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嚮侯傢。
  竜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丈遊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遊蜂戲蝶千門側,碧樹銀臺萬種色。
  復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
  梁傢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藉問吹簫嚮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綉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梁,羅緯翠被鬱金香。
  片片行雲着蟬翼,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竜金屈膝。
  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
  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藉客渭橋西。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傢桃李蹊。
  娼傢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
  南陌北堂連北裏,五劇三條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虯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唯見青鬆在。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注釋】 輦niǎn:古時用人拉或推的車
主第:公主的住宅
流蘇:下垂的穗子,裝飾在馬車、帳幕等上面下垂的穗狀物,用五彩羽毛或絲綫製成
闕: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
甍méng:屋脊;屋棟
莖:柱,桿
詎jù:豈,難道
辭:說,講
鸞:鳥名。鳳凰的一種。雄性的長生鳥
幰xiǎn:車上的帷幔
蹊xī:小路。亦泛指路
囀zhuàn:轉折發聲
屠蘇:古代一種酒名
襦:短衣;短襖
虯qiú: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的竜
裾jū:衣服的前後襟

【賞析】 題為《長安古意》,實則藉漢京人物寫唐都現實,極富批判精神。
  自開篇至“娼婦盤竜金屈膝”,鋪寫統治集團上層人物尋歡作樂、窮奢極欲的生活情景。首句展現長安大街深巷縱橫交錯的平面圖,接着描繪街景:香車寶馬,絡繹下絶,有的駛入公主第宅,有的奔嚮王侯之傢。“承朝日”、“帶晚霞”,表明這些車馬,從朝至暮,川流不息。接着寫皇官、官府的華美建築:在花、鳥、蜂、蝶、遊絲、緑樹點綴的喧鬧春光裏,千門、銀臺、復道、雙闕、畫閣、金莖,以及“交窗作合歡”、“連甍垂鳳翼”的特寫鏡頭連續閃現,令人眼花繚亂。而這,正是統治集團上層人物活動的大舞臺。接下去,集中筆墨描狀豪門歌兒舞女的生活和心境。憎綉孤鸞,自帖雙燕,表現這些“籠中鳥”也有自己的愛情追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則是追求戀愛自由的堅决誓言,成為歷代傳誦的名句。
  從“御史府中烏夜啼”到“燕歌趙舞為君開”,以娼傢為中心,寫各色特殊人物的夜生活,妙在先以掌彈劾的御史和掌刑法的廷尉門庭冷落作陪襯,然後描寫從杜陵到渭城、從南陌到北裏,整個長安,在夜幕籠罩下變成顛狂、放蕩的遊樂場。那些目無法紀的王孫公子,或“挾彈飛鷹”,或“探丸藉客”,邀釣身帶寶劍的俠客“共宿娼傢”。娼傢燕歌趙舞,花天酒地,招來的貴客遠不止此。翠幰沒堤,紅塵暗天,各類聲勢顯赫的人物都嚮這裏聚集;最有諷刺意味的是“漢傢金吾千騎來”,連禁衛軍的軍官們也成群結隊,來此尋歡!
  從“別有豪華稱將相”至“即今惟見青鬆在”,寫權臣傾軋,得意者橫行一時,有“轉日回天”之力,自以為榮華永在,但不久即灰飛煙滅。
  在長安,還有與上述各色人物迥乎不同的另一類人物,那就是失意的知識份子。而作者,正是這類人物的代表,於是以窮居著書的楊雄自況,結束全篇。
  第一段先用濃墨重彩描繪車馬絡繹奔嚮權門的多種畫面;去幹什麽,卻一字未提,給讀者拓開馳騁想象的空間。次用極少筆墨寫到幾種建築,然而復道、雙闕、金莖等等,都是京城長安的主要標幟,故可由局部聯想整體。然後用較多文字表現歌兒舞女物質享受的奢華與精神生活的貧苦,未寫他們的主子,而那些權豪勢要之傢的驕奢淫逸,也不難推想。
  前三段所寫的場景、人物既各有特點,又相互補充,合攏來便可窺見京城長安的輪廓和上層集團各色人物活動的概況。結尾用南山桂花烘托出自甘寂寞、治學著書的知識份子與上述爭權奪利、尋歡作樂的各色人物作強烈對照,便可引發讀者的無限聯想。
  全詩長達六十八句,以多姿多彩的筆觸勾勒出京城長安的全貌。抑揚起伏,悉諧宮商;開合轉換,鹹中肯綮。既體現了大唐帝國的繁榮昌盛,又暴露了長安這座繁華都市肌體中的膿瘡。在同類題材的作品中,不僅左思的《詠史(濟濟京城內)》、唐太宗的《帝京篇》無法比擬,就是駱賓王的《帝京篇》和王勃的《臨高臺》,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也略遜一籌,可說是初唐劃時代的力作。難怪鬍應磷極口稱贊:“七言長體,極於此矣!”(《詩藪·內編》捲三)。

