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梧桐
相见欢
李煜 Li Yu
相见欢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古风
古风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时登大楼山,举手望仙真。
  羽驾灭去影,飙车绝回轮。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
  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沉冥。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鹤举,千里独裴回。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
  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
  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月落西上阳,馀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
  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
  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
  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
  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仇。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
  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
  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缅然含归情。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萋萋柳垂荣。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
  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
  所以桃李树,吐花竟不言。大运有兴没,群动争飞奔。
  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
  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
  华鬓不耐秋,飒然成衰蓬。古来贤圣人,一一谁成功。
  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不及广成子,乘云驾轻鸿。
  三季分战国,七雄成乱麻。王风何怨怒,世道终纷拏。
  至人洞玄象,高举凌紫霞。仲尼欲浮海,吾祖之流沙。
  圣贤共沦没,临歧胡咄嗟。
  玄风变太古,道丧无时还。扰扰季叶人,鸡鸣趋四关。
  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白首死罗绮,笑歌无时闲。
  绿酒哂丹液,青娥凋素颜。大儒挥金椎,琢之诗礼间。
  苍苍三株树,冥目焉能攀。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蓐收肃金气,西陆弦海月。秋蝉号阶轩,感物忧不歇。
  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天寒悲风生,夜久众星没。
  恻恻不忍言,哀歌逮明发。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
  凭陵随海运,燀赫因风起。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斤。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直木忌先伐,芳兰哀自焚。盈满天所损,沉冥道为群。
  东海沉碧水,西关乘紫云。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
  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而我竟何辜,远身金殿傍。
  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
  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
  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怀恩未得报,感别空长叹。
  朝弄紫沂海,夕披丹霞裳。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
  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
  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
  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
  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
  寄形宿沙月,沿芳戏春洲。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
  周穆八荒意,汉皇万乘尊。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
  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瑶水闻遗歌,玉怀竟空言。
  灵迹成蔓草,徒悲千载魂。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
  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
  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
  八荒驰惊飙,万物尽凋落。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
  龙凤脱罔罟,飘摇将安托。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踘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途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东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
  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征卒空九宇,作桥伤万人。但求蓬岛药,岂思农鳸春。
  力尽功不赡,千载为悲辛。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
  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夸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
  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
  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虎口何婉娈,女媭空婵媛。
  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
  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
  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
  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
  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
  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
  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
  珍色不贵道,讵惜飞光沉。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
  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清辉照海月,美价倾皇都。
  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
  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周周亦何辜,六翮掩不挥。
  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飞者莫我顾,叹息将安归。
  我到巫山渚,寻古登阳台。天空彩云灭,地远清风来。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荒淫竟沦替,樵牧徒悲哀。
  恻恻泣路歧,哀哀悲素丝。路歧有南北,素丝易变移。
  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田窦相倾夺,宾客互盈亏。
  世途多翻覆,交道方嶮巇.斗酒强然诺,寸心终自疑。
  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众鸟集荣柯,穷鱼守枯池。
  嗟嗟失权客,勤问何所规。
  霜风渐紧寒侵被。
  听孤雁,
  声嘹唳。
  一声声送一声悲,
  云淡碧天如水。
  披衣起告:
  雁儿略住,
  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
  第三小、
  桥儿外,
  濒河西岸小红楼,
  门外梧桐雕砌。
  请教且与,
  低声飞过,
  那里有人人无寐。

【注释】 明陈耀文编。耀文有《经典稽疑》,已著录。是编采掇唐宋歌词,亦间及於元人,而所采殊少。自序称是集因唐《花间集》、宋《草堂诗馀》而起,故以《花草粹编》为名。然使惟以二书合编,各采其一字名书,已无义理。乃综括两朝之词,而以“花”字代“唐”字,以“草”字代“宋”字,衡以名实,尤属未安。然其书捃摭繁富,每调有原题者必录原题。或稍僻者必著采自某书。其有本事者,并列词话於其後。其词本不佳而所填实为孤调,如《缕缕金》之类,则注曰备题。编次亦颇不苟。盖耀文於明代诸人中犹讲考证之学,非嘲风弄月者比也。虽纠正之详不及万树之《词律》,选择之精不及朱彝尊之《词综》,而裒辑之功实居二家之前。创始难工,亦不容以後来掩矣。此本与天中记板式相同,盖犹耀文旧刻。而卷首乃有延祐四年陈良弼序,刊刻拙恶,仅具字形,而其文则仍耀文之语。盖坊贾得其旧板,别刊一序弁其首,以伪为元板耳。

