚,散吏亦何有。岸雪清城陰,水光遠林首。
  閑觀野人筏,或飲川上酒。幽雲澹徘徊,白鷺飛左右。
  庭竹垂臥內,村煙隔南阜。始知物外情,簪紱同芻狗。
  雪然飛下立蒼苔,應伴江鷗拒我來。
  見欲扁舟搖蕩去,倩君先作水雲媒。
首頁>> 文學>>白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