[鑒賞]
漢魏六朝以來就有不少以長安洛陽一類名都為背景,描寫上層社會驕奢豪貴生活的作品,有的詩篇還通過對比寓諷,如左思《詠史》(“濟濟京城內”一首)。盧照鄰此詩即用傳統題材以寫當時長安現實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托“古意”實抒今情。全詩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從“長安大道連狹斜”到“娼婦盤竜金屈膝”)鋪陳長安豪門貴族爭競豪奢、追逐享樂的生活。首句就極有氣勢地展開大長安的平面圖,四通八達的大道與密如蛛網的小巷交織着。次句即入街景,那是無數的香車寶馬,穿流不息。這樣簡勁地總提綱領,以後則灑開筆墨,恣肆汪洋地加以描寫:玉輦縱橫、金鞭絡繹、竜銜寶蓋、鳳吐流蘇……,真如文漪落霞,舒捲絢爛。這些執“金鞭”、乘“玉輦”,車飾華貴,出入於公主第宅、王侯之傢的,當然不是等閑人物。“縱橫”可見其人數之多,“絡繹”不絶,那追歡逐樂的生活節奏是旋風般疾速的。這種景象從“朝日”初升到“晚霞”將合,二六時中無時或已。在長安,不但人是忙碌的,連景物也繁富而熱鬧:寫“遊絲”是“百尺”,寫“嬌鳥”則成群,“爭”字“共”字,俱顯鬧市之鬧意。寫景俱有陪襯之功用。以下寫長安的建築,而由“花”帶出蜂蝶,乘蜂蝶遊蹤帶出常人無由見到的宮禁景物,筆緻靈活。作者並不對宮室結構全面鋪寫,衹展現出幾個特寫鏡頭:宮門,五顔六色的樓臺,雕刻精工的合歡花圖案的窗欞,飾有金鳳的雙闕的寶頂……,使人通過這些接連閃過的金碧輝煌的局部,概見壯麗的宮殿的全景。寫到豪門第宅,筆調更為簡括:“梁傢(藉窮極土木的漢代梁冀指長安貴族)畫閣中天起”,其勢巍峨可比漢宮銅柱。這文彩飛動的筆墨,紛至沓來的景象,幾令人目不暇接而心花怒放。於是,在通衢大道與小街麯巷的平面上,矗立起畫棟飛檐的華美建築,成為立體的大“舞臺”,這是上層社會的極樂世界。這部分花不少筆墨寫出的市景,也構成全詩的背景,下一部分的各色人物仍是在這背景上活動的。

  長安是一片人海,人之衆多竟至於“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這裏“豪貴驕奢,狹邪豔冶,無所不有”,寫來夠瞧的。作者對豪貴的生活也沒有全面鋪寫,卻用大段文字寫豪門的歌兒舞女,通過她們的情感、生活以概見豪門生活之一斑。這裏有人一見鐘情,打聽得那仙子弄玉(“吹簫嚮紫煙”)般美貌的女子是貴傢舞女,引起他的熱戀:“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那舞女也是心領神會:“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生憎帳額綉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藉問”四句與“比目”四句,用內心獨白式的語言,是一唱一和,男有心女有意。“比目”“鴛鴦”“雙燕”一連串作雙成對的事物與“孤鸞”的對比,“何辭死”“不羨仙”“真可羨”“好取”“生憎”的果决反復的表態,極寫出愛戀的狂熱與痛苦。這些專寫“男女”的詩句,誠如聞一多贊嘆的,比起“相看氣息望君憐,誰能含羞不肯前”(簡文帝《烏棲麯》)一類“病態的無恥”、“虛弱的感情”,“如今這是什麽氣魄”,“這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宮體詩的自贖》)。通過對舞女心思的描寫,從側面反映出長安人們對於情愛的渴望。以下以雙燕為引,寫到貴傢歌姬舞女的閨房(“羅帷翠被鬱金香”),是那樣香豔;寫到她們的梳妝(“片片行雲着蟬翼,纖纖初月上鴉黃”),是那樣妖嬈,“含嬌含態情非一”呵。打扮好了,於是載入香車寶馬,隨高貴的主人出遊了。這一部分結束的二句“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竜金屈膝(刻竜紋的闔葉,車飾。“屈膝”同“屈戌”。)”與篇首“青牛白馬七香車”回應,標志對長安白晝鬧熱的描寫告一段落。下一部分寫長安之夜,不再涉及豪門情事,是為讓更多種類的人物登場“表演”,同時,從這些人的享樂生活也不難推知豪門的情況。可見用筆繁簡之妙。

  第二部分(從“御史府中烏夜啼”到“燕歌趙舞為君開”)主要以市井娼傢為中心,寫形形色色人物的夜生活。《漢書·朱博傳》說長安御史府中柏樹上有烏鴉棲息數以千計,《史記·汲鄭列傳》說翟公為廷尉罷官後門可羅雀,這部分開始二句即活用典故。“烏夜啼”與“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寫出黃昏景象,表明時間進入暮夜。“雀欲棲”則暗示御史、廷尉一類執法官門庭冷落,沒有權力。夜長安遂成為“冒險傢”的樂園,這裏有挾彈飛鷹的浪蕩公子,有暗算公吏的不法少年(漢代長安少年有謀殺官吏為人報仇的組織,行動前設赤白黑三種彈丸,摸取以分派任務,故稱“探丸藉客”),有仗劍行遊的俠客……,這些白天各在一方的人氣味相投,似乎邀約好一樣,夜來都在娼傢聚會了。用“桃李蹊”指娼傢,不特因桃李可喻豔色,而且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語,暗示那也是人來人往、別有一種鬧熱的去處。人們在這裏迷戀歌舞,陶醉於氛氳的口香,拜倒在紫羅裙下。娼門內“北堂夜夜人如月”,似乎青春可以永葆;娼門外“南陌朝朝騎似雲”,似乎門庭不會冷落。這裏點出從“夜”到“朝”,與前一部分“竜含”二句點出從“朝”到“晚”,時間上彼此連續,可見長安人的享樂是夜以繼日,周而復始。長安街道縱橫,市面繁榮(“五劇”、“三條”、“三市”指各種街道),而娼傢特多(“南陌北堂連北裏”),幾成“社交中心”。除了上述幾種逍遙人物,還有大批禁軍軍官(“金吾”)玩忽職守來此飲酒取樂。這裏是各種“貨色”的大展覽。《史記·滑稽列傳》寫道:“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羅襦襟解,微聞薌(香)澤”,這裏“羅襦寶帶為君解”,即用其一二字面暗示同樣場面。古時燕趙二國歌舞發達且多佳人,故又以“燕歌趙舞”極寫其聲色娛樂。這部分裏,長安各色人物搖鏡頭式地一幕幕出現,“通過‘五劇三條’的‘弱柳青槐’來‘共宿娼傢桃李蹊’。誠然,這不是一場美麗的熱鬧。但這顛狂中有戰慄,墮落中有靈性”(聞一多),决非貧血而萎靡的宮體詩所可比擬。