声声慢
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它、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吴小如)

  欢动江城,
  快风声震地,
  云势颓山。
  半年不雨,
  玉霙来溉冬乾。
  飘飘弱絮,
  杂檐花、
  飞上宾筵。
  疏林表,
  数行征雁,
  翱翔欲下清湾。
  
  何处梅梢点白,
  弄横斜疏影,
  竹外溪边。
  天寒日暮,
  含香脉脉无言。
  朱唇玉颊,
  映碧梧、
  峙鹄停鸾。
  最好是,
  携壶挈榼,
  相期同醉霜天。
  断霞收尽黄昏雨。
  滴梧桐疏树。
  帘栊不卷夜沈沈,
  锁一庭风露。
  
  天涯人远,
  心期梦悄,
  苦长宵难度。
  知他窗外促织儿,
  有许多言语。
  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天遥云黯,
  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梧桐影
吕岩 Lv Yan
  明月斜
  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
  教人立尽梧桐影

【注释】 夕阳西沉,秋风萧瑟,期待故人之来,心情焦急。词中人搔手踟蹰,徘徊徜徉,其久盼不至而又不忍离去的缱绻之情,微嗔之意,呼之欲出。北宋柳永《倾杯》词中“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意。

按,《竹坡诗话》作:“落日斜,西风冷,幽人今夜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与此小异。今照《庚溪诗话》校定。

