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
丁未冬过吴松作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吴松:即今吴江。本年春,姜夔曾由杨万里介绍到苏州去见范成大。
①燕雁:北来之雁。北国燕赵之地。
②商略:商量,筹划,酝酿。此处指遥望山峰,雨意很浓。
③第四桥: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宋词凡用四桥,大半皆谓吴江城外之甘泉桥……。《苏州志》:甘泉桥旧名第四桥。”
④天随:唐诗人陆龟蒙字鲁望,号天随子,隐居吴江松江甫里,曾乘扁舟渔樵于太湖。
拟共天随住:晚唐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住松江,近苏州。当时杨万里等人要用陆的天然情趣,来救江西诗派的瘦硬之风。白石虽是江西人,论诗却是膺服陆龟蒙的。陆龟蒙不羡权贵,恬淡江湖的性格,也很合白石的脾胃。白石曾赋诗,「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

【赏析】 本篇为淳熙十四年(1187)冬,作者前往苏州拜访范成大,途经吴松时所作。先写景。大雁南飞,山峰矗立,显得落寞荒凉,既有着超然出世的淡泊,又有着客子飘流的孤独凄凉。

接下来明言欲像陆龟蒙一样隐居。晚唐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住松江,近苏州。当时杨万里等人要用陆的天然情趣,来救江西诗派的瘦硬之风。白石虽是江西人,论诗却是膺服陆龟蒙的。陆龟蒙不羡权贵,恬淡江湖的性格,也很合白石的脾胃。白石曾赋诗,“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

“今何许”突作陡转,“凭阑怀古”承上启下,“残柳参差舞”又陷入一片迷茫萧瑟之中。

【评解】

此词为作者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松所作。乃小令中之名篇。虽只41字,却深刻地
传出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上片写景。“燕雁”、“数峰”,不仅
写景状物出色,且用拟人化手法,使静物飞动,向为读者称赞。下片因地怀古。“残柳
参差舞”,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全词委婉含蓄,引人遐想。

【集评】

卓人月《词统》:“商略”二字诞妙。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点绛
唇》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
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倡,“凭阑怀古”下,
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
绝调。
陈思《白石道人年谱》:案此阕为诚斋以诗送谒石湖,归途所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欲雨而待“商略”,“商略”而在“清苦”之“数
峰”,乃词人幽渺之思。白石泛舟吴江,见太湖西畔诸峰,阴沉欲雨,以此二句状之。
“凭阑”二句其言往事烟消,仅余残柳耶?抑谓古今多少感慨,而垂杨无情,犹是临风
学舞耶?清虚秀逸,悠然骚雅遗音。

[鉴赏]