  第三部分(從“別有豪華稱將相”至“即今惟見青鬆在”)寫長安上層社會除追逐難於滿足情欲而外,別有一種權力欲,驅使着文武權臣互相傾軋。這些被稱為將相的豪華人物,權傾天子(“轉日回天”)、互不相讓。灌夫是漢武帝時將軍,因與竇嬰相結,使酒駡座,為丞相武安侯田蚡族誅(《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蕭何,為漢高祖時丞相,高祖封功臣以其居第一,武臣皆不悅(《史記·蕭丞相世傢》)。“意氣”二句用此二典泛指文臣與武將之間的互相排斥、傾軋。其得意者驕橫一時,而自謂富貴千載。這節的“青虯(竜類,指駿馬)紫燕(駿馬名)坐春風”、“自言歌舞長千載”二句又與前兩部分中關於車馬、歌舞的描寫呼應。所以雖寫別一內容,而彼此關聯鈎鎖,並不遊離。“自言”而又“自謂”,則諷意自足。以下趁勢轉折,如天驥下坡:“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鬆在(指墓田)。”這四句不惟就“豪華將相”而言,實一舉掃空前兩部分提到的各類角色,恰如瀋德潛所說:“長安大道,豪貴驕奢,狹邪豔冶,無所不有。自嬖寵而俠客,而金吾,而權臣,皆嚮娼傢遊宿,自謂可永保富貴矣。然轉瞬滄桑,徒存墟墓。”(《唐詩別裁》)四句不但內容上與前面的長篇鋪敘形成對比,形式上也盡洗藻繪,語言轉為素樸了。因而詞采亦有濃淡對比,更突出了那掃空一切的悲劇效果。聞一多指出這種新的演變說,這裏似有“勸百諷一”之嫌。而宮體詩中講諷刺,多麽生疏的一個消息!

  第四部分即末四句,在上文今昔縱嚮對比的基礎上,再作橫嚮的對比,以窮愁著書的揚雄自況,與長安豪華人物對照作結,這裏顯見左思“濟濟京城內”一詩影響。但左詩八句寫豪華者,八句寫揚雄。而此詩以六十四句篇幅寫豪華者,其內容之豐富,畫面之宏偉,細節之生動都遠非左詩可比;末了以四句寫揚雄,這裏的對比在分量上似不稱而效果更為顯著。前面是長安市上,轟轟烈烈;而這裏是終南山內,“寂寂寥寥”。前面是任情縱欲倚仗權勢,這裏是清心寡欲、不慕榮利(“年年歲歲一床書”)。而前者聲名俱滅,後者卻以文名流芳百世(“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雖以四句對六十四句,自有“秤錘雖小壓千斤”之感。這個結尾不但在迥然不同的生活情趣中寄寓着對驕奢庸俗生活的批判,而且帶有不遇於時者的憤慨寂寥之感和自我寬解的意味。它是此詩歸趣所在。

七古中出現這樣洋洋灑灑的巨製,為初唐前所未見。而且更好在感情充沛,力量雄厚。它主要采用賦法,但並非平均使力、鋪陳始終;而是有重點、有細節的描寫,回環照應,詳略得宜;而結尾又頗具興義,耐人含詠。它一般以四句一換景或一轉意,詩韻更迭轉換,形成生竜活虎般騰踔的節奏。同時,在轉意換景處多用連珠格(如“……好取門簾帖雙燕。雙燕……”,“……纖纖初月上鴉黃。鴉黃……”),或前分後總的復沓層遞句式(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南陌北堂……”,“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專權意氣……”),使意換辭聯,形成一氣到底而又纏綿往復的旋律。這樣,就結束了陳隋“音響時乖,節奏未諧”的現象,“一變而精華瀏亮;抑揚起伏,悉諧宮商;開合轉換,鹹中肯綮”(《詩藪》內編捲三);所以,鬍應麟極口贊嘆道:“七言長體,極於此矣!”(同上)雖然,此詩詞彩的華豔富贍,猶有六朝餘習,但大體上能服從新的內容需要;前幾部分鋪陳豪華故多麗句,結尾縱、橫對比則轉清詞,所以不傷於浮豔。在宮體餘風尚熾的初唐詩壇,盧照鄰“放開粗豪而圓潤的嗓子”,唱出如此歌聲,壓倒那“四面細弱的蟲吟”,在七古發展史上確是可喜的新聲,而就此詩本身的藝術價值而論,也足使他被譽為“不廢江河萬古流”的。

  (周嘯天)

行路難之三
李白 Li Bai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纔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
  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Don't wash your ears on hearing something you dislike
  Nor die of hunger like famous hermits on the Pike!
  Living without a fame among the motley crowd,
  Why should one be as lofty as the moon or cloud?
  Of ancient talents who failed to retire, there's none
  But came to tragic ending after glory's won.
  The head of General Wu was hung o'er city gate;
  In the river was drowned the poet laureate.
  The highly talented scholar wished in vain
  To preserve his life to hear the cry of the crane.
  Minister Li regretted not to have retired
  To hunt with falcon gray as he had long desired.
  Have you not heard of Zhang Han who resigned, carefree,
  To go home to eat his perch with high glee?
  Enjoy a cup of wine while you're alive!
  Do not care if your fame will not survive!