长恨歌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China's Emperor, craving beauty that might shake an empire,
  Was on the throne for many years, searching, never finding,
  Till a little child of the Yang clan, hardly even grown,
  Bred in an inner chamber, with no one knowing her,
  But with graces granted by heaven and not to be concealed,
  At last one day was chosen for the imperial household.
  If she but turned her head and smiled, there were cast a hundred spells,
  And the powder and paint of the Six Palaces faded into nothing.
  ...It was early spring. They bathed her in the FlowerPure Pool,
  Which warmed and smoothed the creamy-tinted crystal of her skin,
  And, because of her languor, a maid was lifting her
  When first the Emperor noticed her and chose her for his bride.
  The cloud of her hair, petal of her cheek, gold ripples of her crown when she moved,
  Were sheltered on spring evenings by warm hibiscus curtains;
  But nights of spring were short and the sun arose too soon,
  And the Emperor, from that time forth, forsook his early hearings
  And lavished all his time on her with feasts and revelry,
  His mistress of the spring, his despot of the night.
  There were other ladies in his court, three thousand of rare beauty,
  But his favours to three thousand were concentered in one body.
  By the time she was dressed in her Golden Chamber, it would be almost evening;
  And when tables were cleared in the Tower of Jade, she would loiter, slow with wine.
  Her sisters and her brothers all were given titles;
  And, because she so illumined and glorified her clan,
  She brought to every father, every mother through the empire,
  Happiness when a girl was born rather than a boy.
  ...High rose Li Palace, entering blue clouds,
  And far and wide the breezes carried magical notes
  Of soft song and slow dance, of string and bamboo music.
  The Emperor's eyes could never gaze on her enough-
  Till war-drums, booming from Yuyang, shocked the whole earth
  And broke the tunes of The Rainbow Skirt and the Feathered Coat.
  The Forbidden City, the nine-tiered palace, loomed in the dust
  From thousands of horses and chariots headed southwest.
  The imperial flag opened the way, now moving and now pausing- -
  But thirty miles from the capital, beyond the western gate,
  The men of the army stopped, not one of them would stir
  Till under their horses' hoofs they might trample those moth- eyebrows....
  Flowery hairpins fell to the ground, no one picked them up,
  And a green and white jade hair-tassel and a yellowgold hair- bird.
  The Emperor could not save her, he could only cover his face.
  And later when he turned to look, the place of blood and tears
  Was hidden in a yellow dust blown by a cold wind.
  ... At the cleft of the Dagger-Tower Trail they crisscrossed through a cloud-line
  Under Omei Mountain. The last few came.
  Flags and banners lost their colour in the fading sunlight....
  But as waters of Shu are always green and its mountains always blue,
  So changeless was His Majesty's love and deeper than the days.
  He stared at the desolate moon from his temporary palace.
  He heard bell-notes in the evening rain, cutting at his breast.
  And when heaven and earth resumed their round and the dragon car faced home,
  The Emperor clung to the spot and would not turn away
  From the soil along the Mawei slope, under which was buried
  That memory, that anguish. Where was her jade-white face?
  Ruler and lords, when eyes would meet, wept upon their coats
  As they rode, with loose rein, slowly eastward, back to the capital.
  ...The pools, the gardens, the palace, all were just as before,
  The Lake Taiye hibiscus, the Weiyang Palace willows;
  But a petal was like her face and a willow-leaf her eyebrow –
  And what could he do but cry whenever he looked at them?
  ...Peach-trees and plum-trees blossomed, in the winds of spring;
  Lakka-foliage fell to the ground, after autumn rains;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Palaces were littered with late grasses,
  And the steps were mounded with red leaves that no one swept away.
  Her Pear-Garden Players became white-haired
  And the eunuchs thin-eyebrowed in her Court of PepperTrees;
  Over the throne flew fire-flies, while he brooded in the twilight.
  He would lengthen the lamp-wick to its end and still could never sleep.
  Bell and drum would slowly toll the dragging nighthours
  And the River of Stars grow sharp in the sky, just before dawn,
  And the porcelain mandarin-ducks on the roof grow thick with morning frost
  And his covers of kingfisher-blue feel lonelier and colder
  With the distanc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year after year;
  And yet no beloved spirit ever visited his dreams.
  ...At Lingqiong lived a Taoist priest who was a guest of heaven,
  Able to summon spirits by his concentrated mind.
  And people were so moved by the Emperor's constant brooding
  That they besought the Taoist priest to see if he could find her.
  He opened his way in space and clove the ether like lightning,
  Up to heaven, under the earth, looking everywhere.
  Above, he searched the Green Void, below, the Yellow Spring;
  But he failed, in either place, to find the one he looked for.
  And then he heard accounts of an enchanted isle at sea,
  A part of the intangible and incorporeal world,
  With pavilions and fine towers in the five-coloured air,
  And of exquisite immortals moving to and fro,
  And of one among them-whom they called The Ever True-
  With a face of snow and flowers resembling hers he sought.
  So he went to the West Hall's gate of gold and knocked at the jasper door
  And asked a girl, called Morsel-of-Jade, to tell The Doubly- Perfect.
  And the lady, at news of an envoy from the Emperor of China,
  Was startled out of dreams in her nine-flowered, canopy.
  She pushed aside her pillow, dressed, shook away sleep,
  And opened the pearly shade and then the silver screen.
  Her cloudy hair-dress hung on one side because of her great haste,
  And her flower-cap was loose when she came along the terrace,
  While a light wind filled her cloak and fluttered with her motion
  As though she danced The Rainbow Skirt and the Feathered Coat.
  And the tear-drops drifting down her sad white face
  Were like a rain in spring on the blossom of the pear.
  But love glowed deep within her eyes when she bade him thank her liege,
  Whose form and voice had been strange to her ever since their parting –
  Since happiness had ended at the Court of the Bright Sun,
  And moons and dawns had become long in Fairy-Mountain Palace.
  But when she turned her face and looked down toward the earth
  And tried to see the capital, there were only fog and dust.
  So she took out, with emotion, the pledges he had given
  And, through his envoy, sent him back a shell box and gold hairpin,
  But kept one branch of the hairpin and one side of the box,
  Breaking the gold of the hairpin, breaking the shell of the box;
  "Our souls belong together," she said, " like this gold and this shell –
  Somewhere, sometime, on earth or in heaven, we shall surely
  And she sent him, by his messenger, a sentence reminding him
  Of vows which had been known only to their two hearts:
  "On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month, in the Palace of Long Life,
  We told each other secretly in the quiet midnight world
  That we wished to fly in heaven, two birds with the wings of one,
  And to grow together on the earth, two branches of one tree."
  Earth endures, heaven endures; some time both shall end,
  While this unending sorrow goes on and on for ever.