白石论诗有四素:气象、体面、血脉、韵度。对四者的要求且是“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大”、“血脉欲其贯通”、“韵度欲其飘逸”。虽是论诗之语,移之于词,也甚贴切。读此词,知其所言非虚。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之冬,白石往返于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吴江县)时,乃作此词。为何过吴松而作此词?因为白石平时最心仪于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龟蒙生前隐居之地,正是吴松。
上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天地之境 。“燕雁无心”。燕念平声(y ān 烟),北地也。燕雁即北来之雁。时值冬天,正是燕雁南飞的时节。陆龟蒙咏北雁之诗甚多,如《孤雁》 :“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京口》:“雁频辞蓟北。”《金陵道》:“北雁行行直。”《雁》:“南北路何长。”白石诗词亦多咏雁,诗如《雁图》、《除夜》,词如《浣溪沙》及本词。可能与他多年居无定所,浪迹江湖的感受及对龟蒙的万分心仪有关。劈头写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飘泊之人生。无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点出燕雁随季节而飞之无心,则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纯任天然。此亦化用龟蒙诗意。龟蒙《秋赋有期因寄袭美(皮日休)》 :“ 云似无心水似闲。”《和袭美新秋即事》:“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尘中更有谁知 。”下句紧接无心写出:“太湖西畔随云去。”燕雁随着淡淡白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燕雁之远去,暗喻自己飘泊江湖之感。随云而无心,则喻示自己纯任天然之意。宋陈郁《藏一话腴》云:白石“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语到意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张羽《白石道人传》亦曰其“体貌轻盈,望之若神仙中人 。”但白石与晋宋名士实有不同,晋宋所谓名士实为优游卒岁的贵族,而白石一生布衣,又值南宋衰微之际,家国恨、身世愁实非晋宋名士可比。故下文写出忧国伤时之念。太湖西畔一语,意境阔大遥远。太湖包孕吴越,“天水合为一”(龟蒙《初入太湖》)。本词意境实与天地同大也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商略一语,本有商量之义,又有酝酿义。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此句的数峰之清苦无可奈何反衬人亡万千愁苦 。从来拟人写山,鲜此奇绝之笔。比之辛稼轩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又是何种不同的况味。卓人月《词统》评云:“商略二字,诞妙。”
下片之境 ,乃词人俯仰今古之境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第四桥即“吴江城外之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以泉品居第四 ”故名(乾隆《苏州府志》)。这是陆龟蒙的故乡。《吴郡图经续志》云 :“陆龟蒙宅在松江上甫里 。”松江即吴江。天随者,天随子也,龟蒙之自号。天随语出《庄子·在宥》“神动而天随 ”,意即精神之动静皆随顺天然。龟蒙本有胸怀济世之志,其《村夜二首》云 :“岂无致君术,尧舜不上下。岂无活国力 ,颇牧齐教化。”可是他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又不第,只好隐逸江湖。白石平生亦非无壮志,《昔游》诗云:“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永遇乐》:“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但他亦举进士而不第 ,飘泊江湖一生。此陆 、姜二人相似之一也。龟蒙精于《春秋》 ,其《甫里先生传》自述 :“性野逸无羁检,好读古圣人书,探大籍识大义”,“贞元中,韩晋公尝著《春秋通例》,刻之于石 ”,“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误后学,乃著书摭而辨之。”白石则精于礼乐,曾于庆元三年(1197)“进《 大乐议》于朝”,时南渡已六七十载,乐典久已亡灭,白石对当时乐制包括乐器乐曲歌辞,提出全面批评与建树之构想,“书奏,诏付太常。”(《宋史·乐志六 》)以布衣而对传统文化负有高度责任感,此二人又一相同也。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上的认同感,使白石有了“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三高祠 》诗),及“三生定是陆天随”(《除夜》诗)之语。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即是这种认同感的体现。第四桥边,其地仍在,天随子,其人则往矣。中间下拟共二字,便将仍在之故地与已往之古人与自己连结起来,泯没了古今时间之界限。这是词人为打破古今局限寻求与古人的精神句诵而采取的特殊笔法。再如刘过《沁园春》之与东坡、乐天、林和靖交游,亦是此一笔法。以上写了自然、人生、历史,笔笔翻出新意结笔更写出现时代,笔力无限 。“ 今何许”三字,语意丰富,涵盖深广。何许有何时、何处、为何、如何等多重含义。故今何许包含今是何世、世运至于何处、为何至此我又如何面对等意。此是囊括宇宙、人生、历史、时代之一大反诘,是充满哲学反思意味一大反诘 。而其中重点,主要在今之一字。凭栏怀古,笔力雄劲 ,气象阔大 。古与今上下映照成文,补足“今何许”一大反诘之历史意蕴。应知此地古属吴越,吴越兴亡之殷鉴,曾引起晚唐龟蒙之无限感慨 :“香径长洲尽棘丛 ,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吴宫怀古》)亦不能不引起南宋白石之无限感慨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除夜》)怀古正是伤今 。“残柳参差舞 ,”柳本纤弱,那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之不已。舞之一字执著有力,苍凉中寓含悲壮,悲壮中透露苍凉 。“残柳参差舞”这一自然意象,实际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征,隐然包含着虽已残破仍不甘灭亡的意味。这与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象征唐朝国运的不可挽回有同工之妙。而其作为自然意象之本身,则又补足“今何许”一大反诘之自然意蕴。结笔之意境,实为南宋国运之写照 。返观数峰清苦二句,其意蕴正为结尾之伏笔 。在此九年之前 ,辛稼轩作《摸鱼儿》,结云:“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乃是同一意境。白石本词用舞字结穴,蕴含无限苍凉悲壮。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 ,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 。”善于提空描写,从虚处着笔,正是白石词的一大特点 。此词将身世之感、家国之恨融为一片,乃南宋爱国词中无价瑰宝。而身世家国皆以自然意象出之,自然意象在词中占优势,又将自然、人生、历史(尚友天随与怀古)、时代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尤其“今何许”之一大反诘,其意义虽着重于今,但其意味实远远超越之,乃是词人面对自然、人生、历史、时代所提出之一哲学反思。全词意境遂亦提升至于哲理高度。“今何许”,真可媲美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首词无限感慨,全在虚处,正是“意愈切而词愈微 ”,这种写法,易形成自我抒写之形象与所写之意象间接开距离,造成朦胧之美感。此词声情之配合亦极精妙。上片首句首二字燕雁为叠韵,末句三四字黄昏为双声,下片同位句同位字第四又为叠韵,参差又为双声。分毫不爽,自然天成。双声叠韵之回环,妙用在于为此一尺幅短章增添了声情绵绵无尽之致。