【注釋】 ①晉皇甫謐《高士傳》捲上《許由》篇:"堯讓天下於許由,……由於是遁耕於中嶽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潁水濱。"
②《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遂餓死於首陽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誤以為一。
③《高士傳》:巢父謂許由曰:"何不隱汝形,藏汝光?"此句言不露鋒芒,隨世俯仰之意。
④鮑照《擬行路難》:"自古聖賢盡貧賤"。《史記·蔡澤列傳》:"四時之序,成功者去。……商君為秦孝公明法令,……功已成矣,而遂以車裂。……白起……功已成矣,而遂賜劍死於杜郵。吳起……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種為越王深謀遠計……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踐終負而殺之。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禍至於身?
⑤子胥:伍子胥。《吳越春秋》捲五《夫差內傳》:"吳王聞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賜屬鏤之劍,子胥……遂伏劍而死。吳王乃取子胥屍,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江中。"又見《國語·吳語》。
⑥《晉書·陸機傳》載:陸機因宦人誣陷而被殺害於軍中,臨終嘆曰:"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
⑦《史記·李斯列傳》載:李斯喟然嘆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quot;(《索引》:"稅駕,猶解駕,言休息也")。
⑧《史記·李斯列傳》:"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鹹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太平御覽》捲九二六:《史記》曰:"李斯臨刑,思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門,不可得矣。"
⑨《晉書·張翰傳》:"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也。……為大司馬東曹掾。……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官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或謂之曰:'卿乃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時人貴其曠達。"

【賞析】 此篇純言退意,與第一篇心情有異。通篇以對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須含光混世,不務虛名。中八句列舉功成不退而殞身者,以為求功戀位者誡。最後贊成張翰唯求適意的人生態度。一篇之意三層而兩折。言虛名無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則須及時退身,一為避禍,二求適意自由。這是李白人生哲學的基調。《唐宋詩醇》以為《行路難》三首皆天寶三載(744)離長安時所作,詹鍈《李白詩文係年》、裴斐《太白樂府舉隅》從之。鬱賢皓《李白選集》以為"作年莫考"。

野田黃雀行
李白 Li Bai
  遊莫逐炎洲翠,棲莫近吳宮燕。吳宮火起焚巢窠,
  炎洲逐翠遭網羅。蕭條兩翅蓬蒿下,縱有鷹鸇奈若何。
白鳩辭(一作夷則格上白鳩拂舞辭)
李白 Li Bai
  鏗鳴鐘,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白鳩之白誰與鄰,
  霜衣雪襟誠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馴。
  首農政,鳴陽春。天子刻玉杖,鏤形賜耆人。
  白鷺之白非純真,外潔其色心匪仁。闕五德,無司晨,
  鬍為啄我葭下之紫鱗。鷹鸇雕鶚,貪而好殺。
  鳳凰雖大聖,不願以為臣。
送族弟凝至晏堌(單父三十裏)
李白 Li Bai
  雪滿原野白,戎裝出盤遊。揮鞭布獵騎,四顧登高丘。
  兔起馬足間,蒼鷹下平疇。喧呼相馳逐,取樂銷人憂。
  捨此戒禽荒,微聲列齊謳。鳴雞發晏堌,別雁驚淶溝。
  西行有東音,寄與長河流。
上崔相百憂章(時在潯陽獄)
李白 Li Bai
  共公赫怒,天維中摧。鯤鯨噴蕩,揚濤起雷。魚竜陷人,
  成此禍胎。火焚昆山,玉石相硾。仰希霖雨,灑寶炎煨。
  箭發石開,戈揮日回。鄒衍慟哭,燕霜颯來,微誠不感。
  猶縶夏臺。蒼鷹搏攫,丹棘崔嵬。豪聖凋枯,王風傷哀。
  斯文未喪,東嶽豈頽。穆逃楚難,鄒脫吳災。見機苦遲,
  二公所咍。驥不驟進,麟何來哉。星離一門,草擲二孩。
  萬憤結習,憂從中催。金瑟玉壺,盡為愁媒。舉酒太息,
  泣血盈杯。臺星再朗,天網重恢。屈法申恩,棄瑕取材。
  冶長非罪,尼父無猜。覆盆倘舉,應照寒灰。
觀放白鷹二首
李白 Li Bai
观放白鹰二首
  八月邊風高,鬍鷹白錦毛。孤飛一片雪,百裏見秋毫。
  寒鼕十二月,蒼鷹八九毛。寄言燕雀莫相啅,
  自有雲霄萬裏高。
苦雨奉寄隴西公兼呈王徵士
杜甫 Du Fu
  今秋乃淫雨,仲月來寒風。群木水光下,萬象雲氣中。
  所思礙行潦,九裏信不通。悄悄素滻路,迢迢天漢東。
  願騰六尺馬,背若孤徵鴻。劃見公子面,超然歡笑同。
  奮飛既鬍越,局促傷樊籠。一飯四五起,憑軒心力窮。
  嘉蔬沒混濁,時菊碎榛叢。鷹隼亦屈猛,烏鳶何所蒙。
  式瞻北鄰居,取適南巷翁。挂席釣川漲,焉知清興終。
送從弟亞赴安西判官
杜甫 Du Fu
  南風作秋聲,殺氣薄炎熾。盛夏鷹隼擊,時危異人至。
  令弟草中來,蒼然請論事。詔書引上殿,奮舌動天意。
  兵法五十傢,爾腹為篋笥。應對如轉丸,疏通略文字。
  經綸皆新語,足以正神器。宗廟尚為灰,君臣俱下淚。
  崆峒地無軸,青海天軒輊。西極最瘡痍,連山暗烽燧。
  帝曰大布衣,藉卿佐元帥。坐看清流沙,所以子奉使。
  歸當再前席,適遠非歷試。須存武威郡,為畫長久利。
  孤峰石戴驛,快馬金纏轡。黃羊飫不膻,蘆酒多還醉。
  踴躍常人情,慘澹苦士志。安邊敵何有,反正計始遂。
  吾聞駕鼓車,不合用騏驥。竜吟回其頭,夾輔待所致。
  陰崖有蒼鷹,養子黑柏顛。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
  雄飛遠求食,雌者鳴辛酸。力強不可製,黃口無半存。
  其父從西歸,翻身入長煙。斯須領健鶻,痛憤寄所宣。
  鬥上捩孤影,噭哮來九天。修鱗脫遠枝,巨顙坼老拳。
  高空得蹭蹬,短草辭蜿蜒。折尾能一掉,飽腸皆已穿。
  生雖滅衆雛,死亦垂千年。物情有報復,快意貴目前。
  茲實鷙鳥最,急難心炯然。功成失所往,用捨何其賢。
  近經潏水湄,此事樵夫傳。飄蕭覺素發,凜欲衝儒冠。
  人生許與分,衹在顧盼間。聊為義鶻行,用激壯士肝。
贈別賀蘭銛
杜甫 Du Fu
  黃雀飽野粟,群飛動荊榛。今君抱何恨,寂寞嚮時人。
  老驥倦驤首,蒼鷹愁易馴。高賢世未識,固合嬰饑貧。
  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悲歌鬢發白,遠赴湘吳春。
  我戀岷下芋,君思千裏蒓。生離與死別,自古鼻酸辛。
画鹰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身思狡兔,側目似愁鬍。
  縧鏇光堪擿,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注釋】 1.素練:作畫用的白絹。風霜:指秋鼕肅殺之氣。這裏形容畫中之鷹兇猛如挾風霜之殺氣。
2.畫作:作畫,寫生。殊:特異,不同凡俗。
3.:一作奴,奴身,即竦身。是收斂驅體準備搏擊的樣子。思狡免:想捕獲狡兔。
4.側目:斜視。似愁鬍:形容鷹的眼睛色碧而銳利。因鬍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為喻。愁鬍:指發愁神態的鬍人。
5.縧:絲繩,指係鷹的繩子。鏃:金屬轉軸,指鷹繩另一端所係的金屬環。堪摘:可以解除。
6.軒楹:堂前窗柱,指懸挂畫鷹的地方。勢可呼:畫中的鷹勢態逼真,呼之欲飛。
7.何當:安得,哪得。這裏有假如的意思。擊凡鳥:捕捉凡庸的鳥。
8.平蕪:草原。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句句是鷹,句句是畫"(《杜詩解》)。與《房兵曹鬍馬》約作於同時。作者藉鷹言志,通過描繪畫中雄鷹的威猛姿態和飛動的神情,以及搏擊的激情,"麯盡其妙"(《瀛奎律髓》),從而表現了自己青年時代昂揚奮發的心志和鄙視平庸的性情。