【白话文】 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
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
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
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
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
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
正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她肌肤如凝结的油脂。
侍女扶出浴,正娇懒无力,初承恩就在这一时。
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美好的春宵,春宵太短!
太阳多高天于才睁眼,从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见面。
追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
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
后宫美人儿三千人,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
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伺候圣君。
玉楼中宴会,春天和她一起醉倒了人。
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羡人呀,一家门户尽生光。
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肠,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宫中仙乐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
宫里缓歌曼舞,徐徐地弹琴慢慢地吹箫。
皇上整天看,总也看不饱。
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
皇家城阙烟尘出现,天于的大驾,一千辆车,一万匹马,逃往西南。
才走到百来里,走走又站站。六军不肯前进可怎么办?
宛转蛾眉竟死在皇上马蹄前。
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
皇上掩着脸,想救救不了,回头看,眼泪和血一起流。
栈道插云弯弯曲曲上剑阁,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
峨眉道上没多少行人,天于旌旗也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谈薄。
蜀江水这么碧绿哟,蜀山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怀念情思难断绝。
离宫看见月光是伤心颜色,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声息。
总算有一天,天旋地转圣驾得回京城,又走到这里──叫人徘徊不忍离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间找不着了,美人当年白白死去的那块地。
君臣互相看看,眼泪洒衣襟,向东望,信马由缰回京城。
回来看看宫苑园林,太液池芙蓉未央宫翠柳依旧媚人。
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见花见柳怎叫人不落泪。
怎不感触啊,在这春风吹开桃李花的日子,在这秋用打梧桐落叶的时辰!
太上皇住南内与西宫,秋草长闲庭,不扫它满阶落叶红。
当年椒房间监青眉已老,梨园弟子头上白发初生。
晚上萤虫飞过宫殿,太上皇悄然忆想。
夜里挑残了孤灯睡不着,只听宫中钟鼓迟迟敲响。
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
天快亮,还不亮!霜这么重,房上鸳鸯瓦这么冷,翠被冰凉,有谁同拥?
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年,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
京城有位修炼过的临邛道士,能以精诚把亡魂招致。
可感动的是上皇辗转怀念的深情,使方士殷勤地去把她寻觅。
他御气排云像一道电光飞行,上了九天,又下入黄泉,可是都没见到她的踪影。
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虚无缥缈中间。
仙山楼阁玲珑似朵朵彩云,有许多美妙的仙子。
其中有位叫太真,雪样肌肤花样容貌,听来好像是要找的人。
方士到了仙宫,叩西厢的门,报捎息的是仙人小玉和董双成。
她听说汉家天于派来了使臣,不由惊断了仙家九华帐里的梦。
推开枕穿上衣下得床来,银屏与珠帘都依次打开。
只见她头上云髻半偏,刚刚睡醒,花冠还没整好便走下堂来。
风吹着她的仙衣飘飘旋举,还像当年她的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一双眼泪落下来,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带着雨。
她含情凝自感谢君王:自从生离死别难见面,音信两茫茫。
昭阳殿里的恩爱从此断绝,蓬莱宫里的日月这么漫长!
往下看人间,只看见云雾看不见长安,只能将旧物表表我的深情,把金钗钿盒两样东西带还。
金钗留一股,钿盒留一扇,我们一家分一半。
只要我们的心像金和钿一样坚牢,虽然远隔天上与人间,总还能相见!
临走叮咛还有一句话儿紧要,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
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里没人我们两个话悄悄:在天上我们但愿永做比翼鸟,在地上我们但愿水做连理枝条。
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恨啊,长久不断,永不会有消除的那一朝。