虞美人
虞美人
虞美人
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朗诵天地

一剪梅
一剪梅
一剪梅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赏析】 此词之妙,前在虚实,后在词工,上片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甚妙,不然,"玉簟""西楼"俱元所借力。下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相思写得有模有样,有动有静。遍观古今词,只有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堪敌;然又不如,剪不断理还乱的是纷线乱麻,有形而无意,有静而无动。(文禾)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 “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 “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 “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 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 “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难得糊涂)

渔家傲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衡阳雁去:相传大雁飞至衡阳不再南去,城南有回雁峰。
③边声:边地的各种声音。
④燕然未勒:无破敌之功。勒:刻。
⑤羌管:笛也,因出自羌中,得名。

【赏析】 这是一首抒怀词。当时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这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上阕写景。首句顿入,起调突兀,俊骨雄风,已自夺人。千峰连亘如屏障,一座孤城,日未落而城门紧闭。也突出布防将士的备战警惕。下阕抒情。表达将士功业未立,无计归家的责任感,披露爱国衷肠。不愧苍凉感慨的豪士之伟词。这首词开启了苏辛豪放派的先声。

  霜风渐紧寒侵被。
  听孤雁,
  声嘹唳。
  一声声送一声悲,
  云淡碧天如水。
  披衣起告:
  雁儿略住,
  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
  第三小、
  桥儿外,
  濒河西岸小红楼,
  门外梧桐雕砌。
  请教且与,
  低声飞过,
  那里有人人无寐。

【注释】 明陈耀文编。耀文有《经典稽疑》,已著录。是编采掇唐宋歌词,亦间及於元人,而所采殊少。自序称是集因唐《花间集》、宋《草堂诗馀》而起,故以《花草粹编》为名。然使惟以二书合编,各采其一字名书,已无义理。乃综括两朝之词,而以“花”字代“唐”字,以“草”字代“宋”字,衡以名实,尤属未安。然其书捃摭繁富,每调有原题者必录原题。或稍僻者必著采自某书。其有本事者,并列词话於其後。其词本不佳而所填实为孤调,如《缕缕金》之类,则注曰备题。编次亦颇不苟。盖耀文於明代诸人中犹讲考证之学,非嘲风弄月者比也。虽纠正之详不及万树之《词律》,选择之精不及朱彝尊之《词综》,而裒辑之功实居二家之前。创始难工,亦不容以後来掩矣。此本与天中记板式相同,盖犹耀文旧刻。而卷首乃有延祐四年陈良弼序,刊刻拙恶,仅具字形,而其文则仍耀文之语。盖坊贾得其旧板,别刊一序弁其首,以伪为元板耳。

声声慢
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它、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吴小如)

解连环·孤雁
张炎 Zhang Yan
解连环·孤雁
  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 
  怳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
  正沙净草枯,
  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
  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
  残毡拥雪,
  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
  谩长门夜悄,
  锦筝弹怨。
  想伴侣、
  犹宿芦花,
  也曾念春前,
  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
  怕蓦地、
  玉关重见。
  未羞他、
  双燕归来,
  画帘半卷。
兰陵王·丙子送春
刘辰翁 Liu Chenweng
  送春去,
  春去人间无路。
  秋千外,
  芳草连天,
  谁遣风沙暗南浦?
  依依甚意绪,
  漫忆海门飞絮。
  乱鸦过,
  斗转城荒,
  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
  最谁苦?
  但箭雁沉边,
  梁燕无主,
  杜鹃声里长门暮。
  想玉树凋土,
  泪盘如露。
  咸阳送客屡回顾。
  斜日未能度。
  