[鑒賞]
畫上題詩,是我國繪畫藝術特有的一種民族風格。古代文人畫傢,為了闡發畫意,寄托感慨,往往於作品完成以後,在畫面上題詩,收到了詩情畫意相得益彰的效果。為畫題詩自唐代始,但當時衹是以詩贊畫,真正把詩題在畫上,是宋代以後的事。不過,唐代詩人的題畫詩,對後世畫上題詩産生了極大影響。其中,杜甫的題畫詩數量之多與影響之大,終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

  這首題畫詩大概寫於開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時詩人正當年少,富於理想,也過着“快意”的生活,充滿着青春活力,富有積極進取之心。詩人通過對畫鷹的描繪,抒發了他那嫉惡如仇的激情和凌雲的壯志。

  全詩共八句,可分三層意思:

  一、二兩句為第一層,點明題目。起用驚訝的口氣:說是潔白的畫絹上,突然騰起了一片風霜肅殺之氣,這是怎麽回事呢?第二句隨即點明:原來是矯健不凡的畫鷹仿佛挾風帶霜而起,極贊繪畫的特殊技巧所産生的藝術效果。這首詩起筆是倒插法。何謂倒插法?試看杜甫《薑楚公畫角鷹歌》的起筆曰:“楚公畫鷹鷹戴角,殺氣森森到幽朔。”先從畫鷹之人所畫的角鷹寫起,然後描寫出畫面上所産生的肅殺之氣,是謂正起。而此詩則先寫“素練風霜起”,然後再點明“畫鷹”,所以叫作倒插法。這種手法,一起筆就有力地刻畫出畫鷹的氣勢,吸引着讀者。杜甫的題畫詩善用此種手法,如《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的起筆曰:“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畫鶻行》的起筆曰:“高堂見生鶻,颯爽動秋骨。”《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的起筆曰:“沱水臨中座,岷山到北堂。”這些起筆詩句都能起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

  中間四句為第二層,描寫畫面上蒼鷹的神態,是正面文章。頷聯的“(sǒng聳)身”就是“竦身”。“側目”,句見《漢書·李廣傳》:“側目而視,號曰蒼鷹。”又見孫楚《鷹賦》:“深目蛾眉,狀如愁鬍。”再見傅玄《猿猴賦》:“揚眉蹙額,若愁若嗔。”杜甫這兩句是說蒼鷹的眼睛和猢猻的眼睛相似,聳起身子的樣子,好象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從而刻畫出蒼鷹搏擊前的動作及其心理狀態,真是傳神之筆,把畫鷹一下子寫活了,宛如真鷹。頸聯“縧鏇(tāo xuàn滔眩)”的“縧”是係鷹用的絲繩;“鏇”是轉軸,係鷹用的金屬的圓軸。“軒楹”是堂前廊柱,此指畫鷹懸挂之地。這兩句是說係着金屬圓軸的蒼鷹,光彩照人,衹要把絲繩解掉,即可展翅飛翔;懸挂在軒楹上的畫鷹,神采飛動,氣雄萬夫,好象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從而描寫出畫鷹躍躍欲試的氣勢。作者用真鷹來作比擬,以這兩聯詩句,把畫鷹描寫得栩栩如生。

