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燕子
蝶戀花
蘇軾 Su Shi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緑水人傢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裏鞦韆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杳,
  多情卻被無情惱。

【注釋】 ①花褪殘紅:殘花凋謝。
②天涯:指極遠的地方。
③笑漸不聞聲漸悄:墻外行人已漸漸聽不到墻裏蕩鞦韆的女子的笑語歡聲了。
④多情:指墻外行人。無情:指墻裏的女子。惱:引起煩惱。

【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晚春的感懷之作。上闋寫暮春自然風光,春去夏來,自然界發生了許多變化。視角由小到大,由近漸遠地展開,極富色彩感和運動感。“天涯何處無芳草”,是對暮春景色的描述,又點化遊春少年的惆悵。下闋寫春遊途中的見聞和感想:一道短墻將少年與佳人隔開,佳人笑聲牽動少年的芳心,也引起少年之煩惱。“多情卻被無情惱”,寄寓着作者自己的失意。有聲有色而又婉媚綽約。

雙雙燕·詠燕
史達祖 Shi Dazu
過春社了,
度簾幕中間,
去年塵冷。
差池欲住,
試入舊巢相並。
還相雕梁藻井,
又軟語商量不定。
飄然快拂花梢,
翠尾分開紅影。

芳徑,
芹泥雨潤。
愛貼地爭飛,
競誇輕俊。
紅樓歸晚,
看足柳昏花暝。
應自棲香正穩,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損翠黛雙娥,
日日畫欄獨憑。
高陽臺·西湖春感
張炎 Zhang Yan
高阳台·西湖春感
  接葉巢鶯,
  平波捲絮。
  斷橋斜日歸船。
  能凡番遊?
  看花又是明年。
  東風且伴薔薇住,
  到薔薇、
  春已堪憐。
  更凄然,
  萬緑西冷,
  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
  但苔深韋麯,
  草暗斜川。
  見說新愁,
  如今也到鷗邊。
  無心再續笙歌夢,
  掩重門、
  淺醉閑眠。
  莫開簾、
  怕見飛花,
  怕聽啼鵑。
后庭宴
  千裏故鄉,
  十年華屋,
  亂魂飛過屏山簇。
  眼重眉褪不勝春,
  菱花知我銷香玉。
  
  雙雙燕子歸來,
  應解笑人幽獨。
  斷歌零舞,
  遺恨清江麯。
  萬樹緑低迷,
  一庭紅撲簌。

【注釋】 《全唐詩》899_11

  燕子呢喃,
  景色乍長春晝。
  睹園林、萬花如綉。
  海棠經雨胭脂透。
  柳展宮眉,
  翠拂行人首。
  
  嚮郊原踏青,
  恣歌攜手。
  醉醺醺、
  尚尋芳酒。
  間牧童、
  遙指孤村道。
  杏花深處,
  那裏人傢有。
燭影搖紅二
王詵 Wang Shen
  燭影搖紅,
  嚮夜闌,
  乍酒醒、心情懶。
  尊前誰為唱陽關,
  離恨天涯遠。
  
  無奈雲瀋雨散。
  憑闌幹、東風淚眼。
  海棠開後,
  燕子來時,
  黃昏庭院。
  杏香消散盡,
  須知自昔,
  都門春早。
  燕子來時,
  綉陌亂鋪芳草。
  蕙圃妖桃過雨,
  弄笑臉、紅篩碧沼。
  深院悄。
  緑楊巷陌,
  鶯聲爭巧。
  
  早是賦得多情,
  更遇酒臨花,
  鎮辜歡笑。
  數麯闌幹,
  故國謾勞凝眺。
  漢外微雲盡處,
  亂峰鎖、一桿修竹。
  間琅玕,
  東風淚零多少。
西河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
  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
  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
  
  莫愁艇子曾係。
  空餘舊跡鬱蒼蒼,霧瀋半壘。
  夜深月過女墻來,賞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
  想依稀、王謝鄰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尋常、
  巷陌人傢,
  相對如說興亡,
  斜陽裏。

【賞析】 南齊謝朓《鼓吹麯》:“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李白《金陵歌送別範宣》詩:“金陵昔時何壯哉,席捲英豪天下來”。金陵,六朝金粉之地,歷來為騷人墨客吟詠的題材,而以詞詠金陵的,當首推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周邦彥這首《西河·金陵懷古》,寫法別緻,寄慨良深,也是名篇。

詞作上片寫金陵的地理形勢。開首即以贊美的口吻“佳麗地”,用謝朓詩句,點出金陵。“南朝勝事”,點出懷古,扣題。起二句為總括。“南朝”,指從公元四二○年劉裕代晉到五八○年陳亡,建都建康(金陵)的宋、齊、梁、陳等朝代。以“誰記”提起,加以強調:“南朝盛事”已隨流水逝去,人們早已將它遺忘了。“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可是,金陵的山川形勝卻依然如故。金陵當年是在石城置邑的,因山為城,因江為池,形勢險固。這兩句主要寫山、水為陪襯,描繪出金陵獨特的地理形勢──群山環抱,聳起的山峰,隔江對峙;且以美人頭上的“髻鬟”形容山巒,以“清”字形容江水,不僅形象,而且顯示出金陵山清水秀的美好景色。至於舊時王朝的都城,卻“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當年“豪華競逐”的金陵,目前是座“孤城”,潮水的拍擊聲正反襯出環境的闃寂冷寞,天際的風帆給人一種空曠落寞之感。詞人通過對景物的描繪,極力渲染這些歷史遺跡遭遇着冷落,正在被遺忘,與上文“誰記”相應,抒發了深沉的懷古之情。