  春去,
  尚来否?
  正江令恨别,
  庾信愁赋,
  苏堤尽日风和雨。
  叹神游故国,
  花记前度。
  人生流落,
  顾孺子,
  共夜语。
莺啼序·春晚感怀
吴文英 Wu Wenying
  残寒正欺病酒,
  掩沉香绣户。
  燕来晚、
  飞入西城,
  似说春事迟暮。
  画船载、
  清明过却,
  晴烟冉冉吴宫树。
  念羁情,
  游荡随风,
  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
  傍柳系马,
  趁娇尘软雾。
  溯江渐.
  招入仙溪,
  锦儿偷寄幽素。
  倚银屏、
  春宽梦窄,
  断红湿、
  歌纨金缕。
  暝堤空,
  轻把斜阳,
  总还鸥鹭。
  
  幽兰旋(去声)老,
  杜若还生,
  水乡尚寄旅。
  别后访、
  六桥无信,
  事往花委,
  瘗玉埋香,
  几番风雨?
  长波妒盼,
  遥山羞黛,
  渔灯分影春江宿,
  记当时、
  短楫桃根渡。
  青楼仿佛,
  临分败壁题诗,
  泪墨(作平)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
  草色天涯,
  汉鬓侵半。
  暗检点.
  离痕欢唾,
  尚染鲛绡,
  凤迷归,
  破鸾舞。
  殷勤待写,
  书中长恨,
  蓝霞辽海沉过雁,
  漫相思、
  弹入哀筝柱。
  伤心千里江南,
  怨曲重招,
  断魂在否?
长相思慢
奚岊 Xi Jie
长相思慢
  日折霜檐,
  寒欺雾幕,
  睛枝浅弄开华。
  惊回绮梦,
  独拥绫衾,
  腮痕微印朝霞。
  倦起心情,
  念风移霜换,
  依旧天涯。
  雁影水云斜。
  算相思、
  一点愁赊。
  
  问橘楚橙吴,
  旧香犹在,
  别後襟袖输他。
  琴心知未许,
  想钿钗、
  流落谁家。
  怕上高楼,
  归思远、
  斜阳暮鸦。
  几多年、
  江湖浪识,
  知心只许梅花。
芳草渡
贺铸 He Zhu
  留征辔,送离杯。
  羞泪下,拈青梅。
  低声问道几时回。
  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
  千里地,信音乖。
  相思成病底情怀。
  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释】 拈青梅:又作撚青梅

【赏析】 这首词写别情。“留征辔,送离杯”二句,一开首便点明别离。“征”在这里是远行的意思。“辔”指马笼头和缰绳。这里词人紧扣“征辔”将离去那转眼即逝的一刹那,挥洒笔墨;女主人对即将远行的人苦苦挽留,频频劝饮,抓住马缰不放。词人这里只突出了留马、送杯两个典型的动作来描写,简明扼要,语浅意深,将离别之前的彻夜话别、收拾行装、长亭离宴、缠绵眷恋、寡欢无言等等情节一概省去,这不能不使人叹赏词人构思之精妙。

“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三句,接连以三个动作,极为委婉细腻地刻划出女主人公悲痛欲绝的心理活动。离别不胜悲痛,因之送行的女主人公不仅凄然泪下如雨。离别时分,本来有多少知心话要说,有多少嘱咐要诉,但面对这别离的场面,她却欲语未语泪先流。正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时,任何语言、任何话语、千万个“珍重”都道不尽殷殷的恋情,只有让那无声的语言──泪如珍珠,去倾诉这一切。一个“泪下”将送别人的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全部托出,真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而词作在“泪下”之前又下一“羞”字,则更加传神写照,将她微妙复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离别是痛苦的、悲伤至极之事,故她禁不住欲语泪先流;但离别又要为他祝福,想方设法减轻他离别时的痛苦,因之又不能强作振作,强为欢笑;但即使强为笑颜也是极不自然的,内心的悲伤是无以排遣的;况且她可能是位少女或少妇,在人面前,泪流满面,毕竟害羞,但这离别的泪泉却是难以堵住不让其流的。故这里一个“羞”字,极精炼、极传神,可见词人炼词之妙。“撚青梅”一句,“撚”,用手指搓转之意,这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是一个细节的刻划。欲言又羞,不言则心中郁闷不快,所以左右为难,低首撚青梅。但羞涩毕竟只是一个心理上的障阻,而内心离别的痛苦毕竟太沉重了、太剧烈了,是无法压抑下去的,因而便有“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这里“问”之前加以“低声”来修饰、限制,“问”之后又继以“几时回”,这真是传神写照之笔,描摹其神情、心态、语气、动作绘声绘色,毫发毕现,曲尽体物传情之妙。这前五句,全写离别,突出了女主人公一“留”、一“送”一“泪下”、一“撚”、一“问”五个细节,从容写来,有条不紊,细腻熨贴,婀娜风流,这正起到了“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作用。