【注释】 【倾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御宇】统治
【耿耿】明亮
【鸳鸯瓦】屋瓦一俯一仰扣合在一起
【扃】门闩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 “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 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今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赏析一]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 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其中开头八句写杨贵妃的美貌和被唐明皇所求得。明是唐皇而诗中却说“汉皇”,这是唐朝人由写古题乐府留下来的习惯。倾国:指倾国倾城的美女。御宇:指作皇帝,统治天下。从“春寒赐浴华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写杨贵妃的受宠和由此形成的杨氏家族的豪贵。华清池:在今西安市东临潼县南的骊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宫,以温泉闻名。凝脂:比喻人的皮肤洁白光润。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写杨贵妃被宠的程度,简直是形影不离。接着作者又用汉武帝宠爱陈阿娇,要为阿娇造一座金屋子的典故来比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一人受宠,杨氏族门立刻权势逼人。哥哥杨国忠当了宰相,几个姊妹都被封为大国夫人,争权斗富,不可一世。杜甫的《丽人行》就是写的这桩事。皇帝后妃也是人,也有情欲,这点与平民没有区别;但是皇帝手中有无尚的权威,他的情欲往往和这种无尚权威的运用密不可分。这就使他们的爱情效果与平民大不相同了。好色并不是了不起的罪过,但由好色而导致滥加封赏,使坏人窃弄权柄,紊乱朝纲,这就离亡国灭家不远了。所以我们评论帝王的爱情一定不要离开他们生活的具体内容及其社会效果。“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四句又和前面的“从此君王不早朝” 相呼应,进一步描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唐朝统治者这种豪华奢侈的生活,是建立在残酷地掠夺劳动人民,使劳动人民陷于极度贫困的基础之上的。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描写了一段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骊山上的享乐生活后,接着说:“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又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正是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阶级矛盾又如此尖锐,所以当安禄山这个大野心家一旦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正是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过程。渔阳:郡名,郡治在今天津蓟县。这一带有时称渔阳郡,有时又称范阳郡。安禄山当时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大本营就在渔阳。鼓:军中使用的乐器。渔阳鼙鼓,即指安禄山率领的造反军队;安禄山发动叛乱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霓裳羽衣曲:舞曲名,开元中来自西凉。据说唐明皇曾亲自对它进行过加工润色,并为之制作歌辞。杨贵妃进宫后,善为此舞。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九重城阙:指首都。皇帝的宫廷有九道门,故称皇宫曰九重。烟尘:指敌警。千乘万骑西南行:指唐明皇等离长安往四川逃跑,事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翠华:指皇帝的仪仗。西出都门百余里,其地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西。六军:古称天子的军队,这里指唐明皇的卫队。不发:不再继续前进,这里即指兵变。当时乱兵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花、翠翘、金雀钗、玉搔头:都是杨贵妃头上的饰物。“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云:山中的空中通道。剑阁:即剑门关,古时陕西四川间的险要关塞,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西南,不在由陕西入四川的路上,这里是诗人为强调川陕间山路艰难而漫加堆砌。李白《蜀道难》中有所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同误。“天旋地转回龙驭”以下四句写唐军收复长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经过马嵬驿时的见今思昔,对景伤情。天旋地转:指形势变化,唐军收复两京。事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十月。龙:指唐明皇的车驾。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空坟,而尸体不见了。从此故事增入神话色彩,当时有种传说,说杨贵妃已经“尸解”成仙而去。“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写唐明皇回京后的见物思人,悲不欲生。信马归:听凭马自己行走,极言人心无绪的样子。太液:大明宫内的池水名。未央:汉代皇帝居住的宫殿名,这里借指唐代的大明宫。西宫:太极宫,唐人称之为“西宫”或 “西内”。南内:兴庆宫。唐人称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为三大内。大明宫是当时的皇帝唐肃宗居住的地方。已经退位的唐明皇回京后先后曾被安置在太极宫和兴庆宫居住。梨园弟子:指昔日曾经侍奉过唐明皇的宫廷歌舞班子,据说唐明皇曾亲自教过他们排练。椒房:后妃居住的宫室,以花椒和泥涂壁,一取其香,二取其多子。阿监:太监。青娥:指宫女。以上两句分承唐明皇与杨贵妃,是说昔日曾经侍应过他们的人现在都已经老了。鸳鸯瓦:房顶上俯仰相扣的屋瓦。翡翠衾:用翡翠羽毛装饰的被子。以上层层铺陈,说明唐明皇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无物无景不在勾起他对杨贵妃的怀恋。文/韩兆崎 来源:中广网
[赏析二]
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他的现实主义的笔,写出了多少个凄冷的场面,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他的《长恨歌》,可谓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我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一篇《长恨》有风情!
白乐天如是说。可见诗人的内心里,实在给《长恨歌》灌注了太多的情感。
白乐天一生感时伤世,传世之句多有力陈百姓之苦,苛政之弊,如“一吟悲一事”的《秦中吟》,就是这样一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诗人,却将一段宫闱畸恋写得凄切婉转,荡气回肠.由此我想到了白居易自己的感情生活.原来他少年时曾与一民女湘灵相知相说,苦于家庭阻力不能结合,这种深深的痛苦寓于《长恨歌》的创作中,正是借咏史感怀自身的际遇。白居易虽然仕途坎坷,郁郁寡欢,甚至借佛道来麻木自己,寻找灵魂上的解脱,痛恨当时的朝政腐败.但我觉得,在这首诗里,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歌颂,或者说对自己曾经情感的影射.
而另一方面,自古帝王不爱江山爱美人,声色犬马也像是他们的专利。于是一个王朝没落的身影便随着一个女人冤屈的脚步,向着一个终点,慢慢地走着。“红颜祸水”便是一个绝好的理由,让帝王在感慨自己的国度走远之时,给后人一个开脱的借口。女人,只不过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她们只是用自己的脂粉为了自己的地位利益而去争得一点点宠爱和一个男人的怀抱.而最终却被赐死.这也告诫她们,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别忘记过度的开采带来的后果.
最后的浪漫主义的笔,给我们一点点慰藉,也让我在时间的端口,始终相信真正爱情的美丽。
[赏析三]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 “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 “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 “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饶芃子)