詞作中片寫金陵的古跡。開首以景出,“斷崖樹,猶倒倚”,着一“猶”字,強調景色依然,使眼前實景,帶上歷史色彩。下面又追一句“莫愁艇子曾係”。莫愁本不在金陵,但宋時已有莫愁在金陵的傳說,所以本詞也說倚在斷崖下倒挂的老樹曾係過莫愁的小船。這裏化用了古樂府《莫愁樂》:“莫愁在何處?住在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點出古跡。接下繼續寫景,“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沉半壘”。“鬱蒼蒼”,謂雲霧很濃,望去一片蒼青色,埋沒了半邊城的營壘。《大清一統志·江蘇江寧府》:“韓擒虎壘在上元縣西四裏”。“賀若弼壘在上元縣北二十裏。”上元縣,即金陵。結末二句,“夜深月過女墻來,賞心東望淮水”,“女墻”,城墻上帶有垛口或射孔的蔽身小墻,俗稱城墻垛。“賞心”,指賞心亭。《景定建康志》:“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淮水”,指秦淮河,該河橫貫金陵城中,為南朝時都人士女遊宴之所。這兩句點明時間是“夜深”,地點在“賞心亭”,即夜深時分,詞人仍站在賞心亭上,觀覽莫愁湖和秦淮河的景色,不禁發出景物依然而人事已非的嘆喟。這兩句起到束上啓下的作用,即上面所描繪的景色,皆是由此觀覽到的,又引出下片懷古的感慨。

詞作下片,寫眼前景物。“酒旗戲鼓甚處市”,這是詞人眼前見到的景色:酒樓、戲館,一派熱鬧景色,不禁發出“甚處市”問語,這是何處的繁華市面呢?前面兩片所寫多是景物依舊,而人事已非,這裏則寫連景物也變了。當然,酒樓、戲館非純自然景色,而包含人事在內。這情況引起詞人的猜想:“想依稀、王謝鄰里。”“王謝”,指東晉時王姓、謝姓兩大望族,他們都住在烏衣巷。這裏是說這些酒樓戲館所在地,仿佛是當年王、謝兩傢比鄰而居的烏衣巷。這也就是說,當年貴族住的烏衣巷現在換了主人。至此,詞人不禁産生人世滄桑之感,於是結末發出“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傢,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裏”的興亡之嘆。燕子是不知人事變遷的,依然飛進往年棲息過的高門大宅,而今已成為尋常百姓傢的房中,然而詞人看到夕陽餘輝中成對的燕子,卻認為它們有知,且正在議論興亡大事哩!當然這是詞人內心的興亡之感賦予了燕子而已。這片從眼前景物引起對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無限興亡之感,從而表達出詠史的題意。

這是首懷古詞,而周邦彥的懷古之作多有所寄托,這首詞對北宋時舊黨之遭貶竄,或有所暗諷。在藝術手法上,本詞體現了周詞的主要特點之一,正如張炎所評:“采唐詩融化如自己者,事其所長”(《詞源》捲下),共隱括古樂府及唐劉禹錫《石頭城》、《烏衣巷》等詩而成。上片用《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中片主要用古樂府《莫愁樂》,下片將《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詩句入詞。通過這些詩意,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極為熨貼,而不露痕跡。本詞結構嚴整,上片寫金陵地勢險固,中片寫金陵古跡,下片寫眼前景物,佈局井然。從時間上說,是斷續交織,從空間上說,是疏密相間。上片寫的是遠景,以疏為主;中片寫的是近景和遠景,以密為主;下片為特寫鏡頭,密而又密。此外,本詞句法參差不齊,音調抑揚頓挫,詞句美麗,境界清曠,風格沉鬱悲壯,使壯美與優美融為一體。(文潛少鳴)

瑞龙吟
瑞龙吟
瑞龙吟
瑞龙吟
  章臺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
  愔愔坊陌人傢,定巢燕子,歸來舊處。
  
  暗凝伫。因念個人癡小,乍窺門戶。
  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
  
  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裏,同時歌舞。
  唯有舊傢秋娘,聲價如故。
  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
  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閑步。
  事與孤鴻去。
  探春盡是,傷離意緒。
  官柳低金縷。
  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
  斷腸院落,一簾風絮。

【注釋】 ①瑞竜吟:周邦彥創調。
②章臺路:見前歐陽修《蝶戀花》註。
③愔愔(yīn):安靜無聲。坊陌:妓女所居,一作“坊麯”。
④個人:那人,伊人。
⑤約宮黃:用黃粉化妝。
⑥“前度”句:唐劉禹錫再度遭貶又重回長安,賦《再遊玄都觀》絶句云:“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詞人受元黨打擊遭黜十年後重回京都,故有此說。
⑦秋娘:唐金陵著名歌妓,杜牧有《贈杜秋娘》詩並序。
⑧燕臺句:李商隱《贈柳枝》詩:“長吟遠下燕臺句,唯有花香染未消。”
⑨露飲:戶外露頂飲酒,表示豪興。
⑩事與孤鴻去:杜牧詩:“恨如春草多,事逐孤鴻去。”“官柳”句:官道旁的柳樹垂下如金綫般的柳條。

【賞析】 這首詞,正如周濟所云:“不過桃花人面,舊麯翻新耳。”(《宋四傢詞選》)孟棨《本事詩·情感》記崔護於清明在長安城南村莊豔遇故事,作詩云:“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我們再結合周邦彥的身世和政治生涯來看,詞中的“劉郎”當係以自己比劉禹錫而言。劉禹錫是唐代順宗時的革新派人物,後遭貶放,又曾返京師。寫有《再遊玄都觀絶句》,詩云:“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周邦彥傾嚮新政,曾為宋神宗所賞識,後神宗逝世,高太後聽政,任用司馬光等,周邦彥外出為廬州教授,羈旅荊江,遊宦溧水。直至哲宗親政,罷黜舊黨,周邦彥纔得返都。但在當時執政的新黨實已變質,他的抱負仍然不得抒展,所以這首詞當是暗寓這些情節的。詞,字面上的重見桃花、重訪故人,有“還見”、“重道”之喜,但衹見“定巢燕子,歸來何處”“舊傢秋娘,身價如故”,自己則“探春盡是,傷離意緒”。空來空去,落得“斷腸院落,一簾風絮”。詞,大開大合,起句突而又平。又其雲在“章臺路”上,不寫眼前所見,卻說“還見”雲雲,梅桃坊陌,寂靜如故,燕子飛來,歸巢舊處,全係寫景,但以“還見”貫之,人之來,人之為懷舊而來,人之徘徊躑躅,都從字裏行間露出,景中含情,情更濃烈,可見此詞的沉鬱處。中片本為雙拽頭,字句與上片同。以“黯凝伫”之人的癡立沉思寫起,不寫他所訪求之人在與不在,而衹“因念”雲雲,表面上描繪其昔時情態笑貌,實則追想從前的交遊歡樂,但不明說,實是詞的頓挫之處。下片則鋪開來寫,加深描繪“前度劉郎”“舊傢秋娘”,一則“事與孤鴻去”,一則“聲價如故”,對照寫來,頓挫生姿。“燕臺句”寫空有纔名,而今衹留記誦。“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閑步”,清遊何在?真是沉鬱之至。一結以“飛雨”、“風絮”,景中含情,沉鬱而又空靈。這首詞以“探春盡是,傷離情緒”為主旨,直貫全篇。從時間上說,是以今昔情節對比寫來。上片之“章臺路”、“坊陌人傢”均寫今日之景。中片之“因念個人癡小”雲雲都是寫昔人的情況。今日之景是實寫,昔日之人是虛擬。一實一虛,空靈深厚。“還見”字猶有過去的影子。“因念”字徒留今天的想象,又是今中有昔,昔中有今。下片則今昔情事交織寫來,“前度劉郎重到”有今有昔。“同時歌舞,唯有舊傢秋娘,聲價如故”,則是昔日有者,今日有存有亡。“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知誰伴,名園露飲東,東城閑步。”又是昔日之事,而今日看來,一切皆“事與孤鴻去”。最後又寫念日情況,是在“官柳低金縷”的風光中,“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有今而無昔。今之惆悵和昔之遊樂成一鮮明對照。詞在時間上就是這樣似斷似續,傷春意緒卻是聯綿不斷。詞又是一起寫景,一結寫景。一起靜景,一結動景。花柳風光中人具有無限惆悵,是以美景襯托出感傷,所以極為深厚。加以章法上的實寫、虛寫、虛實穿插進行,顯出變化多端,使這首詞極為沉鬱頓挫而得到詞中之三昧。(金啓華)