  此兩聯中,“思”與“似”、“摘”與“呼”兩對詞,把畫鷹刻畫得極為傳神。“思”寫其動態,“似”寫其靜態,“摘”寫其情態,“呼”寫其神態。詩人用字精工,頗見匠心。通過這些富有表現力的字眼,把畫鷹描寫得同真鷹一樣。是真鷹,還是畫鷹,幾難分辨。但從“堪”與“可”這兩個推論之詞來玩味,畢竟仍是畫鷹。

  最後兩句進到第三層,承上收結,直把畫鷹當成真鷹,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大意是說:何時讓這樣卓然不凡的蒼鷹展翅搏擊,將那些“凡鳥”的毛血灑落在原野上。“何當”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畫鷹能夠變成真鷹,奮飛碧霄去搏擊凡鳥。“毛血”句,見班固《西都賦》:“風毛雨血,灑野蔽天。”至於“凡鳥”,張上若說:“天下事皆庸人誤之,末有深意。”這是把“凡鳥”喻為誤國的庸人,似有鋤惡之意。由此看來,此詩藉詠《畫鷹》以表現作者嫉惡如仇之心,奮發嚮上之志。作者在《楊監又出畫鷹十二扇》一詩的結尾,同樣寄寓着自己的感慨曰:“為君除狡兔,會是翻上。”

  總起來看,這首詩起筆突兀,先勾勒出畫鷹的氣勢,從“畫作殊”興起中間兩聯對畫鷹神態的具體描繪,而又從“勢可呼”順勢轉入收結,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題。浦起竜《讀杜心解》評曰:“起作驚疑問答之勢。……‘身’、‘側目’此以真鷹擬畫,又是貼身寫。‘堪摘’、‘可呼’,此從畫鷹見真,又是飾色寫。結則竟以真鷹氣概期之。乘風思奮之心,疾惡如仇之志,一齊揭出。”可見此詩,不唯章法謹嚴,而且形象生動,寓意深遠,不愧為題畫詩的傑作。

  (孔壽山)