[情殇——论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自居易井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贵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纪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陈鸿为此诗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甚至当时长安妓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①,不仅是作者的自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分为三派:其一,爱情主题说。认为从作品宫中多宠的宪宗;其三,双重主题说。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此外,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根据全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纪。贵纪进宫后恃宠而娇,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克,“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

秋兴八首
杜甫 Du Fu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白话文】 其一:
秋天来了,霜降枫林,枫叶凋零败落,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峡中的江水波浪滔天,好像连天也一起涌过来似的,大概是边塞干戈’扰攘接着了地上的阴气吧。两度菊开,自己仍然漂泊在他乡,不禁伤感落泪,孤独的小舟,还长系着怀念故园的一颗心啊!天渐渐冷了,处处有人移动刀尺在赶制过冬的寒衣,晚上从白帝城的高处传来急促的捣衣裳的砧杵声。

其三: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

其五:
蓬莱宫正对着巍峨的终南山,承露盘内的金柱高高地耸立在云霄间。西望瑶池,怀疑是王母降落人间,从东边来的祥瑞紫气充满了函谷关。皇上临朝,用以障面的雉尾羽扇慢慢移开,日光照射在皇上穿的绣有龙鳞的衣服上,闪闪发光,我有幸看见了圣上的容颜。自己卧病沧江,一觉醒来,惊奇地发现已经暮年岁晚,几次回想到青琐宫门,也曾点过朝班啊!

【注释】 其一:
(1)秋兴:秋日感兴。
(2)玉露:指霜。
(3)巫山巫峡:这两处均在今四川省巫山县。
(4)江间:指巫峡。兼:连。
(5)两开:两次开放。他日:往日。
(6)一系:长系。
(7)刀尺:指作衣裳的工具。
(8)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砧:捣衣石。

其三:
(1)翠微:青的山。
(2)信宿:再宿。
(3)匡衡:字雅圭,汉朝人。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
(4)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5)轻肥:即轻裘肥马。

其五:
(1)蓬莱:宫殿名。南山:终南山。
(2)承露:即承露盘。金茎:铜柱。
(3)雉尾:指用雉(野鸡)尾羽制成的供皇帝上朝时用以障面的羽扇。

其七:
(1)昆明池:汉时所开,武帝演练水战之处。
(2)织女:指石刻的织女。需夜月:空对夜月。
(3)石鲸:石头凿的鲸鱼。
(4)菰米:又叫菰菜,即菱白。
(5)莲房:莲蓬。坠粉红:指荷花凋谢。
(6)鸟道:鸟飞之道,形容道路险要难行。

【平居】平昔所居
【匡衡】汉匡衡直言时政作宰相,而作者直言遭贬。
【刘向】刘向传经而作九卿,作者欲传经而逢乱世相违。
【同学少年】旧日同学诸少年
【昆明池】汉时所开,武帝演练水师之处。因凿石鲸于池中,每至风雨时,鳞甲皆动。又凿牛郎、织女当机之形。此处指遭安史之乱,故菰米、莲房零落。
秋兴其一,其三,其五,其七选入千家诗

【赏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可见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面临种种矛盾,深深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违。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前三首诗的忧郁不安步步紧逼,至此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核心:长安象“弈棋”一样彼争此夺,反复不定。人事的更变,纲纪的崩坏,以及回纥、吐蕃的连年进犯,这一切使诗人深感国运大非昔比。对杜甫说来,长安不是个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过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到处“潜悲辛”的苦闷。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人孤独之际,所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浮现眼前。“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自古帝王州”,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彩笔昔曾干气象”,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

  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如对长安宫阙、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白头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而言,其色调也不尽相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宏阔写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静写“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基调的思想情绪。它们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这样不仅使整个抒情曲错综、丰富,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王船山对此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船山遗书·唐诗评选》卷四)

  《秋兴》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组诗的纲目是由夔府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组诗的枢纽是“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相去遥远,诗中以“接”字,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邦国安危……种种复杂感情交织成一个深厚壮阔的艺术境界。第一首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四处砧声所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府的往复。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听峡中猿啼,想到“画省香炉”。这是两次往复。联翩的回忆,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唤醒。这是第三次往复。第三首虽然主要在抒发悒郁不平,但诗中有“五陵衣马自轻肥”,仍然有夔府到长安的往复。第四、五首,一写长安十数年来的动乱,一写长安宫阙之盛况,都是先从对长安的回忆开始,在最后两句回到夔府。第六首,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从目前的万里风烟,想到过去的歌舞繁华。第七首怀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关塞极天惟鸟道”的冷落。第八首,从长安的“昆吾……”回到“白头吟望”的现实,都是往复。循环往复是《秋兴》的基本表现方式,也是它的特色。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忆长安而归结到夔府,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还起了加深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十韵》)了。