【賞析2】

  這是一首訪舊感懷之作。是詞人因遭黨禍罷黜廬州教授,十年後方被召回京師任國子監主簿。此詞便是寫回京後訪問舊友的復雜心情。全詞三段。上闋寫初春訪舊的環境氛圍,中闋回憶當年初來時所見所愛,憶念伊人。當年萬種風情,宛在目前。下闋撫今追昔,極寫物是人非的哀戚。“歌舞”依舊,“秋娘”不在,於是引發過去與“秋娘”的一段文字姻緣的回顧。“吟箋賦筆”二句用李商隱贈歌女情詩之故實寫自己與“秋娘”的摯愛。此作以鋪敘手法繪畫形象披露內心愁苦,今昔交錯,人物情緒與作品境界均給予動態性的表現,其結構模式甚至帶有戲劇性特點。這使它成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燕子池塘,
  黃鸝院落,
  海棠庭戶。
  東君暗許,
  藉與輕風柔雨。
  奈春光、
  睏人正濃,
  畫欄小立慵無語
  。念冶遊時節,
  融怡天氣,
  異鄉愁旅。
  
  朝暮。
  凝情處。
  嘆聚散悲歡,
  歲常十五。
  連飛並羽,
  未抵鴛朋鳳侶。
  算章臺、
  楊柳尚存,
  楚娥鬢影依舊否。
  再相逢、
  拼解雕鞍,
  燕樂同杯俎。
浪淘沙九首
劉禹錫 Liu Yuxi
浪淘沙九首
  九麯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傢。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砂。
  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汴水東流虎眼紋,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鸚鵡洲頭浪颭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捨,獨自狂夫不憶傢。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嚮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後波生。
  令人忽憶瀟湘渚,回唱迎神三兩聲。

【注釋】 第四首一作張籍詩
【九麯】河圖“黃河九麯,長者入於渤海”
【如今】《博物志》“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乘槎而去。十餘月至一處,有城郭狀,宮中有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飲之,因問此是何處,答曰:‘訪嚴君平則知之。’因還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其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浪淘沙】唐教坊麯名,亦作詞牌
【江隈】江麯處

連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樓,適有所感。遂書其事為俚歌,以俟采詩者。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
  田塍望如綫,白水光參差。
  農婦白苎裙,農父緑簑衣。
  齊唱郢中歌,嚶伫如竹枝。
  但聞怨響音,不辨俚語詞。
  時時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煙火生墟落。
  黃犬往復還,赤雞鳴且啄。
  路旁誰傢郎,烏帽衫袖長。
  自言上計吏,年初離帝鄉。
  田夫語計吏:“君傢儂定諳。
  一來長安道,眼大不相參。”
  計吏笑緻辭:“長安真大處。
  省門高軻峨,儂入無度數。
  昨來補衛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注釋】 【俚歌】民間歌謠
【上計吏】地方派到中央辦事的書吏

【賞析】 這首樂府體詩歌寫於劉禹錫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期間。詩以俚歌形式記敘了農民插秧的場面以及農夫與計吏的一場對話。序文說希望中央派官吏來採集歌謠,明確表示他作詩的目的是諷諭朝政、匡正時闕。中唐新樂府詩雖然大都有意仿效樂府民歌通俗淺顯的風格,但象《插田歌》這樣富於民歌天然神韻的作品也並不多見。這首詩將樂府長於敘事和對話的特點與山歌俚麯流暢清新的風格相結合,融進詩人善於諧謔的幽默感,創造出別具一格的詩歌意境。

  首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簡潔的綫條勾勒出插秧時節連州郊外的大好風光,在工整的構圖上穿插進活潑的動態:岡頭花草嶄齊,燕子穿梭飛舞,田埂筆直如綫,清水粼粼閃光。農婦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農夫披着緑草編的簑衣,白裙緑衣與緑苗白水的鮮明色彩分外調和。這幾句筆墨雖淡,卻渲染出南方水鄉濃郁的春天氣息。

  “齊唱郢中歌”以下六句進一步通過聽覺來描寫農民勞動的情緒。在農夫們一片整齊的哼唱中時時穿插進一陣陣嘲嗤的大笑,憂鬱的情調與活躍的氣氛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因而歌聲雖然哀怨,但並無沉悶之感。“但聞”、“不辨”、“此必”扣住詩人從郡樓下望的角度描寫,雖然樓上人聽不真歌詞和嘲嗤的內容,卻傳神地表現了農民們樸野而又樂天的性格特徵,繪出了富有特色的民風鄉俗。“怨響音”是農民們在繁重勞動和艱難生活的重壓下自然流出的痛苦呻吟,而“時時一大笑”則爆發出他們熱愛生活、富於幽默感的旺盛活力。時怨時嘲的情緒變換,暗示了農民對現實的不滿,這就與下文農夫對計吏的嘲諷取得了照應。