“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以下,全是女子最后的送别之语。意思是说,分别之后,今夜还有什么心思去弹琴鼓瑟呢?这里,“秦筝”乃弦乐器之一种,传为秦人蒙恬所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柱可以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促”,迫、近之意。柱移近则弦急。后汉侯瑾有《筝赋》,云:“急弦促柱”。因之,所谓“雁促”,也就是柱促,即弦急。弦急则音高。古人曾云“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正因为心上的人离去了,还有什么心思、为谁弹琴弄瑟呢?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承上片描述,仍是女子对行人的嘱咐之词。离别千里之遥,两地音信之隔绝,这感受是离别双方彼此都有的。这里用一个“君”字,便有设身处地的代行人着想的意味。“蓬莱”传说海上仙人所居之处,这里代指行人所去之遥远地方。千里之遥,自然音信难通,这样就会因深深的思念而内心忧伤,以致相思成疾。

“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这四句紧承上句,设想因相思而成病,成病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以及各种烦恼,要求远方的行人(他),寻个方便将些情感活动寄送给她,却并不要求行人行物、寄信。这里词人想象十分丰富奇特,这里面包含着几层意思:第一是让他将满腔愁苦、百般烦恼,尽情地向她倾诉出来,以减轻心里的郁闷。第二是让他将那些精神负担送给她,让她来代他承受。第三,这种因相思成病的情怀和烦恼,她和他同样有着一份。而这里让他将他的精神负担也送给她,这就说明她愿意为他而承受双重的精神重负。这种自我牺牲的胸怀,代表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这种痴情的要求虽不合常理,然而词人却以此把女子对情人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池万兴)

  春光好,
  公子爱闲游。
  足风流。
  金鞍白马,
  雕弓宝剑,
  红缨锦襜出长楸。
  
  花蔽膝,
  玉衔头。
  寻芳逐胜欢宴,
  丝竹不曾休。
  美人唱、
  揭调是甘州,
  醉红楼。
  尧年舜日,
  乐圣永无忧。
  
  秋风紧,
  平碛雁行低。
  阵云齐。
  萧萧飒飒,
  边声四起,
  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
  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
  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
  战马血沾蹄,
  破蕃奚。
  凤凰诏下,
  步步蹑丹梯。
  秋阴时晴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
  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注释】 秋阴时晴向暝:一作秋阴时晴渐向暝
①关河令:其音多哀怨。

【赏析】 这首小令系悲秋之作。声潇潇,却无鸿雁传书,期盼落空,寒意逼人。写夜深人去,惟孤灯作伴,以酒浇愁愁更愁,漫漫长夜孤苦难,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冷冷清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境界,似从中看到借鉴处。

  欢动江城,
  快风声震地,
  云势颓山。
  半年不雨,
  玉霙来溉冬乾。
  飘飘弱絮,
  杂檐花、
  飞上宾筵。
  疏林表,
  数行征雁,
  翱翔欲下清湾。
  
  何处梅梢点白,
  弄横斜疏影,
  竹外溪边。
  天寒日暮,
  含香脉脉无言。
  朱唇玉颊,
  映碧梧、
  峙鹄停鸾。
  最好是,
  携壶挈榼,
  相期同醉霜天。
  宴兰溆,
  促奏丝萦管裂飞繁响。
  似汉宫人去,
  夜深独语,
  胡沙凄哽。
  对雁斜玫柱,
  琼琼弄月临秋影。
  凤吹远,
  河汉去杳,
  天风飘冷。
  
  泛清商竟。
  转铜壶敲漏,
  瑶床二八青娥,环佩再整。
  菱歌四碧无声,
  变须臾、
  翠翳红暝。
  叹梨园、
  今调绝音希,
  愁深未醒。
  桂楫轻如翼,
  归霞时点清镜。
木兰花慢
柳永 Liu Yong
  倚危楼伫立,
  乍萧索、
  晚晴初。
  渐素景衰残,
  风砧韵响,
  双树红疏。
  云衢。见新雁过,
  奈佳人自别阻音书。
  空遣悲秋念远,
  寸肠万恨萦纡。
  