  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秋兴》八首可说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诗人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云某种性格。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这种既掌握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会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图表现的感情也就有所附丽。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苏东坡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有经验之谈。

  杜甫住在成都时,在《江村》里说“自去自来堂上燕”,从栖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来,表现诗人所在的江村长夏环境的幽静,显示了诗人漂泊后,初获暂时安定生活时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兴》第三首里,同样是燕飞,诗人却说:“清秋燕子故飞飞。”诗人日日江楼独坐,百无聊赖中看着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辞归,好象故意奚落诗人的不能归,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一个“故”字,表现出诗人心烦意乱下的着恼之情。又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在夔府东,临近诗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长安东南,是所思之地。黄生《杜诗说》:“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化处,景即情也”,不失为精到语。至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的意在言外;“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写秋景兼自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纯是写景,情也在其中。这种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处处皆是。

  前面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壮丽、华美的字和词表现深沉的忧伤。《秋兴》里,把长安昔日的繁华昌盛描绘得那么气象万千,充满了豪情,诗人早年的欢愉说起来那么快慰、兴奋。对长安的一些描写,不仅与回忆中的心情相适应,也与诗人现实的苍凉感情成为统一不可分割、互相衬托的整体。这更有助读者体会到诗人在国家残破、个人暮年漂泊时极大的忧伤和抑郁。诗人愈是以满腔热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诗人虽老衰而忧国之情弥深,其“无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秋兴》八首中,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按通常的写法,总要多用一些清、凄、残、苦等字眼。然而杜甫在这组诗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写秋天的哀愁。乍看起来似和诗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们在诗人巧妙的驱遣下,却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如“蓬莱宫阙”、“瑶池”、“紫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珠帘绣柱”、“锦缆牙樯”、“武帝旌旗”、“织女机丝”、“佳人拾翠”、“仙侣同舟”……都能引起美丽的联想,透过字句,泛出绚丽的光彩。可是在杜甫的笔下,这些词被用来衬托荒凉和寂寞,用字之勇,出于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无处不在常情之中。这种不协调的协调,不统一的统一,不但丝毫无损于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往往比用协调的字句来写,能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正如用“笑”写悲远比用“泪”写悲要困难得多,可是如果写得好,就把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有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的《丽辞》篇中讲到对偶时,曾指出“反对”较“正对”为优。其优越正在于“理殊趣合”,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丰富内容的积极作用。运用豪华的字句、场面表现哀愁、苦闷,同样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说是情景在更高的基础上的交融。其间的和谐,也是在更深刻、更复杂的矛盾情绪下的统一。

  有人以为杜甫入蜀后,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人的感情。其实,诗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或丰富,《秋兴》就是明证。

  (冯钟芸)

列女操

列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Lakka-trees ripen two by two
  And mandarin-ducks die side by side.
  If a true-hearted girl will love only her husband,
  In a life as faithfully lived as theirs,
  What troubling wave can arrive to vex
  A spirit like water in a timeless well?

【白话文】 雄梧雌桐枝叶覆盖相守终老,
鸳鸯水鸟成双成对至死相随。
贞洁的妇女贵在为丈夫殉节,
为此舍生才称得上至善至美。
对天发誓我心永远忠贞不渝,
就象清净不起波澜的古井水!

【注释】 又作:贞女贵徇夫
1、梧桐: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其实梧桐树是雌雄同株。
2、殉:以死相从。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

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同时以古井水作比,称颂妇女的守节不嫁。此诗内容或以为有所寄托,借赞颂贞妇烈女,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行。然而,就全诗看,从题目到内容的全部,都是为了明确的主题的。就诗论诗,不能节外生枝,因此,不能不说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是属于封建糟粕的,应予批判。