  尤其高明的是,詩人沒有描寫勞動時間的推移過程,而僅用“水平苗漠漠”一句景物描寫點明插秧已畢,使場景自然地從水田轉移到村路。炊煙裊裊、雞犬奔啄的四句景色點綴承上啓下,展現了農民勞動歸來時村落裏寧靜和平而微帶騷動的氣氛,同時引出計吏的登場,將全詩前後兩部分對比的內容天衣無縫地接合成一個完整的場面。計吏烏帽長衫的打扮出現在這青田白水的背景上,在農婦田夫白裙緑衣的襯托下,不但顯示出計吏與農夫身份地位的差別,而且使人聯想到它好象一個小小的黑點玷污了這美好的田野,正如他的庸俗污染了田間辛勤勞動的純樸氣氛一樣。計吏的自我介紹引出田夫與他的對話,着一“自”字,巧妙地表現了計吏急於自炫身份的心理。

  田夫對計吏的應酬頗含深意。“君傢儂定諳”,說明田夫知道計吏本來也是出身於附近鄉村的。“一來長安道,眼大不相參”,諷刺計吏一旦當上官差,去過一趟長安,便與鄉鄰不是一路人了。話雖是對“這一個”計吏而發,卻也概括了封建社會世態炎涼的普遍現象,揭示了官貴民賤的社會關係的本質。計吏沒有聽出田夫話裏的諷刺意味,反而“笑”着緻辭,藉機大肆吹牛。這一“笑”正顯出他的愚蠢。“長安真大處,省門高軻峨,儂入無度數”,活畫出尚未脫掉土氣的計吏鄙俗可笑的神情和虛榮淺薄的性格。“昨來補衛士,唯用筒竹布”是全詩諷刺的重點。既然計吏的姓名補入朝廷禁軍的缺額,衹須拿出些筒竹布便賄賂得來,那麽官職當然也可隨意買賣了。“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這種推測既是計吏的自誇,也道出了詩人的憂慮。但讓這話出自一個小小的計吏之口,則收到比詩人直接議論更強烈的效果。連計吏都覺得官價便宜,更可見出皇傢衛士名額之賤,朝廷賣官鬻爵之濫。全詩寫到計吏得意忘形地預卜自己將會高升的前途時便戛然而止。聽了這一席話田夫的反應如何,則讓讀者自己去想象,這就留下了無窮的餘味。這一段對話全用口語,寥寥數言,樸素無華,卻傳神地表現出農夫與計吏這兩個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特徵,體現了詩人通俗活潑而又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語言特色。

  這首詩繼承漢樂府緣事而發的優秀傳統,以俚歌民謠揭露重大的社會問題,在詼諧嘲嗤中寄寓嚴肅的政治意義,以平凡真實的生活顯示深刻的主題思想,從藝術結構、敘事方式、細節描寫到人物對話都深得漢樂府民歌的真髓,但又表現出詩人明快簡潔幽默的獨特風格,因而以高度的思想藝術價值為中唐新樂府運動增添了光彩。

  (葛曉音)

秋興八首
杜甫 Du Fu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係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鬥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千傢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嚮傳經心事違。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震,徵西車馬羽書遲。
  魚竜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竜鱗識聖顔。
  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瞿塘峽口麯江頭,萬裏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禦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綉柱圍黃鵠,錦纜牙墻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昆吾禦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美陂。
  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白話文】 其一:
秋天來了,霜降楓林,楓葉凋零敗落,巫山、巫峽一帶蕭瑟陰森。峽中的江水波浪滔天,好像連天也一起涌過來似的,大概是邊塞幹戈’擾攘接着了地上的陰氣吧。兩度菊開,自己仍然漂泊在他鄉,不禁傷感落淚,孤獨的小舟,還長係着懷念故園的一顆心啊!天漸漸冷了,處處有人移動刀尺在趕製過鼕的寒衣,晚上從白帝城的高處傳來急促的搗衣裳的砧杵聲。

其三:
白帝城裏千傢萬戶靜靜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暉中,我天天去江邊的樓上,坐着看對面青翠的山峰。連續兩夜在船上過夜的漁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雖已是清秋季節,燕子仍然展翅飛來飛去,漢朝的匡衡嚮皇帝直諫,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劉嚮傳授經學,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說了,年少時一起求學的同學大都已飛黃騰達了,他們在長安附近的五陵,穿輕裘,乘肥馬,過着富貴的生活。

其五:
蓬萊宮正對着巍峨的終南山,承露盤內的金柱高高地聳立在雲霄間。西望瑤池,懷疑是王母降落人間,從東邊來的祥瑞紫氣充滿了函𠔌關。皇上臨朝,用以障面的雉尾羽扇慢慢移開,日光照射在皇上穿的綉有竜鱗的衣服上,閃閃發光,我有幸看見了聖上的容顔。自己臥病滄江,一覺醒來,驚奇地發現已經暮年歲晚,幾次回想到青瑣宮門,也曾點過朝班啊!

【注釋】 其一:
(1)秋興:秋日感興。
(2)玉露:指霜。
(3)巫山巫峽:這兩處均在今四川省巫山縣。
(4)江間:指巫峽。兼:連。
(5)兩開:兩次開放。他日:往日。
(6)一係:長係。
(7)刀尺:指作衣裳的工具。
(8)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節縣。砧:搗衣石。

其三:
(1)翠微:青的山。
(2)信宿:再宿。
(3)匡衡:字雅圭,漢朝人。抗疏:指臣子對於君命或廷議有所抵製,上疏極諫。
(4)劉嚮:字子政,漢朝經學家。
(5)輕肥:即輕裘肥馬。

其五:
(1)蓬萊:宮殿名。南山:終南山。
(2)承露:即承露盤。金莖:銅柱。
(3)雉尾:指用雉(野雞)尾羽製成的供皇帝上朝時用以障面的羽扇。

其七:
(1)昆明池:漢時所開,武帝演練水戰之處。
(2)織女:指石刻的織女。需夜月:空對夜月。
(3)石鯨:石頭鑿的鯨魚。
(4)菰米:又叫菰菜,即菱白。
(5)蓮房:蓮蓬。墜粉紅:指荷花凋謝。
(6)鳥道:鳥飛之道,形容道路險要難行。