秦州雜詩二十首
杜甫 Du Fu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愁。
  水落魚竜夜,山空鳥鼠秋。西徵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勝跡隗囂宮。苔蘚山門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葉露,雲逐渡溪風。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嚮東。
  州圖領同𠔌,驛道出流沙。降虜兼千帳,居人有萬傢。
  馬驕珠汗落,鬍舞白蹄斜。年少臨洮子,西來亦自誇。
  鼓角緣邊郡,川原欲夜時。秋聽殷地發,風散入雲悲。
  抱葉寒蟬靜,歸來獨鳥遲。萬方聲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浮雲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聞說真竜種,仍殘老驌驦.哀鳴思戰鬥,迥立嚮蒼蒼。
  城上鬍笳奏,山邊漢節歸。防河赴滄海,奉詔發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鳥獸稀。那聞往來戍,恨解鄴城圍。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𠔌間。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煙塵獨長望,衰颯正摧顔。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東徵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叢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疊多幽事,喧呼閱使星。老夫如有此,不異在郊坰.
  雲氣接昆侖,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嚮河源。
  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所居秋草淨,正閉小蓬門。
  蕭蕭古塞冷,漠漠秋雲低。黃鵠翅垂雨,蒼鷹饑啄泥。
  薊門誰自北,漢將獨徵西。不意書生耳,臨衰厭鼓鼙。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傳道東柯𠔌,深藏數十傢。對門藤蓋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陽坡可種瓜。船人近相報,但恐失桃花。
  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神魚人不見,福地語真傳。
  近接西南境,長懷十九泉。何時一茅屋,送老白雲邊。
  未暇泛滄海,悠悠兵馬間。塞門風落木,客捨雨連山。
  阮籍行多興,龐公隱不還。東柯遂疏懶,休鑷鬢毛斑。
  東柯好崖𠔌,不與衆峰群。落日邀雙鳥,晴天養片雲。
  野人矜險絶,水竹會平分。採藥吾將老,兒童未遣聞。
  邊秋陰易久,不復辨晨光。檐雨亂淋幔,山雲低度墻。
  鸕鶿窺淺井,蚯蚓上深堂。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地僻秋將盡,山高客未歸。塞雲多斷續,邊日少光輝。
  警急烽常報,傳聞檄屢飛。西戎外甥國,何得迕天威。
  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候火雲烽峻,懸軍幕井幹。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壇。
  唐堯真自聖,野老復何知。曬藥能無婦,應門幸有兒。
  藏書聞禹穴,讀記憶仇池。為報鴛行舊,鷦鷯在一枝。
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
杜甫 Du Fu
  四鎮富精銳,摧鋒皆絶倫。還聞獻士卒,足以靜風塵。
  老馬夜知道,蒼鷹饑著人。臨危經久戰,用急始如神。
  奇兵不在衆,萬馬救中原。談笑無河北,心肝奉至尊。
  孤雲隨殺氣,飛鳥避轅門。竟日留歡樂,城池未覺喧。
奉簡高三十五使君
杜甫 Du Fu
  當代論才子,如公復幾人。驊騮開道路,鷹隼出風塵。
  行色秋將晚,交情老更親。天涯喜相見,披豁對吾真。
江頭四詠。鸂鶒
杜甫 Du Fu
  故使籠寬織,須知動損毛。看雲莫悵望,失水任呼號。
  六翮曾經剪,孤飛卒未高。且無鷹隼慮,留滯莫辭勞。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
杜甫 Du Fu
  絶塞烏蠻北,孤城白帝邊。飄零仍百裏,消渴已三年。
  雄劍鳴開匣,群書滿係船。亂離心不展,衰謝日蕭然。
  筋力妻孥問,菁華歲月遷。登臨多物色,陶冶賴詩篇。
  峽束滄江起,岩排石樹圓。拂雲霾楚氣,朝海蹴吳天。
  煮井為????速,燒畬度地偏。有時驚疊嶂,何處覓平川。
  鸂鶒雙雙舞,獼猿壘壘懸。碧蘿長似帶,錦石小如錢。
  春草何曾歇,寒花亦可憐。獵人吹戍火,野店引山泉。
  喚起搔頭急,扶行幾屐穿。兩京猶薄産,四海絶隨肩。
  幕府初交闢,郎官幸備員。瓜時猶旅寓,萍泛苦夤緣。
  藥餌虛狼藉,秋風灑靜便。開襟驅瘴癘,明目掃雲煙。
  高宴諸侯禮,佳人上客前。哀箏傷老大,華屋豔神仙。
  南內開元麯,常時弟子傳。法歌聲變轉,滿座涕潺湲。
  吊影夔州僻,回腸杜麯煎。即今竜廄水,莫帶犬戎膻。
  耿賈扶王室,蕭曹拱禦筵。乘威滅蜂蠆,戮力效鷹鸇.
  舊物森猶在,兇徒惡未悛。國須行戰伐,人憶止戈鋋.
  奴僕何知禮,恩榮錯與權。鬍星一彗孛,黔首遂拘攣。
  哀痛絲綸切,煩苛法令蠲。業成陳始王,兆喜出於畋。
  宮禁經綸密,臺階翊戴全。熊羆載呂望,鴻雁美周宣。
  側聽中興主,長吟不世賢。音徽一柱數,道裏下牢千。
  鄭李光時論,文章並我先。陰何尚清省,瀋宋欻聯翩。
  律比昆侖竹,音知燥濕弦。風流俱善價,愜當久忘筌。
  置驛常如此,登竜蓋有焉。雖雲隔禮數,不敢墜周旋。