  皇都。暗想欢游,
  成往事、动欷歔。
  念对酒当歌,
  低帏并枕,
  翻恁轻孤。
  归途。纵凝望处,
  但斜阳暮霭满平芜。
  赢得无言悄悄,
  凭阑尽日踟蹰。
  一叶扁舟轻帆卷。
  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茄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注释】 ①迷神引:此调首见柳永《乐章集》。
②黛眉浅:形容远山似美人眉黛轻浅。
③赊(shē):遥远。
④秦楼:佳人所居。

【赏析】 这首词是柳永晚年游宦之作。上阕写景。由孤舟停泊“楚江”、“孤城”的所见所闻,突出地处偏僻的边远山区。写寒江山林暮色,映衬抒情主体“怨”、“惊”、“寒”的情绪体验。下阕抒情。“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为点睛之笔。以下围绕“游宦”抒发愁苦以至“魂乱”的凄迷哀怨。“芳草”、“残阳”,是青春与衰亡的对比。

破阵乐二
柳永 Liu Yong
  露花倒影,
  烟芜蘸碧,
  灵沼波暖。
  金柳摇风树树,
  系彩舫龙舟遥岸。
  千步虹桥,
  参差雁齿,
  直趋水殿。
  绕金堤、
  曼衍鱼龙戏,
  簇娇春罗绮,
  喧天丝管。
  霁色荣光,
  望中似睹,
  蓬莱清浅。
  
  时见。
  凤辇宸游,
  鸾觞禊饮,
  临翠水、
  开镐宴。
  两两轻舠飞画楫,
  竞夺锦标霞烂。
  罄欢娱,
  歌鱼藻,
  徘徊宛转。
  别有盈盈游女,
  各委明珠,
  争收翠羽,
  相将归远。
  渐觉云海沈沈,
  洞天日晚。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立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
  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
  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
  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
  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注释】 ①曲玉管: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
②陇首:高丘上。
③盈盈:形容仪态雍容华美。
④锦字:犹锦书,情书。难偶:难以相会,难遇。
⑤消黯:黯然消魂,十分难过、沮丧。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两地相思的羁旅别愁词。上阕写居者高楼凝望、怀念远人之愁思。高丘上白云飘飞为伊人所见景,此景暗隐游子飘泊的匆匆行色。“烟波满目”的迷茫,亦是所望不见之失望心绪的外化。中阕写游子在旅途对京都居者的思念。下阕“暗想当初”承上阕“思悠悠”,是行人的忆念及“雨恨云愁”的心理活动;“阻追游”以下是思妇的内心感触和无可奈何的行动。全词以写景抒情为脉络,步步深入,结构有序,内容丰富。

新雁过妆楼
吴文英 Wu Wenying
  梦醒芙蓉。
  风檐近、
  挥疑佩玉丁东。
  翠微流水,
  都是惜别行踪。
  宋玉秋花相比瘦,
  赋情更苦似秋浓。
  小黄昏,
  绀云暮合,
  不见征鸿。
  
  宜城当时放客,
  认燕泥旧迹,
  返照楼空。
  夜阑心事,
  灯外败壁哀蛩。
  江寒夜枫怨落,
  怕流作题情肠断红。
  行云远,
  料澹蛾人在,
  秋香月中。
  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注释】 ①望江东:黄庭坚创调。词中有“望不见、江东路”,取以为调名。
②江东路:指爱人所在的地方。此句说,住在江水的西头,由于相隔遥远,望不见江东的爱人。
③直饶:“即使”、“假若”。分付:交付。
④秋将暮:临近秋末。以上两句说,即使能找到鸿雁传个信儿,可是已经到了秋末,时间太短了。

【赏析】 这是黄庭坚因党祸迁徒至西南时写下的一首抒情寄慨之作。语言平实而悲怨深沉,空灵浑成,是一首典型的北宋词。此词表达词人东望思归的心情。短短小令,四个层次,四个转折,由“望”而一气贯下,则有万般不可“望”处,此种陷入绝境的情形,非亲身经历不能言说。这首词写得流畅明白,内容单纯,层次分明,一气呵成,音律和谐,饶有民歌的风味。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Mao Zedong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一九三五年二月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Mao Zedong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一九三五年十月
首页>> 文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