【平居】平昔所居
【匡衡】漢匡衡直言時政作宰相,而作者直言遭貶。
【劉嚮】劉嚮傳經而作九卿,作者欲傳經而逢亂世相違。
【同學少年】舊日同學諸少年
【昆明池】漢時所開,武帝演練水師之處。因鑿石鯨於池中,每至風雨時,鱗甲皆動。又鑿牛郎、織女當機之形。此處指遭安史之亂,故菰米、蓮房零落。
秋興其一,其三,其五,其七選入千傢詩

【賞析】 《秋興》八首是大歷元年(766)杜甫五十五歲旅居夔州時的作品。它是八首蟬聯、結構嚴密、抒情深摯的一組七言律詩,體現了詩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成就。

  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至廣德元年(763)始告結束,而吐蕃、回紇乘虛而入,藩鎮擁兵割據,戰亂時起,唐王朝難以復興了。此時,嚴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憑依,遂沿江東下,滯留夔州。詩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鬱的。《秋興》這組詩,融鑄了夔州蕭條的秋色,清凄的秋聲,暮年多病的苦況,關心國傢命運的深情,悲壯蒼涼,意境深閎。

  這組詩,前人評論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的意見最為妥切。他說:“秋興八首,以第一首起興,而後七首俱發中懷;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發,或遙相應,總是一篇文字……”可見八首詩,章法縝密嚴整,脈絡分明,不宜拆開,亦不可顛倒。從整體看,從詩人身在的夔州,聯想到長安;由暮年飄零,羈旅江上,面對滿目蕭條景色而引起國傢盛衰及個人身世的感嘆;以對長安盛世勝事的追憶而歸結到詩人現實的孤寂處境、今昔對比的哀愁。這種憂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時一地的偶然觸發,而是自經喪亂以來,他憂國傷時感情的集中表現。目睹國傢殘破,而不能有所作為,其中麯折,詩人不忍明言,也不能盡言。這就是他所以望長安,寫長安,婉轉低回,反復慨嘆的道理。

  為理解這組詩的結構,須對其內容先略作說明。第一首是組詩的序麯,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色秋聲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蕩不安的環境氣氛,令人感到秋色秋聲撲面驚心,抒發了詩人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鬱之感。這一首開門見山,抒情寫景,波瀾壯闊,感情強烈。詩意落實在“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係故園心”兩句上,下啓第二、三首。第二首寫詩人身在孤城,從落日的黃昏坐到深宵,翹首北望,長夜不寐,上應第一首。最後兩句,側重寫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臥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劍南,心懷渭北,“每依北斗望京華”,表現出對長安的強烈懷念。第三首寫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詩人日日獨坐江樓,秋氣清明,江色寧靜,而這種寧靜給作者帶來的卻是煩擾不安。面臨種種矛盾,深深感嘆自己一生的事與願違。第四首是組詩的前後過渡。前三首詩的憂鬱不安步步緊逼,至此纔揭示它們的中心內容,接觸到“每依北斗望京華”的核心:長安象“弈棋”一樣彼爭此奪,反復不定。人事的更變,綱紀的崩壞,以及回紇、吐蕃的連年進犯,這一切使詩人深感國運大非昔比。對杜甫說來,長安不是個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過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戀,有愛慕,有歡笑,也有到處“潛悲辛”的苦悶。當此國傢殘破、秋江清冷、個人孤獨之際,所熟悉的長安景象,一一浮現眼前。“故國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第五首,描繪長安宮殿的巍峨壯麗,早朝場面的莊嚴肅穆,以及自己曾得“識聖顔”至今引為欣慰的回憶。值此滄江病臥,歲晚秋深,更加觸動他的憂國之情。第六首懷想昔日帝王歌舞遊宴之地麯江的繁華。帝王佚樂遊宴引來了無窮的“邊愁”,清歌曼舞,斷送了“自古帝王州”,在無限惋惜之中,隱含斥責之意。第七首憶及長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當年國力昌盛、景物壯麗和物産富饒的盛景。第八首表現了詩人當年在昆吾、禦宿、渼陂春日郊遊的詩意豪情。“彩筆昔曾幹氣象”,更是深刻難忘的印象。

  八首詩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正如一個大型抒情樂麯有八個樂章一樣。這個抒情麯以憂念國傢興衰的愛國思想為主題,以夔府的秋日蕭瑟,詩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飄零,特別是關切祖國安危的沉重心情作為基調。其間穿插有輕快歡樂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有壯麗飛動、充滿豪情的描繪,如對長安宮闕、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現慷慨悲憤情緒的,如“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有極為沉鬱低回的詠嘆,如“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白頭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現詩人孤獨和不安的情緒而言,其色調也不盡相同。“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以豪邁、宏闊寫哀愁;“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以清麗、寧靜寫“剪不斷、理還亂”的不平靜的心緒。總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獨特的表現手法,從不同的角度表現基調的思想情緒。它們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撐,構成了整體。這樣不僅使整個抒情麯錯綜、豐富,而且抑揚頓挫,有開有闔,突出地表現了主題。王船山對此說:“八首如正變七音旋相為宮而自成一章,或為割裂,則神態盡失矣。”(《船山遺書·唐詩評選》捲四)