  高視收人表,虛心味道玄。馬來皆汗血,鶴唳必青田。
  羽翼商山起,蓬萊漢閣連。管寧紗帽淨,江令錦袍鮮。
  東郡時題壁,南湖日扣舷。遠遊凌絶境,佳句染華箋。
  每欲孤飛去,徒為百慮牽。生涯已寥落,國步乃迍邅。
  衾枕成蕪沒,池塘作棄捐。別離憂怛怛,伏臘涕漣漣。
  露菊班豐鎬,秋蔬影澗瀍.共誰論昔事,幾處有新阡。
  富貴空回首,喧爭懶著鞭。兵戈塵漠漠,江漢月娟娟。
  局促看秋燕,蕭疏聽晚蟬。雕蟲蒙記憶,烹鯉問瀋綿。
  卜羨君平杖,偷存子敬氈。囊虛把釵釧,米盡坼花鈿。
  甘子陰涼葉,茅齋八九椽。陣圖沙北岸,市暨瀼西巔。
  羈絆心常折,棲遲病即痊。紫收岷嶺芋,白種陸池蓮。
  色好梨勝頰,穰多慄過拳。敕廚唯一味,求飽或三鱣.
  兒去看魚笱,人來坐馬韉。縛柴門窄窄,通竹溜涓涓。
  塹抵公畦棱,村依野廟壖。缺籬將棘拒,倒石賴藤纏。
  藉問頻朝謁,何如穩醉眠。誰雲行不逮,自覺坐能堅。
  霧雨銀章澀,馨香粉署妍。紫鸞無近遠,黃雀任翩翾.
  睏學違從衆,明公各勉旃。聲華夾宸極,早晚到星躔。
  懇諫留匡鼎,諸儒引服虔。不逢輸鯁直,會是正陶甄。
  宵旰憂虞軫,黎元疾苦駢。雲臺終日畫,青簡為誰編。
  行路難何有,招尋興已專。由來具飛楫,暫擬控鳴弦。
  身許雙峰寺,門求七祖禪。落帆追宿昔,衣褐嚮真詮。
  安石名高晉,昭王客赴燕。途中非阮籍,查上似張騫。
  披拂雲寧在,淹留景不延。風期終破浪,水怪莫飛涎。
  他日辭神女,傷春怯杜鵑。淡交隨聚散,澤國繞迴旋。
  本自依迦葉,何曾藉偓佺。爐峰生轉盼,橘井尚高褰。
  東走窮歸鶴,南徵盡跕鳶。晚聞多妙教,卒踐塞前愆。
  顧凱丹青列,頭陀琬琰鎸。衆香深黯黯,幾地肅芊芊。
  勇猛為心極,清羸任體孱。金篦空颳眼,鏡象未離銓。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杜甫 Du Fu
  峽內多雲雨,秋來尚鬱蒸。遠山朝白帝,深水謁彝陵。
  遲暮嗟為客,西南喜得朋。哀猿更起坐,落雁失飛騰。
  伏枕思瓊樹,臨軒對玉繩。青鬆寒不落,碧海闊逾澄。
  昔歲文為理,群公價盡增。傢聲同令聞,時論以儒稱。
  太後當朝肅,多才接跡升。翠虛捎魍魎,丹極上鵾鵬。
  宴引春壺滿,恩分夏簟冰。雕章五色筆,紫殿九華燈。
  學並盧王敏,書偕褚薛能。老兄真不墜,小子獨無承。
  近有風流作,聊從月繼徵。放蹄知赤驥,捩翅服蒼鷹。
呀鶻行
杜甫 Du Fu
  病鶻孤飛俗眼醜,每夜江邊宿衰柳。清秋落日已側身,
  過雁歸鴉錯回首。緊腦雄姿迷所嚮,疏翮稀毛不可狀。
  強神迷復皂雕前,俊纔早在蒼鷹上。風濤颯颯寒山陰,
  熊羆欲蟄竜蛇深。念爾此時有一擲,失聲濺血非其心。
幽縶書情通簡知己
駱賓王 Luo Binwang
  昔歲逢楊意,觀光貴楚材。穴疑丹鳳起,場似白駒來。
  一命淪驕餌,三緘慎禍胎。不言勞倚伏,忽此遘邅回。
  驄馬刑章峻,蒼鷹獄吏猜。絶縑非易辨,疑璧果難裁。
  揆畫慚周道,端憂滯夏臺。生涯一滅裂,岐路幾裴徊。
  青陸春芳動,黃沙旅思催。圓扉長寂寂,疏網尚恢恢。
  入阱先搖尾,迷津正曝腮。覆盆徒望日,蟄戶未經雷。
  霜歇蘭猶敗,風多木屢摧。地幽蠶室閉,門靜雀羅開。
  自憫秦冤痛,誰憐楚奏哀。漢陽窮鳥客,梁甫臥竜纔。
  有氣還衝鬥,無時會鑿壞。莫言韓長孺,長作不然灰。
從驩州廨宅移住山間水亭贈蘇使君
瀋佺期 Shen Quanqi
  遇坎即乘流,西南到火洲。鬼門應苦夜,瘴浦不宜秋。
  歲貸胸穿老,朝飛鼻飲頭。死生離骨肉,榮辱間朋遊。
  棄置一身在,平生萬事休。鷹鸇遭誤逐,豺虎怯真投。
  憶昨京華子,傷今邊地囚。願陪鸚鵡樂,希並鷓鴣留。
  日月渝鄉思,煙花換客愁。幸逢蘇伯玉,回藉水亭幽。
  山柏張青蓋,江蕉捲緑油。乘閑無火宅,因放有漁舟。
  適越心當是,居夷跡可求。古來堯禪舜,何必罪驩兜。
獄中聞駕幸長安二首
瀋佺期 Shen Quanqi
  傳聞聖旨嚮秦京,誰念羈囚滯洛城。
  扈從由來是方朔,為申冤氣在長平。
  無事今朝來下獄,誰期十月是橫河。
  君看鷹隼俱堪擊,為報蜘蛛收網羅。
田傢雜興八首
儲光羲 Chu Guangxi
  春至鶬鶊鳴,薄言嚮田墅。不能自力作,黽勉娶鄰女。
  既念生子孫,方思廣田圃。閑時相顧笑,喜悅好禾黍。
  夜夜登嘯臺,南望洞庭渚。百草被霜露,秋山響砧杵。
  卻羨故年時,中情無所取。
  衆人恥貧賤,相與尚膏腴。我情既浩蕩,所樂在畋漁。
  山澤時晦暝,歸傢暫閑居。滿園植葵藿,繞屋樹桑榆。
  禽雀知我閑,翔集依我廬。所願在優遊,州縣莫相呼。
  日與南山老,兀然傾一壺。
  逍遙阡陌上,遠近無相識。落日照秋山,千岩同一色。
  網罟繞深莽,鷹鸇始輕翼。獵馬既如風,奔獸莫敢息。
  駐旗滄海上,犒士吳宮側。楚國有夫人,性情本貞直。
  鮮禽徒自緻,終歲竟不食。
  田傢趨壟畝,當晝掩虛關。鄰里無煙火,兒童共幽閑。
  桔橰懸空圃,雞犬滿桑間。時來農事隙,採藥遊名山。
  但言所采多,不念路險艱。人生如蜉蝣,一往不可攀。
  君看西王母,千載美容顔。
  平生養情性,不復計憂樂。去傢行賣畚,留滯南陽郭。
  秋至黍苗黃,無人可刈獲。稚子朝未飯,把竿逐鳥雀。
  忽見梁將軍,乘車出宛洛。意氣軼道路,光輝滿墟落。
  安知負薪者,咥咥笑輕薄。
  楚山有高士,梁國有遺老。築室既相鄰,嚮田復同道。
  糗糒常共飯,兒孫每更抱。忘此耕耨勞,愧彼風雨好。
  蟪蛄鳴空澤,鶗鴂傷秋草。日夕寒風來,衣裳苦不早。
  梧桐蔭我門,薜荔網我屋。迢迢兩夫婦,朝出暮還宿。
  稼穡既自種,牛羊還自牧。日旰懶耕鋤,登高望川陸。
  空山足禽獸,墟落多喬木。白馬誰傢兒,聯翩相馳逐。
  種桑百餘樹,種黍三十畝。衣食既有餘,時時會親友。
  夏來菰米飯,秋至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趨走。
  日暮閑園裏,團團蔭榆柳。酩酊乘夜歸,涼風吹戶牖。
  清淺望河漢,低昂看北斗。數甕猶未開,明朝能飲否。
送崔侍禦赴京
李頎 Li Qi
  緑槐蔭長路,駿馬垂青絲。柱史謁承明,翩翩將有期。
  千官大朝日,奏事臨赤墀。肅肅儀仗裏,風生鷹隼姿。
  一從登甲科,三拜皆憲司。按俗又如此,為郎何太遲。
  送君暮春月,花落城南陲。惜別醉芳草,前山勞夢思。
首頁>>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