塞下曲六首
李白 Li Bai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扶风豪士歌
李白 Li Bai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
  白骨相撑如乱麻。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梧桐杨柳拂金井,
  来醉扶风豪士家。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雕盘绮食会众客,
  吴歌赵舞香风吹。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抚长剑,一扬眉,
  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赠崔秋浦三首
李白 Li Bai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
  河阳花作县,秋浦玉为人。地逐名贤好,风随惠化春。
  水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应念金门客,投沙吊楚臣。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李白 Li Bai
  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
  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光。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
  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潜虬隐尺水,著论谈兴亡。
  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入洞过天地,登真朝玉皇。
  吾将抚尔背,挥手遂翱翔……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李白 Li Bai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受气有本性,不为外物迁。
  饮水箕山上,食雪首阳颠。回车避朝歌,掩口去盗泉。
  岧峣广成子,倜傥鲁仲连。卓绝二公外,丹心无间然。
  昔攀六龙飞,今作百炼铅。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
  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枪枪突云将,却掩我之妍。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
  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蹉跎复来归,忧恨坐相煎。
  无风难破浪,失计长江边。危苦惜颓光,金波忽三圆。
  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或弄宛溪月,虚舟信洄沿。
  颜公二十万,尽付酒家钱。兴发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过此无一事,静谈秋水篇。君从九卿来,水国有丰年。
  鱼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下马不作威,冰壶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贤。时时慰风俗,往往出东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遂归池上酌,掩抑清风弦。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脁肩。
  楼高碧海出,树古青萝悬。光禄紫霞杯,伊昔忝相传。
  良图扫沙漠,别梦绕旌旃。富贵日成疏,愿言杳无缘。
  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崔生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弹剑拂秋莲。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李白 Li Bai
  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
  丹彩泻沧溟,精辉凌白虹。青蝇一相点,流落此时同。
  卓绝道门秀,谈玄乃支公。延萝结幽居,剪竹绕芳丛。
  凉花拂户牖,天籁鸣虚空。忆我初来时,蒲萄开景风。
  今兹大火落,秋叶黄梧桐。水色梦沅湘,长沙去何穷。
  寄书访衡峤,但与南飞鸿。
送薛九被谗去鲁
李白 Li Bai
  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我笑薛夫子,胡为两地游。
  黄金消众口,白璧竟难投。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实。
  凤凰宿谁家,遂与群鸡匹。田家养老马,穷士归其门。
  蛾眉笑躃者,宾客去平原。却斩美人首,三千还骏奔。
  毛公一挺剑,楚赵两相存。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
  信陵夺兵符,为用侯生言。春申一何愚,刎首为李园。
  贤哉四公子,抚掌黄泉里。借问笑何人,笑人不好士。
  尔去且勿喧,桃李竟何言。沙丘无漂母,谁肯饭王孙。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李白 Li Bai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李白 Li Bai
  剪落青梧枝,灉湖坐可窥。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
  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李白 Li Bai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白话文】 宣城优美的风景犹如画中一般,
傍晚站在阳陵山北楼上观赏晴空晚景。
宛溪、句溪水流清澈,凤凰、济川二桥的拱门和水中的倒影合成圆形,
有如明镜,又像跨过溪水的彩虹。
炊烟袅袅飘入桔柚林中,平添了一份寒意;
秋意浓浓,梧桐树叶桔黄纷纷落地。
谁会想到在这北楼上,还有人面对秋风怀念诗人谢朓呢。

【注释】 (1)谢朓北楼:在安徽省宣城县阳陵山顶。谢朓是南齐诗人,此楼是他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2)江城:指宣城。
(3)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下有凤凰、济川两桥。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
(4)彩虹:指水中的桥影。
(5)人烟:炊烟。
(6)谢公:谢朓。

【赏析】 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时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真是“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这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这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宣城。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是如此的明净!凭高俯瞰,这“江城”简直是在画图中似的。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云:“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的建筑。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灿色彩。这哪里是桥呢?简直是天上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读了这两句,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人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者同样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样用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个是以银河比拟瀑布的飞流,一个是用彩虹写夕阳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给予人们的美感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使人惊叹。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

  我们不难想象,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如果我们细心领会一下,就会发现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是丝丝入扣的。

  这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李白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自己“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他那寂寞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旧游之地,现在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象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自己相同的情感。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又有谁能够理解呢?

  (马茂元)

效古二首
李白 Li Bai
  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青山映辇道,碧树摇苍空。
  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
  归时落日晚,躞蹀浮云骢。人马本无意,飞驰自豪雄。
  入门紫鸳鸯,金井双梧桐。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
  快意且为乐,列筵坐群公。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
  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
  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
  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
代秋情
李白 Li Bai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送贾阁老出汝州
杜甫 Du Fu
  西掖梧桐树,空留一院阴。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
  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深。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首页>> 文学论坛>>梧桐