  《秋興》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強烈的對比手法外,反復運用了循環往復的抒情方式,把讀者引入詩的境界中去。組詩的綱目是由夔府望長安──“每依北斗望京華”。組詩的樞紐是“瞿塘峽口麯江頭,萬裏風煙接素秋”。從瞿塘峽口到麯江頭,相去遙遠,詩中以“接”字,把客蜀望京,撫今追昔,憂邦國安危……種種復雜感情交織成一個深厚壯闊的藝術境界。第一首從眼前叢菊的開放聯繫到“故園”。追憶“故園”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黃昏的四處砧聲所打斷。這中間有從夔府到長安,又從長安回到夔府的往復。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遙望長安,聽峽中猿啼,想到“畫省香爐”。這是兩次往復。聯翩的回憶,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喚醒。這是第三次往復。第三首雖然主要在抒發悒鬱不平,但詩中有“五陵衣馬自輕肥”,仍然有夔府到長安的往復。第四、五首,一寫長安十數年來的動亂,一寫長安宮闕之盛況,都是先從對長安的回憶開始,在最後兩句回到夔府。第六首,從瞿塘峽口到麯江頭,從目前的萬裏風煙,想到過去的歌舞繁華。第七首懷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關塞極天惟鳥道”的冷落。第八首,從長安的“昆吾……”回到“白頭吟望”的現實,都是往復。循環往復是《秋興》的基本表現方式,也是它的特色。不論從夔府寫到長安,還是從追憶長安而歸結到夔府,從不同的角度,層層加深,不僅毫無重複之感,還起了加深感情,增強藝術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說是“毫發無遺憾,波瀾獨老成”(《贈鄭諫議十韻》)了。

  情景的和諧統一,是抒情詩裏一個異常重要的方面。《秋興》八首可說是一個極好的範例。如“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波浪洶涌,仿佛天也翻動;巫山風雲,下及於地,似與地下陰氣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後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風雲匝地,秋天蕭森之氣充塞於巫山巫峽之中。我們感到這兩句形象有力,內容豐富,意境開闊。詩人不是簡單地再現他的眼見耳聞,也不是簡單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風雲、三峽秋深的外貌特徵,詩人捕捉到它們內在的精神,而賦予江水、風雲某種性格。這就是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是驚風駭浪,動蕩不安;蕭條陰晦,不見天日。這就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極度不安,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的鬱勃不平,也象徵了國傢局勢的變易無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兩句詩把峽𠔌的深秋,詩人個人身世以及國傢喪亂都包括在裏面。這種既掌握景物的特點,又把自己人生經驗中最深刻的感情融會進去,用最生動、最有概括力的語言表現出來,這樣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圖表現的感情也就有所附麗。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語簡而意繁,心情苦悶而意境開闊(意指不局促,不狹窄)。蘇東坡曾說:“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確實是有見識、有經驗之談。

  杜甫住在成都時,在《江村》裏說“自去自來堂上燕”,從棲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來,表現詩人所在的江村長夏環境的幽靜,顯示了詩人漂泊後,初獲暫時安定生活時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興》第三首裏,同樣是燕飛,詩人卻說:“清秋燕子故飛飛。”詩人日日江樓獨坐,百無聊賴中看着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辭歸,好象故意奚落詩人的不能歸,所以說它故意飛來繞去。一個“故”字,表現出詩人心煩意亂下的着惱之情。又如“瞿塘峽口麯江頭,萬裏風煙接素秋”,瞿塘峽在夔府東,臨近詩人所在之地,麯江在長安東南,是所思之地。黃生《杜詩說》:“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卻衹寫景。杜詩至化處,景即情也”,不失為精到語。至如“花萼夾城通禦氣,芙蓉小苑入邊愁”的意在言外;“魚竜寂寞秋江冷”的寫秋景兼自喻;“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的純是寫景,情也在其中。這種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處處皆是。

  前面所說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詩人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所産生的藝術效果。此外,杜甫善於運用壯麗、華美的字和詞表現深沉的憂傷。《秋興》裏,把長安昔日的繁華昌盛描繪得那麽氣象萬千,充滿了豪情,詩人早年的歡愉說起來那麽快慰、興奮。對長安的一些描寫,不僅與回憶中的心情相適應,也與詩人現實的蒼涼感情成為統一不可分割、互相襯托的整體。這更有助讀者體會到詩人在國傢殘破、個人暮年漂泊時極大的憂傷和抑鬱。詩人愈是以滿腔熱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詩人雖老衰而憂國之情彌深,其“無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秋興》八首中,交織着深秋的冷落荒涼、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國傢的衰敗殘破。按通常的寫法,總要多用一些清、凄、殘、苦等字眼。然而杜甫在這組詩裏,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絢爛、華麗的字和詞來寫秋天的哀愁。乍看起來似和詩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們在詩人巧妙的驅遣下,卻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蕭條和心情的蒼涼。如“蓬萊宮闕”、“瑤池”、“紫氣”、“雲移雉尾”、“日繞竜鱗”、“珠簾綉柱”、“錦纜牙檣”、“武帝旌旗”、“織女機絲”、“佳人拾翠”、“仙侶同舟”……都能引起美麗的聯想,透過字句,泛出絢麗的光彩。可是在杜甫的筆下,這些詞被用來襯托荒涼和寂寞,用字之勇,出於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無處不在常情之中。這種不協調的協調,不統一的統一,不但絲毫無損於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往往比用協調的字句來寫,能産生更強烈的藝術效果。正如用“笑”寫悲遠比用“淚”寫悲要睏難得多,可是如果寫得好,就把思想感情表現得更為深刻有力。劉勰在《文心雕竜》的《麗辭》篇中講到對偶時,曾指出“反對”較“正對”為優。其優越正在於“理殊趣合”,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豐富內容的積極作用。運用豪華的字句、場面表現哀愁、苦悶,同樣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說是情景在更高的基礎上的交融。其間的和諧,也是在更深刻、更復雜的矛盾情緒下的統一。

  有人以為杜甫入蜀後,詩歌不再有前期那樣大氣磅礴、濃烈熾人的感情。其實,詩人在這時期並沒消沉,衹是生活處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復雜、更深沉了。而在藝術表現方面,經長期生活的鍛煉和創作經驗的積纍,比起前期有進一步的提高或豐富,《秋興》就是明證。

  (馮鐘蕓)

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甫昔時嘗客遊此縣…圖樣志諸篇末
杜甫 Du Fu
  詔許辭中禁,慈顔赴北堂。聖朝新孝理,祖席倍輝光。
  內帛擎偏重,宮衣著更香。淮陰清夜驛,京口渡江航。
  春隔雞人晝,秋期燕子涼。賜書誇父老,壽酒樂城隍。
  看畫曾饑渴,追蹤恨淼茫。虎頭金粟影,神妙獨難忘。
水檻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Du Fu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傢。

【賞析】 杜甫定居草堂後,經過他的一番經營,草堂園畝擴展了,樹木栽多了。水亭旁,還添了專供垂釣、眺望的水檻。詩人經過了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以後,現在得到了安身的處所,面對着綺麗的風光,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些歌詠自然景物的小詩。

  《水檻遣心》二首,大約作於公元七六一年。此為第一首,寫出了詩人離開塵囂的閑適心情。軒,長廊;楹,柱子。賒,遠。首聯先寫草堂的環境:這兒離城郭很遠,庭園開闊寬敞,旁無村落,因而詩人能夠極目遠眺。中間四句緊接着寫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詩人憑檻遠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蕩蕩,似乎和江岸齊平了。這是寫遠景;“幽樹晚多花”則寫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樹木,在春日的黃昏裏,盛開着奼紫嫣紅的花朵,散發出迷人的清香。五、六兩句刻畫細膩,描寫極為生動:“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你看,魚兒在毛毛細雨中搖曳着身軀,噴吐着水泡兒,歡欣地遊到水面來了。燕子呢,輕柔的軀體,在微風的吹拂下,傾斜着掠過水蒙蒙的天空……這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葉夢得《石林詩話》雲:“詩語忌過巧。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此十字,殆無一字虛設。細雨着水面為漚,魚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則伏而不出矣。燕體輕弱,風猛則不勝,惟微風乃受以為勢,故又有‘輕燕受風斜’之句。”唯其雨細,魚兒纔歡騰地遊到上面;如果雨猛浪翻,魚兒就潛入水底了。唯其風微,燕子纔輕捷地掠過天空;如果風大雨急,燕子就會禁受不住了。詩人遣詞用意精微至此,為人嘆服。“出”寫出了魚的歡欣,極其自然;“斜”寫出了燕子的輕盈,逼肖生動。詩人細緻地描繪了微風細雨中魚和燕子的動態,其意在托物寄興。從這二句詩中,我們不是可以感到詩人熱愛春天的喜悅心情嗎?這就是所謂“緣情體物”之工。

  尾聯呼應起首兩句。以“城中十萬戶”與“此地兩三傢”對比,更顯得這兒非常閑適幽靜。全詩八句都是對仗,而且描寫中,遠近交錯,精細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見其刻劃之痕”。它句句寫景,句句有“遣心”之意。黃賓虹先生曾經說過:“山水畫乃寫自然之性,亦寫吾人之心。”(《黃賓虹畫語錄》)高明的繪畫如此,感人的詩歌更是如此。此詩描繪的是草堂環境,然而字裏行間含藴的,卻是詩人優遊閑適的心情和對大自然春天的熱愛。

  (宋 廓)

春日梓州登樓二首
杜甫 Du Fu
  行路難如此,登樓望欲迷。身無卻少壯,跡有但羈棲。
  江水流城郭,春風入鼓鼙。雙雙新燕子,依舊已銜泥。
  天畔登樓眼,隨春入故園。戰場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厭蜀交遊冷,思吳勝事繁。應須理舟楫,長嘯下荊門。
十二月一日三首
杜甫 Du Fu
  今朝臘月春意動,雲安縣前江可憐。一聲何處送書雁,
  百丈誰傢上水船。未將梅蕊驚愁眼,要取楸花媚遠天。
  明光起草人所羨,肺病幾時朝日邊。
  寒輕市上山煙碧,日滿樓前江霧黃。負????出井此溪女,
  打鼓發船何郡郎。新亭舉目風景切,茂陵著書消渴長。
  春花不愁不爛漫,楚客唯聽棹相將。
  即看燕子入山扉,豈有黃鸝歷翠微。短短桃花臨水岸,
  輕輕柳絮點人衣。春來準擬開懷久,老去親知見面稀。
  他日一杯難強進,重嗟筋力故山違。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雲浮日光。雷聲忽送千峰雨,
  花氣渾如百和香。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
  飛閣捲簾圖畫裏,虛無衹少對瀟湘。
大歷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適…凡四十韻
杜甫 Du Fu
  老嚮巴人裏,今辭楚塞隅。入舟翻不樂,解纜獨長吁。
  窄轉深啼狖,虛隨亂浴鳧。石苔凌幾杖,空翠撲肌膚。
  疊壁排霜劍,奔泉濺水珠。杳冥藤上下,濃澹樹榮枯。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無。麯留明怨惜,夢盡失歡娛。
  擺闔盤渦沸,欹斜激浪輸。風雷纏地脈,冰雪耀天衢。
  鹿角真走險,狼頭如跋鬍。惡灘寧變色,高臥負微軀。
  書史全傾撓,裝囊半壓濡。生涯臨臬兀,死地脫斯須。
  不有平川决,焉知衆壑趨。乾坤霾漲海,雨露洗春蕪。
  鷗鳥牽絲颺,驪竜濯錦紆。落霞沉緑綺,殘月壞金樞。
  泥筍苞初荻,沙茸出小蒲。雁兒爭水馬,燕子逐檣烏。
  絶島容煙霧,環洲納曉晡。前聞辨陶牧,轉眄拂宜都。
  縣郭南畿好,津亭北望孤。勞心依憩息,朗詠劃昭蘇。
  意遣樂還笑,衰迷賢與愚。飄蕭將素發,汩沒聽洪爐。
  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誣。此生遭聖代,誰分哭窮途。
  臥疾淹為客,蒙恩早厠儒。廷爭酬造化,樸直乞江湖。
  灧澦險相迫,滄浪深可逾。浮名尋已已,懶計卻區區。
  喜近天皇寺,先披古畫圖。應經帝子渚,同泣舜蒼梧。
  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盧。旄頭初俶擾,鶉首麗泥塗。
  甲卒身雖貴,書生道固殊。出塵皆野鶴,歷塊匪轅駒。
  伊呂終難降,韓彭不易呼。五雲高太甲,六月曠摶扶。
  回首黎元病,爭權將帥誅。山林托疲苶,未必免崎嶇。
燕子來舟中作
杜甫 Du Fu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舊入故園常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可憐處處巢君室,何異飄飄托此身。
  暫語船檣還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賞析】 杜甫於大歷三年(768)出峽,先是漂泊湖北,後轉徙湖南,大歷四年正月由嶽州到潭州。寫此詩時,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詩人仍留滯潭州,以舟為傢。所以詩一開始就點明“湖南為客動經春”,接着又以燕子銜泥築巢來形象地描繪春天的景象,引出所詠的對象──燕子。

  “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舊時你入我故園之中曾經認識了我這主人,如今又逢春社之日,小燕兒,你竟遠遠地看着我,莫非你也在疑惑嗎?為什麽主人變成這麽孤獨,這麽衰老?他的故園又怎樣了?他為什麽在孤舟中漂流?

  “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此身。”我老病一聲,有誰來憐我,衹有你小燕子倒來關心我了。而我也正在哀憐你,天地如此廣阔,小小的燕子卻衹能到處為傢沒有定居之所,這又何異於飄飄蕩蕩托身於茫茫江湖之中的我呢?

  “暫語船檣還起去,空花貼水益沾巾。”為了安慰我的寂寞,小燕子啊,你竟翩然來我舟中,暫歇船檣上,可剛和我說了幾句話馬上又起身飛去,因為你也忙於生計要不斷地去銜泥捉蟲呀。而你又不忍徑去,穿花貼水,徘徊顧戀,真令我禁不住老淚縱橫了。

  此詩寫燕來舟中,似乎是來陪伴寂寞的詩人;而詩人的感情象泉水般汩汩地流入讀者的心田。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那衰顔白發的詩人,病滯孤舟中,而在船檣上卻站着一隻輕盈的小燕子,這活潑的小生命給詩人帶來春天的信息。我們的詩人呢,衹見他擡頭對着燕子充滿愛憐地說話,一邊又悲嘆着喃喃自語……還有比這樣的情景更令人感動的麽?

  全詩極寫漂泊動蕩之憂思,“為客經春”是一篇的主骨。中間四句看似句句詠燕,實是句句關連着自己的茫茫身世。最後一聯,前十一字,也是字字貼燕,後三字“益沾巾”突然轉為寫己。體物緣情,渾然一體,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憐燕,還是燕憐人,凄楚悲愴,感人肺腑。清人盧世評曰:“此子美晚歲客湖南時作。七言律詩以此收捲,五十六字內,比物連類,似復似繁,茫茫有身世無窮之感,卻又一字不說出,讀之但覺滿紙是淚,世之相後也,一千歲矣,而其詩能動人如此。”

  (徐永端)

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
駱賓王 Luo Binwang
  玄都五府風塵絶,碧海三山波浪深。桃實千年非易待,
  桑田一變已難尋。別有仙居對三市,金闕銀宮相嚮起。
  臺前鏡影伴仙娥,樓上簫聲隨鳳史。鳳樓迢遞絶塵埃,
  鶯時物色正裴回。靈芝紫檢參差長,仙桂丹花重疊開。
  雙童綽約時遊陟,三鳥聯翩報消息。盡言真侶出遨遊,
  傳道風光無限極。輕花委砌惹裾香,殘月窺窗覘幌色。
  個時無數並妖妍,個裏無窮總可憐。別有衆中稱黜帝,
  天上人間少流例。洛濱仙駕啓遙源,淮浦靈津符遠筮。
  自言少小慕幽玄,衹言容易得神仙。珮中邀勒經時序,
  簫裏尋思復幾年。尋思許事真情變,二人容華識少選。
  漫道燒丹止七飛,空傳化石曾三轉。寄語天上弄機人,
  寄語河邊值查客,乍可匆匆共百年,誰使遙遙期七夕。
  想知人意自相尋,果得深心共一心。一心一意無窮已,
  投漆投膠非足擬。衹將羞澀當風流,持此相憐保終始。
  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不把丹心比玄石,
  惟將濁水況清塵。衹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將心學鬆蕣。
  不能京兆畫蛾眉,翻嚮成都騁騶引。青牛紫氣度靈關,
  尺素赩鱗去不還。連苔上砌無窮緑,修竹臨壇幾處斑。
  此時空床難獨守,此日別離那可久。梅花如雪柳如絲,
  年去年來不自持。初言別在寒偏在,何悟春來春更思。
  春時物色無端緒,雙枕孤眠誰分許。分念嬌鶯一種啼,
  生憎燕子千般語。朝雲旭日照青樓,遲暉麗色滿皇州。
  落花泛泛浮靈沼,垂柳長長拂禦溝。禦溝大道多奇賞,
  俠客妖容遞來往。寶騎連花鐵作錢,香輪騖水珠為網。
  香輪寶騎競繁華,可憐今夜宿倡傢。鸚鵡杯中浮竹葉,
  鳳凰琴裏落梅花。許輩多情偏送款,為問春花幾時滿。
  千回鳥信說衆諸,百過鶯啼說長短。長短衆諸判不尋,
  千回百過浪關心。何曾舉意西鄰玉,未肯留情南陌金。
  南陌西鄰鹹自保,還轡歸期須及早。為想三春狹斜路,
  莫辭九折邛關道。假令白裏似長安,須使青牛學劍端。
  蘋風入馭來應易,竹杖成竜去不難。竜飆去去無消息,
  鸞鏡朝朝減容色。君心不記下山人,妾欲空期上林翼。
  上林三月鴻欲稀,華表千年鶴未歸。不分淹留桑路待,
  衹應直取桂輪飛。
十九兄郡樓有宴病不赴
杜牧 Du Mu
  十二層樓敞畫檐,連雲歌盡草纖纖。
  空堂病怯階前月,燕子嗔垂一行簾。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岑參 Cen Shen
  燕子與百勞,一西復一東。
  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時同。
  知己悵難遇,良朋非易逢。
  憐君心相親,與我傢又通。
  言笑日無度,書札凡幾封。
  湛湛萬頃陂,森森千丈鬆。
  不知有機巧,無事幹心胸。
  滿堂皆酒徒,豈復羨王公。
  早年抱將略,纍歲依幕中。
  昨者從淮西,歸來奏邊功。
  承恩長樂殿,醉出明光宮。
  逆旅悲寒蟬,客夢驚飛鴻。
  發傢見春草,卻去聞秋風。
  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各自務功業,當須激深衷。
  別後能相思,何嗟山水重。
賦得盈盈樓上女
孟浩然 Meng Haoran
  夫婿久離別,青樓空望歸。妝成捲簾坐,愁思懶縫衣。
  燕子傢傢入,楊花處處飛。空床難獨守,誰為報金徽。
首頁>> 文學>>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